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产业

搜索文档
价格波动达5倍!产业规模第一的云南中药材产业如何迈向国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18:59
云南中药材产业政策与规划 - 云南省委省政府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 目标打造为第二个烟草产业并锚定千亿产业目标 [1] - 提出《云南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5—2027年)》 目标2027年全产业链产值达2000亿元以上 种植规模稳定在1000万亩左右 年产量150万吨以上 [5] - 通过中药材种植养殖区划持续做优做强十大云药和十大健康资源等道地药材 [5] 云南中药材资源禀赋 - 云南拥有中药资源8138种 其中药用植物7899种 占全国资源的51.56% [3] - 重点药材401种占全国71.22% 人工种植药材品种145种占全国48% 规模以上品种30种占全国10% 大宗品种10种占全国25% [3] - 云南立体气候明显 光热资源充足 土壤类型多样 适合多种中药材种植 [3] 产业现状与挑战 - 中药材价格波动较大 三七价格波动幅度达25%~30% 种子价格波动可达4~5倍 [2] - 截至2025年9月全国中药材价格持续下滑 超60%监测品种出现跌价 [2] - 产业发展存在掣肘:种子端种源供应不足 种植端结构需优化 加工端产地加工能力不足导致产值流失 [4][5] 云南白药产业链布局 - 实施"六统一"发展战略 统一种植区划/种源研发/种植标准/产地加工/收购销售/管理体系 [6] - 建立7个产地仓项目 包括文山三七/屏边砂仁/巍山红花/丽江当归/双柏茯苓等 [7] - 成立种业科技公司 实现十大云药创新种源全覆盖 开展良种选育工作 [7] 数字化与创新平台 - 推出中药材一站式产地直供平台"数智云药" 认证种植户达1.9万户 带动全省种植户22万人 累计交易额突破12亿元 [7] - 通过订单农业模式按GAP标准进行种植管理 对种植户公开收储即采即检 [7] 精深加工与产品创新 - 开发基于当归/木香等的天然香精香料 茯苓/黄精等功能性化妆品原料 成功孵化三七植萃液/草果饼干等创新健康食品 [8] - 云南白药以药品和健康品为第一曲线 滋补/美肤/医疗器械为第二曲线发展增量 [8] - 药食同源产品快速获得市场反馈和收益 正从细分市场走向大众消费领域 [8][9] 国际化发展与进出口 - 2024年云南中药材进口量达5.84万吨 货值6.16亿元 均居全国首位 [11] - 磨憨口岸截至6月30日进口药材2008吨 货值1200余万元 品种包括鸡血藤/砂仁/土茯苓等 [11] - 通过勐康/磨憨药材进口边境口岸 从缅甸/越南/老挝等国进口国内需求量较大的药材品种 [10][11] 市场机遇与区位优势 - 云南毗邻东南亚国家 具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RCEP政策红利和区位优势 [1][10] - 东南亚市场对中国传统医药认可度高 为企业出海提供机遇 [10] - 云南建设面向西南/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中药材交易中心地位预计进一步凸显 [1][11]
HOME CONTRO成立香港附属公司 推出新品牌系列的产品及服务
智通财经· 2025-09-12 17:09
业务扩展与品牌重塑 - 公司于2025年9月12日董事会议决推行业务扩展方案及相应品牌重塑工作 [1] - 公司在香港成立全资附属公司并推出新品牌系列产品及服务 [1] 医疗健康领域战略布局 - 公司启动医疗保健领域战略性布局以把握市场机遇 [1] - 以家庭健康为切入点探索健康监测与管理生态体系及创新医疗运营业务机遇 [1] - 依托居家场景既有业务基础结合新董事专业能力与相关机构协作发展大健康业务 [1] 财务表现与行业前景 - 2025年上半年医疗保健解决方案板块占整体收入约19.7% [1] - 基于全球大健康产业良好前景公司将在医疗健康领域推进战略性布局 [1]
HOME CONTRO(01747)成立香港附属公司 推出新品牌系列的产品及服务
