Workflow
免校准CGM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可孚医疗20260629
2025-06-30 09:02
纪要涉及的公司 可孚医疗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业务板块聚焦与盈利提升**:聚焦康复辅助、医疗护理、健康监护、呼吸支持和中医理疗五大业务板块,聚焦高毛利单品及线上兴趣电商和品牌建设投入,提升了毛利率和净利率[2][4] - **股权激励计划**:2024 年向 339 名激励对象授予 663 万股限制性股票,设定 2024 - 2026 年三个归属期绩效考核目标,激励核心团队[2][6] - **康复辅助业务**:贝贝佳 2024 年销售额突破 4 亿元,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健耳听力 2024 年并购三家企业巩固线下服务能力,收入 2.73 亿元同比增长近 38%,2025 年提升经营质量[2][7][9] - **健康监测业务**:与欧泰科技合作研发的免校准 CGM 产品 2024 年 10 月上市,MOD 值低、形态轻便、价格相对较低,提升市场竞争力[2][10] - **呼吸支持业务**:2023 - 2024 年上市自主品牌多款呼吸机,完善中高端产品布局,终止代理业务转向自主销售[5][11] - **线上线下渠道**:2024 年线上渠道收入占 2/3 近 20 亿元,线下渠道收入超 8 亿元覆盖 20 多万家药店,兴趣电商平台带来流量,未来潜力大[5][13] - **研发与技术应用**:建立研发团队和科研平台,与多机构产学研合作;推进多产品领域 AI 应用,营销端和生产端应用 AI 提升效率和质量[14][16] - **自产产品比例**:自产产品收入占比从 2018 年的 22%提升至 2023 年的 54%,目前约 60%[15] - **未来增长预期**:预计 2025 年收入增速约 12%,2026 - 2027 年 16% - 17%;2025 - 2027 年利润增速 20%以上[1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5 年第一季度收入和利润下滑,因对呼吸机产品战略性调整,终止代理业务发力自研自产,呼吸支持板块收入阶段性下滑[3] - 中医理疗业务板块 2020 - 2022 年收入增速下滑,阶段性承压[12] - 可孚医疗基于主品牌设立多个子品牌,在产品定位和市场需求上互补[14]
【华创医药】可孚医疗深度研究报告:深耕家用医疗器械,经营趋势向好
公司概况 - 可孚医疗是国内领先的综合性家用医疗器械企业,产品覆盖康复辅具、医疗护理、健康监测、呼吸支持及中医理疗五大领域,拥有近万个型号及规格的产品 [3] - 公司业务采用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模式,"可孚"电商交易指数在医疗器械类目中长期保持领先,并与数十家连锁药店百强企业合作,为全国20多万家线下药店提供商品和服务 [3] 五大业务线分析 - **康复辅具**:公司在持续优化现有产品基础上,推动拓展背背佳和听力业务,有望开启新一轮成长周期 [4] - **医疗护理**:23年国内防疫进入新阶段,医疗护理收入增速在高基数下承压,但随着防疫业务影响逐步出清,业绩正逐步回归常态化增长 [4] - **健康监测**:健康监测业务为公司传统业务,产品布局全面且核心产品基本自产,24年公司与欧态科技合作研发的免校准CGM产品获批上市,产品性能位于国产第一梯队,价格优势显著,有望成为爆款单品 [4] - **呼吸支持**:呼吸机和制氧机业务前期主要以代理国际大品牌为主,随着自研产品陆续推出,商业模式正逐步实现从代理向自主品牌销售的转变 [4] - **中医理疗**:中医理疗业务受疫情影响较为明显,随着23年国内防疫进入新阶段,正逐步走出疫情扰动,政策支持下有望持续发展 [4] 竞争力建设 - **渠道布局**:24年公司线上渠道收入占比2/3,线下渠道收入占比1/3,线上覆盖天猫、京东、拼多多、唯品会、抖音、快手等主流电商平台,线下覆盖全国绝大部分省市的连锁药房,形成立体式营销渠道 [5] - **品牌矩阵**:在主品牌"可孚"基础上,公司设立多个子品牌,在产品定位、消费人群及需求上形成良好互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5] - **研发体系**:公司基于市场需求确定研发方向,持续推进研发体系建设,具备高效实现研发成果转换的能力 [5] - **生产模式**:公司从代工/贴牌逐步转变为自产/自有品牌,目前自有品牌收入占比超80%,自产产品收入占比从18年的22%提升至23年的57% [5] - **智能化应用**:公司在产品端、营销端、生产端推进应用智能化技术,改善运营效率 [5]
可孚医疗(301087):深度研究报告:深耕家用医疗器械,经营趋势向好
华创证券· 2025-06-26 14:1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1][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可孚医疗是综合性家用医疗器械企业,线下+线下双轮驱动,五大业务线锚定个人健康管理领域,整体经营趋势向好,持续推进竞争力建设,助力长期发展 [6][8][9] - 预计公司25 - 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4.5、5.4亿元,同比+20.3%、+20.5%、+20.1%,对应EPS分别为1.79、2.16、2.60元,给予公司25年25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约45元 [6][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综合性家用医疗器械企业,线下+线下双轮驱动 - 可孚医疗是国内领先的综合性家用医疗器械企业,定位全生命周期个人健康管理,产品覆盖五大领域,“可孚”电商交易指数领先,与多家连锁药店百强企业合作 [6][14] - 实际控制人张敏与聂娟夫妇合计持股超50%,股权结构稳定 [17] - 防疫业务高基数影响出清,2024年公司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速重回增长通道,2025Q1因呼吸机产品线调整收入和利润增速下滑,但经营质量提升 [20][21] - 2024年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提升,目前正加速数智化转型,深化降本增效 [21] - 公司业务多维度布局,产品可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求,与线上热门品类布局重合,多品类结构利于销售和抗风险 [28] - 2023 - 2024年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线,聚焦核心产品,提升其综合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29] - 2024年3月公司发布新一期股权激励计划,有助于健全长效激励机制 [35] 二、五大业务线锚定个人健康管理,整体经营趋势向好 (一)康复辅具:持续优化现有产品,背背佳和听力业务拓展有望贡献增量 - 公司康复辅具产品以护理床和轮椅为主,首个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专门文件推出,有望加速康复辅具产业发展 [37][41] - 公司持续推动护理床和轮椅产品创新,护理床销量突破10万台,2025年展出新品碳纤维轮椅 [44] - 2021年公司并购橡果贸易获“背背佳”品牌,其是国内康复类矫姿细分领域销售规模最大的品牌,与公司业务强协同,并购后竞争力强化,有望成业绩增长点 [45][47] - 我国听力市场潜力大,2018年公司设立健耳听力布局听力领域,2024年听力业务收入增长但未盈利,2025年进入精细化发展阶段,有望贡献利润增量 [49][57] (二)医疗护理:高基数影响出清,业绩逐步回归常态化增长 - 公司医疗护理产品包括敷贴/敷料类等,2020年因疫情收入大增,2023年起高基数影响下增速承压,2024年回归常态化增长 [58][61] - 后疫情时代公司规划医疗护理产品研发方向,聚焦美容修复等领域,推动新品上市 [65] (三)健康监测:布局全面且核心产品基本自产,CGM新品有望成为爆款 - 公司健康监测产品以血压计等为主,是传统优势业务,产品布局全面且核心产品基本自产 [66][69] - CGM助力血糖控制,有效性优于传统指血检测,2024年公司与欧态合作研发的免校准CGM产品获批上市,性能位于国产第一梯队,价格优势显著,有望快速放量 [72][74] (四)呼吸支持:商业模式实现优化,从代理转为自主品牌销售 - 公司呼吸支持产品以呼吸机和制氧机为主,制氧机和呼吸机业务逐步从代理转为自主品牌销售,2025Q1呼吸支持板块收入受影响下滑,但自主品牌呼吸机产品增长良好 [79][80] - 公司呼吸机产品布局全面,双水平和单水平呼吸机静音表现领先,便携式呼吸机适配外出场景,2025年计划推出新一代产品 [81][84] (五)中医理疗:逐步走出疫情扰动,政策支持下有望持续发展 - 公司中医理疗产品以理疗仪、温炙产品为主,2023 - 2024年走出疫情扰动,收入维持正向增长 [85] - 国家和各省市出台政策支持中医理疗行业发展,公司围绕核心产品攻关,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把握行业上行机会 [88] 三、持续推进竞争力建设,助力长期发展 (一)线上+线下渠道双向发力,推动渠道布局平台化 - 公司构建了立体式营销渠道,形成平台化布局,2024年线上渠道收入占比2/3,线下渠道收入占比1/3 [90] - 线上运营团队能力强,“可孚”品牌在电商平台交易指数排名前列,线下渠道覆盖全国,满足不同客群需求,“科源医疗”线下业务布局基本成形 [90][91] - 公司战略性发力兴趣电商渠道,有望带来增量 [91] (二)多品牌布局,构建多元化品牌矩阵 - 公司在主品牌“可孚”基础上设立多个子品牌,构建多元化品牌矩阵,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92][94] (三)推进研发体系建设,高效实现研发成果转换 - 公司基于市场需求确定研发方向,具备高效实现研发成果转换的能力 [9] (四)逐步从代工/贴牌转变为自产/自有品牌 - 公司发展前期以代理/贴牌模式为主,后续向自产/自有品牌转变,目前自有品牌收入占比超80%,自产产品收入占比从18年的22%提升至23年的57% [6] (五)拥抱AI,应用智能化技术改善运营效率 - 公司在产品端、营销端、生产端推进应用智能化技术,改善运营效率 [6][9] 四、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公司25 - 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4.5、5.4亿元,同比+20.3%、+20.5%、+20.1%,对应EPS分别为1.79、2.16、2.60元 [6][10] - 选取鱼跃医疗等作为可比公司,给予公司25年25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约45元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