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
icon
搜索文档
提质兴业利民,共绘绿美新篇:广东书写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答卷
南方农村报· 2025-10-17 15:06
改革活林 - 广东省以制度创新为引擎,通过落实《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及省《实施方案》,出台《关于支持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探索的若干措施》,系统破解“山要怎么分、树要怎么砍、钱从哪里来、单家独户怎么办”等林改核心问题 [12][13][14][15][16] - 封开县推行《林下经济收益权证》并配套管理办法,韶关市构建“确权—登记—融资”全链条服务体系,鹤山市形成登记提质增效的“鹤山经验”并被作为典型案例推广全国 [24][25][26][27][28] - 改革红利加速显现,封开县企业获全省首张林下经济收益权证及300万元银行授信,韶关市落地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等金融产品,鹤山市完成林权登记9宗3900亩,引进林业产业项目16个,总投资达9.4亿元 [34][35][36][37] 产业强林 - 2024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9416亿元,产业结构正从单一加工业向多元融合延伸,从“拼资源”迈向“拼质量” [60][46][47] - 各地区形成特色产业体系:清远市“五子登科”林业产业体系带动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产值达132.71亿元;河源龙川油茶林面积47.89万亩,“龙川山茶油”成品牌样板;茂名电白沉香种植面积超14万亩,年育苗3000多万株,占全国市场八成以上 [48][49][52][53][56][57] - 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省林科院与企业合作开展魔芋种苗繁育等技术研究,韶关仁化县建成2个省级博士工作站及2个科技研发中心,鸿伟、奥达两家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紧抓“以竹代塑”机遇,转型升级后产量增长超过七成 [61][63][64][69][70][71] 产业集群与品牌建设 - 广东推出“粤林+”区域公用品牌,培育油茶、竹、森林药材、香料香精、花卉苗木、家具制造、生态旅游、森林康养八大产业集群,形成链条完整、主体多元的现代化林业产业体系 [75][76][77] - 通过举办广东林业博览会、经济林消费季等活动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推动产业从“卖原料”向“靠技术、靠品牌、靠场景”转变 [74][78][79] - “十五五”期间目标加快构建现代化林业产业体系,力争形成三产融合、技术先进、竞争有序、绿色低碳的现代林业体系,实现“一亩山万元钱”目标,打造全国林业产业现代化先行省 [80][81][82] 绿色富民 - 龙川县通过股份合作、保价收购、就近就业等联农带农机制,带动5000余户农户增收,其中困难群众491户,户均年增收3000多元 [84][85][86] - 茂名电白区搭建林地流转平台,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放股份权益证书21.1万本,使农民成为林业改革参与者和受益者 [88][89][90] - 阳春市以星宝坚果公司为龙头形成现代化联合体经营模式,联动合作社共建14个坚果专业村,带动3100余户群众人均年增收2685元 [91][92][93]
“金融+生态”: 让金融服务绿色又普惠
金融时报· 2025-10-09 10:22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云浮市分行在上级指导下,创新打造“金融+生态”服务模式,通过将生态碳汇资产和权益纳入合格抵(质)押品范围,破解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实现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的协同发展 [1][2][3]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 指导农业银行云浮分行、邮政储蓄银行云浮市分行、郁南农商银行在连滩镇打造全省首批特色“生态支行” [2] - 创新设计“生态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等产品,发放全省首批水稻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170万元 [2] - 连滩镇模式被复制推广至罗定市、新兴县、云安区,落地全省首笔(批)竹林、茶林、草地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形成“一地一特色”的生态金融产品矩阵 [3] - 相关银行机构累计发放生态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16笔,金额合计约1200万元 [3] 碳汇价值评估体系建设 - 政银企三方合力共建首个“农业碳汇经济项目库”,归集共享农业经营活动形成的生态碳汇信息,为银行评估授信提供支持 [4] - 项目库已覆盖连滩镇农业碳汇及碳减排经济项目,入库项目148个,经评估每年可产生超过5万吨生态碳汇 [4] - 制定《云浮市生态碳汇预期收益权抵(质)押贷款业务指南》,明确通过央行征信中心系统进行质押登记和公示,保障权益并提高效率 [5] 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 - 罗定农商银行创新推出“零毁林生态养殖支持贷款”,向家禽养殖户发放全国首笔贷款30万元,利率与客户“零毁林”目标挂钩,达标后可享受后续贷款利率优惠20个基点 [7] - 指导银行机构将公益林补偿、休(禁)渔补助、轮作休耕补贴等生态保护补偿收益权纳入合格抵(质)押品范围或作为贷款决策依据 [8] - 先后落地全国首笔休(禁)渔补助生态保护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并在连滩镇“整镇授信”推广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 [8]
