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锅卤菜
icon
搜索文档
闭店率高达80%,盘点2025餐饮四大“杀猪盘”
36氪· 2025-11-12 12:42
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晒图分享,很多年初新开的干蒸菜门店,如今门口都贴上了"旺铺转租"的告示。这些亏损离场的创业者,甚至连卖设备回血的路都 被堵死了,因为在二手餐饮设备回收商眼里,干蒸菜的设备回收价值不高,大多只能按废品处理。 没有哪一种模式能一劳永逸,也没有哪一个品类能靠"跟风"站稳脚跟。 10家新店,7家熬不过3个月,闭店率直逼80%。2025年,餐饮市场有不少所谓的网红创业项目,它们看似十分火爆、谁做谁赚、扩张神速,却又在短短数 月内批量倒闭,留下一地鸡毛与无数亏损的创业者。 结合行业数据与市场调研,红餐网梳理出今年四大餐饮"杀猪盘",它们无一例外,都是披着"风口"外衣的"短命生意"。 干蒸菜:批量开店批量闭店,二手设备贱卖都没人要 今年年初,全国多地突然冒出一大批打着"顺德干蒸""宁波干蒸"的干蒸菜馆,客单价十五元到四五十元不等,凭借"不加一滴水""还原食材最原始的鲜 美""拒绝预制菜",迅速走红,掀起一轮扩张潮。 但不过半年光景,这一品类就出现了大规模的闭店潮。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干蒸菜为什么"退热"得如此快? 首先,门店装修简单,清一色地复制粘贴,招牌是一块手写店名的素铁皮,室内则是千篇一律的 ...
走下坡路的品类,都去街头摆地摊了
36氪· 2025-07-14 10:46
社交媒体渲染的“摆摊暴富”现象 - 社交媒体算法根据用户搜索行为推送大量“低门槛、高回报”的街头摆摊创业项目,如大锅卤菜、凉菜稀饭、云朵舒芙蕾等 [1] - 这些内容营造出“一月暴富”的假象,并配有详细的“摆摊日历”,例如每月1日推爆浆榴莲饼,2日推街头牛排等,项目密集且更换频繁 [4] 卤味赛道下行趋势 - 卤味消费热情下降,相关词条“卤味为什么卖不动了”、“年轻人不爱卤味了”登上热搜 [7] - 卤味三巨头绝味食品、周黑鸭、煌上煌在2024年营收均出现滑坡,2024上半年门店数量分别减少981家、445家和360家 [7] - 价格高涨是主因,卤味已成为“消费刺客”,同时电商平台崛起的卤味品牌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7][9] 烘焙品类价格敏感度提升 - 爆浆榴莲饼作为摆摊项目被宣传为日销售额可观,但其单品价格在30元至70多元区间,被视为“榴莲饼刺客” [10][12] - 烘焙品类整体趋势转向平价高质,“2元面包店”兴起,消费者对高价面包容忍度降低 [12] - 山姆、盒马等跨界者凭借供应链优势进一步压低市场价格,使得高单价摆摊单品生存空间受限 [12] - 榴莲本身因进口条件放宽、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价格“大跳水”,其价值感被削弱 [14] 炸货品类竞争激烈与产品老化 - “爆浆猪排”项目试图复制过往鸡排的成功,但正新鸡排门店已从巅峰期2.5万家收缩至约1万家,正豪大大鸡排于2024年底退出中国大陆市场 [15][17] - 炸货市场新物种频出,如生炸鸡架、临榆炸鸡腿等,产品差异化加剧竞争,单一“大鸡排”类产品对消费者吸引力下降 [17] - 尽管炸货赛道仍有发展空间,但“爆浆猪排”这类产品组合略显老气,面临严峻市场考验 [17] 餐饮创业门槛提升与理性认知 - 许多热门摆摊项目与其所属的大品类(如卤味、烘焙、炸货)的实际下行趋势相悖,存在明显误导 [18] - 餐饮创业不再是低门槛选择,信息差消除和供应链完善使得如小酥肉、烧鸟串等产品可通过商超、电商渠道轻松家庭自制 [18] - 成功需要理性思维与勤奋努力,而非轻信社交媒体渲染的“月入XX万”的暴富故事 [18]
夜市摆摊:站着进场,跪着出来
虎嗅· 2025-05-12 10:14
