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因合成
icon
搜索文档
苏州工业园区加快布局生物制造赛道
新华日报· 2025-08-15 05:43
生物制造行业发展前景 - 生物制造被认为具有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潜力,已成为国际竞争前沿阵地,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1] - 在医药、农业、食品等多个领域,生物制造技术应用广泛:通过基因工程和细胞培养技术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药物和疫苗,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抗虫抗病性能 [1] - 苏州工业园区积极布局生物制造新赛道,抢占产业发展先机 [1] 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制造产业布局 - 苏州工业园区发布加快推动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重点聚焦生物医药、食品、生物基材料、生物制造设备等方向 [1] - 生物医药聚焦细胞与基因治疗、RNA药物等"高精尖",食品赛道瞄准母乳低聚糖、替代蛋白,生物基材料剑指可降解塑料、活体功能材料,生物制造设备发力测序仪、发酵罐、智能纯化系统 [1] - 园区已集聚合成生物学技术相关企业40余家,数量居苏州首位,占全市比重近60% [2] - 力争到2027年实现生物制造源头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效应持续显现、产业发展生态日益完善,基本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生物制造产业高地 [2] 产业支持政策与平台建设 - 园区将在研发创新突破、平台体系建设、创新成果孵化、企业做大做强、开放协同发展等五个方面给予具体支持,并在资金、人才、载体等方面提供保障 [2] - 支持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及高校院所大力发展合成生物学研究方向 [2] - 积极引导头部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 [2] - 系统谋划建设生物制造共性技术平台,探索建设微生物菌种保藏库等资源库,支持建设高通量、智能化、自动化概念验证与中试平台 [3] 重点企业案例 - 苏州金唯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高通量测序、基因合成、基因编辑等服务,与80%的全球前20强制药企业及诸多国际生物科技公司建立合作,服务范围覆盖中国、北美、欧洲、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2] - 苏州吉玛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RNA药物全链条技术服务商,具有从RNA单体合成、小核酸合成到小核酸药物研发的完整产业链 [3] - 吉玛基因与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共建核酸药物中试平台,为药企提供小核酸药物临床前研究阶段的技术服务 [3] - 龙头企业开放的技术平台支撑起覆盖合成、测试、中试的多层次服务体系,"国家队+企业群"的协同模式加速了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制造整体产业进程 [3]
Azenta(AZTA)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8-05 21: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三季度总收入为1 44亿美元 同比持平 有机收入下降2% [17] - 非GAAP每股收益为0 19美元 调整后EBITDA利润率为12 3% 同比提升260个基点 [17] - 非GAAP毛利率为48 5% 同比提升180个基点 主要受益于销售组合优化和运营效率提升 [19] - 自由现金流为1500万美元 主要得益于营运资本改善和应收账款减少 [18] - 公司持有5 5亿美元现金 每股现金12美元 无未偿债务 [12][18]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Sample Management Solutions (SMS) - 收入7800万美元 同比下降4% 有机下降6% 主要因Cryo订单疲软和自动化存储产品线交付延迟 [20] - 非GAAP毛利率53 6% 同比提升760个基点 受益于产品组合优化和成本管理改善 [20] - 样本存储、产品服务和临床生物源业务表现强劲 抵消了核心产品收入疲软 [20] Multiomics - 收入6600万美元 同比增长4% 有机增长3% [21] - 下一代测序(NGS)表现突出 