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迪奇

搜索文档
大摩:新IP势头强劲、瓶颈在供给而非需求,不要错失泡泡玛特回调良机
美股IPO· 2025-08-02 22:18
8月2日,摩根士丹利最新研报称,在投资者担忧泡泡玛特在Labubu热潮后势头放缓之际,新IP产品线表现强 劲,产品频频断货并非需求疲软,而是供给瓶颈凸显的价值体现。 摩根士丹利最新建议:把握泡泡玛特回调的良机! 与此同时,大摩强调,泡泡玛特近期创新举措频频,与 品牌合作拓展边界,全球化步伐加快 ,且泡泡玛特的 估 值优势明显 ,再加上全球IP市场空间巨大,渗透率仍处低位, 未来成长空间巨大 。 基于这一观察,大摩认为 当前股价回调为投资者提供了难得的入场机会 ,维持"增持"评级和365港元目标价, 较当前246港元股价仍有超过48%的上涨空间。 泡泡玛特近日连续调整,刚刚过去的7月累计跌幅接近8%,不过今年迄今仍然大涨超170%。最新收盘报243.2 港元/股,曾在6月12日创下纪录高位283.4港元/股。 新IP产品线表现强劲,供给瓶颈凸显价值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指出,尽管部分投资者认为泡泡玛特在Labubu v3之后势头有所放缓,但公司持续推出受欢迎 的新产品。 大摩称,公司新IP产品线表现强劲,包括Crybaby、Twinkle Twinkle等热门产品频频断货,瓶颈在供给而非需 求疲软。公司积极拓展跨界 ...
泡泡玛特必须软着陆
36氪· 2025-07-03 10:19
泡泡玛特的核心挑战与软着陆策略 - LABUBU成为泡泡玛特首个大众意义上的顶流IP,此前Molly、Skullpanda等仅为潮玩圈层头部IP [3] - LABUBU的爆火源于明星带货、出海趋势、毛绒爆火、包挂热潮等时代趋势叠加 [2] - 顶流IP给公司带来经营扰动,包括上新节奏、库存规模、产能分配等,尤其影响海外激进扩张计划(2025年海外销售目标三倍增速,2024年海外及港澳台销售额50亿)[4] - 公司面临二级市场高溢价导致的供需失衡,LABUBU隐藏款二手价格曾达4000+元,初版拍卖价108万 [8][11] IP运营机制与稀缺性平衡 - 潮玩IP稀缺性源自盲盒机制(随机供给+隐藏款设计+限量发售)和黄牛参与的二级市场 [6] - 黄牛炒作品牌成为行业共识,其离场标志IP热度下滑 [7] - 公司采取停售LABUBU系列、线上预售限购、抽选销售等措施应对黄牛问题 [12][14] - 面临供给两难:超量供给破坏稀缺性(参考卡游奥特曼卡牌案例),控制供给则放大黄牛套利空间 [14] 能力建设与战略选择 - 需借鉴迪士尼/三丽鸥经验:通过系统品类规划平衡稀缺性与大众性(如迪士尼"七宝"限定销售+其他IP广泛授权)[15] - 供应链体系2021年升级后具备周上新能力,但LABUBU需求暴增仍构成压力测试 [17] - 品类拓展已启动:LABUBU推出杯子/香薰/积木等衍生品,新设珠宝品牌popop、家居服装店,可能进军家电领域 [17][19] - 内容能力短板明显:LABUBU热度依赖明星带货而非IP故事深度,消费者对其背景认知不足 [20][22] IP长期价值开发路径 - 从产品优先转向内容建设:成立LABUBU电影工作室、开发动画剧集、上线自研手游《梦想家园》[26] - 参考三丽鸥模式:碎片化内容(漫画/表情包)+UGC生态参与+深度内容开发(如Netflix动画)[27][29] - 战略方向选择:继续时尚炒作(短期见效)或沉淀内容(需补故事能力),目前倾向后者但能力尚在初期 [20][22] 行业参照系与商业模式 - 迪士尼模式:以动画电影为核心,乐园和衍生品为延伸,内容驱动IP长线价值 [22] - 三丽鸥模式:广泛授权+地区限定产品组合,灵活参与社交平台UGC生态 [27] - 泡泡玛特本质仍是IP运营公司,核心能力在于持续孵化IP(Molly/LABUBU等爆款具有概率性)[6]
拉布布引发疯抢,名创优品再传要分拆TOP TOY赴港上市
南方都市报· 2025-06-05 22:45