宁波银行绍兴分行:扎实做好“五篇大文章” 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网· 2025-08-08 15:23
核心观点 - 宁波银行绍兴分行获选浙江省"民营企业最满意银行" 通过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和服务体系 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1] 科技金融 - 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达46.24亿元 通过信用和知识产权质押等"专利贷"产品支持科技型企业 [2] - 建立"一园区一方案"差异化服务方案 聚焦企业技术链、产业链、供应链三链核心体系 [3] - 协办"金融赋能・智创未来"政银企活动 搭建政银企沟通桥梁 [3] 绿色金融 - 绿色贷款余额17.49亿元 较年初增长2.47亿元 增速16.42% [4] - 创新推出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碳减贷、碳资产挂钩债等绿色金融产品 [4] - 通过"波波知了"平台帮助企业实现节能降费 永赢金租"设备之家"提供设备全流程一站式服务 [5] 普惠金融 - 累计投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88.24亿元 [7] - 差异化细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落实"一支行一特色"策略 覆盖崧厦雨伞、店口五金等特色产业 [7] - 推进无还本续贷政策 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和还款压力 [7] 养老金融 - 上线商养产品3款 个养产品183款 绍兴区域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9264户 [8] - 智能设备适老化改造 APP开发老年人关爱版 客服热线针对60岁以上客户优化服务 [8] - 2025年一季度开展140余场养老金融主题活动 宣传防诈骗等金融知识 [8] 数字金融 - 推出鲲鹏司库、宁行云等60多套数字化系统 服务绍兴区域企业超400家 [9] - 财资大管家2025版和鲲鹏司库2.0海外财资中心服务方案为企业提供全球化资金管理解决方案 [9] - "波波知了"和"美好生活"平台提供多元化服务 "美好生活"平台上线20大系列7000多种商品 [10] - 推出"海外服务"一站式平台 精选40多家专业机构为企业提供境外公司注册、税务筹划等全方位服务 [10]
宁波银行南京分行:心念地方发展,践行绿色金融
江南时报· 2025-06-17 11:18
核心观点 - 公司以绿色金融为战略核心 通过公益化和数字化手段构建生态金融 能源金融和转型金融特色化服务体系 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实现 [1] 生态保护举措 - 联动各级政府及监管部门开展超过20场系列公益专项行动包括池杉湖湿地生态建设 玄武湖荷花节 六合荷花节和长江大保护等 [1] - 累计投入公益支持超1000万元 成立千人环保志愿者团队开展环保徒步 环保马拉松和环保运动会等活动 [1] 绿色金融实践 - 运用互联网 云计算和大数据等科技手段赋能绿色金融发展 创新推出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 排污权抵押贷款和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等产品 [1] - 重点支持节能环保 清洁能源和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改造产业 截至2024年12月末绿色金融贷款余额超50亿元 [1]
让农村资源真正“活”起来 成都农商银行发放四川首笔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
金融时报· 2025-05-29 11:18
核心观点 - 成都农商银行崇州支行与崇州市相关部门合作推出四川省首笔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授信 总额500万元 旨在通过创新林业投融资机制解决林农及集体经济组织融资难题 支持林下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1][2][4] 融资模式创新 - 以公益林未来补偿收益作为担保获取资金支持 探索林业领域投融资机制和模式创新[1][4] - 授信500万元覆盖两家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和两位林农代表 其中每家集体经济组织获200万元 每位林农获50万元[2] - 通过"市场交易价 政府指导价"评估模型动态认定资产价值 配套利率定价倾斜和专项激励措施[5][6] 林业资源背景 - 崇州市拥有林地66.3万亩 其中公益林达41.8万亩 森林资源丰富但林农增收长期受限[2] - 林下中药材种植成本高昂 每亩成本数千至数万元 百亩规模成本超百万元[2] 政策与战略支持 - 响应2023年9月《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要求 通过金融创新推动森林资源增值和农民收入增长[4] - 成都农商银行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 深度参与农村产权融资配套机制建设 重点推进资产确权 抵押登记和流转处置等环节[5][6] 实施效果 - 授信直接支持林下中药材种植项目 解决资金短缺瓶颈 助力扩大生产规模[2][3] - 该举措是崇州市林业共营制2.0改革试点的重要突破 为全省林业融资提供可复制模式[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