价格稳定 销量持续两位数增长 欧洲大客户交易贡献显著 [21] - 中国市场有机增长10% 基因合成收入下降高个位数 Sanger测序收入下降中双位数 [22] - 非GAAP毛利率42 6% 同比下降500个基点 主要因产品组合变化和基因合成/Sanger测序销量下降 [23]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市场表现强劲 有机增长10% 尽管面临宏观和地缘政治挑战 [22] - 欧洲市场受益于NGS大客户交易 [21] - 北美市场基因合成业务受制药客户项目延迟影响 [22][39]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推进三大增长重点:加强区域销售能力、增加产品管理资源、加大研发投入 [7] - Azenta业务系统(ABS)作为核心竞争优势 推动运营效率和成本控制 [7][8] - 并购策略聚焦核心业务领域 寻求战略补强型交易 重点关注生物样本库和自动化领域 [53] - 计划举办投资者日 更新长期财务目标和业务展望 [13]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宏观环境仍具挑战性 但公司差异化产品组合和运营执行力有助于应对不确定性 [5][6] - NIH资金减少预计对2025年收入造成约1%的负面影响 已制定应对措施 [10][77] - 关税影响有限 公司正在寻求替代供应链和成本分摊方案 [11] - 维持2025年全年指引:有机收入增长3%-5% 调整后EBITDA利润率提升300个基点 [9][25] 其他重要信息 - B Medical Systems作为终止经营业务处理 第三季度确认6900万美元非现金资产减值损失 [16] - 公司预计在2025年完成B Medical Systems的出售交易 [16] - 产品管线储备充足 客户需求强劲 订单延迟主要是时间问题而非取消 [36]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第四季度业绩展望 - 预计第四季度收入需达到1 6亿美元才能实现全年指引中值 主要依靠NGS增长、样本存储积压订单和延迟的C&I订单 [31] - 季节性因素通常带来700万美元季度环比增长 今年额外增长来自大订单延迟交付 [46] 业务细分问题 - SMS业务订单延迟主要因客户资本支出暂停 无订单取消情况 [36] - 基因合成业务疲软源于北美制药客户项目延迟 预计第四季度有所改善 [39][40] - NGS业务保持强劲双位数增长 受益于核心实验室外包趋势 [76] 运营和战略问题 - SMS毛利率提升主要来自产品组合优化和ABS系统带来的运营效率 [67][68] - 并购重点围绕核心业务 寻求收入和利润率双提升的补强型交易 [53] - 研发投入增加 新产品预计2026年开始贡献收入 [81][84] 行业环境 - NIH资金环境改善 参议院拨款法案提议增加1% 预计2026年资金环境向好 [89][90] - 学术和政府客户更倾向与高质量外包伙伴合作 制药客户在精简供应商 [78]
80 家!中国生物制造500+代表性企业榜单(江苏篇), 建议收藏!
行业动态与活动 - SynBioCon将于2025年8月发布《中国生物制造500+代表性企业榜单》,涵盖500+企业,并在8月20-22日浙江宁波举办的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上正式宣发 [1]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聚焦AI+生物智造、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和美妆原料五大方向,旨在促进产品规模化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17] - 企业可通过审核上榜产业地图,并免费领取纸质版本或在大会现场领取 [16] 江苏省生物制造产业优势 - 江苏省在政策、人才、资金和产业基础上具备优势,将生物经济列为"十四五"重点发展领域,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对合成生物企业加大政策补助 [2] - 江苏省拥有全国领先的生命科学高校和院所,如南京大学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江南大学(发酵工程全球顶尖)等,在基因编辑、酶工程等关键技术领域的研究论文和专利数量居全国前列 [2] - 江苏省合成生物产业链完整:上游技术端覆盖基因合成、DNA存储等企业;中游平台端具备成熟发酵与分离纯化技术,无锡、泰州等地生物发酵产能占全国30%以上;下游应用端在医药、农业、材料等领域形成商业化闭环 [2] 江苏省重点企业与技术 - 江苏省共有80家企业上榜《中国生物制造500+代表性企业榜单》,涵盖多个细分领域 [3] - 重点企业包括:常茂生物(四碳系列有机酸产业链)、伟博海泰生物(透皮肤跨黏膜吸收生物技术)、中美瑞康(小核酸药物)、金斯瑞生物科技(生命科学技术服务)、传奇生物(细胞治疗平台)等 [4][5][6][7][8][9] - 技术领域覆盖:基因编辑、细胞培养肉、重组蛋白、生物基材料、益生菌、酶制剂等多个前沿方向 [4][5][6][7][8][9] 产业园区布局 - 江苏省加速布局合成生物产业园,包括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金坛合成生物产业园、西太湖合成生物创新产业园、无锡合成生物产业园等多个园区 [3]
