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起

搜索文档
有温度,更有用!——数字华夏机器人亮相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08 22:14
数字华夏机器人WRC参展亮点 - 公司成立仅1年半便凭借具身交互智能和场景落地能力成为WRC焦点,展台人流量爆满[1] - 华夏机器人家族四大成员(夏澜/夏起/星行侠/卫小鹿)集体亮相,分别展示科普教学/巡航运输/表情交互等功能[1] - 重点展示运营商/银行/能源/教科研/商业零售五大应用场景解决方案[1] 仿生交互技术突破 - 夏澜机器人实现7大类22种表情模仿,新增眼球追踪和口型一致技术,交互能力显著提升[3] - 全球首创电子皮肤技术,使机器人能感知触觉/温度/压力/纹理等人类皮肤特性,未来可应用于医疗把脉场景[3] - 仿生头即将面世,交互能力将进一步增强[3] 星行侠商业化进展 - 作为第三款主力产品,支持外观/头部/人设/情商/音色全维度定制,续航达10小时[5] - 行业首款本体+轮式双形态机器人,已获数百台订单[5] - 针对商业场景推出定制化服务,具备科普教学/展厅接待等多元功能[6] 多场景应用落地 - 展示多机协作能力:夏起与机器狗卫小鹿配合完成物品运输任务[6] - 推出PAAS平台赋能合作伙伴,提供运动控制/交互接口以加速行业定制开发[6] - 重点布局商业零售/银行/博物馆/智慧校园等场景,展现双形态机器人的场景适应性[6] 企业理念与生态建设 - 举办"华夏机器人之夜"活动,强化与媒体/科研机构/产业链伙伴的生态合作[8] - 创始人强调"有温度的人形机器人"核心理念,注重情感化交互体验[8] - 公司成立以来持续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生态体系[8]
南京攻坚“机器人之城”
新华日报· 2025-06-12 08:12
行业动态 - 南京市举行2025智能机器人发展大会,集中展示机器人行业新成果和新趋势,包括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5个品类 [1][2] - 南京市已形成全链条机器人产业,集聚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近200家,包括埃斯顿、汇川、亿嘉和等龙头企业,产业总体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 [2] - 南京市提出打造"机器人之城"目标,成立机器人产业攻坚推进办公室,计划到2027年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产业规模超100亿元 [6][7] 产品展示 - 大会现场展示29家企业40余款产品,包括华夏机器人的"夏起"人形机器人、工道水利的仿生金龙鱼机器人等 [2] - 埃斯顿酷卓发布Codroid 02人形机器人,具有29个全身自由度和5公斤单臂负载能力,将在工业制造等场景落地 [3] - 集萃智能制造开发智送一体咖啡机器人,结合机械臂和无人车技术,今年订单额已突破3亿元 [4] 应用场景 - 发布"能力清单"和"机会清单",涵盖工业、安防、医疗等8类场景,共需要500多台机器人 [4][5] - 具体需求包括南京地铁10台巡检机器人、建邺高新区40台服务机器人、雨花台区97台医疗康复机器人等 [5] - 埃斯顿工业机器人在光伏排版、码垛、汽车点焊等6个应用场景体现能力 [4] 产业规划 - 南京市将出台《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目标培育5家以上整机量产企业,引育150家以上产业链企业 [7] - 会上签约14个机器人产业项目,揭牌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园,成立产业生态联盟 [7] - 江宁开发区已集聚超100家机器人企业,去年产值突破170亿元,将持续完善产业生态体系 [7]
【深圳特区报】数字华夏创始人兼CEO沈健:用“有温度”的机器人开启人机交互新时代|创新创业深圳人
搜狐财经· 2025-06-03 07:40
人形机器人行业与数字华夏公司发展 行业趋势与公司定位 - 人形机器人被视为"硅基生命",未来有望像碳基人类一样无所不能,但目前技术相当于三四岁孩子的水平[8] - 行业正在解决"有无问题",商业化不必等待技术完美,可先专注单一品类再扩展[11] - 深圳的产业基础、创新基因和创业氛围成为吸引机器人企业的重要因素[9] 公司创始人与战略转型 - 创始人沈健拥有18年计算机行业经验,曾带领企业实现从1亿元到百亿元营收的跨越[9] - 2023年底决定转型人形机器人领域,认为机器人本质是"大号计算机",可复用算力、算法和数据积累[9] - 2024年3月成立数字华夏,定位通用人工智能机器人规模化商用,战略方向为"人形交互机器人"[10] 产品技术与创新 - 女性全脸人形机器人"夏澜"拥有29个电机,能模拟人类41块面部肌肉,表情通过算法实时生成而非预设[10] - 产品具备视觉识别、声源定位和情绪感知能力,可产生共情反馈,实现"有温度"的交互[10] - 产品线包括"夏澜"(全脸)、"夏起"(半脸头盔式)和"星行侠"(轮足可分离式),覆盖导购、陪护、政务等场景[10] 商业化进展与目标 - 成立5个月即发布产品,首年获超4亿元意向订单[11] - 2024年销售额突破数千万元,2025年目标为数亿元[11] - 短期聚焦细分领域专家角色(如银行引导员、养老陪护员),长期目标为家庭全能保姆[11] 市场反馈与行业影响 - "夏澜"在2024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亮相后引发广泛关注[10] - 交互能力测试显示机器人可对答如流、即兴编笑话,获"出乎意料地好"评价[1] - 公司提出"人因设计"理念,从外形到交互逻辑均追求"有温度",引领交互机器人新模式[10][12]
“机器人领域,谁敢赚黑心钱?” | 科创100人
新浪科技· 2025-04-10 09:17
行业趋势 - 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爆发临界点,宇树科技和特斯拉擎天柱机器人推高行业热度 [2] - 行业存在"过热"质疑,但需在机器人未完全实现AGI时植入商业场景以实现早期商业闭环 [2][5] - 中国在人形机器人技术领域全球领先,海外团队效率低于国内,人才密度和投入时间不足 [6] 公司动态 - 数字华夏研发国内首款面部29个主动自由度的仿人机器人"夏澜",男性版"夏起"和女性版"夏澜"于2024年3月18日亮相 [2][4] - 公司由前华为天才少年彭志辉创立的智元机器人注资,供应链依赖智元,聚焦运动控制、灵巧手等核心技术 [4] - 团队来自华为、富士康、大疆,兼具to B和to C经验,成立一年已获头部银行、运营商、电网等客户 [4][5] 商业化路径 - 优先解决客户场景闭环问题,专注展厅讲解、导览导购、文旅互动、康养陪护等交互场景 [4] - 现阶段机器人未达真正智能,客户购买目的均为业务增值而非纯消费,例如零售行业效率提升案例 [5] - 商业模式由技术和市场双轮驱动,未来侧重本体关键部件和软硬件整体应用能力 [7][8] 行业挑战与标准化 - 当前行业亟需统一数据标准和机器人本体标准(如1.7米成人型/1.3米小型),以提升数据通用性和减少资源浪费 [6] - 供应链成本结构相近,厂商价格差异源于商业策略而非核心技术,行业不存在暴利现象 [6] - 三年后机器人硬件将无门槛,产业链可能出现ODM/OEM分工,应用层公司将百花齐放 [7] 竞争格局 - 大公司具备资金和场景优势,但小公司在单点技术突破和组织效率上更具竞争力 [7] - 全球12亿家庭需求场景无限,市场足以容纳多参与者,竞争者增多验证方向正确性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