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底捞火锅
icon
搜索文档
海底捞低调收购人均60的平价小火锅“举高高”,优化“红石榴计划”,要顺应消费者追求极致性价比
36氪· 2025-09-16 09:13
公司战略调整 - 海底捞近期收购平价自助小火锅品牌"举高高" 以扩大品牌矩阵并适应餐饮消费追求极致性价比的趋势 [1][4] - 公司对内部创业孵化项目"红石榴计划"进行优化 新增通过收购引入外部优秀创业品牌的机制 [1][4] - 收购"举高高"是公司时隔数年再次尝试以并购布局多元化 此前曾收购U鼎冒菜等品牌 [9] 新品牌业务表现 - "举高高"品牌人均消费59.9元 显著低于海底捞人均近100元的定价水平 [4] - 品牌主打6种锅底和上百种产品 采用单人座设置和传送带自助取菜模式 [4] - 目前已在长沙 南京 宁波 武汉 宜春多地开设门店 [4] - 公司其他品牌餐厅上半年收入5.97亿元 占总收入2.9% 其中体量最大的"焰请烤肉铺子"营收接近2亿元 门店达70家 [10] 行业趋势分析 - 2024年全国餐饮人均消费降至39.8元 同比下降6.6% [12] - 火锅品类人均消费持续下滑 从2022年86.7元下降至2024年77.4元 [12] - 餐饮行业竞争激烈 消费者越来越追求极致性价比 差异化和情绪价值 [12] 收购标的背景 - "举高高"由致敬海(四川)餐饮有限责任公司运营 该公司由海底捞控股全资持有 [5] - 品牌与前海底捞员工二次创业孵化有关 与竞品"一围肥牛肉小火锅"存在关联 [1][4][8] - 一围肥牛被称为"火锅界瑞幸" 2023年8月开业至今已有超100家直营店 [8]
一泡尿判赔海底捞220万 警告父母管好自家熊孩子 | 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 2025-09-13 12:57
案件判决结果 - 法院判决被告方向海底捞关联公司四川某餐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及上海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赔偿总计220万元 包括餐具损耗和清洗消毒费13万元 经营损失和商誉损失200万元 维权开支7万元 [1] - 被告方需在保护未成年人隐私前提下于指定报刊公开赔礼道歉 若未成年人个人财产不足赔偿 不足部分由其父母承担 [1] 事件影响分析 - 17岁未成年人在海底捞火锅内小便事件严重冲击企业商誉 暴露食品安全底线被践踏及公共秩序遭破坏的问题 [2] - 该事件引发社会对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失位的广泛关注 法院判决明确监护人需承担法律责任 打破"子女犯错父母无责"误区 [3] 行业治理意义 - 判决将监护责任从道德义务升级为法律约束 强调家庭教育中规则意识培养的社会责任属性 [3] - 高额赔偿案例为企业维护正常经营权利提供司法支持 对餐饮行业处理类似声誉风险事件具有标杆意义 [4]
海底捞“小便事件”一审宣判:涉案者父母需赔220万元并登报致歉
国际金融报· 2025-09-13 11:08
名誉权纠纷案件判决 - 法院判决涉事未成年人及其父母在保护隐私情况下在指定报刊向海底捞相关公司赔礼道歉[1] - 判决赔偿餐具损耗费和清洗消毒费13万元 赔偿经营损失和商誉损失200万元及维权开支7万元 共计220万元[1] - 涉案人员唐某和吴某均为17岁 此前已被警方行政拘留[1] 事件应对措施 - 海底捞将涉事门店餐具全部销毁换新 并进行深度消毒[3] - 对事发时段至消毒期间用餐的4109单客户全额退还餐费 并进行订单付款10倍金额现金补偿[3] - 公司最初起诉要求赔偿餐具损耗费和清洗消毒费15万元 经营损失和商誉损失2300万元及维权开支10万元[3][4]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实现营收207.03亿元 同比下降3.66%[4] - 归母净利润17.59亿元 同比下降13.72%[4] - 利润下降受翻台率下降及产品、场景等创新模式初期调整影响[4] 行业环境与管理反思 - 餐饮市场面临竞争加剧和消费需求迭代的复杂环境[4] - 管理层承认管理能力存在不足 承诺将继续努力改善[4]
家长判赔200万!两名17岁男子往海底捞火锅里小便案宣判
南方都市报· 2025-09-12 23:47
