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AM技术

搜索文档
物流行业带来机器人行业的第一个爆发时刻
新财富· 2025-08-25 16:19
物流行业降本增效需求 - 2025年上半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为14% 较2024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 节约费用约1300亿元[2] - 政策目标2027年比率降至13.5% 相比发达国家7%-9%仍有较大优化空间[2] - 物流行业人力成本占比超50% 单票快递成本需计算到分以下 无人化降本潜力巨大[2] 无人车技术应用进展 - 支线运输(100-300公里)路线固定重复 契合无人车点对点运行模式[11] - 顺丰2024年部署800余台无人车 2025年计划扩至8000台 领投白犀牛2亿元B轮融资[11] - 中通与新石器签"万台级"合作 圆通部署超500台 韵达试点后单票成本降近50%[11] - 无人车价格从5-20万元降至1-2万元 FSD订阅分期付费降低应用门槛[11] 干线运输智能化挑战 - L4自动驾驶卡车成本达200万元(传统卡车40万元) 法规要求配备安全员导致人力无法节省[6] - 国内70%卡车运力为个体户 体力劳动成本趋近于零 无人化与司机利益直接冲突[7] - Embark破产被收购 图森未来市值蒸发99%退市 Waymo推迟Robotruck开发转向Robotaxi[6] 封闭场景L4应用突破 - 主线科技港口交付超300台无人驾驶卡车[7] - 踏歌智行/易控智驾与矿方签300台/500-1000台无人矿卡协议[7] - L2+辅助驾驶可节约7%燃油 改善35%人力成本 系统低于11万元/年时具备经济性[7] 移动机器人商业化领先 - 2024年全球AMR市场规模达387亿元 2020-2024年CAGR为30.6% 预计2029年达1621亿元[23] - AMR在仓储自动化渗透率从2020年4.4%提升至2024年8.2% 预计2029年达20.2%[23] - 极智嘉市占率9.0%全球第一 行业CR4为25.4%[24] - 2024年中国移动机器人企业海外销售规模68亿元 同比增长51.11%[24] 极智嘉AMR解决方案效能 - 货架到人方案拣选效率达400件/小时(行业平均180件) 准确率99.99%(行业平均99.90%)[16] - 货箱到人方案存储高度达12米(行业平均<10米) 过道宽度仅1000毫米(行业>1100毫米)[17] - 托盘到人方案较传统叉车节省60%过道空间 库容提升最高500%[22] 技术路径与产业爆发点 - 无人车受益成本下降与政策松绑 首次具备规模化落地与商业化盈利条件[26] - SLAM技术应用于扫地机器人/仓储机器人/户外割草机器人 实现自主导航与环境感知[26] - 采用自主导航机器人的物流中心效率提升超30% 人力成本降低20%-40%[26]
突破户外RGB SLAM尺度漂移难题,精确定位+高保真重建(ICCV'25)
具身智能之心· 2025-07-19 17:46
户外SLAM技术突破 -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提出S3PO-GS框架,首次实现RGB单目SLAM的全局尺度一致性,被ICCV 2025接收 [2] - 在Waymo、KITTI和DL3DV三大户外基准测试中,S3PO-GS刷新新视角合成SOTA纪录,DL3DV场景跟踪误差降低77.3% [2][6] - 该技术针对户外单目SLAM的尺度漂移问题,解决无界户外环境中深度先验缺失和帧间尺度不一致的双重瓶颈 [4][5] 核心技术方案 - 自洽跟踪模块:利用3DGS渲染生成尺度自洽的3D点云图,建立精准2D-3D对应关系,消除位姿估计漂移误差 [6] - 动态建图机制:提出基于局部patch的尺度对齐算法,动态校准预训练点云图与3DGS场景的尺度参数 [6][10] - 联合优化架构:通过点云替换策略与几何监督损失函数,同步提升定位精度与场景重建质量 [6][11] 性能表现 - Waymo数据集PSNR指标达到26.73,KITTI数据集ATE降至1.048,DL3DV数据集ATE仅0.032 [16] - 位姿估计迭代次数减少至传统方法的10%,在复杂数据集上实现精确相机追踪 [22] - 渲染图像精准捕捉车辆纹理和建筑结构,深度变化复杂区域精度显著提升 [17][21] 技术原理 - 地图初始化阶段通过1000步迭代优化MASt3R预训练点云图,构建初始3D高斯场景表示 [7] - 动态双向校准机制:基于局部patch尺度对齐和几何-尺度解耦融合,实现尺度统一且几何完备的场景先验 [12][13] - 联合优化阶段形成定位与重建相互强化的闭环,实现高精度定位与高保真重建的协同跃升 [11] 应用前景 - 技术适用于自动驾驶、机器人导航及AR/VR等前沿领域,提升SLAM系统鲁棒性 [3] - 未来将探索回环检测和大规模动态场景优化,拓展户外SLAM应用边界 [24]
突破户外RGB-only SLAM尺度漂移难题,精确定位+高保真重建 | ICCV'25开源
量子位· 2025-07-18 14:16
