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压力变送器
icon
搜索文档
康斯特(300445) - 北京康斯特仪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10月2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0-28 17:28
市场表现与需求 - 2025年三季度国内市场销售回升,整体趋于正常 [2] - 国际市场在55%高关税下仍实现增长,美国及美洲区域营收占比53%,欧洲、中东及非洲区域占比超32% [3][8] - 仪表及传感器行业在新压力控制器产品带动下实现较快增长,计量检测和电力行业是核心优势领域 [2] - 非美区域需求实现小幅正增长,若关税政策稳定,增长趋势将更明确 [5] 关税影响与应对策略 - 美国关税从最高170%调整至55%,影响客户采购意愿,2025年上半年出现订单延迟或观望 [2][3] - 公司通过新加坡子公司处理近40%国际订单,以应对关税变化 [4] - 优先销售高毛利产品到高关税区域,温湿度产品因毛利较低且受关税影响导致销量减少 [7] - 采用代理商模式改善国际业务现金流 [5] 产品发展与规划 - 压力控制器在国内江浙地区客户接受度高、采购量大,推动仪表和传感器行业增长 [6] - 压力变送器处于样机研发阶段,预计2026年推出,2027年形成销售,定位中高端市场 [10][11] - 自研传感器项目2025年末结项,2025年生产计划1万支,因成本暂高于外采,短期内对毛利率无显著贡献 [9] - 未来增长将更多依赖压力产品和过程信号产品的新品上市,温湿度产品增速相对平滑 [7] 传感器与数字化平台 - 自研高精度传感器聚焦工业高端领域,通过产品化提升附加值,需经历客户验证周期 [12] - 传感器微压量程段处于最终测试,其他量程已进入小批量生产 [9] - 压力变送器推广将聚焦现有客户群体,按行业需求而非地域划分 [11]
康斯特20251027
2025-10-27 23:22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公司为康斯特 [1] * 行业涉及仪器仪表制造、计量检测校准、电力 [7]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前三季度总收入5.86亿元,同比增长7.6% [2] * 归母净利润为9,400万元,同比增长5.5% [3] * 扣非净利润为8,868万元,同比增长7.6% [3] * 综合毛利率为65.4%,同比波动0.8% [2][5] * 三费占比41.7%,同比上升0.8% [2][6] * 研发费用5,768万元,同比增长18% [2][6] * 管理费用4,515万元,同比增长18.4% [2][6] * 销售费用6,163万元,同比增长3.7% [2][6] 分市场与产品表现 **分市场收入** * 国内市场收入2亿元,同比增长11.3% [2][3] * 国际市场收入1.93亿元,同比增长8.7% [2][3] * 美国市场增速从3月末的-11%恢复至9月末的2% [2][3] * 欧洲、中东、非洲市场增速从-7%恢复至14% [2][3] **分产品收入** * 主营检测产品收入3.75亿元,同比增长9.4%,单三季度同比增长21% [2][4] * 数字化平台收入1,400万元,同比增长36% [2][4] * 压力控制器品类受高额关税影响但对美国市场暴露度高,公司在该领域竞争优势明显,盈利状态良好 [9] * 温湿度产品毛利较低,公司调整产品结构,优先向高关税国家销售高毛利产品,预计其增速平稳 [11] 运营策略与风险管理 **应对美国关税策略** * 通过新加坡子公司出口以降低关税成本,目前新加坡子公司业务占比接近40% [2][8] * 销售仍由美国子公司承担,新加坡子公司负责运营和出口,从北京发货至新加坡后再退税 [2][8] * 美国客户因关税调整的观望状态改变,部分订单在第三、第四季度落地 [7] **研发与新产品进展** * 自研传感器预计2025年底结项并逐步导入生产,2025年计划产量1万只,主要用于研发新产品 [4][12] * 自研传感器当前成本未低于外购,规模化生产后成本有下降空间 [4][12] * 压力变送器正在研发中,样品预计2026年底出样,预计2027年贡献销售 [13] * 自研传感器将作为附加值更高的成品提供给客户,而非单独销售芯片 [17] **数字化平台发展** * 数字化业务平台持续推进,软硬结合提供解决方案的趋势明显且受客户认可 [4][18] * 通过标准化软件平台与硬件结合订单结算,可减少项目验收时间过长导致的收入确认波动 [4][18] 其他重要信息 **区域营收分布** * 美国和美洲区域占比最高,约一半;欧洲、中东和非洲占30%多;其他区域占比较小 [15] * 2025年美国区域占比有所下降,从之前超过50%降至略低于50% [15] **压力控制器销售展望** * 压力控制器目前主要在国内销售,客户集中在江浙地区的仪器仪表和传感器企业 [10] * 客户接受度和认可度较高,对2026年销售持谨慎乐观态度 [10] **定价策略** * 公司定价综合考虑成本、行业、市场等多个因素,以综合方案定价,从而维持较高毛利率 [16]
