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其他个人财富信托
icon
搜索文档
掩盖非法财产来源 “伪家族信托”将会被“击穿”或否定信托效力
中国经营报· 2025-07-29 23:55
家族信托合法性要求 - 家族信托能够隔离刑事处罚但要求设立时资金来源合法且全部可信设立目的也要合法 [1] - 信托财产与信托目的均丧失合法性的伪家族信托在境内外均会被击穿或否定信托效力 [1][4] - 若信托资金来源混同合法与非法财产或信托目的为掩盖非法财产则整个信托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5] 近期司法案例 - 南通法院强制执行崔某某家族信托414324万元资金因涉及行贿罪和合同诈骗罪违法所得 [2] - 路某非法行医案中法院以资金来源混同和违法所得价值追缴为由强制执行家族信托财产 [3] - 两起案例均因委托人利用违法犯罪所得设立信托违反合法财产规则而被击穿 [3] 离岸与本土信托比较 - 离岸与本土家族信托无法规优劣之分选择取决于资产状况家庭成员身份和监管框架 [6] - 离岸信托法律制度较完善有较多司法判例但境内信托并无绝对优劣好坏之分 [6] - 跨境资产布局者可同时设立境内与离岸家族信托根据资产所在地和生活地综合考量 [6] 行业规模数据 - 截至2024年末我国家族信托规模达643579亿元保险金信托270397亿元其他个人财富信托114906亿元合计突破万亿元 [1] 信托设立规范 - 家族信托设立门槛不低于1000万元服务对象为企业主或高净值人群 [7] - 家庭服务信托保险金信托等类别设立门槛较家族信托大幅降低有的甚至无门槛 [7] - 家族信托主要功能包括财富保护传承管理风险隔离资产配置和家族治理等定制化服务 [7]
不动产信托向养老等更多普惠领域拓展
金融时报· 2025-06-12 11:23
不动产信托登记试点进展 - 上海于5月27日由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不动产信托登记试点的通知》,6月9日上海信托与爱建信托同步完成登记,聚焦家庭财富管理与特殊群体保障领域 [1] - 北京早于上海开展试点,2024年12月发布试行通知,2024年4月外贸信托与国投泰康信托完成首次登记 [2] - 上海试点特点包括覆盖居住及商办房产类型、多部门协同形成全流程闭环,应用场景扩展至养老、财产隔离及定向传承 [2][3] 不动产信托实践案例 - 上海案例中委托人将商办公寓及现金资产纳入信托,通过租金现金流补充养老金并规划子女传承 [3] - 信托机制在财产隔离、财富传承、老人抚养等方面展现独特优势,满足家庭综合化需求 [3][4] - 爱建信托指出不动产信托为养老等民生领域提供新解决方案,兼顾居住权、收益权与财产传承 [4] 信托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除不动产领域外,正发力存款等流动资产管理 [5] - 居民储蓄增长推动综合金融服务需求上升,信托业务从高收益诉求转向综合财富管理 [6][7] - 2024年末家族信托余额6435 79亿元,保险金信托余额2703 97亿元,个人财富信托合计规模达10288 82亿元 [7] 信托业发展导向 - 复旦大学信托研究中心强调行业需以人民需求为导向,聚焦财产性收入增长与普惠金融服务 [8] - 2023年信托业务三分类新规明确财富管理服务信托重要性,推动服务民生创新 [7][8]
2024年信托业实现利润230.87亿元,同比下跌45.52%
北京商报· 2025-06-03 22:05
信托资产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信托资产规模达29.56万亿元 较2024年6月末增长2.56万亿元(9.48%) 较2023年末增长5.64万亿元(23.58%)[1] - 资金信托规模2024年末为22.25万亿元 较2024年6月末增长2.30万亿元(11.53%) 较2023年末增长4.87万亿元(28.02%)[1] 经营收入与利润表现 - 2024年信托业经营收入940.36亿元 较2023年863.61亿元增长8.89%[1] - 2024年行业利润230.87亿元 较2023年大幅下跌45.52%(减少192.87亿元)[1] 业务模式转型与政策背景 - 信托公司业务模式从资金融通与资产管理转向资产服务信托优先[2] - 2023年3月《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发布 设置三年过渡期(2023年6月-2026年5月)[2] - 财富管理服务信托在"三分类"中占比76%(19个业务品种)[2] 财富管理业务发展 - 2024年末家族信托余额6435.79亿元 保险金信托余额2703.97亿元 其他个人财富信托余额1149.06亿元 合计10288.82亿元[2] - 客户需求从单一高收益转向综合财富管理 行业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空间巨大[3] 行业挑战与应对 - 资产服务信托低收费特性导致整体利润承压[2] - 人均利润持续下降 需通过错位发展和特色化经营提升收益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