哆希替尼

搜索文档
真实生物面临“竞争之困”
IPO日报· 2025-03-13 21:38
行业背景与公司概况 - 全球医药行业处于创新变革期,新药研发是核心动力,病毒性感染、肿瘤及脑血管疾病领域存在大量未满足的医疗需求,为创新药企提供发展空间 [1] - 真实生物专注于病毒性感染、肿瘤及脑血管疾病创新药物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近期在港交所递表 [1] - 公司核心产品阿兹夫定曾因治疗COVID-19获批而备受关注,但疫情平息后市场需求急剧下降,业绩承压 [1][7] 创始人及管理层 - 实际控制人王朝阳早年涉足采矿、房地产等行业,2012年创立真实生物,IPO前持股48.61%,虽未担任董监高但仍掌控公司 [3][4] - 首席执行官杜锦发是丙肝治疗药物索非布韦的发明者之一,医药界权威,被王朝阳多次赴美邀请加入 [3][4] 核心产品与研发进展 - 阿兹夫定是公司首款商业化产品,2012年启动HIV治疗临床试验,2021年获HIV附条件批准,2022年获批治疗COVID-19 [5] - 阿兹夫定是中国首个获批的国产口服抗病毒药物,曾与辉瑞Paxlovid竞争,临床研究显示其在降低新冠住院患者死亡率方面优于Paxlovid [5] - 公司研发管线还包括哆希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2019年进入I/II期临床试验),但其他产品多处于早期临床阶段 [5][9] 财务状况与经营风险 - 2023年营收3.44亿元,2024年下滑30.89%至2.38亿元,两年净亏损合计超8亿元(2023年亏7.84亿,2024年亏0.40亿) [7][8] - 2023年存货减值导致毛损3.29亿元,2024年现金及等价物降至1.38亿元(2023年为2.39亿元),速动比率从0.7降至0.5,短期偿债能力恶化 [9] - 客户高度依赖复星医药,2023年占比100%,2024年仍达99.2%,单一客户风险显著 [9] 研发投入与竞争挑战 - 2023年研发费用2.38亿元,2024年降至1.51亿元,但研发产出比存疑,管线进展缓慢 [9] - 行业竞争激烈,公司收入全部依赖阿兹夫定,需持续高研发投入以维持竞争力,但新药上市不确定性高 [9]
去年和复星医药“分手”!这家创新药企要再冲IPO!但亏损依旧……
IPO日报· 2025-02-25 19:15
公司上市动态 - 真实生物时隔两年半再次向港交所申请主板上市 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人 [1] - 2022年8月首次递交招股书但上市失败 此次为第二次申请 [3] 核心产品阿兹夫定 - 阿兹夫定是首款获批上市的国产新冠肺炎口服药 2022年7月附条件获批 [2][6] - 该药物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 2021年首次获批用于治疗HIV-1感染 是过去30年唯一具备双重机制的核苷类抗肿瘤药物 [5] - 2023年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2024年成功续约 覆盖全国31个省市超5万家医疗终端 累计销售超1000万瓶 [7] - 2020年以来累计创造收入超5 91亿元 其中绝大部分来自复星医药协议 [5] - 2023年营收3 44亿元 2024年营收2 38亿元 [10] 商业化合作调整 - 与复星医药达成战略合作 复星医药产业获得阿兹夫定独家商业化权利 [11] - 2023年全部收入来自复星医药产业单一客户 [12] - 2024年9月收回商业化权利 转为与53家经销商合作直接销售 复星医药产业收入占比降至99 2% [12][13] 研发管线布局 - 在研产品包括CL-197和哆希替尼 后者是奥希替尼的"氘代"版本 毒性更低 [8] - 募资用途包括阿兹夫定治疗HIV及肿瘤的研发商业化 以及与其他候选药物联合疗法的开发 [8] - 正在开发阿兹夫定联合疗法用于肝癌 结直肠癌 非小细胞肺癌等适应症 [8] - 构建多靶点抗肿瘤管线 包括EGFR抑制剂 STING激动剂等 多个项目已进入临床阶段 [8] 财务表现 - 2020-2022年前5月收入分别为6 8万元 137 6万元 845 1万元 同期亏损1 51亿元 1 97亿元 2 18亿元 [9] - 2023年亏损7 84亿元 2024年亏损收窄至4004 2万元 [10] - 亏损主要源于存货撇减 研发费用及行政开支 2024年亏损下降因存货撇减金额减少 [11] 股权结构 - 控股股东王朝阳通过三联创投和CreativeSummit持股48 12% [14] - 董事长兼CEO杜锦发持股17 55% 为丙肝药索非布韦发明者之一 也是哆希替尼和CL-197的发明者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