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汤日日新大模型
icon
搜索文档
生成式AI收入占比77%!商汤最新发布
证券时报· 2025-08-28 23:2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23.58亿元 同比增长35.6% [1] - 经调整亏损净额11.62亿元 同比和环比均大幅收窄 [1] - 毛利9.08亿元 毛利率38.5% [4][6] - 贸易应收回款额31.59亿元 同比增长95.5% 创历史新高 [6] - 现金储备131.58亿元 [6] 业务结构 - 生成式AI业务收入18.16亿元 同比增长72.7% 占总收入比例77% [4] - 视觉AI服务国内外客户660余家 复购比例57% [5] - X创新业务聚焦智能驾驶、医疗、机器人、零售等赛道 [6] 技术进展 - 日日新大模型多模态能力跻身世界前沿 [5] - 生产力工具"小浣熊"用户数突破300万 提供金融、教育、政务三大版本 [5] - 多模态实时互动时长年内增长510% [5] - 在中国计算机视觉市场份额连续九年第一 汽车座舱视觉AI软件市场连续五年第一 [5] 战略布局 - 采用"算力基础设施—大模型研发—大模型应用"三位一体闭环模式 [4] - 生成式AI与视觉AI形成双引擎战略 [6] - 通过X创新业务板块孵化创新生态 向生态企业提供计算服务、基础AI模型与专家服务 [6] 行业动态 - 通用与多模态大模型进入"强推理+多智能体协作"新阶段 [4] - 生成式AI应用渗透持续提速 以工程化路径穿透产业场景"工业红线" [4] - 行业从"试点验证"加速迈向"规模落地" 生态分工与能力边界被重塑 [4] -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加速人工智能普及与应用 [6]
生成式AI收入占比77%!商汤最新发布
证券时报· 2025-08-28 23:18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收入23.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6% [1] - 经调整亏损净额11.62亿元人民币,同比和环比均大幅收窄 [1] - 毛利9.08亿元人民币,毛利率38.5% [5] - 贸易应收回款额31.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5.5%,创历史新高 [5] - 现金储备131.58亿元人民币 [5] 生成式AI业务 - 生成式AI业务收入18.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2.7%,占总收入比例从去年同期的60.4%提升至77% [3] - 日日新大模型多模态能力跻身世界前沿,大模型应用围绕"生产力工具"和"互动工具"两大场景 [4] - 生产力工具以"小浣熊"产品为代表,提供金融、教育、政务三大版本,用户数突破300万 [4] - 互动工具领域"日日新V6.5"实现文本与音视频融合,多模态实时互动时长年内增长510% [4] 业务重组与战略 - 收入披露口径重新分类为生成式AI、视觉AI、X创新业务三大板块 [4] - 形成"算力基础设施—大模型研发—大模型应用"三位一体闭环,具备规模效应 [3] - 算力支撑研发与应用、研发辐射上下游迭代、应用反哺数据洞察 [3] 视觉AI业务 - 在中国计算机视觉市场份额连续九年第一,中国汽车座舱视觉AI软件市场连续五年第一 [4] - 服务国内外客户660余家,复购比例57% [4] - 借助多模态视觉智能体重启视觉AI增长曲线 [4] X创新业务 - 聚焦智能驾驶、医疗、机器人、零售等赛道 [5] - 以孵化创新生态为核心战略,向生态企业提供计算服务、基础AI模型与专家服务 [5] - 生态企业为商汤提供前沿的市场、应用和技术洞察 [5] 行业背景 - 通用与多模态大模型进入"强推理+多智能体协作"新阶段 [3] - 生成式AI应用渗透持续提速,以工程化路径穿透更多产业场景 [3] - 产业由"试点验证"加速迈向"规模落地",生态分工与能力边界被重塑 [3] -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加快实施六大重点行动 [5] 公司战略 - 以生成式AI与视觉AI为双引擎,继续保持视觉AI龙头地位 [5] - 抓住生成式AI所带来的历史性窗口机遇 [5] - 深耕行业领域,为员工、客户和股东持续创造价值 [5]
商汤科技20250727
