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制剂

搜索文档
长风药业(2652.HK)登陆港股,稀缺性、成长性与确定性兼具
格隆汇· 2025-10-15 21:27
行业背景与市场机遇 - 2025年以来港股医药板块经历深度调整后出现估值修复行情,受益于创新药支持政策及美联储降息周期带来的流动性改善 [1] - 全球吸入制剂市场由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等国际巨头垄断,市场集中度高但国产化空间巨大 [2] - 2024年全球吸入制剂市场规模达1956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33年将增长至3372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6.2% [3] - 中国吸入制剂市场预计将从2024年的232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33年的351亿元人民币 [3]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3.49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的6.08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31.9% [5] - 2025年前三个月实现收入1.36亿元人民币 [5] - 公司毛利率维持高位,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76.6%、82.2%及80.9%,2025年前三个月为79.4% [5] - 经调整净利润从2023年的4841万元人民币增至2024年的5187万元人民币 [6] 产品与技术优势 - 公司核心产品为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CF017),该产品于2021年5月获批上市并迅速纳入国家集采,覆盖超1万家医疗机构 [8] - 2024年核心产品CF017销售额达6.1亿元人民币,毛利率高达85.5% [8] - 公司建立了全面的技术平台,涵盖粒子工程、装置设计、产品性能评估等关键环节 [9] - 研发投入持续,2022年至2024年研发费用率均保持在20%以上 [9] 增长前景与战略布局 - 公司拥有超过20项研发管线,多款产品处于临床后期或注册阶段,预计2026年至2030年间将有至少5项新产品获批商业化 [10][11] - 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相关产品已在美国、沙特阿拉伯等地获批上市,并布局东南亚、南美、中东等新兴市场 [11] - 公司商业模式能自我产生正向现金流,支持研发和市场扩张活动 [14]
金城医药实控人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诺思格高级管理人员变动丨医药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0 07:20
何氏眼科海外投资进展 - 全资子公司广东横琴澳星启明国际医疗管理有限公司与日本株式会社医道メディカル及阴山泰成签署《股份认购协议》[1] - 此次投资涉及海外资金汇出 需获得中国发改委 商务主管部门 外汇主管部门及日本相关政府部门的批准或备案[1] - 此次跨境投资是眼科医疗国际化布局的关键步骤[1] 金城医药公司治理事件 - 公司实际控制人 董事长赵叶青等人因违反证券法被处以300万元罚款 其中赵叶青个人被罚150万元[2] - 赵叶青同时被采取4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2] - 该事件暴露出公司在治理和内控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2] 诺思格高管职务调整 - 公司首席医学官兼副总经理李继刚辞任副总经理职务 但继续担任首席医学官及子公司南京艾科曼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法定代表人[3] - 公司副总经理刘萍辞任副总经理职务 仍继续担任子公司北京领初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职务[3] - 此次调整被视为内部管理架构优化 旨在让高管更专注于具体业务板块以提升运营效率[3] 海思科创新药研发进展 - 公司创新药HSK36357胶囊新适应证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4] - HSK36357是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款全新小分子药物 非临床研究显示其具有显著动物体内镇痛药效 并能增强杜氏肌营养不良模型小鼠骨骼肌收缩力及改善肌肉疲劳后恢复能力[4] - 该药临床拟用于治疗肌营养不良症 包括贝氏肌营养不良症和杜氏肌营养不良症[4] 长风药业港股上市 - 长风药业于香港交易所上市 发行价为每股14.75港元[5] - 公司专注于吸入技术及吸入药物的研发 生产及商业化 主要治疗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5] - 公司已有六项产品获批并成功实现商业化[5] - 上市首日开盘股价大涨超过200%[6]
