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智能
icon
搜索文档
“感知无锡”调研行 | 韩健:紧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 无锡可聚焦三大赛道重点发力
新华财经· 2025-11-07 17:31
新华财经南京11月7日电 近日,"科技遇见产业创新双向赋能——国家高端智库及主流财经媒体'感知无 锡'调研行"活动在无锡市举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所长韩健表示, 无锡在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方面具备深厚土壤,建议无锡紧扣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依 托"物联网+集成电路+高端软件+智能装备"的产业根基,聚焦AIoT、具身智能与工业智能三大赛道重点 发力。 "无锡是全国唯一的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打造了物联网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也是'中 国软件名城',这些'金字招牌'体现了无锡扎实的产业基础。"韩健表示。 图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所长韩健在"感知无锡"调研行活动的座谈会 上交流 此外,他还建议无锡夯实智能基础设施底座,健全多元要素协同机制,打造全域场景应用示范,为三大 赛道发展提供广阔的产业基础与要素支撑。 据了解,"科技遇见产业创新双向赋能——国家高端智库及主流财经媒体'感知无锡'调研行"活动由新华 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无锡市委宣传部联合策划,调研团相聚太湖之滨,实地探访无锡科技创新与产业创 新深度融合的最新实践,共话产业发展未来趋势,旨在助 ...
图片直播|第七届现代制造集成技术学术会议精彩图集抢先看
机器人圈· 2025-11-07 11:51
第七届现代制造集成技术学术会议 将于 11月7日-11月9日 在 郑州 召开,会议由《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编辑部主 办,郑州轻工业大学承办,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驱动的制造业数智化转型。本次会议吸引了先进制造领域众多高 等院校、研究机构及企业的热情参与。 顶尖专家、行业精英齐聚,工业智能、数字孪生等核心领域干货满格。 「1场主论坛+6场专题论坛」 解 锁前沿趋 势。实时图片直播已上线, 没到现场也能沉浸式感受会议热度,戳直播链接 直击专家分享、会场精彩瞬间, 速 来围观智能制造新方向~ 商务合作 END 如果内容对您有所启发,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请 点赞 、 转发 、 小心心 ,将公众号设置为 星标 商务活动|宣传推广|转载开白等 联系电话|18355423366 欢迎大家加入会议群了解及时信息 点赞 收藏 分享 ...
从车间到供应链,谁在让工业大模型真正落地?【502线上同行】
虎嗅APP· 2025-10-24 17:53
研讨会核心主题 - 工业大模型正成为制造业数字化的关键驱动力,从算法创新迈向“场景创造” [6] - 探讨工业大模型的场景跃迁,从车间智能到产业协同 [6] - 活动为2025大鲸榜·GenAI最强落地公司(工业智能方向)的前哨活动,旨在发现AI实战者 [17] 技术应用与案例 - 埃夫特机器人将探讨具身智能机器人如何借助大模型实现从任务型向通用型演化,分享人机协作与装配线智能化实践 [11] - 美云智数将分享美的集团在AI排产、库存预测、供应商协同中的落地经验,阐述大模型如何实现从单点优化到供应链闭环 [12] - 长亭科技将针对“系统智能”分享AI应用下的代码安全、系统防御与可信算力建设经验 [13] - 案例涵盖从“智能质检”“柔性排产”到供应链协同、设备预测维护与能源优化等场景 [6] 研讨议题与方向 - 圆桌研讨议题包括:如何让模型从实验室走进车间、智能体如何实现系统协同、大模型在安全研发场景的落地、ROI量化、标准化与生态构建 [14][15] - 深入讨论方向涵盖:大模型在制造业的ROI评估、从AI工具到工业智能体的人机协同新边界、工业AI的安全与可信机制、中国工业AI的国际竞争力与生态建设、投资机构判断AI落地信号 [16] - 活动聚焦AI在制造业的落地ROI与生态协同 [9] 活动看点与目标人群 - 核心看点包括:最前沿趋势、最真实案例、最深度思考、最实用价值,为制造企业提供可复制、可量化的AI应用路径参考 [17] - 目标参会人群为制造业企业高管/CIO/CTO、AI技术公司、工业软件与自动化解决方案商、科研与产业专家、投资机构产业研究员、高校与科研机构工业AI方向学者 [17] - 活动集结技术专家、企业领军者、产业资本与行业智库视角 [9]
微亿智造港股IPO:现金流持续为负 应收账款超5亿收入质量存疑 递表前夕百度清仓离场
新浪证券· 2025-10-23 11:30
公司上市与市场地位 - 公司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计划成为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第一股 [1] - 2024年公司以2.72亿元收入成为中国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最大供应商,营收规模超过行业第二、三名之和 [1] 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 - 营收从2022年2.21亿元增长至2024年6.