事件概述 - 两名17岁男子于2月24日在海底捞包间内向火锅内小便并传播视频 引发重大社会关注 [1][3][4] -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于9月12日一审判决被告赔偿海底捞共计220万元人民币 [1][3] 法律判决 - 法院认定被告行为构成对财产及名誉的共同侵权 需在保护隐私前提下通过指定报刊公开赔礼道歉 [3] - 判决赔偿结构包括:餐具损耗及清洗消毒费13万元 经营损失与商誉损失200万元 维权开支7万元 [3] - 被告个人财产优先支付赔偿 不足部分由其父母承担赔偿责任 [3] 事件影响 - 涉案人员因醉酒实施不当行为 警方已依法作出行政拘留处罚 [4] - 涉事门店确认未向被告提供酒精类饮品 [4] - 公司通过民事诉讼程序追究法律责任 维护企业商誉权益 [1][4]
大摩:予海底捞目标价17.5港元 评级“增持”
智通财经· 2025-09-12 11:22
公司评级与目标价 - 摩根士丹利予海底捞增持评级及17.5港元目标价 [1] 经营表现 - 8月海底捞火锅翻桌率同比略有增长 较7月年比持平有所改善 [1] - 8月海底捞新开2家门店 [1] 业务策略 - 公司升级更多门店以提供差异化服务和消费场景 包括宵夜、宠物友善及家庭型主题 [1] 行业关注点 - 需重点关注阿里巴巴高德地图人工智能餐厅排名功能对堂食需求的影响 [1]
大摩:予海底捞(06862)目标价17.5港元 评级“增持”
智通财经网· 2025-09-12 11:17
公司评级与目标价 - 摩根士丹利给予海底捞目标价17.5港元及"增持"评级 [1] 经营表现 - 8月海底捞火锅翻桌率同比略有增长 较7月年比持平有所改善 [1] - 8月海底捞新开2家门店 [1] 业务战略 - 公司升级更多门店以提供差异化服务和消费场景 包括宵夜、宠物友善和家庭型主题 旨在刺激需求 [1] 行业关注点 - 需重点关注阿里巴巴高德地图推出的人工智能餐厅排名功能对堂食需求的潜在影响 [1]
海底捞在时代身后狂奔
36氪· 2025-09-11 11:32
核心观点 - 海底捞面临增长瓶颈 火锅主业营收 翻台率 客单价三重下滑 公司通过业务多元化 外卖拓展和子品牌孵化寻求突破 但新业务尚未形成第二增长曲线[3][12][29] - 公司人力资源体系与扩张模式高度绑定 增长停滞导致员工晋升通道收窄 "红石榴计划"试图通过内部创业维持文化承诺但面临基层覆盖不足问题[18][19][20] - 餐饮行业面临供给过剩和消费降级压力 海底捞转型需平衡扩张惯性与实际需求 参照国际餐饮集团多品牌模式但中国市场环境更为复杂[29][30][3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07.03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滑3.7% 核心经营利润24亿元 同比下滑14%[3] - 翻台率从去年同期4.2降至3.8 同店销售额同比减少10% 客单价97.9元维持2017年水平[3] - 外卖业务收入同比大涨近60% 营收占比提升至4.5% 其中传统火锅类占比不足25% 增长主要来自"下饭菜"系列产品[12] - 加盟业务收入从2024年底1670万增加至9085万 目前加盟店总数41家 其中35家为直营店转化[25] 门店运营 - 门店总数1363家(自营1322家) 较去年同期收缩5家 较疫情期间峰值1579家减少216家[3][6] - 翻台率从去年同期4.1下降至3.9 爆改30家夜宵主题门店后部分门店翻台率提升10%-20%[6][10] - 对外卖产能改造覆盖超50%门店 计划打造外卖超级厨房和卫星店新模式[16] 新业务拓展 - 推出客单价20-40元的"下饭火锅菜"和"拌饭"子品牌 瞄准一人食场景 部分门店月销达3000+[10][11] - "红石榴计划"孵化14个餐饮品牌共126家餐厅 上半年贡献其他餐厅营收5.97亿元 同比增速227%[20][23] - 子品牌焰请烤肉铺子门店70家 上半年营收近2亿元 目标三年内开店400-500家[20] - 新进入烘焙 甜品等赛道 "超级甜品站"上海首店覆盖30余款产品[29] 行业环境 - 消费选择火锅店首要关注价格 其次才是品牌和口碑 消费者人均消费下降且决策更理性[15] - 中国人均餐厅保有量为美国3倍 2024年新收录餐饮商户数占存量43% 同期42%商户退出线上经营[29] - 日本头部餐饮企业纯利率普遍低于3% 如泉膳1.7% 云雀1.34% 萨莉亚2.81%(依赖中国业务)[31] 供应链体系 - 关联供应链公司包括颐海国际(底料) 蜀海集团(食材) 蜀韵东方(装修) 微海咨询(人力)[25] - 颐海国际TTM市盈率18.07 高于海底捞的15.86 供应链业务估值优于餐饮终端[26] - 子品牌可复用海底捞供应链优势 集中采购能将主要肉类价格锁定6至12个月[21]
