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
icon
搜索文档
小米YU7火爆后 这家小米参投机器人公司冲刺港交所“工业具身智能第一股”
证券时报· 2025-07-02 08:52
核心观点 - 小米汽车YU7开售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台,其生产依赖小米投资的斯坦德机器人提供的工业具身智能解决方案 [1] - 斯坦德机器人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有望成为"工业具身智能第一股",在多个高科技领域市场份额领先 [1] - 公司采用"1 + N + S = ∞"核心理念,通过核心技术平台、多功能机器人和智能协同系统为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7][9] - 斯坦德机器人客户留存率超60%,2022-2024年机器人销量从725台增长至1932台,2025年前4个月出货量达650台 [10] - 公司立足长三角和珠三角,依托区域产业优势实现快速发展,并计划通过香港上市辐射海外市场 [12][13][15] 行业地位 - 全球第五大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份额3.2%) [4] - 全球第四大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 [4] - 中国首家实现工业机器人系统的世界模型及协同智能的公司 [9] - 少数能调度超过2000台机器人的公司之一(一般工业场景不超过500台) [9] - 在电脑、通讯及消费性电子行业位居第二 [1] - 汽车行业位居第二 [1] - 半导体行业位居第五 [1] 产品与技术 - 提供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和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 [3] - 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融合移动机器人的灵活性和协作机器人的高精度操作能力 [4] - 自主研发全场景智能智造解决方案已嵌入比亚迪、丰田、蔚来、小米等400多家科技企业 [3] - 具身机器人具备移动能力,还能完成抓取、装配、检测等多种复杂工序 [7] - RoboVerse系统实现世界模型与群体智能,支持多机协作 [9] 客户与市场 - 主要客户包括比亚迪、丰田、蔚来、小米、富士康、OPPO等头部企业 [3] - 采取客户中心化市场进入策略,专注3C、汽车、半导体领域 [3] - 2022-2024年机器人销量分别为725台、1212台和1932台 [10] - 2025年前4个月机器人出货量达650台 [10] 公司发展 - 2016年成立于深圳,依托珠三角电子产业链快速成长 [12] - 2021年在江苏昆山设立数字物流示范工厂 [13] - 2025年将注册地变更至无锡,获无锡市梁溪科创产业投资基金14.29%股权投资 [13] - 小米智造持有公司8.40%股份 [13] - 计划通过香港上市拓展全球业务 [15]
小米YU7火爆后 这家小米参投机器人公司冲刺港交所“工业具身智能第一股”
证券时报· 2025-07-02 08:44
小米汽车YU7与斯坦德机器人的合作 - 小米汽车YU7在6月27日下午开售,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台,火爆程度显著 [1] - 该车型的生产依赖小米投资的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斯坦德机器人 [1] 斯坦德机器人上市及行业地位 - 6月23日,斯坦德机器人通过"18C章程"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有望成为"工业具身智能第一股" [2] - 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全球多个高科技领域最大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 [2] - 在电脑、通讯及消费性电子行业排名第二,汽车行业排名第二,半导体行业排名第五 [2] - 按销量计算,2024年公司为全球第五大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份额3.2%)及第四大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 [6] 商业化策略与客户覆盖 - 公司采取客户中心化市场进入策略,专注于3C、汽车、半导体领域 [6] - 服务比亚迪、丰田、蔚来、小米等头部汽车工厂以及富士康、OPPO等400多家科技企业 [5] - 主要客户留存率超过60%,2022年至2024年机器人销量分别为725台、1212台和1932台,2024年前4个月出货量为650台 [11] 技术积累与核心解决方案 - 公司基于"1 + N + S = ∞"理念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包括核心技术平台(1)、多功能工业智能机器人产品(N)及RoboVerse系统(S) [9] - 具身机器人具备移动能力,还能完成抓取、装配、检测等多种复杂工序 [9] - 公司是中国首家实现工业机器人系统的世界模型及协同智能的企业,能调度超过2000台机器人 [11] 区域布局与资本支持 - 公司立足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经济腹地,2016年成立于深圳,2021年在江苏昆山设厂 [13][15] - 2025年将注册地从深圳变更至无锡,并获得无锡市梁溪科创产业投资基金14.29%股权投资 [15] - 2017年至2020年完成Pre-A轮、A轮、A+轮融资,C轮融资后小米智造持有8.40%股份 [14][15] 未来发展方向 - 香港上市后,公司计划以香港为战略支点辐射海外客户,向全球市场输出中国新质生产力 [17]
又一家融到D轮的明星机器人要IPO了
投中网· 2025-06-29 11:07