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4.8% [2]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大幅增长187%至4.12亿元 [2] - 公司于2024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1561.2万元,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668.9万元 [2] - 过去三年半公司累计亏损仍达1.83亿元,盈利能力较弱,2024年净利率为2.6%,2025年上半年为1.6%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为负,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净额分别为-1.58亿元、-1.05亿元、-1.54亿元和-1511.2万元 [2] 应收账款与收入质量 - 应收贸易账款及票据从2022年约1.72亿元增至2024年约6.15亿元,2025年上半年为5亿元 [3] - 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应收款项金额均超过同期营收,2025年上半年应收款项占营收的121.4% [3] - 贸易应收款项周转天数呈增长趋势,报告期内分别为165天、229天、319天和254天 [3] 客户与供应商集中度 - 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在2025年上半年为41.6%,存在一定依赖 [4] - 向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占比在2025年上半年高达61.7%,其中对最大供应商采购占比达26.9% [4] - 2025年上半年前五大供应商中有3家是GPU服务器及算力服务供应商,对GPU供应商依赖度升高 [4] - 公司面临因国际出口管制引致的GPU供应链中断风险 [5]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董事长张志琦曾在百度云、阿里钉钉担任高管,创始人潘正颐背景多元 [6] - IPO前,张志琦、潘正颐等作为一致行动人共同控制公司35.54%的投票权 [6] - 早期投资方百度在IPO前清仓离场,合计获得超1亿元回报,其持股曾达10.34% [6] 未来计划与资金用途 - 公司计划将IPO募集资金用于核心技术研发、海外网络建设、战略收购及补充流动资金 [7]
中创智领揭牌启航 打造工业智能新标杆
环球网· 2025-09-18 11:27
公司战略转型 - 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中创智领(郑州)工业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标志着公司对未来的重新定位和战略布局的根本性重塑 [1][3] - 公司坚持以智能为引领 加速推进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产业升级 目标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千亿级工业智能科技集团 [3] - 未来将聚焦数字化工业智能核心 通过煤机板块 汽车零部件板块及工业智能板块三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 [3] 技术研发与合作 - 公司展示了六年来的8大智能矿山创新技术 体现了在煤机装备智能化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前瞻布局 [3] - 与华为 联想等行业知名企业签署合作协议 将在技术研发 人才培养 市场开拓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3] 品牌传承与业务延续 - 郑煤机作为煤机行业的龙头品牌 将由中创智领旗下煤机业务板块完全继承 [1] - 此次更名是企业67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 既是企业发展的内生需求 也是顺应智能化升级的大势所趋 [3]
从“互联”到“智能” 树根科技阔步走向工业智能
财富在线· 2025-09-17 12:28
公司核心优势与行业地位 - 公司连续六年(2019-2024年)被工信部评为"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属工业互联网独角兽企业 [1][2] - 2023年成功实现全球化布局,海外单笔订单首次突破亿元人民币大关 [1][2] - 旗下根云平台连接高价值工业设备达250万台,覆盖二十多个行业并服务上千客户 [9] 工业智能化转型突破 - 行业正从"浅层可视化"向"深度智能化"跨越,人工智能推动工业数据深度加工与决策 [2][3] - 智能焊接机器人市场潜力达数千亿元规模,公司实现从"焊前智能"到"焊中智能"的技术突破 [4][5] - 无人叉车2024年销量24,500台(同比增长26%),但市场渗透率仅1.9%,存在巨大发展空间 [4] 关键技术研发成果 - 无人叉车研发实现堆叠5层(单层承重2吨)、最高8.5米的室内外作业能力,应用于物流仓储场景 [5] - 智能焊接机器人通过具身智能技术实现焊接过程实时感知与调整 [5] - 挖掘机智能引导系统应用于河道疏浚项目,提升水下作业精度与效率 [8] 工业数据应用与战略规划 - 工业专业数据(装备作业、制造、运营数据)是智能化的核心壁垒,公司耗时3个月突破焊接数据采集技术 [9][10] - 采用"时序预测大模型"预测零件故障,"智能决策大模型"实现多机协同作业 [8] - 制定"机器大脑-企业大脑"两步走战略:先实现物理与智能融合,再通过AI全链路重塑企业运营 [9][10]
北京首钢园机器人同事亮相,机械臂人形机器人协同作业
北京商报· 2025-09-13 11:34
工业智能化进展 - 机械臂实现毫米级精度协同操作 体现工业智能底层技术突破 [1] - 人形机器人在人群环境中实现自如穿梭 展示高动态环境适应能力 [1] 智能技术演进特征 - 技术从工具属性转向可感知 可交互 可创生的数字新大陆 [1] - 行业已处于下一代智能世界的入口阶段 标志技术成熟度提升 [1]
树根科技发布两款工业智能产品 正构建“企业大脑”与“机器人大脑”
