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活络丸
icon
搜索文档
350年老字号青睐“买买买”
IPO日报· 2025-07-24 11:32
公司概况 - 北京同仁堂医养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递交IPO申请 有望成为同仁堂集团名下第四家上市公司 [1] - 公司成立于2015年 是同仁堂旗下一家中医医疗集团 提供中医医疗服务及治疗方案 [3] - 公司已建立分级医疗服务网络 包括12家自有线下医疗机构 一家互联网医院及10家线下管理医疗机构 [5] - 按2024年总门诊人次及住院人次计 公司是中国非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行业中最大的中医院集团 市场份额为1.7% [5] - 按2024年医疗服务总收入计 公司在非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行业中排名第二 市场份额为0.2% [5] 业务表现 - 公司主要有三项业务 包括医疗服务 管理服务 销售健康产品及其他产品 [6] - 医疗服务营收占总营收的80%以上 销售健康产品占比14% 利润增长明显 主要源于安宫牛黄丸系列产品热销 [6] - 2022年至2024年 公司收入分别约为9.11亿元 11.53亿元 11.75亿元 [6] - 同期年内利润分别为-923.3万元 4263.4万元 4619.7万元 [6] - 2025年前4个月的医疗服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 [8] 收购与扩张 - 公司近年扭亏为盈得益于大举收购 2022年收购三溪堂保健院及三溪堂国药馆各65%股权 [8] - 2022年至2024年 三溪堂两家公司总计收入分别约为1.99亿元 3.60亿元 3.74亿元 占公司总收入21.9% 31.2% 31.8% [8] - 2024年收购上海承志堂和上海中和堂 分别持有70% 60%股权 [8] - 公司计划将募资用于扩充医疗服务网络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偿还银行贷款及营运资金 [9] 财务与负债 - 公司通过质押股权获取银行信用融资 截至2025年4月30日 相关银行借款未偿还余额合计达1.42亿元 [9] - 报告期内负债率分别为39.7% 35.1% 45.2% 较报告期前一年不足10%显著增长 [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441.8万元 8849.4万元 8778.7万元 [9] - 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32616.3万元 29303.4万元 29673.2万元 [9] 商誉风险 - 2021年公司商誉账面值为0.26亿元 2022年收购后攀升至1.87亿元 [11] - 2023年商誉减少13.9%至1.61亿元 2024年收购后增至2.63亿元 同比增加63.4% [11] - 商誉占净资产比重达37% 若未来业绩不达标将直接冲击利润 [11]
350年老字号青睐“买买买”
国际金融报· 2025-07-24 09:42
公司概况 - 北京同仁堂医养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是同仁堂集团旗下中医医疗集团,成立于2015年,提供中医医疗服务和健康产品 [3] - 公司已建立分级医疗服务网络,包括12家自有线下医疗机构、1家互联网医院及10家管理医疗机构 [4] - 按2024年总门诊人次及住院人次计,公司是中国非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行业最大中医院集团,市场份额1.7% [4] - 按2024年医疗服务总收入计,公司在非公立中医院行业排名第二,市场份额0.2%,该市场规模占中医医疗服务行业总规模的46.5% [4] 业务结构 - 公司三大业务:医疗服务(营收占比80%以上)、管理服务、健康产品销售(占比14%) [4] - 健康产品利润增长显著,主要得益于安宫牛黄丸系列产品热销 [4]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9.11亿元、11.53亿元、11.75亿元,年内利润从-923.3万元增至4619.7万元 [4] 资本运作 - 公司第三次向港交所主板递交IPO申请,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机构 [1] - 若成功上市,将成为同仁堂集团旗下第四家上市公司(前三家为同仁堂股份、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国药) [1][3] - 计划将募资用于扩充医疗服务网络(2024-2028年)、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偿还银行贷款及营运资金 [8] 收购扩张 - 2022年收购三溪堂保健院及三溪堂国药馆各65%股权,2022-2024年二者贡献收入占比从21.9%升至31.8% [6] - 2024年收购上海承志堂(70%股权)和上海中和堂(60%股权),2025年前4个月医疗服务收入同比增长超3% [6] - 收购导致商誉从2021年0.26亿元增至2024年2.63亿元(+63.4%),占净资产37% [9] 财务表现 - 负债率从报告期前一年不足10%升至2024年45.2% [8] - 银行借款未偿还余额达1.42亿元(截至2025年4月30日) [7] - 2022-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2441.8万元、8849.4万元、8778.7万元 [8] - 年末现金及等价物保持在2.93-3.26亿元区间 [8]
不断提质升级、履行社会责任、扩大国际影响 激发中国品牌的澎湃动能(中国品牌日)
人民日报· 2025-05-12 22:17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品牌通过创新驱动、社会责任履行和国际合作等多维度举措实现高质量发展 品牌建设正助力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为品牌强国建设提供支撑 [1][6][9] 创新驱动发展 - 安踏通过产品创新在不同运动品类推出多款热销单品 其中跑鞋上市3个月销量突破100万双 [2] - 蚂蚁数科发布智能体开发平台Agentar 结合金融行业知识库与低代码能力加速大模型在金融行业落地 [3] - 润泽科技采用冷板式液冷制冷技术和自主设计智算中心 通过智能算力基础设施为人工智能产业赋能 [3] - 仁和集团实现中药生产制造自动化与数字化 通过10余台套智能化设备提升数字化生产效能 [3][4] 社会责任履行 - 五粮液传承古法工艺与活态古窖池群资源 打造独特风味 谷雨通过原木瓶盖和釉感瓶身设计传递传统文化意蕴 [4] - 邮储银行天津分行利用大数据技术推出"小微易贷"业务 服务近万户小微企业 农行广东分行为科技企业提供专属信贷服务体系 [5] - 中国石油打造"人·车·生活"生态圈拓宽消费场景 保利发展打造高品质人居标杆 伊利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产品矩阵 多个品牌年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 [5] 国际合作与开放 - 中核集团以"华龙一号"带动核工业全产业链走出去 与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合作 开放12个大型核科研设施 [7] - 茅台国际市场销售收入2024年首次突破50亿元 实现两位数增长 品牌文化影响力持续增强 [7] 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 - 中国能建"能储一号"300兆瓦压气储能示范工程创造单机功率、储能规模和转换效率三项世界纪录 填补多项国际空白 [8] - 西凤集团建立50万亩原粮基地 实施从田园到餐桌的溯源管理体系 严格遵循6个工艺阶段和9次取酒流程保障品质 [8] 行业整体发展 - 2024中国企业500强总营收迈上110万亿元新台阶 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且消费需求持续升级为品牌提供成长空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