潮玩行业热度 - 潮玩Labubu(拉布布)引发全球疯抢,明星贝克汉姆、Lisa、蕾哈娜等将其当作潮流配饰 [1] - 中国台湾歌手汪东城痛批Labubu黄牛乱抬价钱导致购买困难,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榜第五位 [1] - 潮玩市场热度走高,IP玩具公司52TOYS在5月递交港股上市申请 [1] TOP TOY上市动态 - 名创优品旗下潮玩品牌TOP TOY已聘请摩根大通和瑞银集团为其香港IPO提供服务 [1] - 名创优品希望在出售股份前为TOP TOY引入主权财富基金等潜在投资者的新投资 [1] - 这是继今年3月后TOP TOY第二次被传出想要赴港上市 [1] - 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曾表示希望3年内让TOP TOY实现单独上市 [4] TOP TOY业绩表现 - 2024年TOP TOY收入同比增长44.71%至9.84亿元,GMV同比增长41.04%至8.14亿元 [4] - 交易总量同比增长56.71%至约1990万单,但平均客单价同比下跌9.73%至109.5元 [4] - 平均售价同比减少8.69%至57.8元 [4] - 2024年TOP TOY同店GMV增长率为中个位数 [5] - 截至2024年底TOP TOY门店数量为276家,去年净增长128家 [9] 行业竞争格局 - 泡泡玛特2024年营收130.38亿元,净利润31.25亿元 [5] - 布鲁可2024年收入22.41亿元,经调整净利润5.84亿元 [5] - 52TOYS2024年营收6.30亿元,经调整净利润3201.3万元 [5] - TOP TOY收入不及泡泡玛特8% [4] IP战略差异 - TOP TOY自有IP占比仅个位数,主要依赖授权IP [6] - 泡泡玛特85.3%收入来自与艺术家合作的IP产品,授权IP仅占12.3% [8] - 52TOYS授权IP收入占比约65%,拥有35个自有IP和80个授权IP [8] - 布鲁可最畅销的四个授权IP收入占比高达90.58% [8] - TOP TOY不设自有IP硬性指标,专注于经营全球性大IP并进行二次创作 [8] 海外扩张计划 - TOP TOY计划未来5年在全球开超过1000家店,海外销售占比突破50% [9] - 2025年计划新增门店150家,其中100家位于中国 [9] - 截至2024年底TOP TOY海外门店仅4家 [10] - 泡泡玛特2024年海外收入50.66亿元,同比增长375.23% [10] - 52TOYS计划未来3-5年在海外开设自营门店100家 [10]
估值20亿,套现6000万,52TOYS发招股书,靠什么上市?
36氪· 2025-05-23 10:06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6.3亿元,净利润约3000万元[1]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4.63亿元、4.82亿元及6.30亿元,净亏损分别为170.8万元、7193.4万元及1.22亿元[2] - 经调整净利润(非国际会计准则)2022-2024年分别为-5675.4万元、1910.3万元及3201.3万元[2] - 2024年毛利率为39.9%,较2023年的40.5%略有下降[3] - 2024年经调整净利率为5.1%,较2023年的4.0%有所提升[4] 收入结构 - 2024年来自授权IP的收入达4.06亿元,占总收入64.5%[6] - 2024年自有IP收入1.54亿元,占比24.5%[7] - 2022-2024年授权IP收入占比从50.2%提升至64.5%[7] - 2024年国内收入4.83亿元占比76.6%,海外收入1.47亿元占比23.4%[17] 业务模式 - 公司拥有35个自有IP和80个授权IP[8] - 头部授权IP包括迪士尼、蜡笔小新、哆啦A梦等,其中蜡笔小新2024年GMV超3.8亿元[10] - 2022-2024年支付IP授权金分别为3377.3万元、2321.8万元及4575.5万元[13] - 2024年IP授权成本占销售成本的12.1%,较2022年的10.3%有所上升[14] 销售渠道 - 2024年经销商销售收入4.21亿元,占比66.8%[15] - 2024年直营收入1.95亿元,占比30.9%[15] - 截至2024年底拥有336家国内经销商和90家海外经销商[15] - 国内线下门店数量为5家[15] 行业情况 - 2024年中国IP衍生品市场规模1742亿元,预计2029年达3357亿元[6] - 2024年IP玩具市场规模756亿元,预计2029年增长至1675亿元[6] - 按2024年GMV计算,公司在中国IP玩具市场排名第七[18] 公司治理 - 陈威等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36.81%,为公司最大股东[19] - 上市前陈威及其合伙人通过股权转让套现近6000万元[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