淄博夜市升级 - 淄博八大局从烟火气十足的烧烤市场转型为"这有局儿"商业综合体,古风外立面搭配炫彩灯光,被网友称为"淄博版洪崖洞"[2][3] - 五一期间"这有局儿"人潮汹涌,汇集景德东、青梅居、康都炸肉等20余家本地特色美食,形成"一局吃遍大淄博"的聚集效应[3] - 新增八大局不夜城地标,营业时间延长至凌晨,消费环境井然有序,地面无垃圾,商贩无叫卖,突出本地美食与文创特色[4][5] 全国夜市经济爆发 - 南京吾悦广场40余家小吃摊五一单日销量翻倍,部分摊主月收入近万元,老门东等商圈单日客流量达10万人次[8] - 重庆荣昌卤鸭摊供不应求,游客人均消费一只卤鸭,当地政府明确不贴单不掀摊的政策支持[9] - 南阳府衙街夜市带动周边活力,10元可购7个卤鸭翅,百元满足三五人烤鱼啤酒消费,体现高性价比[10] 政策与就业驱动因素 - 上海4月发布方案新增夜市区域,厦门五一前推出消费提振方案培育美食旅游路线,政策明确支持地摊经济[14][15] - 长沙"00后"创业者通过舒芙蕾摊实现单日盈利600元,烤猪蹄夫妻档旺季月营收达5-6万元,显示低门槛创业机会[18] - 社交平台涌现字节员工转行烤串、宝妈通过糖葫芦摊缓解抑郁等案例,反映就业压力下的职业转型趋势[17] 行业痛点与挑战 - 同质化严重导致价格战,如"大锅卤菜"两周内出现十余家仿制摊位,利润被压缩至难以维系[25][27] -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部分摊主使用劣质原料,"地摊刺客"现象导致奶茶等单品价格超过品牌连锁店[29][30] - 网红经济扭曲行业本质,部分摊主重心转向短视频营销而非产品,招商骗局使创业者损失数千至上万元[32][36] 可持续经营关键 - 成功案例依赖精准选址与产品迭代,如稳定口味形成回头客,差异化应对客群需求[38] - 实际运营需应对极端天气、城管管理等压力,日均工作时长超10小时,淘汰率居高不下[41] - 长期主义优于速成心态,需构建复购而非追逐爆款,行业平均回本周期超过3个月[42][43]
「月入10万」的摆摊主播,一半都凉了
36氪· 2025-05-07 08:08
直播摆摊行业现状 - 直播摆摊已成为结合短视频经济的新兴创业模式,摊主通过手机支架和打光灯实现线上线下同步经营[4][5] - 行业呈现"强强联合"特征,投入少、门槛低、灵活度高的特点吸引大量创业者,社交平台相关话题播放量超40亿[7][12][13] - 典型成功案例包括大四女生15天赚1万、二胎宝妈日入1000元等,形成"月入XX+"的暴利叙事模板[20][29] 商业模式分析 - 采用"一号三吃"策略:线下销售+线上打赏+橱窗带货形成流量闭环,部分账号通过收徒模式发展加盟商收取学费[31][34] - 内容生产公式化,包括"大厂失业+名校毕业"等人设故事和"滋啦声ASMR"等沉浸式元素[27][28] - 大锅卤菜等热门品类单账号播放量达16亿,通过标注联系方式实现知识付费转化[13][41] 行业乱象与风险 - 存在MCN剧本刷单现象,部分直播间在线人数和成交额数据造假,线下排队顾客中演员占比可达90%[43][44][45] - 培训骗局频发,如6800元烤肠培训班仅提供2毛/根的货源信息,进阶课程包装成《温度场域赋能》等概念收割二次付费[52][53][60] - 维权困难,质疑声音会被刷屏清除,机构以"个人操作问题"为由拒绝退费[56][57][62] 用户行为特征 - 沉浸式摆摊视频具有解压特性,备料至售卖的全程记录能吸引特定受众,排队场景增强消费冲动[14][15][17] - 潜在创业者存在FOMO心理(错失恐惧症),容易被"日入5825"等标题冲击,忽视实际经营复杂度[29][38] - 失败案例显示部分从业者实际收入低于群演工资,最终自行消化滞销商品[45][68] 细分市场发展 - 餐饮类占比最高,延伸出算命摊、职业规划摊等非实物形态,塔罗牌占卜等抽象摊位实现零成本运营[76][77][79] - 内容同质化严重,"烤肠+直播"等组合缺乏创新,90%账号在运营3个月后仅剩亲友观众[80][81] - 成功案例多具备差异化定位,如胡师傅大锅卤菜单话题获得16亿播放,但复制难度极高[13][26]
“月入10万”的摆摊主播,一半都凉了
36氪· 2025-04-30 15:38
直播摆摊行业分析 行业现状与商业模式 - 直播摆摊已成为新兴创业模式,结合线下摆摊与线上直播,形成"一号三吃"的盈利模式(线下销售+线上打赏+账号带货)[3][20][24] - 典型业态包括餐饮(卤菜/煎饼/烤肠)、算命摊、职业规划摊等,抖音平台仅大锅卤菜相关视频播放量超40亿次[9][41] - 成功案例宣传效应显著:大四女生15天赚1万、二胎宝妈日入1000元、年存80万县城买房等故事广泛传播[14] 流量运营方法论 - 内容制作强调沉浸式体验,通过备料制作全流程拍摄、ASMR音效、排队场景等增强用户粘性[10][18] - 账号运营采用标准化公式:如"月入XX+大厂失业+名校毕业"等标签组合,爆炸性标题如"出摊1小时收入5825元"吸引关注[19][22] - 衍生培训市场兴起,收费项目包括摆摊秘籍(2980元)、话术模板(6800元培训费)、同城引流课程等[24][28][30] 