机器人行业IPO动态 - 2025年以来多家机器人公司冲刺港交所IPO,包括斯坦德机器人、卧安机器人、仙工智能、乐动机器人、云迹科技及极智嘉等[4][5][25][27] - 斯坦德机器人2025年6月递交招股书,按销量计为全球第五大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2024年数据)[4] - 行业上市潮源于企业寻求"对的时间点"抢占资本市场机会,创业者称"都想成为上市公司"[6] 斯坦德机器人公司概况 - 成立于2016年,创始人王永锟为哈工大硕士,曾获ROBOCON机器人竞赛亚军,受李泽湘启发创业[11][12] - 核心技术为SLAM导航技术,定位精度达±2毫米,动态场景保持±5毫米精度,应用于3C电子、汽车零部件等行业[13][14][15] - 客户包括华为、富士康、中兴等头部企业,机器人产品可提升客户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15] 18C特专科技上市路径 - 斯坦德选择18C特专科技上市通道,该板块面向五大高科技领域未盈利高增长企业[7][8] - 需满足"2-5名资深投资者12个月前投资"要求,公司获小米智造等3家机构投资(合计持股29.95%)[22][23][24] - 此前晶泰科技(首日涨10%)、越疆机器人(市值超200亿港元)已通过该板块上市[9][10] 融资与估值发展 - 天使轮估值2000万元(2016年),2024年D轮后估值达21亿元[19][23] - 融资历程:Pre-A轮8024万元→A轮1.5亿元→B轮3.5亿元→C轮小米智造领投1.5亿元→D轮3亿元[20][21] - 创始人王永锟直接持股12.8%,通过激励平台控制35.46%投票权[24] 行业商业化进展 - 斯坦德营收从2022年0.963亿元增至2024年2.50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61.3%[30] - 头部人形机器人公司计划2025年量产400台(200台进工厂、200台进商超)[29] - 乐聚机器人预测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10-20万台,多家企业订单饱和[28] 资本市场热度 - 2025年6月银河通用获11亿元融资,投资方含宁德时代、腾讯等[30] - 宇树科技C轮获中移动、阿里等投资,显示资本持续加注赛道[31] - 港股流动性改善为机器人公司IPO创造有利环境[31]
斯坦德机器人拟港交所IPO 冲刺“工业具身智能第一股”
经济观察报· 2025-06-27 17:39
公司概况 - 斯坦德机器人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智慧工厂和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 [1] - 公司产品包括核心机器人技术平台、多功能工业智能机器人产品系列和RoboVerse智能协同系统 [1] - 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融合了移动机器人的灵活性和协作机器人的高精度操作能力,适用于柔性生产线和高危环境作业 [1] - 公司已完成多轮融资,IPO前最后一轮融资后估值为21亿元人民币 [3]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销量分别为725台、1212台、1932台,2025年前四个月出货量为650台 [2] - 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0.96亿元、1.62亿元、2.5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1.3% [2] - 同期毛利分别为1238万元、5117万元和9716万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80.1% [2] - 亏损逐年减少,2022年至2024年分别亏损1.27亿元、1亿元、0.45亿元 [2] 市场地位 - 已服务超过400家客户,关键客户留存率超60%,客户包括小米汽车、富士康、OPPO等 [2] - 以销量计算,2024年末公司为全球第五大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和全球第四大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 [2] - 公司是中国首家实现工业机器人系统世界模型及群体智能的企业 [2] 行业前景 - 2020年至2024年全球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从58亿元增长至15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7.2% [3] - 预计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814亿元,2024年至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39.8% [3] - 行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面临产品定价、产业链协同等挑战 [3] 投资者信息 - 领航资深独立投资者包括小米、博华资本和梁溪投资 [3] - 其他投资方包括国科嘉和、源码资本、光速光合等机构 [3]
斯坦德机器人冲刺IPO,3年累计亏损2.73亿元,面临激烈的竞争
格隆汇· 2025-06-25 18:00
公司概况 - 斯坦德机器人是一家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智慧工厂场景,并提供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 [1][4] - 公司成立于2016年,2025年5月完成股份改制,总部位于深圳,注册地在无锡 [3] - 创始团队均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核心管理层平均年龄34岁,创始人王永锟和李洪祥通过一致行动协议控制公司30.9%投票权 [3] - 主要投资机构包括小米(持股8.4%)、博华资本等,2024年D轮投后估值达21亿元 [3][4] 业务模式 - 收入主要来自机器人解决方案(2024年占比91%)和单体机器人销售(9%) [6] - 核心机器人技术平台包括控制器、操作系统SROS及算法,具备单场景调度2000台机器人的能力 [4] - 2024年机器人销量达1932台,2025年前四个月出货650台 [11] 财务表现 - 收入持续增长:2022年9630万元→2023年1.62亿元→2024年2.51亿元 [9] - 毛利率显著提升:从2022年12.9%升至2024年38.8% [9] - 