华东医药引入国产改良呼吸创新吸入剂CXG87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09 17:13
合作概述 - 华东医药与畅溪制药就改良型呼吸系统药物CXG87达成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商业化合作 [1] - 畅溪制药作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负责CXG87的研发注册生产供应链管理 华东医药主导产品在中国大陆的商业化推广 [1] - 合作通过首付款注册里程碑及销售里程碑等付款方式实现双方利益深度绑定 [1] 合作产品CXG87 - 核心产品CXG87是一种吸入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 为畅溪制药自主开发的2.2类新药用于治疗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2] - 该药物针对哮喘适应症的Ⅲ期临床试验已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 预计将于2026年上半年递交新药上市申请 [2] - CXG87的原研药为阿斯利康的信必可都保 2023年信必可吸入粉雾剂在中国销售额高达近26亿元 其中160ug/4.5ug规格占据70.2%市场份额 [2] 吸入制剂行业背景 - 吸入制剂领域技术壁垒极高 涉及药械结合 研发难度大 过去十年间获批上市的国产吸入制剂不超过20个 [2] - 中国吸入制剂市场规模预计在2025年达到约239亿元 全球市场预计在2030年增长至337亿美元 [3] - 中国呼吸系统慢病患者群体庞大 约有5000万哮喘患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近9900万 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高达8.2% 吸入制剂潜在市场空间可能高达600亿元 [3] 华东医药商业化能力 - 公司医药工业拥有专业化药学服务及市场拓展团队 销售网络遍布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形成多渠道广覆盖的局面 [4] - 2025年中报数据显示 公司医药工业板块创新产品业务实现销售及代理服务收入合计达10.84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59% [4] - 公司商业化能力已在多个创新产品上得到验证 如CAR-T产品赛恺泽上市后快速覆盖全国20余个省市 乌司奴单抗注射液赛乐信上市半年已进驻超1200家医院 [5] 公司研发与战略布局 - 公司创新药研发中心持续推进超过80项创新药管线研发 在肿瘤内分泌和自身免疫三大核心治疗领域取得全球首创药物突破 [5] - 通过打造ADCGLP-1及外用制剂三大特色产品矩阵 构筑了清晰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5] - 此次合作将进一步强化华东医药在呼吸管线的战略布局 [6]
华东医药携手畅溪制药 引入呼吸改良新药CXG87 共拓呼吸领域新蓝海
全景网· 2025-10-09 09:01
合作概述 - 华东医药与畅溪制药就改良型呼吸系统药物CXG87在中国大陆地区达成独家商业化合作 [1] - 畅溪制药作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负责CXG87的研发、注册、生产和供应链管理 [1] - 华东医药将主导该产品在中国大陆的商业化推广,合作通过首付款、注册里程碑及销售里程碑等付款方式实现利益绑定 [1] 合作产品CXG87 - CXG87是畅溪制药自主开发的2.2类新药,为吸入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用于治疗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2] - 该药物针对哮喘适应症的II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预计2026年上半年递交新药上市申请 [2] - 产品实现了制剂与给药装置的双重改良,在气流依赖性方面有显著改善,能更稳定地将药物递送至肺部,提升了患者使用的便捷性和依从性 [2] 市场格局与潜力 - CXG87的原研药为阿斯利康的信必可都保,2023年该吸入粉雾剂在中国销售额高达近26亿元人民币,其中160ug/4.5ug规格占据70.2%的市场份额 [3] - 中国吸入制剂市场规模预计在2025年达到约239亿元人民币,全球市场预计在2030年增长至337亿美元 [4] - 中国呼吸系统慢病患者群体巨大,约有5000万哮喘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近9900万,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高达8.2%,吸入制剂潜在市场空间可能高达600亿元人民币 [4] 华东医药商业化能力 - 公司医药工业拥有一支专业化的药学服务及市场拓展团队,销售网络遍布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5] - 2025年中报数据显示,公司医药工业板块的创新产品业务实现销售及代理服务收入合计达10.8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9% [5] - 公司商业化能力已在多个创新产品上得到验证,例如CAR-T产品赛恺泽上市后快速覆盖全国20余省市,乌司奴单抗注射液赛乐信上市半年已进驻超1200家医院 [6] 公司研发与战略布局 - 公司创新药研发中心正在持续推进超过80项创新药管线的研发,并在肿瘤、内分泌和自身免疫三大核心治疗领域取得全球首创药物的突破 [6] - 通过精心打造ADC、GLP-1及外用制剂三大特色产品矩阵,公司构筑了清晰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6] - 此次合作将进一步强化华东医药在呼吸管线的战略布局,公司对CXG87的商业化前景充满信心 [6]
天风证券:思摩尔医疗雾化业务实现阶段性突破 建议关注雾化产业链及烟草供应链
智通财经· 2025-09-28 07:43
思摩尔国际医疗雾化突破 - 思摩尔国际全资子公司传思生物针对Breo® Ellipta®的等效药申请(ANDA)于9月23日获FDA受理 若获批将拥有180天美国市场独占期 [1] - Breo® Ellipta®适用于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维持治疗 2024年在美国销售额达20.2亿美元 [1] - 该突破展示传思生物在复杂等效药领域的前瞻性布局 夯实公司在全球吸入制剂赛道创新优势 [1] 美国FDA监管动态 - FDA于9月启动尼古丁袋产品PMTA试点计划 通过实时沟通提高审查效率 目标缩短审查时间 [2] - 该试点计划维护严格科学审查标准 迄今已授权20种尼古丁袋产品 未来可能产生更多授权产品 [2] 电子烟出口数据表现 - 2025年1-8月电子烟及类似设备出口额21.16亿美元 同比增14.55% 含尼古丁非燃烧产品出口额44.36亿美元 同比降18.31% [3] - 2025年8月电子烟及类似设备出口额3.01亿美元 同比增34.01% 含尼古丁非燃烧产品出口额6.35亿美元 同比降5.68% [3] - 8月出口单价45.07美元/千克 电子烟设备平均价格4.46美元/台 [3] 出口市场区域分布 - 2025年1-8月前五大出口目的地(美英德韩阿联酋)合计占比62.32% 同比降0.56个百分点 [4] - 美国保持最大市场地位 1-8月出口额21.99亿美元 同比降8.67% 占总出口额33.56% [4] - 阿联酋和印尼出口表现突出 出口金额同比增60.57%和67.25% 排名分别进步5位和6位 [4]
长风药业开启招股:吸入制剂赛道龙头企业
新浪财经· 2025-09-26 18:29
上市概况 - 公司于9月26日启动全球发售,拟发行4119.8万股H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412万股,国际发售3707.8万股,发售价为每股14.75港元,预计于2025年10月8日在联交所开始买卖 [1] - 上市前公司获得了先进制造基金、元禾基金、上海思宏达、双鹭药业、招银基金等众多机构投资,但此次上市未引入基石投资者 [1] 公司概况与产品管线 - 公司专注于吸入技术及吸入药物领域,已从中国国家药监局和美国FDA获得六项产品批准,核心产品CF017(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自2021年5月获批后迅速纳入中国集采计划,成为业绩增长核心引擎 [1] - 公司产品CF018(氮䓬斯汀氟替卡松鼻喷雾剂)为中国首获批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鼻喷雾剂,在纳入2023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后已渗透到多省份的500多家医院及医疗机构 [3] - 公司拥有20多款候选产品,覆盖中国、美国、欧洲等主要市场及新兴市场,并积极探索脂质体、siRNA等创新剂型,将治疗领域拓展至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抗感染等新领域 [4] 财务表现 - 公司总收益从2022年的人民币3.49亿元增至2024年的人民币6.0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1.9% [6] - 公司于2022年录得净亏损人民币4940万元,2023年实现净利润人民币3172.6万元,2024年净利润为人民币2108.8万元,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增至人民币1281.5万元,净利润率从2023年的5.7%提升至2025年一季度的9.4% [6] - 公司整体毛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分别为76.6%、82.2%、80.9%及79.4% [7]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经调整净利率表现亮眼,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分别为8.7%、8.5%及14.8% [7] 