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

搜索文档
惠农“税费通”|支持乡村振兴系列税费优惠政策(14)承包地流转给农业生产者用于农业生产免征增值税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9-17 12:56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村民 A 村民 B 老李,最近没见你下地干活,忙啥呢? 我把之前承包的三亩地出租给邻村老刘了,他打算种玉米和地瓜。 村民 A 这样你就轻松了!你们签书面合同了吗? 签了,合同约定他按年给我租金,可我不太清楚,这笔收入需不需要缴纳增值税呀? 村民 B 乡亲们别担心,承包地流转给农业生产者用于农业生产免征增值税。 XIANGSHOUZHUTI 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的纳税人 YOUHUINEIRONG 纳税人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将承包地流转给农业生产者用于农业生产,免征增值税。 XIANGSHOUTIAOJIAN 1.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将承包地流转给农业生产者。 2.农业生产者将土地用于农业生产。 ZHENGCEYIJU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建筑服务等营改增试点政策的通知》(财税〔2017〕58号)第四条 来源:国家税务总局烟台市税务局 国家税务总局烟台市莱山区税务局 国家税务总局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务局 编发:国家税务总局山东省税务局办公室 编审: 王 羽 邵洋洋 李国秀 纪孟君 责编: 桑 军 来源 山东税务 未办 ...
名单公示!快看榜上有你吗
搜狐财经· 2025-08-07 11:15
活动概况 - 2025年第三届"海南乡村振兴杯"电商直播大赛评审会于8月5日由海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多部门主办并在海南日报社新闻大厦召开 [1] 评选机制 - 评审以直播场次、直播总观看量、总销量、订单数、短视频条数、视频总观看量为核心评分维度 [2] - 专家评审团综合评定后最终确定10个奖项和34位获奖者 [2] 奖项设置 - 奖项涵盖优秀机构奖、乡村振兴好物推广大使、爱心公益大使、巾帼"星"榜样、退役军人先锋榜样、民族好物推广大使等综合类荣誉 [4] - 特别增设海南荔枝星播客、海南芒果星播客、地瓜掘金能手、山兰稻韵奖等特色农产品专项奖项 [4] - 全方位激励不同领域参与者通过电商形式助力特色农产品上行和乡村品牌建设 [4] 获奖名单 - 乡村振兴好物推广大使获奖者包括符静慧(海蓝厨房官方旗舰店)、杨天超(胖哥家菠萝蜜)、李春婷(琼岛婷姐)等 [5][6] - 爱心公益大使获奖者包括得意(海南慧姐)、林玉红(椰乡红姐)、罗才秀等 [6] - 巾帼"星"榜样获奖者包括谢小婷(海南蜂蜜椰澜小店)、曲延芳(桥头地瓜剑哥)、王海梅等 [6][7] - 退役军人先锋榜样获奖者包括黄云沐(宝岛阿林)、符传弟、何小从(椰岛小何)等 [6][7] - 民族好物推广大使获奖者包括张潮瑛、王婉懿(茶小满)、朱晶晶(朱漂亮的槟榔地)等 [6][7] - 特色奖项获得者包括林鑫健(观农会)获海南荔枝星播客、黄云(远嫁海南的阿云)获地瓜掘金能手、许爱铃(爱玲也助农)获山兰稻韵奖、朱雪梅(篱笆)获海南芒果星播客 [7]
我省科技赋能地瓜全产业链加速发展,带动5万户农民致富
海南日报· 2025-07-15 09:00
行业概况 - 海南地瓜产业年产值达40亿元 带动5万户农民致富 [1][4] - 地瓜产量年均增长约10% 优质果率显著提升 [3][4] - 产业加速从传统种植向现代化 标准化 品牌化 高值化转型 [4] 科技赋能 - 科研部门选育出"高系14""鸣门金时""小香薯"等优质品种 多个品种亩产突破5000斤 高产品种可达1.2万斤/亩 [2] -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根据地瓜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数据确定最优种植密度(如小香薯5000-5500株/亩) [2] - 构建"物理+生物+化学"综合防控体系 采用黄板 天敌 低毒农药等手段保障产品安全 [3] - 应用高温愈合技术使地瓜货架期从1个月延长至半年 损耗率从15%降至10% [3][4] - 建立质量安全追溯平台 覆盖种植 加工 流通全链条 [4] 企业案例 - 昌江广凌农业科技公司筛选适应当地高温干旱特性的品种 已向加拿大出口152吨地瓜 [3] - 企业通过科技赋能实现昌江地瓜出口零突破 带动农民增收和冷链物流产业发展 [4]
“要干就干实的”(在基层)
人民日报· 2025-07-05 05:56
农业产业发展 - 苗马村拥有300多户、1000余人,土地平阔适合农业发展,但村民收入来源有限,集体经济需进一步突破[1] - 公司确定两条发展路径:与山东农科院合作建设小麦良种试验基地,发展生姜、地瓜等产业并利用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1] - 推广生姜种植初期遇到阻力,通过农技专家指导和党员带头试种,最终实现每斤5元的收购价格[1] - 遭遇大雪灾害导致大棚坍塌和蔬菜受灾,但通过连夜召开会议和多方筹措资金完成修缮[1] 销售渠道拓展 - 为解决蔬菜销路问题,公司前往北京等地开拓市场,首批5000斤订单发往上海[2] - 目前蔬菜等产品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实现村集体年增收30万元[2] 区域合作与品牌建设 - 在镇党委支持下联合周边5个行政村成立"跨村联建"片区党委,推广小田变大田模式[2] - 注册成立共富公司,邀请市司法局组建法律帮扶团,拟定合同28份并注册商标5个[2] - 苗马片区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500万元,带动200余人就业,村民人均增收超万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