三年累计亏损2.73亿元(2022年-1.28亿/2023年-1亿/2024年-4510万) [9] - 研发费用率从2022年57.63%降至2024年14.61% [9] - 2024年末现金及等价物8335.8万元 [9] 行业地位 - 全球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市场规模从2020年58亿元增至2024年153亿元(CAGR27.2%),预计2029年达814亿元(CAGR39.8%) [14] - 按2024年销量计算,公司为全球第五大供应商,市场份额3.2% [17] - 行业前五大参与者合计市占率48.4%,竞争激烈 [17] 运营特点 - 客户集中度提升: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022年26%升至2024年41.3% [11] - 海外收入占比从2022年10.2%提升至2024年24.1% [11] - 应收账款高企:2024年达9340万元,占营收37.28%,周转天数163.2天 [12] - 销售费用率从2022年59.9%降至2024年25.8%,但仍处较高水平 [12] 行业趋势 - 关键组件成本下降:激光雷达价格从2020年超1.5万元降至目前1500-1万元 [14] - 主要应用领域为3C、汽车和半导体行业,客户包括小米汽车、富士康等 [11] - 供应链话语权较弱,面临竞争对手降价压力 [11][12]
全球最大具身智能数据工厂在天津投用;斯坦德机器人递表港交所|数智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5 07:08
全球最大具身智能数据工厂投用 - 帕西尼具身智能超级数据工厂在天津河西区空天数字产业园正式投用 占地12000平方米 由帕西尼感知科技投资建设 [1] - 该工厂为全球规模最大 数据采集体量领先的具身智能数据采集与模型训练基地 旨在解决高质量数据集稀缺问题 为国内机器人产业提供数据支撑 [1] - 工厂投用或将提升机器人研发效率 缓解行业核心瓶颈 加速具身智能产业创新 彰显中国在全球具身智能产业中的战略优势 [1] 斯坦德机器人申请港交所上市 - 斯坦德机器人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 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和国泰君安国际 [2] - 截至2024年底 按销量计算 公司为全球第五大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及第四大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 [2] - 2024年出货量在3C行业位居第二 汽车行业位居第二 半导体行业位居第五 [2] - 若成功上市 将有助于公司加大研发投入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扩大市场份额 增强品牌影响力 [2] 上海网信办处罚违规AI服务网站 - 上海市网信办发现部分AI服务网站未按要求开展安全评估 未采取必要安全措施防范违规信息生成 导致生成功能侵犯个人信息权益 产出违法违规内容 [3] - 3家企业在未通过安全评估情况下 自行重新上线存在安全风险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功能 被网信办约谈并立案查处 [3] - 此举强化AI行业监管 推动行业向合规转型 长期利好人工智能伦理发展 [3]
18C特专科技公司斯坦德机器人递表,小米智造持股约8.4%
证券时报网· 2025-06-25 06:44
公司概况 - 斯坦德机器人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国际 [1]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智慧工厂场景 [1] - 公司是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的先驱,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包括核心机器人技术平台、多功能机器人产品系列及RoboVerse智能协同系统 [1] - 2024年5月推出首款人形具身智能机器人DARWIN,整合超过23个自由度及精密超关节设计 [1]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销量计算,公司是全球第五大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 [1] - 按2024年出货量计算,公司是全球第四大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 [1] - 在高科技领域市场份额:3C行业第二、汽车行业第二、半导体行业第五 [1] 技术优势 - 公司是首批发布SLAM(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的企业之一 [2] - 公司是首批开发适用于工业场景的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的企业之一 [2] - 公司在定位、导航、控制及感知与操作技术方面有顶尖突破 [2] - 机器人具备群体智能能力,得益于世界模型及多机器人协同技术 [2] 客户与商业化 - 机器人解决方案已商业化,客户主要在中国内地 [2] - 客户群集中在3C、汽车和半导体等高科技行业 [2] - 客户包括直接应用解决方案的制造商和系统集成商 [2] 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收益分别为9627.5万元、1.62亿元、2.51亿元 [3] - 2022-2024年年内亏损分别为1.28亿元、1亿元、4514.4万元 [3] - 2022-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12.9%、31.6%、38.8% [3] 融资与股权 - IPO前最后一轮融资后估值为21亿元人民币 [2] - 小米集团旗下小米智造持有8.4%股份 [2] - 其他投资方包括国科嘉和、置信投资、源明投资等机构 [2] 募资用途 - 加强核心机器人技术平台、产品及RoboVerse系统开发 [3] - 建立国内外销售及服务网络,提升部署能力和品牌宣传 [3] - 开发生产能力及新生产线 [3] - 用于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3]