2025-07-28 09:4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人工智能行业,涵盖大模型技术、机器人、金融、教育、航空等多个领域 - **公司**:商汤科技、英伟达、质谱公司、小米、金山办公、华为升腾、值得买科技、第四范式、科大讯飞、银河通用、库帕斯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大模型技术发展 - **技术范式转变**:大模型技术从预训练为主、监督学习为辅的范式逐渐转移到强化学习范式,提升了推理能力,但也带来幻觉、冗长思考等挑战[22] - **未来发展方向**:一是扩展当前范式以接受自然语言反馈,实现测试时群体交互;二是向自主在线代理方向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智能体[25] - **架构创新**:传统Transformer架构在算法向RL迁移时遇到阻碍,未来可能重新考虑RN类架构设计[28] 数据问题 - **数据枯竭**:互联网数据逐渐枯竭,需寻找新的数据来源和方法,以实现人工智能尤其是AGI方向上的进一步突破[30] - **数据不足解决方法**:使用物理模拟生成模拟场景训练模型,但需建立反馈机制,结合真实世界的基准测试和验证[31] - **行业数据重要性**:行业内有大量未被利用的数据,可通过行业场景大模型进行预训练激发出来[33] 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 - **挑战**:数据中心能耗巨大,预计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将占总用电量的8%,推理阶段能耗可能成为主要来源[2][8] - **能效提升方法**:从基础设施、云、大模型以及应用层多层面优化,通过软件、硬件和制造工艺创新提升能效,也可进行能源优化[9] - **赋能可持续发展**:人工智能能够显著减少重工业碳排放,帮助工厂节能减排,推动整体能源消耗平衡并最终减少碳排放[11] 行业应用与商业化 - **金融领域**:大规模人工智能技术落地面临数据质量、安全和资源利用等挑战,需优化资源配置和改进数据处理方法[38] - **商汤科技成果**:通过SenseNova大模型及研发体系,推动高效率、低成本、规模化的AI创新和落地,在多模态技术、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领域有诸多应用[41] - **生产力转化**:实现从生产力工具到实际生产力的转化需要多模态融合分析和自动化处理,小浣熊产品是典型例子[49] - **人机交互**:大语言模型的发展推动人机交互进入新范式,AI从辅助角色转变为主动执行任务,人类进行监督和指导[51] 国际合作与发展 - **中印合作**:中印两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涵盖政府、工业、大学等多个层面,有助于解决AI治理核心问题,促进本地创新[17] - **中国举措**:中国通过开源贡献、提出愿景方案、建设合作中心等举措,推动全球人工智能发展[8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香港国际机场应用**:香港国际机场在2020 - 2025年期间逐步引入多种人工智能应用,如自动化行李分拣系统、自主巡逻车等,以应对运营效率、安全等挑战[72] - **智能体发展**:智能体已成为大模型应用的重要关注点,其产业链逐渐形成,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78] - **具身智能**:2025年具身智能发展取得进展,但进入各行各业和家庭还需解决数据问题,合成数据与真实数据结合是有效策略[82] - **AI发展影响**:AI发展对人类工作、生活及独特性提出挑战,科学家应提前思考,确保具身智能与人类关系安全[89]
国产大模型“标王”争夺战 AI生产力革命引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7 20:38
行业趋势 - 2025年中国大模型技术迎来爆发式增长与结构性优化的关键转折点,从辅助工具跃升为核心生产力,深度渗透政务、金融、制造、医疗等实体经济领域 [2] - 大模型招投标市场呈现"规模爆发与结构优化"双重特征,2025年上半年累计中标项目达1810个,总金额突破64亿元,中标项目数量和金额均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 [4] - 2025年第二季度应用类项目数量占比超过50%,市场重心从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实际业务场景应用落地 [5] 技术突破 - 多模态技术实现从单一文本交互到"图文音视频"全模态融合的跨越式发展,Gartner预计到2027年40%的生成式AI解决方案将采用多模态技术 [8] - 智能体技术重塑业务执行深度,实现从辅助决策向全流程自动执行的跨越,全球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51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47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44.8% [8][9] - 