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端午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网友热议“端午经济”持续升温 传统节日玩出新花样
新华网· 2025-08-12 13:53
龙舟赛事活动 - 重庆武隆区举办第十八届芙蓉江龙舟锦标赛 设置22人龙舟200米和500米直道赛两个项目 吸引21支队伍570余名队员参赛[1] - 上海苏州河城市龙舟邀请赛有58支国内外队伍参加 包括荷兰比利时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际队伍 国际参与度显著提升[2] - 华南农业大学联合佛山九江镇举办毕业季端午主题活动 包含龙舟文化大讲堂和体验营等沉浸式民俗体验[3] 非遗文化推广 - 长沙望城区举办端午主题活动 设置手工体验区制作艾草龙舟挂件和香囊 游戏区开展钓粽子射五毒等传统游戏[3][4] - 武汉武昌区开展中医药科普实践活动 向居民介绍薄荷艾叶等端午香囊中药草功效 现场示范香囊制作流程[4][5] - 北京花店推出新中式艾草花束 搭配绿铃草麦穗等花材及小扫帚香包等配件 单把艾草售价4元 年轻消费群体需求旺盛[5][6] 节日消费趋势 - 浙江桐乡市咸鸭蛋工厂日均产量超10万枚 采用水法腌制工艺 从2月开始备货以应对端午销售高峰[7] - 贵州务川县艾草种植面积达7万余亩 计划2025年收购艾草2000吨加工精油2吨 产出艾条艾茶等40余种产品[8] - 端午假期恰逢儿童节 北京文旅局推出1700余场活动 规划7条"自然观察家"主题线路 融合地质科普与民俗体验[9] 文旅经济带动 - 龙舟赛事配套举办灯谜竞猜和美食品尝活动 形成民俗文化体育多元融合的消费场景[2][3] - 线上线下节日氛围推动文创产品销售 香囊手绳等端午主题产品及双蒸酒特调咖啡等特色美食受追捧[3][6] - 旅游市场迎来消费热潮 火车票销售火爆民宿订单上涨 非遗手作体验课预约爆满[8][9]
中国经济数据观丨多组数据看火热的“端午经济”
新华网· 2025-08-12 13:52
出行 - 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65370万人次 日均21790万人次 同比增长2.5% [5] 民俗体验 - 民俗体验游搜索热度同比上涨50% [8] - 民俗体验类目的地预订量同比增幅超40% [8] - 粽子整体销售成交金额同比增长近70% [8] 亲子游 - 全国亲子游人群规模较2024年同期增长12% [10] - 儿童餐及两大一小套餐订单量同比增长64% [11] - 亲子游乐订单量同比增长近35% [11] - 亲子写真、DIY手工、采摘等订单较平时周末增长45% [11] 赛事经济 - 惠水县端午节期间接待游客23.66万人次 同比增长7.68% [13] - 惠水县旅游总收入达1.79亿元 同比增长7.56% [13]
生态颜值变现经济价值 大沙河龙舟“划”出经济新蓝海
深圳商报· 2025-06-04 14:51
文旅活动与区域经济 - 大沙河国际龙舟邀请赛升级为国际赛事,吸引粤港澳大湾区及国际队伍600余名选手参与22人标准龙舟500米直道竞逐[1] - 赛事配套设置"端午拾趣"市集,包含非遗手作、龙舟主题邮局、艾草香囊等传统节味体验,带动市民参与[1] - 大沙河生态走廊发展为"广东省十大美丽河湖",依托生态资源发展赛艇、骑行等产业,成为文旅消费黄金水道[1] 非遗文化与现代消费融合 - 南头古城举办"粽夏艺起玩"活动,20余场民艺工作坊将端午民俗转化为"生活美学",如竹编手机支架、土布香囊等健康时尚单品[2] - "如如士多"慢闪空间变身"国玩博物馆",通过泥咕咕、皮影戏等传统技艺吸引亲子家庭,实现传统技艺游戏化传承[2] - 民艺商店"如如吉市"首次规模化运营,推出云贵织锦、牦牛绒制品等产品,推动手艺活态保护[2] 科技与生态赋能文旅创新 - 无人机天幕大秀、碳纤维龙舟、剧场声光电技术等科技手段让民俗脱离"标本化",成为可感可知的潮流生活[3] - 大沙河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成为赛事经济、滨水商业载体,国际赛事热度进一步释放沿线商圈消费潜力[1][3] - 主题景区通过IP巡游、沉浸式宋韵体验(如净手礼、制香囊)、亲子旱地龙舟赛等活动重构端午民俗[2][3] 多业融合与消费闭环 - "旅游+"模式串联商圈促销、景区引流、文化展演,形成消费闭环,如锦绣中华复刻《梦华录》场景、K11 ECOAST海滨戏剧节等[3] - 传统节日与创新基因结合,推动文旅驱动中国式现代化,如生态美学与科技破壁共同激活消费链[3]