收入结构 - 公司业绩高度依赖核心产品CF017的销售,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CF017分别贡献总收益的96.2%、98.4%、94.5%及91.6% [5] - CF018收入占比逐步提升,2024年收入占比达3.9%,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提升至7.6% [5] - 公司通过提供技术服务补充收入,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分别承接9个、9个、12个及4个技术服务项目 [5] 竞争优势 - 公司构建了覆盖吸入制剂开发核心环节的五大关键技术能力,包括粒子工程、装置设计、产品性能评估、临床开发及工艺工程 [8] - 公司位于苏州的生产设施总建筑面积达8163平方米,截至2025年3月31日使用率达61.4%,可支持年产2400万支雾化混悬液、5000万支雾化溶液等多剂型产品 [9] - 公司依托87家经销商组成的网络覆盖中国31个以上省份,2022年至2025年一季度,经销商渠道贡献产品销售收益的98.8%、99.5%、99.3%及99.2% [9] 行业前景 - 2024年全球呼吸系统药物市场规模估值达999亿美元(约人民币7292亿元),预计2033年将增至1572亿美元(约人民币1147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5.2% [10] - 2024年中国呼吸系统药物市场规模达人民币831亿元,预计2033年将达人民币135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5.6% [10] - 2024年全球吸入制剂市场规模310亿美元(约人民币2263亿元),预计2033年将达616亿美元(约人民币449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7.9% [10] - 2024年中国吸入制剂市场规模人民币263亿元,预计2033年达人民币44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6.1% [10] 市场竞争格局 - 全球吸入制剂市场长期由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等跨国药企主导,但国产替代趋势正逐步加强 [11] - 以中国布地奈德吸入药物市场为例,2024年按销量计,公司CF017已占据约15.7%的市场份额,成为国产企业中的重要参与者 [11] 估值分析 - 以每股发售价14.75港元计算,公司全部股份的市值为60.77亿港元(约合人民币55.71亿元) [12] - 结合公司最新12个月的调整后净利润人民币6265.7万元,对应市盈率(PE)约88.9倍 [12] - 可比上市公司健康元、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的PE估值分别为16.2倍、17.1倍及27.5倍 [13]
长风药业(02652) - 全球发售
2025-09-26 06:25
股份发售 - 全球发售股份41,198,000股H股,香港发售4,120,000股,国际发售37,078,000股,均可重新分配[10] - 发售价每股H股14.75港元,股份面值每股H股人民币1.00元,代号2652[6][10] - 香港公开发售2025年9月26日开始,10月2日截止申请登记,预期10月8日H股开始买卖[17][20] 业绩表现 - 2022 - 2024年公司收益从349.1百万元增至607.8百万元,年复合增长率31.9%[33] - 2022 - 2025年3月各期净利润分别为 - 49.4百万元、31.7百万元、21.1百万元、12.8百万元[84] - 2025年Q1集中采购计划下CF017销售额较2024年Q1减少9.3%,净利润增加[95] 用户数据 - 自2021年5月获批,CF017覆盖中国超10,000家医疗机构[36] - CF018纳入医保后渗透到多省份500多家医院及医疗机构[3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有87家经销商,遍布中国31个以上省份[65] 未来展望 - 预计2026 - 2030年至少五款新产品获监管批准并商业化上市[76] - 全球呼吸系统药物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999亿美元增至2033年157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5.2%[37]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推进20多款候选产品开发,构建五大关键技术能力[34][40] - 2024年5月,GW006获FDA批准上市[36]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销售及营销活动从推广商密集型过渡为经销商主导模式[67] 其他新策略 - 假设发售价14.75港元,公司估计收取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525.4百万港元,按比例分配用途[114][116]