*ST威尔(002058):收购紫江跻身国内铝塑膜头部企业,受益于固态时代
天风证券· 2025-10-08 23:17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ST威尔“增持”评级 [5] 核心观点 - *ST威尔拟以5.46亿元收购紫江新材51%股权,从而切入高增长的锂电池铝塑膜赛道,实现从持续亏损的传统仪器仪表业务向新能源材料的战略转型,以降低退市风险 [1] - 紫江新材是国内铝塑膜龙头,2024年国内市占率22.2%,全球市占率14.6%,排名国内第一、全球第二,深度绑定比亚迪、ATL等头部客户,并在固态电池用铝塑膜技术方面布局领先 [1][3][17] - 固态电池产业的发展将驱动铝塑膜市场需求显著增长并对性能提出更高要求,预计2030年全球铝塑膜出货量达13.9亿平方米,市场规模达160.7亿元,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2][30] - 收购完成后,预计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8.84/10.06/13.55亿元,同比增长444%/14%/3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8/0.49/1.21亿元 [4] 收购背景与战略转型 - *ST威尔传统仪器仪表及汽车检具业务持续亏损,2024年营收仅1.6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724万元,因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于2025年4月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15] - 公司计划通过出售亏损资产组筹集部分资金,并采用“自有资金+并购贷款”组合支付5.46亿元收购对价,关联交易属性有助于降低整合难度 [1][23] - 收购标的紫江新材所处的铝塑膜赛道增长强劲,预计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达20.69%,与公司传统业务增长乏力形成鲜明对比 [16] 铝塑膜行业与市场前景 - 固态电池采用软包封装形式,对铝塑膜的阻隔性、冲深性能、耐腐蚀性等要求大幅提升,推动产品平均售价上扬 [24][27][29] - 动力、储能及3C数码领域是铝塑膜主要下游应用,其中动力软包电池渗透率提升和储能市场快速发展是核心驱动力,预计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达3340GWh [30][33][34] - 当前铝塑膜市场由日本DNP和昭和电工垄断高端市场,国产化率不足40%,存在广阔的进口替代空间 [2][40] 标的公司紫江新材核心竞争力 - 产能与出货量行业领先,2024年设计产能达10760万平方米,销量5127.7万平方米,产能利用率50.59% [3][41][47] - 技术实力突出,拥有境内专利68项,其固态电池用铝塑膜在冲深性能、AL/PP粘结性等关键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并已应用于清陶能源等客户的中试线 [3][21][53][55] - 客户结构持续优化,前五大客户包括ATL、比亚迪等,2024年对比亚迪销售占比已从2023年的48.93%降至22.69,并新增超80家创收客户 [20][51][62] - 2024年公司面临盈利压力,营业收入6.23亿元,毛利率9.5%,主要因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产品降价,但公司通过客户结构优化和产品升级积极应对 [49][51] 收购后盈利预测与估值 - 盈利预测基于固态电池产业高速发展、紫江新材技术优势及产能扩张,假设其国内市占率维持在22%以上,产能利用率从2024年的50.6%逐步提升 [4][70] - 预计2025年收入大幅增长主要来自并表紫江新材,2027年随着固态电池铝塑膜放量,收入增速提升至35%,毛利率有望升至27% [4][70] - 根据预测,公司2025年市盈率为16.87倍,2027年将降至31.64倍 [4]
