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全趋势投资混合(LOF)

搜索文档
穷则思变!公募告别“明星时代”
北京商报· 2025-07-27 16:22
行业转型背景 - 明星基金经理相继离任(如丘栋荣、范妍、鲍无可)冲击行业"买基金就是买基金经理"的传统模式 [1] - 依赖个人光环的模式难以持续,行业开始向"平台时代"转型 [1] - 监管层自2022年起连续发文要求扭转"明星化"现象,强化团队制投研体系建设 [13] 离任影响数据 **中庚基金案例** - 丘栋荣2024年二季度末在管规模147.08亿元,占公司总规模77.52% [4] - 离任一年后(2025年二季度末)公司总规模同比缩水38.82%至116.07亿元,其原在管产品规模占比降至69.38% [4] - 机构投资者份额显著缩水,中庚价值领航混合机构持有份额从5.24亿份降至0.65亿份 [4] **圆信永丰基金案例** - 范妍离任前(2024年一季度末)在管规模128.7亿元,占公司36.15% [5] - 离任后公司规模短期环比缩水9.04%,一年后回升至344.74亿元,其原在管规模占比降至29.99% [5] **景顺长城基金案例** - 鲍无可2024年二季度末在管规模271.86亿元,占公司主动权益规模17.99% [6] - 离任后(2025年二季度末)原在管规模降至113.07亿元,占比下滑9.43个百分点 [6] 行业应对措施 **团队化管理** - 2025年共有267份基金公告涉及增聘基金经理,251只基金调整管理结构,94只为权益类基金 [10] - 超百亿规模基金中7只采用多人共管模式,如兴全趋势投资混合由三人管理 [10] **高管角色调整** - 张坤、萧楠等明星基金经理卸任高管职务回归纯投研角色 [10] - "500亿元规模俱乐部"仅剩张坤一人,葛兰、谢治宇等规模降至300-400亿元区间 [11] **营销策略转变** - 弱化单一基金经理曝光,强调团队实力与投研体系 [11][12] - 部分公司取消个人专访,均衡输出团队观点 [11] 平台化建设实践 - 招商基金建立"本分、专注、开放"的投研文化,形成人才梯队 [15] - 中欧基金通过"中欧制造"项目实现投研流程工业化升级 [15] - 中庚基金规划"平台型、团队化、专业化"投研体系,坚持精品产品策略 [16]
摆脱“独挑大梁”,公募基金“多基金经理共管”渐成趋势
环球网· 2025-07-09 10:37
行业管理模式变革 - 公募基金行业正经历从单一基金经理管理向团队协作的"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转型 [1] - 截至7月8日,年内已有超700只基金增聘基金经理,三人甚至四人共管的基金数量持续攀升 [1] 具体案例 - 葛兰掌管的中欧医疗健康增聘赵磊为基金经理,该基金一季度末规模达311.79亿元,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主动权益类医药主题基金 [3] - 广发成长动力三年持有期混合增聘苏文杰与郑澄然共管 [3] - 兴证全球基金对旗下3只产品进行"共管式增聘":兴全合兴混合增聘隋毅与陈宇共管,兴全合丰三年持有混合增聘朱可夫与杨世进共管,兴全趋势投资混合(LOF)增聘谢长雁与董理和杨世进三人共管 [3] - 易方达基金冯波、中欧基金王健、华安基金许之彦、兴证全球基金林国怀等核心基金经理6月以来纷纷与增聘基金经理展开合作 [3] - 惠升惠泽混合一次增聘钱睿南和徐玉良,与孙庆三人共管 [3] - 银华汇利灵活配置混合原有三位基金经理,7月2日再次增聘贲兴振,实现四人共管 [3] 行业影响 - "共管式增聘"模式在行业转型与监管倡导的双重驱动下兴起,为行业带来积极变革动力 [4] - 多人共管模式优势显著:提升标的或资产覆盖度,扩展基金经理能力圈,提升策略分散度 [4] - 可有效规避单一责任人决策偏误、操作过于激进等风险,避免因个别基金经理离职导致产品业绩和风格难以持续的问题 [4]
核心基金经理投资业绩惨淡,近三年兴证全球主动权益类基金亏损数百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6-14 06:19
兴证全球基金业绩下滑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32.79亿元,净利润14.13亿元,较2021年分别下滑超50%和37% [3] - 同期易方达基金营收和净利润仅下滑16%和14%,表现优于兴证全球 [4] - 业绩下滑主因权益类基金降费(管理费率从1.5%降至1.2%)和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萎缩 [5][6] 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变化 - 2021年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2187.29亿元,2024年底降至1241.2亿元,降幅达43% [7] - 2025年一季度混合型基金规模从1222.39亿元微升至1236.19亿元,但股票型基金从18.81亿元降至17.20亿元 [11] - 四大明星基金(兴全新视野、商业模式、合润、趋势投资)合计规模594亿元,占混合型基金近50% [11] 投资业绩表现 - 兴全合润混合A近三年收益率-6.99%,2021-2023年均跑输同类平均和沪深300 [12][13] - 兴全趋势投资混合近三年收益率-23.98%,2025年一季度收益率-6.31%(同类平均+2.61%) [13][14] - 两只产品2021年以来累计收取管理费超10亿元,但业绩持续落后 [14] 基金经理变动影响 - 董承非离职后,其管理的兴全趋势投资混合任职回报从+324.49%变为接任者管理的-20.42%至-13.18% [15][16] - 兴全新视野在董承非管理期间收益率92.78%,乔迁接任后三年收益率为-4.8% [17] - 董承非转投私募后累计收益率达30%,显著高于兴证全球现任团队 [17] 行业动态 - 2025年一季度全行业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从34285.16亿元微升至34455.19亿元 [10] - 监管要求管理费与业绩挂钩,亏损基金需少收或不收管理费 [7][19] - 公司持仓高度集中,四只明星基金前十大重仓股高度重合,主要布局消费电子和科技领域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