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巨灾指数保险
icon
搜索文档
构建巨灾保险保障体系 守护百姓生命财产安全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06 23:44
巨灾保险发展现状 - 巨灾保险凭借风险转移分担功能,能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持续资金支持,强化能力建设和构建长效机制迫在眉睫 [1] - 截至2024年末,广东、广西、山东、深圳、宁波等地已建立地方性巨灾保险制度 [2] - 广东巨灾保险试点连续3年累计保费收入8.6亿元,赔付19.3亿元,为全省35万户群众提供保障 [2] - 四川地震巨灾保险试点累计覆盖1200多万户家庭,赔付超亿元 [2] 巨灾保险覆盖进展 - 截至2024年,我国巨灾保险已为6439万户次提供22.36万亿元风险保障 [3] - 预计2025年将提升至7000万户次以上,形成多层次风险防护网络 [3] - 巨灾保险正从区域性试点逐步走向全国覆盖,并迎来加速发展阶段 [3] 产品与服务创新 - 人保构建覆盖灾前预防、灾中应对、灾后补偿的全链条风险管理体系 [4] - 2024年人保联合40余家保险机构组成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共同体 [4] - 平安产险运用巨灾指数保险预付赔款机制,在广东肇庆赔付1200万元预赔款 [2][4] - 保险公司研发暴雪、极温、传染病等指数型巨灾保险产品,丰富产品供给 [4] 风险管理机制 - 中再集团2018年成立中再巨灾风险管理公司,提供专业巨灾风险管理技术与服务 [5] - 再保险能够在更广泛时空分散转移巨灾风险,支持保险市场稳健发展 [5] 未来发展重点 - 需推动标准化巨灾保险产品体系建设,丰富政策性和商业性巨灾保险供给 [7] - 需加强顶层设计,培育公众巨灾风险意识,提升灾害预警能力 [7] - 需优化巨灾风险模型,打造完善的数据共享平台 [7]
加快台风“蝴蝶”灾后理赔,广东保险业已赔付6043.28万元
广州日报· 2025-06-25 01:04
灾害应对与保险理赔 - 截至6月20日上午,广东保险业累计接报案1.87万件,估损金额4.39亿元,已支付保险赔款6043.28万元(含预付赔款2785.69万元)[1] - 农业保险接报案2472件,已支付赔款1130.32万元;车险报案1.44万件,已支付赔款2564.86万元;巨灾指数保险预付2000万元(肇庆市1200万元、茂名800万元)[1] - 怀集县保险机构接报案1709件,估损金额2927.04万元[1] 保险业防灾减灾措施 - 保险机构累计发送台风预警信息超2118.77万条,开展企业现场摸排走访760家次,发现风险隐患275处[1] - 累计投入服务人员超7719人次、查勘救援车辆3489辆次、无人机290架次,投入防灾减灾物资61.78万元[1] - 广东金融监管局指导辖内机构开展台风强降雨防范应对和保险理赔,发挥保险业全流程风险管理功能[1] 车险大灾应急机制 - 启动车险大灾互认应急响应机制,首次启用"大灾互认救助APP",实施统一防御、施救、查勘、定损部署[2] - 五家财产险机构提前巡查1090个易涝点、水淹黑点,协助转移车辆200台[2] - 肇庆等6个地市已启动定损互认,对2470件水浸案件开展定损互认,实现高效赔付[2]
全力应对台风“蝴蝶”,广东保险业已赔付6043.28万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4 19:13
台风灾害应对与保险理赔 - 广东金融监管局指导辖内保险机构开展台风强降雨防范应对和保险理赔,发挥保险业全流程风险管理功能 [1] - 截至6月20日上午,保险机构累计接报案1.87万件,已支付保险赔款6043.28万元,其中预付赔款2785.69万元 [1] - 农业保险接报案2472件,已支付赔款1130.32万元,车险报案1.44万件,已支付赔款2564.86万元 [1] - 巨灾指数保险预付2000万元,肇庆市1200万元、茂名800万元 [1] - 怀集县保险机构接报案1709件,估损金额2927.04万元 [1] 保险行业防灾减灾措施 - 保险机构累计发送台风预警信息超2118.77万条,开展企业现场摸排走访760家次,发现风险隐患275处 [2] - 累计投入服务人员超7719人次、查勘救援车辆3489辆次、无人机290架次,投入防灾减灾物资61.78万元 [2] - 广东保险业启动车险大灾互认应急机制,首次启用"广东大灾互认救助APP" [2] - 五家保险机构协同分工,按片区对全省1090个易涝点、水淹黑点开展全面防御巡查 [2] - 6个地市已启动定损互认,对2470件水浸案件开展定损互认 [2] 后续工作部署 - 广东金融监管局将继续与广东省政府应急部门保持沟通,掌握灾情变化 [3] - 加强与分局、支局沟通联系,密切关注各地灾情变化和保险报损理赔情况 [3] - 指导保险行业做好后续查勘定损理赔,做到"能赔快赔、应赔尽赔、合理预赔" [3] - 调配全省资源集中力量支援受灾严重地区,把灾后保险理赔和助力灾后恢复作为最重要任务 [3]
金改前沿|气候保险发展还差哪些火候?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5-28 21:34
极端天气对保险业的影响 - 5月份北京市因冰雹导致各险种报案超4万件,估损金额达3亿元 [1] - 湖北强降雨引发次生灾害,险企接到报案超4000笔、报损金额超3300万元 [1] - 2024年上海遭遇"双台风",某主题公园通过热带气旋指数保险获赔超3000万元 [1] 气候保险的区域实践与创新 - 四川建立巨灾保险共同体,累计承保城乡居民1300多万户,提供风险保障超3500亿元 [2] - 河北、湖北2024年率先落地全灾因综合性巨灾保险试点,覆盖"人身+住房+室内财产"三层保障 [2] - 山东日照推出海洋牧场巨灾保险,提供风险保障2600万元 [2] - 中国太保在河北首创县域巨灾指数保险,在宁波开发多样化巨灾产品 [3] 保险保障缺口与行业挑战 - 全球自然灾害损失达3200亿美元,保险赔偿占比仅10%,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5] - 汶川地震保险赔付占实际损失不到1%,河南暴雨赔付比例略有提升但仍偏低 [6] - 居民个人投保率低,产品同质化严重,间接损失难以覆盖 [6][9] 技术与政策协同进展 - 保险公司应用无人机、卫星遥感和AI技术提升灾害风险评估与理赔能力 [9] - 2024年12月中国气象局联合金融监管总局推进金融气象数据协同机制 [9] - 中国太保通过政府协同将金融工具转化为社会基础设施,强化防赔结合解决方案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