“双节叠加”激发消费新活力
辽宁日报· 2025-06-04 09:36
交通运输行业表现 - 全省到达旅客176.4万人次 同比增长4.1% [2] - 公路客运到达旅客10.5万人次 同比增长24.1% [2] - 铁路客运到达旅客142.7万人次 同比增长3.4% [2] - 民航机场到达旅客16.9万人次 同比增长1.5% [2] - 全省高速出口流量317.0万台次 同比增长11% 其中客车流量284.6万台次 同比增长13.6% [2] - 全省起降航班2394架次 同比增长1.2% [2] - 交通运输部门加强重点车辆安全监管和重点区域巡查执法 包括两客一危 重型货车 农村客运等 [2] - 对京哈高速实施24小时联合值守 确保交通事故第一时间处置和救援 [3] 消费市场表现 - 全省重点监测160余家商贸流通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7.4% [2] - 商务系统组织开展近400项促消费活动 涵盖国潮 民俗 亲子等主题 [3] - 沈阳市推出国风龙城粽情生活节等活动 大连市开展端午民俗游园等活动 [3] - 亲子客群成为消费主力 沈阳万象城日均客流量超6万人 大连奥电未来城日均近4万人到场 [4] - 丹东 铁岭 朝阳 葫芦岛等地开展儿童节主题活动 带动童趣经济 [4] 行业运营保障措施 - 交通运输战线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干部带班制度 [2] - 加强路网动态监测 重点覆盖易受天气影响路段 事故多发路段 旅游景区周边等 [3] - 商务部门全面排查整治风险隐患 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加强节日市场监测和值班值守 [4]
端午假期旅游出行“掀起”国潮风
新华财经· 2025-06-03 23:33
端午假期旅游市场表现 - 端午民俗体验游搜索热度同比增长50%,游客偏好赛龙舟、包粽子、佩香囊等传统活动[1] - 广东、新疆、贵州文旅订单同比增幅居全国前三,其中广东惠州订单增长超34%[1] - 龙舟活动带动地方美食消费,广东"龙舟饭"订单量同比增长193%,新疆"鱼粽""酸奶粽子"订单量增长241%[1] 民俗活动带动出行需求 - 端午当天大型龙舟赛事举办地出行需求激增,00后打车看龙舟赛需求同比上涨超100%[2] - 前往屈原祠的打车需求较去年同期上涨298%,祭祖打车需求同比上涨61%[2] - 打车前往非遗活动地点的需求较去年同期明显上涨[2] 文旅融合趋势 - 微度假、避暑及民俗体验成为端午旅游市场显著特征[1] - "国潮风"激发"端午经济"新活力,传统民俗成为游客旅程中的亮丽风景线[1][2]
千帆竞渡,一粽尝新:解码端午经济的“流量密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3 20:48
