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形态双足机器人TRON 1
icon
搜索文档
广东吹响机器人“集结号”:成立产业联盟背后的“共舞”与“爆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6 22:56
行业动态 - 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成立,推动协同创新和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1][15] - 2024年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超24万台(套),同比增长31.2%,占全国总量44%,连续五年全国第一[1][14] - 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全球销量预计达1.24万台,市场规模63.39亿元[10] 企业技术突破 - 众擎机器人PM系列实现动态平衡和步态自适应调整,研发投入占比超70%,核心零部件全栈自研[2] - 乐聚机器人"夸父"将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国产化率从不足10%提升至90%以上,量产成本降低50%[4] - 帕西尼研发6D霍尔阵列式触觉传感器,实现高精度多维触觉传感器自主可控[5] - 大寰机器人仿人五指灵巧手可提起10公斤重物,融合多模态感知和小体积大负载技术[7] - 逐际动力TRON 1双足机器人配备三种足端形态,可灵活切换应用场景[7][8] 商业化进展 - 众擎机器人2024年计划落地1000台,2025年预计迎来更大批量需求[10] - 乐聚机器人2024年交付目标从500台上调至2000台,2028年计划进入千家万户[10] - 大寰机器人灵巧手产品供不应求,客户需求远超工厂产能[12] - 帕西尼受益于深圳产业链配套,电路板研发周期从3个月压缩至2周[14] 产业链协同 - 广东形成机器人产业上下游完善生态,企业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实现降本增效[14] - 产业联盟促进产业链协作,推动技术融入实际应用与生产流程[15] - 深圳产业链配套优势明显,企业可快速获取客户反馈并进行技术迭代[14]
半年完成5亿元融资,阿里、蔚来、联想等投了人形机器人|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03-13 08:01
以下文章来源于硬氪 ,作者黄楠 硬氪 . 专注全球化、硬科技报道。36kr旗下官方账号。 面向创新者与集成商,逐际动力提供人形机器人本体软硬件系统和具身Agent开发工具链。 文 | 黄楠 编辑 | 袁斯来 来源| 硬氪(ID:south_36kr) 封面来源 | 企业供图 硬氪获悉,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逐际动力"近期完成A+轮融资,半年累计完成5亿元A轮系列融资,在产业和财务方面均获得头部机构的战略支持,多家老 股东持续跟投,战略产业投资人包括阿里巴巴集团、招商局创投、尚颀资本、蔚来资本、联想创投、彼岸时代、纳爱斯集团,知名财务投资人有高捷资本、 绿洲资本、明势创投、峰瑞资本、南山战新投。 " 逐际动力 " 成立于2022年,围绕三大核心具身智能技术,即本体硬件的设计制造、基于强化学习的小脑全身运动控制和具身大脑模型的训练策略,聚焦全 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并衍生了双足机器人等产品。 多形态双足机器人TRON 1(图源/逐际动力) 以全自研核心的软硬件技术、结合人形基础模型, " 逐际动力 " 基于其通用移动操作平台与具身智能软件工具,面向各领域的企业客户、集成商与个人开发 者,提供人形机器人本体软硬件系统和 ...
逐际动力半年完成5亿元A轮系列融资,聚焦三大核心具身智能技术
IPO早知道· 2025-03-06 21:34
融资情况 - 逐际动力LimX Dynamics完成A+轮融资 半年累计完成5亿元A轮系列融资 [2] - A轮系列融资获得头部机构战略支持 包括阿里巴巴集团、招商局创投、尚颀资本、蔚来资本、联想创投等产业投资人 以及高捷资本、绿洲资本、明势创投等财务投资人 [2] 技术发展 - 公司聚焦三大核心具身智能技术:本体硬件设计制造、基于强化学习的小脑全身运动控制、具身大脑模型训练策略 [2] - 近期发布具身智能操作算法LimX VGM 利用视频生成技术提升数据训练和算法性能转化效率 [3] - 推出最新迭代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 具备高自由度、高灵活性、高稳定性 显著提升全身运动控制能力 [3] - 推出全球首款多形态双足机器人TRON 1 完成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交付 初步实现设计、研发、量产和销售的商业化闭环 [3] 行业前景 - 具身智能被视为未来10年人类最重要的科技革命 [3] - 公司将携手新老股东共同推动具身智能技术进步和产业化落地 赋能全球千行百业的创新者 [3]
独家实探宇树深圳新公司!办公室正加紧布置,多位银行经理上门拜访,周边机器人公司林立!最新视频→
证券时报· 2025-03-06 19:30
