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CF017)
icon
搜索文档
长风药业(2652.HK)登陆港股,稀缺性、成长性与确定性兼具
格隆汇· 2025-10-15 21:27
行业背景与市场机遇 - 2025年以来港股医药板块经历深度调整后出现估值修复行情,受益于创新药支持政策及美联储降息周期带来的流动性改善 [1] - 全球吸入制剂市场由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等国际巨头垄断,市场集中度高但国产化空间巨大 [2] - 2024年全球吸入制剂市场规模达1956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33年将增长至3372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6.2% [3] - 中国吸入制剂市场预计将从2024年的232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33年的351亿元人民币 [3]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3.49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的6.08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31.9% [5] - 2025年前三个月实现收入1.36亿元人民币 [5] - 公司毛利率维持高位,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76.6%、82.2%及80.9%,2025年前三个月为79.4% [5] - 经调整净利润从2023年的4841万元人民币增至2024年的5187万元人民币 [6] 产品与技术优势 - 公司核心产品为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CF017),该产品于2021年5月获批上市并迅速纳入国家集采,覆盖超1万家医疗机构 [8] - 2024年核心产品CF017销售额达6.1亿元人民币,毛利率高达85.5% [8] - 公司建立了全面的技术平台,涵盖粒子工程、装置设计、产品性能评估等关键环节 [9] - 研发投入持续,2022年至2024年研发费用率均保持在20%以上 [9] 增长前景与战略布局 - 公司拥有超过20项研发管线,多款产品处于临床后期或注册阶段,预计2026年至2030年间将有至少5项新产品获批商业化 [10][11] - 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相关产品已在美国、沙特阿拉伯等地获批上市,并布局东南亚、南美、中东等新兴市场 [11] - 公司商业模式能自我产生正向现金流,支持研发和市场扩张活动 [14]
上市首日大涨 长风药业单品依赖症未解
北京商报· 2025-10-08 23:41
公司上市表现 - 公司于10月8日成功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开盘股价涨幅达218.64%,收盘涨幅为161.02%,报38.5港元 [1][9] 公司财务业绩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约3.4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约6.0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1.9% [3] - 公司于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从2022年的-4939.9万元转为2023年的3172.6万元,2024年净利润为2108.8万元 [3]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1.36亿元和1281.5万元 [3] 核心产品依赖与表现 - 核心产品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CF017)的收入占比极高,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占总收益的比例分别为96.2%、98.4%、94.5%和91.6% [4] - 另一产品CF018的收益占比在同期分别为0.1%、0.2%、3.9%和7.6% [4] - CF017于2021年5月获批,后被纳入集采,覆盖中国超1万家医疗机构,2024年按销量计在中国布地奈德吸入药物市场中约占16% [3] - CF017的增长显乏力,其销量从2022年的1.21亿单位增至2024年的2.09亿单位,但增速从63.97%大幅回落至5.66% [6] - CF017的销售额从2022年的3.36亿元增至2024年的5.74亿元,增速由63.05%降至4.88% [6] - 2025年第一季度,CF017的销售额和销量同比分别下降8.95%和1.95% [6] 市场竞争格局 - 2024年全球呼吸系统疾病吸入制剂市场规模达268亿美元,预计到2033年将增长至46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2% [5] - 2024年中国呼吸系统疾病吸入制剂市场规模为232亿元,预计到2033年将达35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7% [6] - 布地奈德在中国吸入制剂市场中占比25% [6] - 中国布地奈德混悬液市场已有9款上市产品,其中7款为国产 [6] - 2024年公司在中国布地奈德混悬液市场中位列第四,销售收入和销量市场份额分别为10.1%和15.7%,产品单位定价为2.95元,在7家主要公司中排名第三 [6] 公司战略与募资用途 - 公司正加速其他产品管线及国际化布局以降低对单一产品的依赖 [7] - 本次上市募资额的40%将用于国内及国际在研吸入制剂候选产品的研发与临床开发 [7] - 20%的募资额将用于支持其他管线及技术的临床前研究 [7] - 30%的募资额将投入生产设施、设备采购及管理系统的扩张与升级 [7] 历史与销售费用 - 公司曾两次冲击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未果,于2024年6月撤回申请后转战香港交易所 [8] - 在冲击科创板时披露的销售费用中,"市场推广费"占比从2020年的30.62%升至2022年的69.03% [8] - 2021年和2022年的"医院拜访"费用分别为311.67万元和2385.76万元,"市场信息分析与收集"支出分别为52.85万元和4990.9万元 [8] - 在香港招股书中,销售费用以"业务开发开支"概括,2022至2024年销售及分销开支分别为1.36亿元、2.22亿元和2.36亿元,占收益比例分别为38.8%、40%和38.8% [8] - 同期业务开发开支分别为9582.3万元、1.7亿元和1.86亿元,占销售及分销开支的比例分别为70.7%、76.3%和78.8% [8]
上市首日大涨218%,长风药业单品依赖症未解
北京商报· 2025-10-08 14:29
上市表现与历史 - 公司于10月8日成功登陆港交所,开盘股价涨幅达218.64% [1] - 此次上市为公司第三次冲击资本市场,此前曾两度向上交所递交申请并于2024年6月撤回 [7] - 截至午间收盘,公司股价报41.5港元/股,较发行价上涨超过181% [8]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约3.4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约6.0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1.9% [3] - 公司在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从2022年的-4939.9万元转为2023年的3172.6万元,2024年净利润为2108.8万元 [3]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1.36亿元和1281.5万元 [3] 产品收入结构与依赖度 - 核心产品CF017(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的收入占比极高,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分别为96.2%、98.4%、94.5%和91.6% [2][4] - 另一产品CF018的收入占比在同期分别为0.1%、0.2%、3.9%和7.6%,占比有所提升但依然较低 [2][4] - 健康消费产品及提供技术服务收入占比总和不足1% [2] 核心产品CF017的市场地位与竞争 - CF017于2021年5月获批,后被纳入集采,覆盖中国超1万家医疗机构 [3] - 2024年,按销量计,该产品在中国布地奈德吸入药物市场中份额约占16% [3] - 公司在中国布地奈德混悬液市场中位列第四,销售收入和销量市场份额分别为10.1%和15.7% [5] - 中国布地奈德混悬液市场已有9款上市产品,其中7款为国产,竞争激烈 [5] 核心产品增长趋势与风险 - CF017产品增长显乏力,销量增速从2022-2023年的63.97%大幅回落至2023-2024年的5.66% [6] - 同期销售额增速从63.05%降至4.88% [6] - 2025年第一季度,CF017的销售额和销量同比分别下降8.95%和1.95% [6] 销售费用与市场推广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销售及分销开支分别为1.36亿元、2.22亿元和2.36亿元,占收益比例稳定在38.8%至40.0%之间 [8] - 同期,业务开发开支分别为9582.3万元、1.7亿元和1.86亿元,占销售及分销开支的比例从70.7%升至78.8% [8] - 此前科创板招股书披露2021年和2022年的"医院拜访"费用分别为311.67万元和2385.76万元,"市场信息分析与收集"支出分别为52.85万元和4990.9万元 [8] 行业市场规模与前景 - 2024年全球呼吸系统疾病吸入制剂市场规模达26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56亿元),预计到2033年将增长至46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37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2% [5] - 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为232亿元,预计到2033年达35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7% [5] - 布地奈德在中国吸入制剂市场中占比25% [5] 公司未来战略 - 公司上市募资额的40%将用于国内及国际在研吸入制剂候选产品的研发与临床开发 [6] - 20%的募资额用于支持其他管线及技术的临床前研究 [6] - 30%的募资额将投入生产设施、设备采购及管理系统的扩张与升级 [6]
刚刚,暴涨超230%!整条赛道都“涨飞”,发生了什么?