文旅行业端午假期表现 - 端午假期长三角城市如杭州、南京、上海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佛山因龙舟赛事引流,整体旅游预订订单量同比增长167%,酒店订单量同比增长145%,机票订单量同比增长110% [2] - 端午假期前两天,"端午"、"非遗"等关键词搜索热度同比增长近1倍,丰富的娱乐活动掀起了端午"非遗旅游热" [2] - 民俗体验类目的地预订增幅超四成,标签含"龙舟"、"粽子"等关键词的搜索量环比上月增长2.5倍 [6] 龙舟赛事带动文旅融合 - 全国及地方性龙舟赛事活动达122场,参与人数多达570多万人,成都、杭州、佛山等成为最火的"看龙舟赛"旅游目的地 [3] - 佛山叠滘龙船漂移大赛入选国内十大热门民俗游活动,端午假日三天全市A级景区接待游客134.18万人次,同比增长52.69%,营业收入6073.78万元,同比增长37.36% [5] - 杭州西溪湿地龙舟胜会吸引大量游客,龙舟分为满天装龙舟、半天装龙舟和赤膊龙舟,龙头可以活动并吐出漂亮水花 [6] 粽子文化经济表现 - 抖音生活服务数据显示,5月21日至27日咸鸭蛋和粽子团购订单量同比增长均超过160%,黄鳝、打糕等端午传统吃食销量同比增幅分别为110%、82%和71% [7] - 嘉兴粽子与文旅结合,濮院时尚古镇百味粽宴展示近百种口味粽子,端午节期间嘉兴酒店订单同比增长34% [8][9] - 粽子消费延伸至潮玩文创,如嘉兴文旅推荐的"粽囡囡"潮玩毛绒玩偶,非遗集市相关攻略访问量同比增长超过300% [8][9] 民俗体验成为文旅新亮点 - 嘉兴濮院时尚古镇端午市集提供艾草香包制作、雄黄点额等体验活动,百味粽宴给足游客端午仪式感 [1][8] - 佛山创新打造叠滘龙船漂移"第二现场",设有大型LED屏全程直播赛事并举行美食市集、国风游等活动 [5] - 很多非主流旅游目的地借助民俗"大IP"出圈,沉浸式感受地方民俗成为端午文旅消费核心亮点 [9]
端午经济|电影票房破4亿,上海成票房第一城
第一财经· 2025-06-03 14:25
档期票房表现 - 2025年端午档总票房达4.60亿元 较2023年同期3.83亿元同比增长20% [1] - 单日大盘票房时隔84天再度突破2亿元 成为影史六一档第三次超2亿元 [2] - IMAX中国创2019年以来最佳端午档成绩 收入4327万元票房 [2] 影片表现分析 - 《碟中谍8:最终清算》以2.19亿元票房居档期首位 登顶2025年进口片票房榜 [2] - 《哆啦A梦:大雄的绘画奇遇记》以6698万元票房位列第二 淘票票评分达9.6分创系列新高 [2] - 《哪吒之魔童闹海》通过密钥延期贡献1452万元票房 在档期中排名第六 [1] 区域市场特征 - 上海票房份额从去年5.5%升至7.5% 《碟中谍8》贡献当地超60%票房 [4] - 一线城市、华东及西南地区票房提升显著 [4] - 票房前十城市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成都、武汉、杭州、重庆、苏州、南京 [4] 观众结构变化 - 男女观众比例接近1:1 为2019年后最均衡状态 [4] - 动画影片女性观众占比超60% 涵盖档期前六名中四部作品 [4] - 家庭观众占比突出 多人观影比例达2016年后最高水平 [1][4] 行业供给状况 - 档期影片供给仍受前期产能不足影响 头部影片选择有限 [5] - 假期与儿童节叠加且无出游分流 形成相对有利的观影环境 [5]
假期文旅有多“热”?数据盘点“端午经济”激发消费新活力
央视网· 2025-06-03 10:03
文旅市场总体表现 - 端午假期北京接待游客821.1万人次同比增长5.4% 旅游总花费107.7亿元同比增长6.7% [7] - 内蒙古接待国内游客915.65万人次同比增长4.41% 国内游客总花费62.70亿元同比增长5.54% [11] - 甘肃接待游客1492万人次同比增长5.1% 旅游花费96.4亿元同比增长8.3% [11] - 湖南累计客流1728.81万人次同比增长12.56% 其中省外游客203.95万人次同比增长110.61% [12] 区域文旅活动亮点 - 黄河壶口瀑布推出"非遗+文旅"主题活动 包含旱地龙舟赛、壶口斗鼓等特色项目 [3] - 山西太原晋祠博物馆开展舞蹈民乐表演和非遗制作体验活动 [3] - 青海湖游客参与跳锅庄、与斑头雁等野生动物互动 [3] - 贵州施秉县举办千人抬独木龙舟、万人长桌宴等传统活动 [3] - 黑龙江双鸭山70亩油菜花田吸引游客观光 [3] - 云南峨山县呈现融合千年技艺与民族风情的文化盛宴 [5] - 江苏如东举办科技烟花秀 新疆喀什古城千架无人机灯光表演 [5] 细分市场增长动力 - 北京演出市场开票316台超1100场演出 同比增加32% 国家体育场刷新单场观演人数纪录 [9] - 北京入境游客6.7万人次同比增长35.8% 入境游客花费7.2亿元同比增长41.1% [9] - 内蒙古亲子游和民俗体验游成主流 区外游客主要来自河北、江苏、重庆 [11] - 江西吉安发布长颈鹿家族城市IP 吸引亲子游客互动 [14] - 河南安阳太行大峡谷推出香囊缝制等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15] 消费行为特征 - 游客出游以进城旅游和本地休闲为主 客源地集中在广东、山东、河南、四川等人口大省 [15] - 江苏省内旅游占比达65.6% 受足球联赛带动跨市观赛热潮 [15] - 高铁和自驾成为主要出行方式 小众旅游目的地热度增长 [15] - 商圈、度假区、文博场馆、城市公园为游客主要选择 [15] - 民俗非遗活动和亲子游成为新亮点 南方龙舟比赛受青睐 [15]
国风端午 畅游三秦
陕西日报· 2025-06-03 07:07
文旅市场表现 - 端午假期陕西省55个重点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70 21万人次 同比增长0 23% [1] - 旅游经营收入达11994 53万元 同比增长2 73% [1] - 入境游接待362团4324人 同比分别增长61 6%和72 2% [1] - 全省11家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客流量192 39万人次 同比增长8 61% 营业收入1 25亿元 同比增长11 92% [6] 文体旅融合活动 - 安康汉江龙舟节吸引256万人次观看直播 包含抢鸭子、摸鲤鱼等特色节目 [2] - 汉中市举办100余项文商体旅促消费活动 包括桨板公开赛、亲水运动季等 日均吸引3万余名游客 [2] - 咸阳推出湖畔音乐会、国潮古风影视动漫主题曲专场等活动 [2] - 渭南火车站展示非遗产品 景区免费演出皮影戏 [3] - 商洛棣花古镇开展诗词诵读、包粽子活动 柞水溶洞景区举办百步投壶等互动项目 [3] 文化体验与创新 - 西安城墙景区推出金甲武士巡演、《不良帅》互动等盛唐主题内容 [4] - 张载祠通过拓印活动传播关学文化 大唐芙蓉园举办唐文化巡游及非遗展演 [5] - 陕西省图书馆高新馆区举办儿童剧展演 包括《丑小鸭》等剧目 [5] - 多家博物馆推出青铜文明展、社教课程 并延长开放时间优化服务 [5] 演出市场动态 - 全省营业性演出举办229项1582场次 流行乐、儿童剧等占比28 8% [6] - 脱口秀、现代舞等新兴演出形式表现活跃 13类演出受年轻群体欢迎 [6]
文化中国行丨“端午经济”火热 国潮“圈粉”海外人士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02 19:39
国潮消费海外市场表现 - 3D打印端午系列摆件在海外市场热销 美国 英国 马来西亚等国外贸订单激增 其中龙舟摆件日订单量达两万个 [1][3] - 海外客户对交货时效要求高 通常要求5-7天内通过空运发货 而非传统海运方式 [3] - 端午元素DIY装饰产品在海外走俏 主打仪式感和体验乐趣 跨境平台订单量显著增长 [5][7] 传统文化带动旅游消费 - 入境游热度攀升 海外游客将体验中国民俗文化列入旅游清单 国潮文创和非遗体验受青睐 [7] - 广东佛山龙舟主题活动吸引外国游客参与 包括观赛 品宴和文创体验 [9] - 福州长乐三溪村夜赛龙舟活动获英国游客高度评价 游客表示将通过社交媒体传播并计划深度游览 [9][11] 文化输出与产业联动 - 义乌商贸城经营者反映中国文化产品海外需求旺盛 3D打印等现代技术与传统元素结合有效推动出口 [1][3] - 跨境电商渠道成为文化产品输出重要途径 订单量持续增加显示国际影响力提升 [7] - 民俗活动如龙舟赛成为文化传播载体 外国游客参与体验后产生二次消费意愿 [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