斯坦德机器人递表港股:小米参与投资,三年累亏近3亿元
财经网· 2025-06-24 16:07
公司上市计划 - 斯坦德机器人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通过"18C章程"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若成功上市有望成为港股"工业具身智能第一股" [1] - IPO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四大方向:研发投入、销售及服务网络拓展及品牌宣传、开发生产能力及新生产线、一般企业用途及营运资金 [3]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为全球领先的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赋能多种工业场景中的智慧工厂,提供量身定制的一站式机器人解决方案 [1] - 解决方案包括核心机器人技术平台、多功能工业智能机器人产品系列以及all-in-one智能协同系统RoboVerse [1] - 已与小米汽车、富士康、OPPO等400余家头部企业达成合作 [1] 行业地位 - 按销量计算为全球第五大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及第四大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 [1] - 按2024年出货量计算为全球多个高科技领域最大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 [1] - 在3C行业位居第二、汽车行业位居第二、半导体行业位居第五 [1] 行业前景 - 全球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153亿元增至2029年的81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9.8% [2] - 工业具身机器人解决方案的全球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14亿元增至2029年的15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1.1% [2] 财务表现 - 营收从2022年的0.96亿元增至2024年的2.51亿元 [2] - 收益主要来自机器人解决方案,营收占比分别为88.6%、87.6%和91% [2] - 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0.2%、25.9%、35.4% [2] - 2022-2024年机器人销量分别为725台、1212台、1932台,截至2025年4月30日止4个月出货量为650台 [2] 亏损与研发 - 2022-2024年年内亏损分别为1.28亿元、1亿元、4514.4万元 [3] - 亏损主要源于研发投入高企及市场拓展成本,2022-2024年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分别为18.5%、21.2%和19.8% [3] 融资与估值 - IPO前最后一轮融资后估值达21亿元人民币 [3] - 领航资深独立投资者包括小米智造、博华资本和梁溪投资,其中小米智造持有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约8.40% [3] - 其他投资者还包括国科嘉和、合创投资、青橙资本等 [3]
新股消息 | 斯坦德机器人递表港交所 为全球第五大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
智通财经网· 2025-06-24 06:52
公司上市申请 - 斯坦德机器人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1]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为全球领先的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赋能多种工业场景中的智慧工厂 [4] - 公司是提供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的先驱,提供一站式机器人解决方案包括核心机器人技术平台、多功能工业智能机器人产品系列以及all-in-one智能协同系统RoboVerse [4] - 按2024年销量计算,公司为全球第五大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及第四大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 [4] - 公司服务全球超过400名客户,其中许多是各自领域的龙头企业 [4] - 按2024年出货量计,公司在3C行业位居第二、汽车行业位居第二,半导体行业位居第五 [4] 技术优势 - 公司是行业内少数实现自主研发全栈技术的企业之一 [5] - 公司是中国工业智能机器人系统工程的先驱,也是中国首批自主开发适用于工业智能机器人的专有操作系统的企业之一 [5] - 公司是首批发布SLAM技术的企业之一,也是行业首批开发适用工业场景的VLA模型的企业之一 [5] - 公司在定位、导航、控制及感知与操作技术方面有顶尖突破 [5] - 公司为中国首家实现工业机器人系统世界模型及群体智能的公司 [5] - 公司为少数具备在单一模拟场景中调度超过2,000台机器人能力的公司之一 [5] 客户与市场 - 公司客户主要为3C、汽车和半导体等高科技行业的制造商,也包括系统集成商 [6] - 客户主要在中国内地 [6]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2024年收益分别约为9627.5万元、1.62亿元、2.51亿元人民币 [7] - 同期年内亏损分别约为1.28亿元、1亿元、4514.4万元人民币 [7] - 2022年、2023年、2024年毛利分别为12,382千元、51,169千元、97,158千元人民币 [8] - 2022年、2023年、2024年研发开支分别为55,525千元、56,098千元、36,611千元人民币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