行业乱象与风险 - 部分案例存在数据造假:线上人数购买、成交额PS、线下雇演员排队等现象普遍[26] - 培训骗局频发,典型套路为低价供应原材料(2毛/根淀粉肠)+无效话术模板+拒绝退费[28][29] - 出现套娃式盈利模式:学员维权无果后转为招收新学徒(如5000元配方转手2800元教学)[33][35] 用户行为特征 - 内容消费呈现解压需求,用户偏爱"街头版经营游戏"的烟火气体验[11][13] - 创业者存在从众心理,76%失败案例因盲目跟风且无法持续运营3个月[44] - 平台算法助推形成信息茧房,用户从观看摆摊视频到接触培训内容仅需3-5次推送[16][32] 行业发展趋势 - 轻资产创业受追捧,摆摊因投入少(启动成本可低于1000元)、门槛低成为灵活就业选择[7][43] - 内容同质化严重,新入局者需寻找差异化组合(如"塔罗牌+直播"创新业态)[41][44] - 监管缺口待补,需建立培训资质审核与直播数据真实性验证机制[26][36]
月入10万?大锅卤菜也开始收割了
投中网· 2025-04-09 10:27
大锅卤菜现象分析 - 社交媒体上关于摆摊暴富的传闻频出,大锅卤菜成为热点话题,微博相关话题总播放量达45亿次[4] - 安徽胡师傅凭借大锅卤菜迅速走红,抖音粉丝超74万,直播观看人数一度超过10万人[4] - 大锅卤菜品种丰富,荤素搭配,价格从3元到50元不等,生意火爆时需限购50元/人[4] 商业模式揭秘 - 表面是卖卤菜,实则是打造个人IP,最终目的是售卖高价培训课程,收费3980元并承诺三天速成[6][7] - 通过安排"演员"排队、制造火爆假象吸引学员,但实际市场已被同质化竞争淹没[10][11] - 类似套路曾出现在提拉米苏、地摊牛排等项目中,本质都是通过培训费和设备销售获利[14] 行业乱象揭露 - 首批学徒大多经营失败,河北夫妇日销售额仅50-300元,远低于预期[8][9] - 多个"胡师傅"账号同时运营,内容高度相似,疑似团队化运作收割学员[12] - 超过六成新开门店依赖短视频引流,但平均存活周期仅8个月[20] 成功要素分析 - 视觉冲击力和短视频放大效应是关键,大锅展示方式比传统柜台更具吸引力[14] - 需警惕"风口效应",网红餐饮往往昙花一现,产品力才是长期生存基础[14][18] - 真正的商机在于产品打磨和用户体验,而非流量泡沫[21][22] 行业建议 - 创业者应聚焦产品选择、选址规划和成本控制,避免盲目跟风网红项目[21] - 餐饮业护城河在于产品本身,短视频只能带来短期关注[21] - 需建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而非依赖精心设计的营销套路[22]
月入10万?大锅卤菜,正在收割谁
虎嗅APP· 2025-04-07 21:45
摆摊大锅卤菜现象 - 社交媒体上关于摆摊暴富的传闻频出,大锅卤菜话题在微博热搜和抖音总播放量达45亿次 [2] - 安徽胡师傅自称大锅卤菜创始人,抖音粉丝超74万,直播观看人数一度超10万人,出摊2小时月入10万元 [2] - 大锅卤菜包含荤素多种食材,蔬菜3元/个,肉食10-50元/斤,顾客排队限购50元 [2][3] 大锅卤菜商业模式质疑 - 美食博主实地品尝后评价负面,指出卤味未浸入食材、味道单一等问题 [3] - 网友发现摊位周边有疑似职业群演的"工作人员"和重复出现的"顾客" [3] - 胡师傅以3980元高价售卖配方并承诺三天速成,吸引大量创业者交费学习 [5] 学徒实践失败案例 - 河北衡水夫妇缴2980元学费后摆摊20多天,日销售额仅50-300元,无法收回成本 [6] - 市场出现大量同质化摊位,菜品、摆放方式和营销话术几乎一模一样 [6] - 倒闭学员揭露模式为营销骗局,通过安排"演员"排队、短视频投流吸引学员交费 [7] 摆摊火爆原因分析 - 大锅卤菜视觉冲击力强,比传统卤味店更具吸引力 [9] - 短视频放大排队和制作过程,容易制造"生意火爆"错觉 [9] - 类似地摊食品如提拉米苏、地摊牛排也曾短暂爆火,模式难以持续 [9][10] 短视频餐饮套路 - 制造"火爆"假象:拍视频、安排排队顾客 [11] - 收割学员:收取培训费、加盟费 [12] - 流量转移:热度下降后寻找下一个网红餐饮项目 [12] 行业数据与现象 - 超六成新开门店依赖短视频引流,平均存活周期仅8个月 [14] - MCN机构要求商家每日产出3条"高冲突性"视频,剧情比味道更重要 [14] - 安徽学员为拍"顾客争抢"视频故意少备货,引发真实消费者冲突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