智通财经· 2025-09-12 17:02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于2025年9月12日董事会决议推行业务扩展方案及品牌重塑工作[1] - 公司启动医疗保健领域战略性布局并在香港成立全资附属公司推出新品牌系列产品及服务[1] - 公司计划以家庭健康为切入点探索健康监测与管理生态体系及创新医疗运营业务机遇[1] 业务发展基础 - 公司计划依托居家场景既有业务基础结合新董事医疗健康专业能力与相关机构及专家协作发展大健康业务[1] - 2025年上半年医疗保健解决方案板块占公司整体收入约19.7%[1] - 基于全球大健康产业良好前景公司将在医疗健康领域推进战略性布局[1]
产值达128.1亿元,聊城市大健康产业持续保持高质量发展态势
齐鲁晚报网· 2025-09-07 21:58
核心观点 - 聊城市推动农副产品深加工转型升级并加快布局大健康产业 形成中药 医疗器械 保健食品 生物药等六大细分领域协同发展的全产业链格局 2024年产业链规上企业52家 实现产值128.1亿元 [1] 产业发展格局 - 形成中药 医疗器械 保健食品 生物药等六大细分领域协同发展的全产业链格局 [1] - 构建"三核引领 两带拓展 全域协同"的大健康产业发展新格局 [3] - 推动中医药国际化 通过港澳平台进入全球市场 [4] 企业培育与市场地位 - 成功培育东阿阿胶和冠县灵芝两个省医养健康特色产业集群 [3] - 阿胶及系列产品年产5000余吨 国内市场占有率超69% 居全国同行业第一 其中阿胶块市场占有率45% [3] - 复方阿胶浆稳居OTC滋补类单品第一 [3] - 冠县灵芝产量占全国50% 交易量达60% 年产值近36亿元 [3] - 临清获"中国桑黄之都"称号 桑黄系列产品达50余种 [3] - 东阿阿华玻璃体温计全国市场占有率37% 位列行业第一 [3] - "艾满水城"品牌产品覆盖艾条 艾草精油等100余种 [3] 创新与研发成果 - 建成中草药细胞外囊泡研究中心等高端平台 攻克10kg级灵芝 桑黄等细胞外囊泡提取技术 [3] - 实现科研成果转让收益680万元 [3] - 依托阿胶研发创新中心 冠县灵芝产业研究中心等平台开发健脑补肾口服液 灵芝孢子粉等多元功能性产品 [5] - 在艾草领域筹建专业交易市场并开发多元产品 [5] - 在美妆领域推动外泌体中心与本土企业合作 [5] 政策与要素支持 - 印发《聊城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8年)》 [3] - 成立"市专家人才联合会大健康专委会" 构建全流程服务体系 [3] - 落实"一链一行"机制 协调金融机构为9家规上企业授信近2.5亿元 [3] - 动态调整大健康企业培育库 对创新型企业实施"一企一策" [4] - 开展精准招商 通过以商招商 园区招商等模式招引补链强链企业 [4] 重点项目与产业链建设 - "九顶艾深加工及健康诊疗项目"被纳入2024年山东省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 [3] - 加快康复机器人 华润生物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 [5] - 打通种植 加工 研发 销售全环节 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形成集群 [4] - 常态化开展"诊链" "产业会商"等活动深化产学研合作 [4]
片仔癀:布局中医药特色业态 大力拓展北方市场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05 20:5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3.79亿元,归母净利润14.42亿元,同比小幅下滑[1] 市场拓展 - 北京北方总部于2024年底建成并开始运营,旨在突破北方市场瓶颈并提升全国品牌影响力[1] - 北方总部将强化人才梯队建设,引进高端研发及营销人才,带来长期战略价值[1] 产品多元化 - 安宫牛黄丸、片仔癀含片、肝宝三个单品及皇后牌片仔癀珍珠霜销售额均突破1亿元[2] - 5个自有"蓝帽子"保健食品销售实现翻番增长[2] - 逐步形成健康领域多业态聚集发展格局[2] 品牌建设 - 新媒体宣传覆盖抖音、小红书、B站、快手等平台,收获超990万曝光量[2] - 非遗文化赋能品牌调性,话题播放量达2.2亿,挑战赛播放量超2600万,互动近万人次[2] - 1-8月传播总量174.57万条,全网互动声量814.6亿,影响力覆盖人群933.92亿人次[2] 研发进展 - 报告期内推进2个新药立项及18个在研新药研究[3] - 5个中药1.1类、1个中药1.2类、4个化药1类进入临床研究阶段[3] - 