文章核心观点 宇树科技在深圳成立新公司,这一举措具有多方面积极意义,既有助于公司自身发展,也对区域机器人产业发展有深远影响 [8][12] 宇树科技深圳新公司情况 - 深圳天羿科技有限公司于3月5日成立,由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持股,注册资本10万元,经营范围含智能机器人研发与销售等 [1] - 公司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智谷园区内,目前处于装修布置阶段,办公设施和人员未就位,面积约一百平方米,已陈列人形机器人H1、G1等产品 [1] - 公司位于南山区西丽街道智谷园区智谷研发楼F栋23层,门口玻璃贴“非预约人员,严禁进入”告示,放置电视屏幕循环播放人形机器人G1宣传片及产品介绍册 [3][4] - 核心区域中间有临时办公桌椅,窗边陈列几款人形机器人及四足机器狗产品 [5] - 工作人员表示暂不接受采访,称自己是合作方,厂商人员未到位;有潜在合作客户前来关注业务合作可能 [6] 宇树科技对外投资布局 - 除杭州总部外,宇树科技还在北京、上海、深圳对外投资三家公司,分别是北京灵翌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高羿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天羿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上、深均有布局 [6] - 宇树科技在某招聘平台释放北京以及上海分公司/代表处负责人职位招聘信息,薪酬为“30k—60k·14薪”,暂未发布深圳分公司/代表处负责人招聘信息 [7] 宇树科技落子深圳的意义 - 商业布局上,深圳完善产业链和庞大市场潜力为宇树科技提供发展环境,可利用供应链资源和人才优势,加速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提升竞争力 [8] - 技术发展上,深圳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研发投入大、创新氛围浓,宇树科技可与当地科研机构、高校合作,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发展 [8] - 对区域机器人产业发展,宇树科技核心技术和产品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链条,其技术创新能力为产业注入活力,推动技术进步和升级 [12] 深圳机器人产业情况 - 南山智谷产业园所在的南山区是深圳具身智能领域新高地,有南山机器人“八大金刚”,包括数字华夏、众擎机器人等 [10] - 周边机器人公司林立,如逐际动力距宇树科技深圳新公司约3分钟路程,推出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和全球首款多形态双足机器人TRON 1,刚完成A+轮融资,半年累计完成5亿元A轮系列融资 [10][11] - 优必选距宇树科技深圳新公司约20分钟车程,是人形机器人赛道领军企业,在极氪5G智慧工厂开展全球首例多台、多场景、多任务的人形机器人协同实训 [11] - 众擎科技距宇树科技深圳新公司15分钟车程,其拟人自然步态出圈,人形机器人完成全球首个前空翻动作 [11] - 深圳汇聚人工智能企业2600余家、独角兽企业6家,机器人上市企业34家、独角兽企业9家,在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上市公司百强名单中,深圳7家企业上榜,占中国大陆上榜企业近四分之一 [12]
阿里投的具身智能公司,半年融了5个亿!
量子位· 2025-03-06 16:29
金磊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具身智能领域的融资消息,真是一个接一个。 就在刚刚, 逐际动力 (LimX Dynamics)方面表示,近期又完成了一个 A+轮融资 。 为什么要加一个"又"呢? 因为算上这一次,逐际动力在短短半年之内,已经累计完成 5亿元A轮系列融资 。 △ 逐际动力完成A+轮融资,半年累计完成5亿元A轮系列融资 据悉,逐际动力A轮系列融资在产业和财务方面均获得头部机构的战略支持,多家老股东持续跟投。 战略产业投资人包括阿里巴巴集团、招商局创投、尚颀资本、蔚来资本、联想创投、彼岸时代、纳爱斯集团,知名财务投资人有高捷资本、 绿洲资本、明势创投、峰瑞资本、南山战新投。 至于融资的资金所要投入的方向,主要聚焦在了具身智能核心的三大技术,它们分别是: 基于此,逐际动力将逐步向市场提供人形机器人本体软硬件系统和具身Agent开发工具链。 那么逐际动力又为何会受到市场如此青睐呢? 身体、小脑、大脑,三方并进 在刚才提到的主要聚焦的三大核心技术,逐际动力目前均已经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果。 例如在机器人的 身体 方面,就曾推出过全球首款多形态双足机器人 TRON 1 (2024年10月 ...
逐际动力张巍:人形机器人不进工厂,具身不堆真机数据丨具身智能对话#10
晚点LatePost· 2025-02-19 20:23
以下文章来源于晚点Auto ,作者晚点团队 文丨李梓楠 编辑丨程曼祺 这是《晚点 LatePost》 「具身智能对话」系列的第 10 篇。该系列将持续访谈智能机器人和自动驾驶产业链头部公司。往期文章见合集#具身智能对话。 2022 年 10 月的 AI Day ,马斯克站在浑身裸露着线束的 Optimus 原型机边上说,人形机器人产业会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制造业。 在 Optimus 亮相前的 5 个月,逐际动力成立于中国深圳。这之前,逐际创始人张巍在美国待了 16 年,他在普渡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后在 加州伯克利担任博士后研究员,于 2017 年成为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终身教授。 一般在美国拿到终身教职的人,不会轻易离开,而张巍则在不久后回国,他说原因很简单,"不想在国外待一辈子"。 晚点Auto . 从制造到创造,从不可能到可能。《晚点LatePost》旗下汽车品牌。 逐际动力创始人 张巍 "如果堆数据、堆算力就能领先,这里没有创业公司什么事了。" 从教授到创业者的转型,在张巍眼中也自然而简单:那时他意识到,机器人未来可能只有 10% 的进步会来源于原始学术创新,剩下的 90% 都要靠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