顺周期餐饮专家交流
2025-09-10 22:35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餐饮行业,公司为海底捞及其副品牌宴请烤肉[1] 核心观点与论据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餐饮行业同比下滑,主因是去年同期有消费补贴而今年没有,去年消费补贴在0.2到0.3之间,今年外卖平台价格战也带来冲击[1][4] * 今年7月份餐饮行业平均翻台率接近4次,8月份数据也基本保持在4次左右,全国范围平均翻台率在3.9到4之间[2] * 去年七八月份基数比今年要高一些[3] * 四五月份下滑幅度较大,由于整体结构调整以及外卖大战等因素,目前情况已经平稳[6] * 七八月份情况略好转,因市场逐渐走出不理智的外卖热潮,各品牌意识到打折并未带来好结果,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北京和深圳餐饮业亏损和闭店数量达到存量的一半[7] * 当前市场环境下消费者花钱较为谨慎,新品牌发展面临挑战[17] * 今年暑期营商环境不理想,受台风、雨水以及蚊虫叮咬传染病影响,但保持了相对平稳增长,如果下半年叠加消费券等促销政策,整体业绩预计会比去年更好[21] 海底捞经营状况 * 海底捞未参与大幅折扣,客流量受影响[1] * 尽管翻台率承压,但通过成本控制保持毛利率稳定,人工成本波动不大[8] * 若9月开始强制执行社保政策,全职员工比例增加将使人工成本占比上升约3个百分点[1][8] * 公司不会轻易涨价,因为过去几次涨价效果不好且口碑差,未来可能会加大主品牌加盟或副品牌开发力度,同时优化门店盈利模板[9] * 海底捞持续优化门店选址和面积,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和投资回报率[10] * 海底捞降低加盟门槛,新开加盟店效果与直营店相当,表明新政策获得认可[12][13] * 海底捞品类不适合做外卖,外卖占整体营收比例很低,公司不愿将过多精力投入外卖业务扩展,更倾向于通过规模化副品牌发力[14] * 海底捞客单价显示连续三年下降趋势,但降幅已放缓[17] * 海底捞通过创新经营策略提升翻台率,如科目三舞蹈、夜宵场景、演唱会联动等,在特定阶段取得超预期效果[18] * 禁酒令对海底捞几乎没有影响,因主要面向家庭客群和日常消费客群,很少涉及商务客群[19] 竞争环境 * 巴奴火锅上市带来竞争压力,但海底捞与巴奴并非直接竞争对手,两者在客单价和消费层级上存在差异,巴奴定位较高端,海底捞更注重大众市场,海底捞尽量避免直接竞争[11] 副品牌发展 * 宴请烤肉发展相对成熟,目前拥有70多家门店,模型具备持续贡献利润能力,但贡献比例仍较低仅为个位数百分比,如果2025年达到预期开店数量将会显著提升规模利润贡献[16] * 公司也在积极开发其他新品牌,但尚未达到宴请烤肉的成熟度[16] 成本与社保影响 * 社保成本在人力成本基础上增加约3%,这一数字不是收入占比,对餐饮企业影响可以接受,不会显著提高整体运营成本[15] 客单价趋势 * 大众型火锅客单价呈下降趋势,宴请烤肉客单价稳定在100~110元左右[17] 其他重要内容 * 海底捞重心在于规模化副品牌[1] * 预计下半年消费趋势稳定向好,叠加消费补贴,业绩有望超过去年[4][20]
2025餐饮中场战事:外卖激战、性价比称王、老字号承压
36氪· 2025-09-10 20:47
2025年上半年,餐饮行业十分热闹:一边是"禁酒令"切断酒水高毛利,"全员社保"推高人力成本;另一边则是京东、阿里等相继切入外卖大战,引发巨大 的轰动。 2025年上半年,中国餐饮企业呈现出什么样的变化? 几家欢喜几家愁 从蓝鲨消费统计的22家上市餐饮企业财报数据来看,2025年上半年,其中有13家营收实现了同比正增长,瑞幸以44.6%的增速领跑市场;15家企业净利润 上升,增幅最高的是达势股份,高达504.4%。 | | | | 部分餐饮企业2025年上半年业绩 | | | | --- | --- | --- | --- | --- | --- | | 序号 | 餐饮企业 | 营收 | 增幅 | 净利 | 增幅 | | 1 | 自胜中国 | 413 | 2% | 36.1 | 1.60% | | 2 | 瑞幸咖啡 | 212. 24 | 44.60% | 17.76 | 125. 40% | | 3 | 溫度筋 | 207. 03 | -3. 70% | 17.55 | -13.70% | | 4 | 管雪冰城 | 148. 75 | 39. 30% | 27.18 | 44. 10% | | 5 | 葫王 ...