新华财经· 2025-09-12 19:48
公司产品发布 - 公司于11日发布两款工业智能产品:售后服务智能体和柔性智能焊接生态平台 [1] - 产品发布会在工业智能生态日与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科学技术委员会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专题研讨会上举行 [1] 核心技术优势 - 公司基于海量数据资产构建"企业大脑"与"机器大脑",推动组织管理效率大幅提升和成本大幅下降 [1] - 通过移动大模型、作业大模型等核心技术突破传统机器人智能化的数据采集难、算力成本高、算法模型难等瓶颈 [1] 售后服务智能体功能 - 深度融合工业知识、多模态生成式AI与全球服务场景,打造智能诊断、专家翻译与智能检索三大核心引擎 [2] - 智能诊断引擎具备多角色多模态和长对话推理能力,可实现故障精准定位与维修指导 [2] - 专家翻译引擎支持技术文档秒级翻译,术语准确率超98% [2] - 智能检索引擎实现10万份文档1秒内精准定位,支持图纸视频工单等全域跨模态检索 [2] 产品实际成效 - 售后服务智能体已助力三一集团海外实现故障诊断时长缩短50%、维修效率提升30% [2] - 有效减少客户非计划停机损失1亿元 [2] - 智能焊接平台将产线切换时间从数小时缩短至分钟级 [2] - 设备综合利用率提升超15%,生产成本降低最高达15% [2] 智能焊接平台特性 - 以"AI+数据+生态"为核心,构建柔性智能算法与开源开放接口两大支柱 [2] - 实现焊接工艺的自适应、自学习和持续进化,支持设备接入与数据自由利用 [2] - 平台深度融合工业知识、AI技术与真实场景数据 [2] 公司行业地位 - 公司是中国工业互联网独角兽企业 [4] - 公司研发的根灵工业大模型于今年1月完成国家级备案 [4] - 大模型由海量高质量数据形成多维度数据资产,通过沉淀的运维数据与专家经验生成可复用的大模型底座 [4] 技术应用场景 - 根灵大模型已在企业绩效管理、客户服务、售后运维、生产维修等工业核心场景落地 [4] - 产品基于与三一制造场景的深度打磨,实现了从项目定制到标准化产品的跨越 [2]
数智未来 根在工业 | 树根科技工业智能生态日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科学技术委员会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专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36氪· 2025-09-12 11:19
9 月 11 日,树根科技工业智能生态日(下称"生态日")与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科学技术委员会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 化专题研讨会(下称"研讨会")在树根大厦成功举办。 生态日以 "数智未来,根在工业" 为主题,汇聚院士专家、领军企业、生态伙伴、院校代表等产学研力量,共同聚焦工业智 能领域的前沿动态、关键技术与发展机遇,呈现了一场兼具深度与前瞻性的工业智能盛宴。 活动现场,树根科技发布全新战略。迈入工业智能时代,树根科技的核心能力是"企业大脑"和"机器人大脑","企业大 脑"让制造和管理更加智能,"机器大脑"让产品更加智慧,并重磅发布两款工业智能最新产品——售后服务Agent和柔性智 能焊接生态平台,为工业数智化转型注入强劲动能。 下午的研讨会,工信部信息通信科技委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韩夏参加活动,各位来自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的专家围绕"人工 智能+"、工业智能化实践、工业范式变革的未来展望等进行了精彩的分享和深入的交流,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产研携手,共话工业智能时代变革 上午9时,树根科技副董事长杜锦程发表致辞。他表示,树根科技既是工业互联网的领跑者,也是工业智能的领军者,基于 海量的数据资产构建了"企业大脑 ...
斯坦德拟港股IPO 中国证监会要求说明历次增资及股权转让出资价格及定价依据等
智通财经· 2025-09-05 20:39
公司上市进展 - 证监会要求斯坦德补充说明历次增资及股权转让的出资价格、定价依据、实缴出资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出资瑕疵 [1] - 需就公司设立及历次股权变动的合法合规性出具结论性意见 [1] - 需说明2025年5月第一次增资及股份转让的外汇变更登记办理进展 [1] 股东结构审查 - 需澄清主要股东穿透中停止原因为"未知"的情况是否存在利益输送 [1] - 需说明近12个月新增股东的入股原因及是否存在利益输送情形 [1] 业务合规性 - 需就公司及境内下属公司业务是否涉及2024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禁止或限制领域出具结论性意见 [1] 公司业务定位 - 斯坦德为全球领先的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 专注于智慧工厂工业场景赋能 [2] - 公司提供量身定制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包括机器人技术平台、智能机器人产品系列及all-in-one智能协同系统RoboVerse [2] 行业地位 - 按2024年度销量计算 公司位列全球第五大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 [2] - 同时为全球第四大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 [2] 客户基础 - 解决方案获得全球超过400名客户认可 其中许多是各自领域的龙头企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