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产服务信托
icon
搜索文档
信托业规模首破30万亿,资管信托和服务信托成增长新引擎
第一财经· 2025-10-22 21:41
行业转型与规模增长 - 信托行业从传统非标融资业务成功转型至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及公益慈善信托,规模显著回升,结构持续优化 [1] - 截至2025年6月末,全行业信托资产管理规模达32.43万亿元,同比增长20.11%,首次超过30万亿元 [1] - 资产服务信托与资产管理信托已替代传统融资信托和通道业务,成为驱动信托财产规模增长的主导业务模式 [1] 业务结构变化 - 行业在压降融资类业务和银信通道业务背景下,资产规模曾普遍出现明显下滑 [1] - 通道业务大幅下降,房地产融资类业务基本归零 [1] - 取而代之的是大力发展财富管理账户体系,构建信托特色立体化产品线 [1] 公司战略与表现 - 上海信托重塑客户服务体系,目前管理资产规模突破1.3万亿元 [1] - 信托机构在财产独立、风险隔离、财富传承和资产配置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2] - 通过信托制度和工具对股权、房产、资金等进行跨代安排已成为社会的切实需求 [2]
审视华能信托被骗17亿案:信托重返消金牌桌,助贷新规将带来什么?
新浪财经· 2025-09-26 12:05
行业监管动态 - 地方证监局近期组织4家券商及4家资管对华能信托以"信保贷"为基础资产的ABS产品开展专项自查 覆盖已兑付及存续全生命周期产品 旨在防范骗贷风险向资产证券化市场传导[1] - 监管对非标融资类的消费贷信托业务持续压降 10月1日助贷新规正式实施 对借款利率和平台名单管理施加更严厉约束[2] - 助贷新规要求信托公司参照商业银行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 确保借款人单笔贷款综合融资成本符合司法意见 将利率压降至24%以内[16][17] 消费金融信托业务规模与模式 - 2025年前8个月 26家信托公司共发行消费金融集合资金信托计划1733亿元 同比增长53.08%[4] - 天津信托 国民信托 华鑫信托等7家机构前8个月发行规模均达百亿元 其中天津信托发行约422亿元 国民信托254亿元 华鑫信托245亿元 均较去年同期翻倍[4] - 消费金融信托业务模式包括助贷模式 流贷模式 联合贷模式及资产证券化 早期以流贷为主 后期演变为助贷和资产证券化为主[10][11] - 助贷模式可协助信托公司高效获客及场景渗透 分担风控压力 实现轻资产运营 但对合作机构依赖性强 存在风险传导隐患[12][13] 业务收益率与市场竞争 - 2025年前8个月集合资金类消费金融信托产品年化收益率均值为4.07% 低于2024年同期的4.37%和2018年的7.99% 但高于固定收益类理财平均到期年化收益率的3.09%[6] - 信托资金成本受限于高净值客户买入的非标固收类资产收益率水平 难以与银行4%以下的低价资金竞争 只能维持高定价模式 早期信托报酬达1.5%至2% 当前已降至千五左右[17] - 信托资金在24%及以下优质资产领域缺乏话语权 只能选择信用下沉 推升违约风险 多个互联网借贷平台借款实际利率超过20% 如支付宝信用贷年利率21.6% 资方包括天津信托[19] 风险案例与合规挑战 - 华能信托被骗贷17亿元案揭示合作机构风险控制过程穿透难度高 存在多方合作中复杂的利益格局和道德风险 犯罪成员利用虚假保单和空人头账户骗取贷款[14] - 2025年一季度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成交规模达370.4亿元 其中个人消费贷款转让成交268.2亿元 占比72.4% 较2024年同期激增7.85倍[26] - 国民信托2024年接到消费者投诉9897例 天津信托受理监管部门转办1305件投诉 自收494件 所涉投诉业务均属于消费金融业务贷款类客户投诉[27] 行业转型方向 - 强监管背景下 传统以信贷投放为主的融资驱动型消费金融信托面临挑战 发展资产服务信托 尤其是预付类资金服务信托 成为转型最优解[30] - 信托机构正在加码以信托消费贷为基础资产发行的ABS及ABN产品 但若发生类似华能信托案的风险事件 相关产品可能产生次生风险[30] - 未来业务逻辑强调合规优先 信托公司需向主动管理转变 加强合作机构与底层资产选择 优化业务模式[29]
我国信托业规模逼近30万亿,超四成资金涌向证券市场
环球网· 2025-06-05 11:00