“有点钱,但不多,不急花”:2025上半年消费者现状
虎嗅APP· 2025-09-06 11:26
宏观消费趋势 - 2025年6月CPI同比上涨0.1% 核心CPI同比上涨0.7%创去年以来新高 7月核心CPI同比上涨0.8%连续三个月扩大 [4] -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5万亿元 同比增长5% 较去年全年增速提升1.5个百分点 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2% [4] - 消费市场呈现强烈分化特征 宏观数据回暖但个体感受差异显著 出现"经济毛细血管"现象 [5] 情绪消费崛起 - 情绪消费产业2013年以来年均复合增长率12%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2万亿元 [8] - 泡泡玛特上半年营收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4% 归母净利润45.74亿元同比增长396.5% 毛利率由64%提升至70.3% [9] - LABUBU单IP创造48.1亿元收入 MOLLY等四大IP各贡献超10亿元收入 [9] - 卡游借《哪吒2》热度冲击上市 2024年营收100.57亿元同比增长278% 签名卡牌炒至9.5万元 [9] - 名创优品潮玩子品牌TOP TOY上半年营收7.4亿元同比增长73% 估值达100亿港元 [9] - 小米汽车二季度收入突破200亿元 经营亏损收窄至3亿元 预计下半年盈利 [10] 传统消费退潮 - 白酒行业二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减少5.0%和7.5% 21家上市公司中仅6家保持正增长 [11] - 片仔癀总市值从2021年2900亿元跌至1200亿元 2025年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双下滑 为11年来首次 [11] - 天福茗茶上半年收入6.73亿元同比下滑17.1% 净利率从8.5%降至7.2% [11] 性价比消费主导 - 民航旅客运输量3.7亿人次同比增长5.9% 但国内经济舱含税平均票价740元同比下降6.9% [16] - 南方航空客运量8328万人次但亏损同比扩大 华住集团一季度RevPAR 208元/晚同比下降4% [16] - 呷哺呷哺收入19.42亿元同比下降18.9% 全聚德营收6.3亿元同比下降8.34% 九毛九收入27.53亿元同比下降10.1% [18] - 海底捞营收207.03亿元同比下降3.7% 净利润17.55亿元同比下降13.7% 但外卖收入9.27亿元同比增长59.6% [18] - 蜜雪冰城净利润27.18亿元同比增长44.1% 古茗净利润10.86亿元同比增长42.4% [19] 政策驱动消费 - 家电以旧换新参与人数6600万人 更新产品1.09亿台 美的营收同比增长超10%净利润增30% 海尔净利润增15.6% [20] - 国补落地一周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65% 出货量超950万部 小米一季度份额提升4.7%至18.8% 高端机占比25% [20] - 7月社零增速回落1.3%至3.7% 家电类零售额增长28.7%较6月回落3.7% [21] 投资行为变化 - 7月居民新增贷款-4893亿元创历史新低 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6658亿元同比下降11.2% [23] - 贝壳上半年二手房交易占比提升至76% 一线城市豪宅与三四线城市房产出现分化 [24] - 老铺黄金上半年营收123.5亿元同比增长251% 净利润23.5亿元同比增长290.6% [25] - A股新上市51家企业募资373亿元 香港新上市公司44家募资293亿港元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