长风药业通过港交所聆讯
智通财经· 2025-09-23 21:17
公司上市进展 - 长风药业于9月22日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及招银国际 [1] 公司业务与市场定位 - 公司成立于2007年,专注于吸入技术及吸入药物的研发、生产及商业化,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1] - 全球呼吸系统药物市场巨大,2024年市场规模估值为999亿美元,预计到2033年将达到1,57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2% [3] - 中国吸入制剂市场规模2024年达1120亿元,2019-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18.7% [9] 产品研发管线 - 公司拥有16款在研产品,其中呼吸科领域占比超60%,匹配中国2.5亿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需求 [5] - 核心产品重组人干扰素β1b雾化吸入溶液处于III期临床,为国内首个雾化给药的干扰素类生物药 [5] - 核心产品盐酸左沙丁胺醇吸入粉雾剂已完成III期临床,预计2026年提交上市申请 [5] -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雾剂采用独创多单元给药技术,肺部沉积率达42%,目前处于II期临床 [6] - 皮肤科领域有两款湿疹治疗小分子创新药进入I期临床,瞄准国内超600亿元皮肤病药市场 [6] 核心技术平台 - 公司以干粉吸入制剂为核心技术支点,相关技术已获32项中国专利、11项国际专利 [7] - 自主研发的“微粉化-载体吸附”工艺使药物粒径控制在1-5μm最优区间,产品稳定性较同类提升2倍以上 [7] - 联合高校开发“主动式干粉吸入器”,老年群体使用依从性达89% [7] - 技术平台具备延展性,可快速迁移至多品类吸入制剂开发,研发周期较行业缩短12-18个月 [7] 商业化与运营能力 - 公司2024年营收达4.2亿元,其中两款吸入制剂产品贡献超80%收入 [8] - 上市产品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市占率达7.3%,位列国内第三 [8] - 上市产品布地奈德混悬液进入18个省份医保目录,2024年销售额同比增长56% [8] - 销售网络覆盖全国30个省份的2100家二级及以上医院,院外药房终端超5000家 [8] - 拥有两大生产基地,DPI生产线通过欧盟GMP认证,年产能达1.2亿剂 [8] 行业机遇与竞争格局 - 中国吸入制剂市场外资企业占据72%市场份额,阿斯利康、葛兰素史克合计占比超50% [9] - 政策驱动行业整合与创新,医保谈判持续将创新吸入制剂纳入报销 [9] - 公司采用“仿制药创收+创新药攻坚”模式,预测2028年核心创新药上市后年销售额有望突破15亿元 [9] IPO募资用途 - 本次IPO拟募资主要用于核心管线研发、生产基地扩建及商业化能力提升 [4]
健康元价值重估进行时:从吸入蓝海到资本风口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18 19:38
港股创新药板块表现 - 港股创新药板块近期表现强劲 三叶草生物-B四天暴涨65% 中生制药 石药集团等传统药企股价走强 [1] - 上证创新药指数自4月以来涨幅超过50% 成为年内最强主题之一 [1] - 健康元和丽珠医药股价涨幅约20% 表现相对冷静 [1] 健康元吸入制剂布局 - 健康元选择吸入制剂赛道 构建全球领先的吸入制剂矩阵 包括PDE4吸入制剂 口服PREP抑制剂及新一代ICS吸入剂三大创新管线 [2] - PDE4吸入制剂针对中国约1亿COPD患者 有望满足超过60%轻中度人群的长期治疗需求 [2] - 默沙东以100亿美元收购呼吸药企Verona Pharma 将吸入制剂领域拉入主流视野 [2] 健康元创新药版图拓展 - 健康元与腾盛博药合作 获得抗耐药感染新药BRII-693在大中华区的独家权益 该药物靶向中国耐药菌感染率高达50%的临床痛点 [3] - 借助健康元呼吸渠道的强大终端网络 预计商业化效率提升达40% [3] - 健康元在单抗领域布局IL-17A PD-1等管线产品 IL-17A单抗已进入III期临床 [3] 创新药政策环境 - 国家医保局明确"老药集采 新药豁免" 第十一批集采中创新药被排除在外 [4] - 医保目录新增"商保创新药目录" 为未纳入基本医保的高价值药物提供商业保险支持 [4] - 监管逻辑从"保基本"转向"促创新" 尤其在慢病和罕见病领域 [4] 健康元市场价值重估 - 健康元股价目前低于大多数创新药指数涨幅 市场可能低估其"吸入之王+整合之王"的双重身份 [5] - 健康元作为平台型整合型企业 依靠管线矩阵 产能布局 商业渠道协同 实现"现金流+增长"双轮驱动 [5] - 在默沙东百亿美元并购背景下 健康元或迎来价值重估新起点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