信托业资产规模与结构变化 - 截至2024年末信托资产规模达29.56万亿元,较2024年6月末增长2.56万亿元(+9.48%),较2023年末增长5.64万亿元(+23.58%)[1] - 资金信托投向证券市场占比超四成,成为最大占比领域[1] - 行业转型至"三分类"业务模式,资产服务信托与资产管理信托并重,财富管理服务信托规模超1万亿元(家族信托6435.79亿元,保险金信托2703.97亿元)[1] - 2024年新成立财富管理服务信托4.53万只,规模1.98万亿元,远超资产管理信托[1] 业务转型与市场布局 - 证券投资信托存续规模超10万亿元(10.99万亿元),其中债券投资占比83.3%(9.15万亿元)[2] - 资金信托规模22.25万亿元(同比+28.02%),股票和基金投资占比超5%(1.12万亿元)[2] - 行业经营收入940.36亿元(同比+8.89%),利润230.87亿元(同比-45.52%),反映业务模式切换至资产服务信托优先[2] 政策支持与发展机遇 - 金融监管总局《若干意见》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纲领性文件[3] - 信托财产登记试点在北京、上海等地启动,多地探索推进[3]
信托业交三分类后首份完整年答卷:资产管理规模逼近30万亿,增速超2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4 15:50
行业资产规模 - 2024年末信托行业资产规模达29.56万亿元 创历史新高 较2023年末增加5.6万亿元 同比增长23.58% [1][2] - 行业规模较2024年6月末增长9.48% 环比增加2.56万亿元 [2] - 规模增长源于三分类业务转型及市场需求调整 较2017年前期高点26.25万亿元增长12.61% [2][3] 业务结构变化 - 2024年新成立信托产品6.74万只 规模8.32万亿元 其中资产服务信托占比70.17%和53.84% [4] - 资产服务信托细分领域规模:财富管理服务信托1.98万亿元 资产证券化服务信托0.74万亿元 行政管理服务信托1.22万亿元 [4] - 资产管理信托新成立1.96万只 规模3.83万亿元 公益慈善信托544只 规模8.59亿元 [5] 经营业绩表现 - 2024年行业经营收入940.36亿元 同比增长8.89% [5] - 行业利润230.87亿元 同比减少192.87亿元 大幅下降45.52% [5] - 利润下降主因资产服务信托低收费特性及业务模式转型 [5] 细分业务发展 - 财富管理服务信托中家族信托规模近6500亿元 保险金信托规模2703.97亿元 [6] - 资产证券化服务信托总规模1.26万亿元 含信贷资产证券化6186.19亿元 企业资产证券化171.86亿元 非金融企业资产支持票据6253.41亿元 [6] - 风险处置服务信托规模达24099.78亿元 [6] 监管与制度进展 - 三分类新规将信托业务分为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三大类25小项 [3] - 北京上海先后启动不动产及股权信托财产登记试点 已出具2笔不动产和6笔股权信托登记证明 [7][8] - 58家信托公司资产管理信托业务规模11.39万亿元 [7]
2024年信托业实现利润230.87亿元,同比下跌45.52%
北京商报· 2025-06-03 22:05
信托资产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信托资产规模达29.56万亿元 较2024年6月末增长2.56万亿元(9.48%) 较2023年末增长5.64万亿元(23.58%)[1] - 资金信托规模2024年末为22.25万亿元 较2024年6月末增长2.30万亿元(11.53%) 较2023年末增长4.87万亿元(28.02%)[1] 经营收入与利润表现 - 2024年信托业经营收入940.36亿元 较2023年863.61亿元增长8.89%[1] - 2024年行业利润230.87亿元 较2023年大幅下跌45.52%(减少192.87亿元)[1] 业务模式转型与政策背景 - 信托公司业务模式从资金融通与资产管理转向资产服务信托优先[2] - 2023年3月《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发布 设置三年过渡期(2023年6月-2026年5月)[2] - 财富管理服务信托在"三分类"中占比76%(19个业务品种)[2] 财富管理业务发展 - 2024年末家族信托余额6435.79亿元 保险金信托余额2703.97亿元 其他个人财富信托余额1149.06亿元 合计10288.82亿元[2] - 客户需求从单一高收益转向综合财富管理 行业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空间巨大[3] 行业挑战与应对 - 资产服务信托低收费特性导致整体利润承压[2] - 人均利润持续下降 需通过错位发展和特色化经营提升收益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