核心技术突破 - S3PO-GS框架首次实现RGB单目SLAM的全局尺度一致性,解决户外场景尺度漂移问题[4] - 自洽跟踪模块通过3DGS渲染生成尺度自洽的3D点云图,建立2D-3D对应关系消除位姿漂移误差[5] - 动态建图机制采用局部patch尺度对齐算法,校准预训练点云图与3DGS场景的尺度参数[5] - 联合优化架构通过点云替换策略和几何监督损失函数同步提升定位精度与重建质量[5] 性能表现 - 在DL3DV场景中跟踪误差降低77.3%,Waymo数据集PSNR指标达26.73刷新SOTA纪录[5] - 位姿估计迭代次数减少至传统方法的10%,在Waymo等复杂数据集实现精确相机追踪[21] - KITTI测试集PSNR提升至20.03,DL3DV测试集PSNR达29.97且LPIPS降至0.108[15] 技术实现路径 - 地图初始化阶段通过1000步迭代优化MASt3R预训练点云图构建初始3D高斯场景[6] - 跟踪阶段栅格化渲染相邻关键帧3D高斯点图,基于特征匹配估计尺度自洽相机位姿[8] - 动态建图阶段执行局部patch尺度对齐算法,筛选几何一致性点云计算最优缩放因子[9] - 联合优化阶段形成定位与重建闭环,相机位姿优化与高斯地图动态校准相互强化[10] 行业应用价值 - 技术适用于自动驾驶、机器人导航及AR/VR领域,提升SLAM系统在无界户外环境的鲁棒性[2] - 动态双向校准机制解决3DGS渲染点图几何缺失与预训练点图尺度失配的矛盾问题[11][12] - 渲染结果能精准捕捉车辆纹理、街道细节和建筑结构,深度图在复杂区域精度显著提升[16]
黑武士!科研&教学级自动驾驶全栈小车来啦~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7-01 20:58
产品发布与定价 - 黑武士系列001正式开售 原价34999元 支付定金1000元可抵扣2000元 优先锁定订单安排组装发货 [1] 产品定位与功能 - 面向科研与教学场景的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 支持感知、定位、融合、导航、规划等功能平台 [2] - 适用场景包括本科生学习比赛、研究生科研论文、高校实验室教具、职业院校培训等 [5] 硬件配置 - 主要传感器包括Mid 360 3D激光雷达、镭神智能2D激光雷达、奥比中光深度相机 [17] - 主控芯片采用Nvidia Orin NX 16G 配备1080p显示器 [17] - 采用阿克曼底盘系统 车体尺寸620x400x320mm 自车重量30kg [17][21] - 电池功率50w 供电电压24V 续航时间超过4小时 [21] 软件系统 - 基于ROS框架 支持C++和Python开发 [23] - 提供一键启动功能 包含完整的开发环境 [23] - 支持多种SLAM算法 包括2D/3D激光SLAM、视觉惯性SLAM等 [24] 性能参数 - 最大运动速度2m/s 轮毂外径130mm 载荷能力30kg [21] - 深度相机测量范围0.15-5m 相对精度≤2% [27] - 3D激光雷达FOV 360°×59° 测距范围0.1-40m [27] 售后支持 - 提供1年非人为损坏保修 人为损坏提供有偿维修 [46] - 支持硬件采购咨询和技术支持 [46]
又一家融到D轮的明星机器人要IPO了
投中网· 2025-06-29 11:07
机器人行业IPO动态 - 2025年以来多家机器人公司冲刺港交所IPO,包括斯坦德机器人、卧安机器人、仙工智能、乐动机器人、云迹科技及极智嘉等[4][5][25][27] - 斯坦德机器人2025年6月递交招股书,按销量计为全球第五大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2024年数据)[4] - 行业上市潮源于企业寻求"对的时间点"抢占资本市场机会,创业者称"都想成为上市公司"[6] 斯坦德机器人公司概况 - 成立于2016年,创始人王永锟为哈工大硕士,曾获ROBOCON机器人竞赛亚军,受李泽湘启发创业[11][12] - 核心技术为SLAM导航技术,定位精度达±2毫米,动态场景保持±5毫米精度,应用于3C电子、汽车零部件等行业[13][14][15] - 客户包括华为、富士康、中兴等头部企业,机器人产品可提升客户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15] 18C特专科技上市路径 - 斯坦德选择18C特专科技上市通道,该板块面向五大高科技领域未盈利高增长企业[7][8] - 需满足"2-5名资深投资者12个月前投资"要求,公司获小米智造等3家机构投资(合计持股29.95%)[22][23][24] - 此前晶泰科技(首日涨10%)、越疆机器人(市值超200亿港元)已通过该板块上市[9][10] 融资与估值发展 - 天使轮估值2000万元(2016年),2024年D轮后估值达21亿元[19][23] - 融资历程:Pre-A轮8024万元→A轮1.5亿元→B轮3.5亿元→C轮小米智造领投1.5亿元→D轮3亿元[20][21] - 创始人王永锟直接持股12.8%,通过激励平台控制35.46%投票权[24] 行业商业化进展 - 斯坦德营收从2022年0.963亿元增至2024年2.50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61.3%[30] - 头部人形机器人公司计划2025年量产400台(200台进工厂、200台进商超)[29] - 乐聚机器人预测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10-20万台,多家企业订单饱和[28] 资本市场热度 - 2025年6月银河通用获11亿元融资,投资方含宁德时代、腾讯等[30] - 宇树科技C轮获中移动、阿里等投资,显示资本持续加注赛道[31] - 港股流动性改善为机器人公司IPO创造有利环境[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