券商中国· 2025-10-08 13:34
长风药业上市表现 - 新股长风药业于10月8日在港股挂牌上市,开盘报47港元/股,较发行价14.75港元/股上涨218% [1][3] - 股价盘中最高涨至48.8港元/股,涨幅超过230% [1][3] - 不计手续费,每手500股最多可赚超1.7万港元 [1] - 上市前一日(10月6日)暗盘交易已收涨227.46%,报48.3港元/股 [3] 长风药业业务与财务状况 - 公司专注于吸入技术及吸入药物的研发、生产及商业化,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4] - 已从中国国家药监局和美国FDA获得六项产品批准 [4] - 核心产品CF017(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于2021年5月获批,并纳入中国集中采购计划,按销量计算占2024年中国布地奈德吸入药物市场约16% [5] - 公司收益从2022年的3.4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6.08亿元,2025年一季度收益为1.36亿元 [5] - 公司毛利从2022年的2.6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91亿元,2025年一季度毛利为1.08亿元 [5] 生物科技板块市场表现 - 在港股整体走弱背景下,生物科技板块今日早上逆市上涨近1% [2][6] - 多只个股涨幅显著,包括宜明昂科涨7.87%、和誉涨7.25%、和铂医药涨6.17%、中国抗体涨5.43%、复宏汉霖涨4.56%等 [7] 行业催化因素分析 - 生物科技股大涨可能与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Treg细胞(外周免疫耐受)相关研究有关 [7] - Treg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刹车细胞”,其关键靶点如CTLA-4、CCR8成为创新药研发方向 [8] - 以和铂医药为例,其研发的新一代CTLA-4抗体HBM4003具有更高亲和力、更优肿瘤组织渗透性及更高安全性 [8]
长风药业IPO屡战屡败背后:单品依赖症难解高毛利率或难维持 大额医院拜访费用或存贿赂风险
新浪证券· 2025-06-27 16:59
公司IPO进展 - 长风药业多次尝试登陆资本市场未果,包括2021年2月向科创板提交申请未受理并于同年4月撤回,2023年6月再次递表科创板后于2024年6月撤回 [1] - 公司于2024年11月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为前次失效后的第二次申请 [1] 收入结构及产品依赖 - 公司收入高度依赖单一产品CF017(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2022-2024年该产品营收占比分别为96.2%、98.4%、94.5%,对应收入2.69亿元、4.41亿元、4.9亿元 [3][4] - 第二大产品CF018(过敏性鼻炎治疗药物)2023年纳入医保后销量增长但价格从309.73元降至70.04元(降幅77.4%),毛利率仅6.5%,远低于CF017的85% [5][6] - 其余产品贡献收入不足1%,商业化表现薄弱 [4] 市场竞争格局 - 布地奈德混悬液市场竞争加剧,2024H1正大天晴、健康元、四川普锐特和长风药业在公立医院市场份额合计约60%,销售额分别为2.81亿、1.67亿、1.63亿、1.37亿 [7] - 2024年南京力成等三家企业新获批同类产品,另有数十家企业正在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未来竞品数量将持续增加 [7][8] 集采影响与毛利率风险 - CF017集采渠道收入占比从2022年77.9%升至2024年81.2%,驱动公司整体营收从3.49亿元增长至6.08亿元,毛利从2.67亿元增至4.91亿元 [8] - 当前CF017毛利率维持85%高位,但竞品增多可能导致未来集采中价格压力上升,高毛利率可持续性存疑 [8] 销售费用分析 - 销售费用连年攀升,2021-2024年分别为0.52亿、1.36亿、2.22亿、2.36亿元,销售费用率约40%,显著高于行业水平 [9] - 业务开展开支(含医院拜访费用)占销售费用比例从2022年70.7%升至2024年78.8%,2024年估算医院拜访费用约4650万元(日均12.74万元) [9][10] - 行业存在商业贿赂风险,监管机构已发布《医药企业防范商业贿赂风险合规指引》,高压反腐背景下高额销售费用可能影响IPO进程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