康斯特(300445) - 北京康斯特仪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08月2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01 08:13
市场需求与行业表现 - 国内下游资本开支承压,国际市场需求受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 [1] - 美国及美洲区域市场占比54%,4-5月新订单受关税冲击明显减少 [6] - 下游行业需求前三:计量检测、电力、传感器及仪表(快速增长至第三位) [2] - 个别行业和局部高端需求存在结构性机会,非美出口市场拓展成重点 [1][5] 产品策略与竞争定位 - 公司坚持高端化策略,避免参与低毛利价格战 [3] - 主推压力全自动产品,侧重自动化、智能化功能的高端解决方案 [4] - 海外主要竞争对手为美国FLUKE、英国druck、德国WIKA [5] - 全球市占率保持增长,通过区域/行业/大客户管理提升占有率 [7][8] 财务目标与盈利预期 - 2025年收入目标维持6.5亿元,利润逐步修复 [9] - 高毛利产品放量对冲人力成本上升和低毛利产品压力 [9] - 若美国关税从55%降至30%,出口影响将大幅减弱 [9] - 研发投入绝对值持续增长,侧重仪表新产品及传感器开发 [9] 传感器业务进展 - 当前自产传感器约1万支/年,年用量约3万支,尚未完全自给 [11] - 自制传感器以0.01级及0.02级为主,聚焦工业/海洋/气象/交通等领域 [12] - 芯片国产化目标3-5年实现全链条自主,当前0.5微米制程由海外代工 [13][14] - 压力变送器定位高端流程工业(如核电),预计2026年底上市 [14] 国际业务调整与应对 - 非美国业务转移至新加坡运营中心,欧洲/亚太市场增长良好 [1][6] - 通过三方共担关税成本缓解压力,客户因测试证书需双中心下单 [5][6] - 国际制药行业检测需求显著高于国内,美国客户以石油/制药企业为主 [6]
*ST威尔收购紫江新材沈雯资本腾挪自救:标的曾分拆上市失败 宁德系割肉、比亚迪坚守
新浪证券· 2025-07-25 18:06
交易概述 - *ST威尔拟以5.46亿元现金收购紫江新材51%股份,切入锂电池材料赛道 [1][2] - 交易双方*ST威尔、紫江企业及标的紫江新材的实际控制人均为沈雯 [1] - 交易完成后,紫江新材股东宁德新能源选择清仓退出,比亚迪则继续持有股份 [13] 紫江新材基本面分析 - 紫江新材主业为软包锂电池用铝塑复合膜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应用于动力、3C数码和储能等领域 [3] - 公司存在产品单一、技术独立性不足问题,12项发明专利中6项来自关联方或供应商 [4] - 2020-2022年研发费用率从6.11%下滑至4.01%,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4] -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从1.19亿元缩水至0.54亿元,毛利率持续下滑 [5] - 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低于同行,产品售价低但毛利率异常高引发监管关注 [4] 交易风险与质疑 - 收购溢价高达105%,交易后商誉减值风险较大 [7] - 交易方承诺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6550万、7850万、9580万元,需实现22%、20%、22%的年增长 [7] - 宁德新能源、比亚迪兼具股东和大客户身份,存在售价公允性质疑 [4] - 比亚迪增资入股后采购量激增,且附有"2024年底未上市可要求回购"对赌条款 [4] *ST威尔现状 - 公司主营自动化仪器仪表,2023年净利润-1706万元,2024年-1724万元 [9] - 2024年扣除后营业收入仅1.63亿元,低于主板3亿元红线 [9][11] - 2025年若仍未能实现净利润转正或营收达标,将触发强制退市条款 [11] - 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亏损扩大 [11] 行业背景 - 2021年后CTP/CTB技术使软包电池成组效率处于劣势 [13] - 软包电池在动力电池出货量中占比持续下滑,影响铝塑膜需求 [13] - 宁德新能源亏损退出紫江新材,或反映对铝塑膜行业前景谨慎判断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