GENSCRIPT BIO(01548) - 2024 H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3-12 08:17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集团收入同比增长6 1%至约5 9亿美元 其中生命科学集团收入增长10 2%至4 55亿美元 CDMO业务(ProBio)收入下降13 2%至9500万美元 工业合成生物学业务(Bestime)收入增长24 6%至5370万美元 [38][39] - 集团净利润达29亿美元 主要因Legend BioTech分拆带来32亿美元一次性投资收益 持续经营业务调整后净利润稳定在5980万美元 [38] - 生命科学集团调整后营业利润增长15 5%至9040万美元 Bestime调整后营业利润增长2 9%至210万美元 ProBio调整后营业亏损4340万美元 [39][44] - 生命科学业务经营现金流强劲 2024下半年达8240万美元 [41]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生命科学业务 - 客户基础扩展至6万活跃客户 服务及产品被科学期刊引用超10万次 [14] - 蛋白质业务收入增长近50% 占生命科学收入25% 基因合成量连续四个季度稳步增长 [22][23] - 推出行业领先的Flash Gene服务(4天交付) TurboTrue抗体表达平台(5天交付) 价格比市场低50%以上 [16][18][19] - 全球产能扩张 新泽西和新加坡基因/蛋白质设施提升交付效率 [25] CDMO业务(ProBio) - 新签订28个CMC项目(50%来自中国) 完成首个2000升CMO订单 首个PPQ项目预计2025年提交BLA [26][27] - 与Lenovo合作获得默克33 3亿美元授权协议 预计2025上半年收到2 352亿美元首付款(占40%) [30][31] - 美国Hopewell GMP AAV生产线预计2025Q3投产 LVV生产线2026Q1投产 [30] 工业合成生物学(Bestime) - 收入增长27%(恒定汇率) 毛利率提升至36 1% 主要因工业酶市场份额扩大 [44] - 洗涤剂蛋白酶收入同比翻倍 完成天然甜味蛋白工业试生产并提交美国FDA备案 [35][36] - 投资8亿人民币新建工厂 预计2027年完工 支持酶和合成生物学产品商业化 [37]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生命科学业务在欧美市场复苏强劲 中国及亚太增长温和 [54] - Bestime中国收入占比19% 海外市场拓展加速 [34] - ProBio在美国、中国和欧洲市场订单逐步恢复 [42]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通过基因-蛋白质平台整合实现差异化竞争 蛋白质业务定位为未来增长引擎 [22] - 全球化战略持续 在美国、中国、新加坡扩建mRNA和蛋白质产能 [25] - 研发投入占收入8% 累计250项专利 另有480项申请中 [11] - ESG表现突出 MSCI评级升至A级 承诺2050年实现价值链净零排放 [12][13]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5年指引:生命科学收入增长10-15%(毛利率略降) ProBio增长15-20%(含Lenovo授权) Bestime增长20-25%(毛利率45%) [49][55] - 行业挑战:生物科技融资环境影响CDMO需求 但AI相关应用推动基因-蛋白质业务增长 [40][42] - 长期看好Legend BioTech价值 CARVICTI销售增长将逐步收窄亏损 [48] 其他重要信息 - 成立科学顾问委员会 引入顶尖科学家指导研发方向 [20] - 推出Lifeline Research Grant计划 资助117个研究实验室 [15] - 2025年资本支出预计与2024年持平 Bestime产能投资增加抵消ProBio支出减少 [76][77]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订单趋势与定价 - 欧美市场增长快于中国 定价策略保持稳定 [54] - 蛋白质业务毛利率高于基因合成 因平台协同效应创造更高附加值 [69] 利润率展望 - 生命科学短期毛利率受压 因中国本地化生产和市场扩张 但长期将通过成本优化改善 [64][65] - ProBio暂不提供利润率指引 因海外产能仍在投资期 [55] 关税影响 - 全球关税对业务影响有限 可通过多维度调整管理成本 [62][63] 产能规划 - 2025年资本支出重点:生命科学海外扩产 Bestime产能升级 集团整体支出持平 [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