中药1.1类PZH1219(养巢颗粒)获临床许可,PZH1215(芪术糖肾颗粒)完成Ⅱa期受试者出组[3] - 化药1类PZH2111片(实体肿瘤)完成I期受试者入组[3] 产业投资 - 参与漳州市"圆山计划"产业基金,拟设立六支基金总规模60亿元[3] - 目前已参与设立四支基金,正在推进第五支基金设立[3] - 通过药品、医疗器械、合成生物等方向投资加强产业链协同[3] 战略定位 - 以中医药文化优势打造特色产业,构筑传承+创新、生态+文明、匠心+仁心三大文化基石[2] - 产业基金有助于融入地方发展战略,获得政策支持与资源优势[3] - 多元化产品及业务布局支撑中药龙头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4]
海南华研开展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鱼鳞由废变宝闯新路
经济日报· 2025-09-05 06:06
公司核心技术 - 利用生物酶解技术将鱼鳞、鱼皮等水产品加工副产物转化为高附加值生物多肽产品包括鱼胶原蛋白肽、胶原三肽和胶原蛋白环二肽 [1] - 研发团队通过定向酶切工艺攻克技术难关实现小分子胶原蛋白肽的转化解决资源浪费和环保压力问题 [2] - 采用流体固相热环化技术成功推出新产品环二肽并获得2项国家专利借鉴咖啡烘焙技术实现连续稳定制备 [3] - 联合科研院所突破特征片段定向酶切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大幅提高产品质量和生物利用率 [4] - 公司拥有专利达120多项并参与制定《胶原蛋白及其水解物》等国家标准 [5] 研发投入与成果 - 每年将营业收入的8%至10%用于研发 [5] - 研发团队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约85% [5] - 完成近3000次各种试验以达成大规模生产条件 [3] - 承接17个国家、省市研发项目形成10多个完整产品体系获得14项技术研究阶段性或结题成果 [3] - 与10余家科研机构及高校共建生物多肽和专用酶联合实验室并设立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试研发基地 [4][5] 生产能力与规模 - 拥有10万级GMP无菌车间实现全自动化生产 [2] - 海口工厂拥有2条年产4500吨鱼胶原蛋白肽生产线是亚洲制备海洋生物多肽单体产能最大的工厂 [6] - 在海南海口、海南文昌、河南周口、山东聊城布局四大生产基地 [6] - 设有海口、广州、杭州、郑州、成都五大销售中心 [6] - 联合泰国泰万盛集团在曼谷成立合资公司建设金枪鱼肽加工厂 [6] 市场与产品 - 产品销往日本、韩国、美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 积极探索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模式提升全过程溯源服务 [6] - 公司计划每年推出2至3款创新产品 [7] - 目标于2027年前建设成为国际领先的功能性肽原料研发与制造平台 [7] 公司发展策略 - 以创新发展和规模化发展为双核驱动实现科技化突破、产业化推进及国际化发展 [1] - 持续推动自主创新秉持技术领先一点、市场先行一步的发展理念 [3] - 加快完善创新研发体系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4] - 构建完整产业链生态系统打造中国品牌 [7]
恒安集团旗下品牌获得“2025天猫金妆奖”5个奖项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04 13:02
品牌获奖情况 - 恒安集团旗下品牌心相印、七度空间和安而康在天猫金妆奖颁奖典礼上共获得5个奖项 [1] - 心相印获得年度TOP品牌奖、年度纸品奖和年度卓越贡献奖 [1] - 七度空间获得个护年度营销合作奖 [1] - 安而康获评个护年度趋势引领品牌 且是个护领域唯一获此殊荣的品牌 [2] 品牌优势与产品表现 - 心相印作为生活用纸行业国内领导品牌 秉持用心关爱身边每一个人的品牌理念 以领先技术成就卓越品质 [1] - 心相印绒立方厨房纸巾在瞬吸力、厚韧度等内在方面和产品包装等外在方面均进行升级 获得年度纸品奖 [1] - 七度空间作为连续9年销量第一的国货品牌 致力于守护女性经期健康 [2] - 安而康作为成人护理行业高端品牌领航者 秉持安心乐享自在如初的品牌初心 以谦逊态度聆听消费者心声 以专业精神打磨产品细节 [2] 营销与市场表现 - 七度空间在今年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前后携手品牌代言人及天猫平台举办活动 展现品牌与平台的深度融合能力 [2] - 天猫金妆奖的综合评定基于天猫平台消费者的消费数据 涵盖消费者搜索、互动、口碑、试用、销量及服务等多个维度 [1] 公司战略与发展方向 - 恒安集团将持续聚焦主业、强化品牌引领、坚持长期经营 [2] - 公司积极拓展女性健康、婴童健康、老年健康等新领域 不断完善大健康产业布局 [2] - 公司致力于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推动品牌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目标是成为国际顶级的家庭生活用品企业 [2]
吉林敖东:在“守”与“变”中,老字号焕发新活力
上海证券报· 2025-09-03 02:34
公司历史与战略定位 - 公司从1957年国营延边敦化鹿场起步,历经制药厂初创、股份制改革和1996年深交所上市,发展为以医药产业为根基、"医药健康+金融资本"双轮驱动的控股型集团上市公司 [6] - 公司致力于打造"百年老店",通过创新推动传统中药在现代社会焕发新活力 [6] - 公司以"医药健康+金融资本"为发展模式,将投资收益持续反哺医药主业,支持研发创新、生产升级和市场拓展 [13] 鹿产业与道地药材全产业链 - 公司拥有122公顷工业园,集聚8家企业,形成集药材种植、研发、生产、检测、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全产业链基地 [7] - 作为全国最大鹿产品加工企业,拥有60余年梅花鹿养殖经验,自主培育"敖东梅花鹿"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养殖基地获亚洲最大GAP认证 [7] - 核心产品安神补脑液以鹿茸为主要成分,上市40多年占据全国同类市场60%至70%份额,年销售收入超7亿元 [7] - 依托长白山资源构建道地药材全产业链,人参、鹿茸等5个品种通过吉林省GAP延伸检查,人参和鹿茸获"三无一全"品牌认证 [8] - 建立高品质园参基地1000余亩、林下山参基地120余亩,人参产品获中国质量协会首批"品质人参"认证并上榜"2024道地药材品牌" [8] - 在安徽长丰县投资成立敖东安徽公司,借助长三角区位与物流优势完善中药供应链 [8] 产品体系与智能制造 - 形成安神补脑液、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血府逐瘀口服液3个核心大品种,产品涵盖中成药、中药配方颗粒、化学药品等多个领域 [9] - 拥有628个药品批准文号(其中47个独家品种)和525个中药配方颗粒上市备案凭证(覆盖人参、灵芝等特色药材),备案数量居吉林省首位 [9] - 总投资10亿元的中药提取自动化生产线于2024年底投产,年提取能力达5000吨,实现从药材投加到废渣处理的全流程自动化 [10] - 中药配方颗粒智能工厂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生产,提取参数由系统精准调控无需人工干预 [9] 大健康产业拓展 - 通过健康科技公司和酵素科技公司拓展大健康产业,用制药标准生产保健品,原料来自自有GAP基地 [11] - 健康科技公司拥有4条生产线,高速压片机每小时产能达20万片,生产销售200余种大健康产品,其中43个单品年销售额超百万元 [11] - 酵素科技公司引进日本专利技术,主打产品"敖东酵素"精选60余种长白山道地药材和果蔬原料,发酵需一年以上 [11][12] - 开发人参、松茸、蓝莓等特色酵素产品 [12] 金融投资与财务表现 - 作为广发证券第一大股东,2025年上半年投资收益12.06亿元,同比增长53.67% [12] - 积极投资第一医药、南京医药、辽宁成大、绿叶制药等企业,构建产业链协同网络 [12] - 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82亿元,同比增长138.44% [1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总资产341.51亿元(较年初增长3.48%),净资产302.1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99.60亿元(增长3.21%),资产负债率11.54% [12] - 连续17年现金分红累计45.05亿元,通过"公司+农户"方式带动村民致富,10年累计创造产值77.6亿元,上缴税金10.8亿元 [12]