推理引擎技术突破推动大模型应用成本显著下降,京东云JoyBuilder推理引擎将成本降低90%,多轮对话响应时延压缩60% [10] 市场格局 - 百度智能云以48个中标项目和5.1亿元中标金额成为2025年上半年"标王",科大讯飞和火山引擎分别以3.7亿元和3.6亿元紧随其后 [4] - 2025年第一季度中标项目数量和金额同比2024年同期均实现近9倍增长,单季度中标总额24.67亿元已超越2024年前三季度累计金额21.28亿元 [4] - 央国企成为主要采购方,项目占比超六成,推动行业应用向规模化与专业化发展 [6] 行业应用 -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市场规模2024年达1.55万亿元,预计2025年增至1.76万亿元,大模型与工业软件融合成为主流应用模式 [12] - 医疗健康领域大模型应用从单一辅助诊断向全流程渗透,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部署的DeepSeek大模型预计病历书写效率提升超50%,质控问题检出率提高40% [12] - 农业领域形成"AI+物联网+无人机"技术闭环,茂名市"荔枝AI助手"将平均诊断时间从数小时缩短至5秒以内,准确率提升至95%以上 [13] 政策支持 - 国家层面政策框架形成"合规-激励-基建"三位一体布局,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有439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完成备案 [14] - 科技部等七部门设立总规模1万亿元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工信部联合财政部设立600亿元国家人工智能基金 [15] - 地方推行"算力券"与专项奖励,如上海对算力服务按30%给予补贴,武汉对备案大模型给予100万元奖励 [15][16] 区域发展 - 京津冀地区以北京为核心,对国内一流大模型算力成本给予最高3000万元支持,工业仿真软件等关键环节提供最高5000万元资金扶持 [18] - 长三角地区以上海为枢纽,采用"阶梯追加支持"模式,单个项目一期资助最高50万元,优秀项目可获二期追加资金 [19] - 珠三角地区以广东为龙头,深圳计划2026年实现人工智能终端规模冲击万亿,推出50款爆款产品 [19] 资本动态 - 百度智能云2025年第一季度业务同比增长率高达42%,阿里云宣布未来三年云与AI基础设施投入将超越过去十年总和 [24][25] - 智元机器人通过协议转让、股权受让及部分要约收购成功借壳上市,成为新"国九条"和"并购六条"实施后的标杆案例 [25] - 阿里算力订单放量带动海南华铁、中科曙光等企业股价上涨,腾讯大模型算力升级推动浪潮信息、华勤技术等服务器龙头股价躁动 [26]
大模型合辑 | 主权高墙还是开源洪流,技术路线生死竞速
观察者网· 2025-07-16 10:48
全球大模型产业趋势 - 2025年全球大模型产业从"规模竞赛"转向"价值落地",千亿参数成为基座门槛[2] - 行业争议聚焦主权模型与开源体系、垂类场景定制与通用智能垄断、Agent协作网络重构产业规则[2] - WAIC 2025设置18场重点论坛,覆盖基础模型、垂类模型和AI Agent三大方向[2][8][10][19] 基础模型发展 - 基础模型作为技术核心跨行业应用深化,覆盖医疗、金融、电信领域,端侧轻量化部署成重要方向[8] - 商汤科技展示日日新大模型在算法、算力与平台化部署的领先优势,推动多模态交互革新[3] - 科大讯飞发布星火知识库,支持多模态知识处理与垂直行业适配[33] 垂类模型应用 - 垂类模型板块设置11场论坛,驱动业务全链路场景创新[10] - 中国铁塔论坛探讨大模型筑基+智能体赋能的空间治理方案,服务生态保护与公共安全[12] - 金山办公发布AI办公新品,突破传统办公边界打造智能协同范式[16] AI Agent生态 - Agent板块6场论坛聚焦商业化落地,覆盖感知-决策-行动全链条[19][23] - 蚂蚁数科发布金融推理大模型及行业智能体家族,拆解金融能源领域适配难题[5][22] - MiniMax展示全栈通用智能体,具备长程复杂任务规划与全流程编程能力[35] 企业技术成果 - 阶跃星辰首发Step-R3推理模型和Step-3o多模态模型,推出AI研究助手[33] - 快手发布可灵AI"灵动画布",实现无边界可视化创作[33] - 面壁智能推出GUI-Agent,通过多模态理解模拟人类操作设备界面[35] 行业生态合作 - 37家企业携60多项展品参展,覆盖多模态模型、通用模型、垂类模型及智能体[31][32] - 央企论坛发布典型成果,推动技术联合攻关与生态共建[11] - 国际机构与顶级高校参与,深化技术协同与生态共识[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