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瑶味动力
搜索文档
养乐多一年连关两厂!
中国经营报· 2025-11-02 13:57
公司产能调整 - 日本养乐多本社株式会社宣布关闭在华首家工厂广州第一工厂,生产功能将转移至广州二厂及佛山工厂,此为一年内第二次关厂[3] - 广州第一工厂关闭是公司整体战略规划的一部分,旨在优化生产体系、提升产能利用率,原有3个厂整合为2个厂[4] - 关厂首要目的是缓解亏损压力,并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一环,将产能向新基地集中以优化成本结构[5][6] 公司销量与产能利用 - 2025年1—6月,养乐多在中国市场合计日销量为447.2万瓶,虽较2024年同期的426.7万瓶略有回升,但较巅峰时期日均760.9万瓶存在显著差距[5] - 养乐多2025财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上海与广州两大业务主体销量分别为上年同期的81.1%和88.7%[6] - 产能利用率当前为42%,若将订单集中调配至华东、华北5座新厂,产能利用率有望提升至65%[6] 市场竞争与行业趋势 - 市场竞争加剧,蒙牛、伊利等本土巨头加码,持续挤压养乐多的市场份额[3] - 乳酸菌饮料品类整体呈现均价与市场份额双双下滑的趋势,传统乳酸菌饮品含糖量偏高,与主流无糖低脂健康消费需求产生偏差[7] - 随着国内菌种专利到期,菌种包价格下降40%,本土品牌将百亿级活菌产品价格压至2元/瓶,白牌代工产品出现“99元40瓶”的促销[9] 公司产品与创新 - 养乐多中国目前仍专注于活菌型乳酸菌乳饮品,产品创新未能突破品类边界,仅进行口味改良[8][9] - 经典“小红瓶”每100ml含有15.7g碳水化合物,依据上海市饮料“营养选择”分级试点被列为最不推荐的D级,低糖款产品每100ml含糖量仍达4.5g[7] - 乳酸菌饮品“肠道健康”的功能性红利正在消失,品类可被替代[9] 公司渠道与运营模式 - 作为活菌型乳酸菌饮品,养乐多采用全程冷链配送,主要通过大卖场、超市、便利店等传统渠道销售[9] - 本土品牌借助成熟渠道网络快速抢占市场,例如蒙牛与美团闪购合作共建“30分钟达”冰链,伊利通过社区团购平台下沉至县域市场[9] - 公司渠道端加速拓展电商与零食店等新兴渠道,营销端通过跨界IP联名吸引年轻消费者[10]
一年连关两厂 养乐多在华业务难提振
中国经营报· 2025-11-01 05:17
公司产能调整 - 日本养乐多本社株式会社宣布关闭在华首家工厂广州第一工厂,生产功能转移至广州二厂及佛山工厂,此为一年内第二次关厂,上次为2024年12月上海工厂关闭 [3][5] - 广州第一工厂关闭旨在优化生产体系、提升产能利用率,将原有3个厂整合为2个厂,原因包括设备老化及整体战略规划 [3][4] - 关停工厂背后原因是销量大幅下滑导致产能过剩,2025年1-6月养乐多在中国市场日销447.2万瓶,虽较2024年同期的426.7万瓶略有回升,但与巅峰时期日均760.9万瓶相比存在显著差距 [3][6] 公司经营与财务表现 - 关厂首要目的在于缓解亏损压力,并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一环 [5] - 养乐多2025财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上海与广州两大业务主体销量分别为上年同期的81.1%和88.7%,远低于其他区域95%以上的水平 [6] - 上海子公司于2024年2月以销售疲软为由裁员约800人,约占员工总数的20%,广州第一工厂关闭后员工安置将按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5][7] 市场竞争格局 - 市场竞争加剧,蒙牛、伊利等本土巨头加码,持续挤压养乐多的市场份额 [3] - 随着国内菌种专利到期,科汉森、杜邦等菌种包价格下降40%,伊利、蒙牛等品牌将百亿级活菌产品价格压至2元/瓶,白牌代工产品出现“99元40瓶”的促销,将品类拖入低价竞争 [9] - 本土品牌渠道创新迅速,如蒙牛与美团闪购合作共建“30分钟达”冰链,将产品铺设至5万栋写字楼自动贩卖机;伊利通过社区团购平台将产品下沉至县域市场 [10] 产品与创新挑战 - 养乐多核心产品经典“小红瓶”每100ml含15.7g碳水化合物,依据上海市饮料“营养选择”分级试点被列为最不推荐的D级,低糖款产品每100ml含糖量仍达4.5g,与传统健康消费趋势产生偏差 [8] - 公司在产品创新上未能突破“乳酸菌饮料”品类边界,在中国市场仅推出蜜桃味和青提味等口味改良产品,而本土企业如蒙牛优益C已推出1000亿活菌的0蔗糖产品,新希望乳业延伸至即食型益生菌粉领域 [9] - 乳酸菌饮品“肠道健康”的功能性红利正在消失,品类可被替代,品牌老化与口味单一是表象 [10] 公司战略调整与建议 - 公司推进渠道端加速拓展电商与零食店等新兴渠道,营销端通过跨界IP联名吸引年轻消费者 [10] - 有建议指出公司应避免价格战,聚焦“菌种的差异化”,引入日本已上市的功能菌株开发功效型产品,并将富余冷链运力开放给精品咖啡馆与烘焙店合作推出短保产品 [11] - 另有建议公司加大研发投入适应新需求,拓展新零售渠道,并通过会员制电商与O2O服务精准触达一、二线城市目标群体 [10][11]
均瑶健康2024年报:益生菌营收破7.92亿元,抢占万亿健康赛道先机
新浪财经· 2025-04-30 11:52
文章核心观点 国家推进“体重管理年”计划,拉开万亿级健康产业赛道,均瑶健康作为“常温乳酸菌第一股”,凭借在传统领域的龙头优势、益生菌业务的发展、全产业链布局及全球化战略,展现出强劲增长韧性与发展潜力,有望在大健康产业持续领航,实现业绩长期稳健增长 [1][9][10] 行业情况 - 2025 - 2030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将从13.4万亿元增长至29.1万亿元 [2] - 2018 - 2022年国内益生菌市场规模从647.7亿元增长至约1093.8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14%,预计到2025年全球益生菌产业产值将超770亿美元,中国市场占比超25% [5] - 国内益生菌行业在高端菌株研发、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方面存在问题 [6]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在夯实常温乳酸菌品牌地位基础上,拓展至低温活性益生菌饮品,开发四大健康功能饮品系列,多元化布局健康食品细分领域 [2] - 公司构建“研发 - 生产 - 销售”产业链一体化闭环体系,在研发端有自主知识产权菌种库,与高校合作创新;上游掌握原材料,推进募投项目;下游建立一体化生态链模型,拓展渠道 [6][7][8]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4.58亿元,2025年一季度实现4.01亿元营收,2024年味动力毛利率达38.39%,提升1.98% [3] - 2024年益生菌饮品及食品业务收入7.92亿元,2025年一季度益生菌食品板块收入同比大涨139.19%,一季度电商渠道收入同比激增1173.33% [4] 公司海外业务 - 2024年公司主营业务在国际市场实现营业收入约8460万元,同比增长24.54%;2025年一季度海外市场收入同比大涨77.43% [9] - 均瑶润盈是亚洲大型益生菌生产基地之一,产品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具备价格、供应链和制造成本优势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