恒顺醋业郜益农:持续守正创新,全力拥抱大健康产业
上海证券报· 2025-09-02 02:52
公司历史与市场地位 - 公司拥有超过180年历史 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镇江香醋的代表企业 目前是中国最大的制醋企业和全国食醋行业首家上市公司[1][2] - 食醋年产量超过30万吨 在醋调味品赛道市占率保持全国第一已持续20多年 被行业誉为"醋茅"[1][2] - 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固态分层发酵技艺"酿醋法 严格遵循传统工艺包含40多道工序 生产周期达70天[2][3] 财务表现与产能建设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25亿元 同比增长12.03% 归母净利润1.11亿元 同比增长18.07% 实现销售数量和利润双增长[3] - 通过股票定增融资加大生产投入 建成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 实现25个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应用 今年2月获评国家级首批"卓越智能工厂"[3][4] - 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质量追溯管理体系 强化制造过程和工艺流程监管 确保产品品质稳定[3] 产品创新与研发投入 - 打造"A+X"产品矩阵(核心产品+潜力产品) 创新推出枸杞醋 沙棘醋 苹果醋饮 醋味冰激凌等新产品[1][6]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9.71% 重点投入"健康醋营养图谱分析"和醋食品新品研发[6] - 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合作 共同开发香醋中的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 拓展保健产业赛道[6] 渠道建设与市场拓展 - 线下覆盖全国超1700家经销商 终端网点突破35万家 华东核心市场稳定增长 加速下沉三四线城市和县级市场[7] - 线上加速布局社交电商和社区团购新业态 针对性打造"线上大单品" 推动线上线下全渠道协同发展[7] - 形成"醋酒酱"三驾马车产品体系 包括黄酒 酱料包等品类 重点推广年轻人喜欢的新消费食品类型[7]
数据不通,“健康险”只敢保“健康人”
人民日报· 2025-09-01 18:55
行业现状与问题 - 商业健康险存在保健康不保非标体、保短期不保长期的错配现象 结节和体检异常成为拒保拒赔的重要理由[1] - 2024年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接近1万亿元 但连续三年未能突破万亿元大关 因供求不匹配导致[1] - 2023年商业健康险总赔付支出仅占居民医疗费用7% 约为基本医保2.4万亿元支出的零头[2] 数据壁垒影响 - 保险公司未打通医疗机构和医保数据 无法进行精算定价和风险评估 导致产品开发局限于健康人群[2] - 数据不通是行业多年痛点 严重影响商业保险补充医保、降低患者自负压力的功能发挥[2] - 医疗数据属于敏感个人信息 但深圳福田区通过数据授权运营探索使核保理赔成本降低50%以上 门诊理赔从2-3天缩短至30分钟 住院理赔从10-20天缩短至1天[2] 健康管理转型 - 宁波鄞州区探索医防融合 整合医疗资源数据构建病前主动防、病中规范治、病后科学管的一体化平台[3] - 2019年健康险新规要求保费20%用于健康管理 但实际执行中仅少数公司达到5%[4] - 理想健康管理投入应达保费80%-90% 需通过"保险+健康管理"形成大健康产业闭环[4] 产业发展机遇 - 大健康产业潜力巨大 保守估计应占中国GDP总量10%以上 目前许多潜在需求未释放[4] - 需以商业健康险辅助医保控费为抓手 建立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和统一市场标准[5] - 保险公司海量客群资源可解决大健康产业链企业获客难题 同时满足中高收入群体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