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扫地机器人DJI ROMO
icon
搜索文档
大疆密会百家投资机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8 19:53
公司战略动向 - 无人机起家的大疆正密集进入多个新赛道,包括全景相机、扫地机器人和3D打印,并准备入场全景无人机 [1] - 公司产品策略近年发生明显变化,从"空中"转向"地面",尝试通过多元化来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12] - 2025年7月发布首款全景相机Osmo 360,2025年8月推出首代扫地机器人DJI ROMO,并投资了3D打印企业 [12] 全景无人机新品动态 - 大疆邀请多家投资机构对其尚未发布的全景无人机新品DJI Avata 360进行闭门调研,包括试飞和路演 [2][3] - 新品采用穿越机Avata 2的机型加上全景相机模块,相较于传统DIY穿越机在操作上做了简化 [4] - 公司表示推出全景无人机是一个"防御性动作",并提到生产成本可以做到很低 [7] 产品性能与市场定位 - 投资机构反馈全景无人机Avata 360对新手仍有操作门槛,飞行速度快、操作感强,需要一定经验 [5][6] - 产品形态为穿越机改全景无人机,带有浆保,更适合近距离跟随和贴地飞行 [7] - 大疆在硬件参数对比上有优势,但软件方面表示"还在追赶" [7][14] 行业竞争格局 - 影石创新官宣即将推出全景无人机A1,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试售,大疆Avata 360的定价被指是对竞争对手的精准对标 [7][16] - 大疆在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占据绝对优势,市场份额长期稳定在70%以上 [10] - 影石创新回应竞争称良性竞争能做大行业增量,影像市场场景分散且创新空间广阔 [15] 市场前景与挑战 - 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正从"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过渡,年复合增长率预计降至8%左右 [11] - 投资人看好全景无人机作为"从0到1"的新品类,认为无人机固定角度拍摄与全景相机"先拍摄,后构图"的结合可创造新市场 [13][14] - 全景无人机消费者接受需要时间,目前大疆优势在无人机硬件,影石优势在全景软件技术 [14]
大疆降价,惹怒了谁?
36氪· 2025-10-10 20:35
公司历史与市场地位 - 2014年公司被《华尔街日报》称为首个在全球主要消费产品领域成为先锋者的中国企业,其爆款产品营收超过10亿美元[1] - 公司长期占据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70%以上份额,2024年财报显示年营收突破8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净利润达120.56亿元[3][12] - 创始人创立公司的初衷源于个人兴趣与梦想,不为名利,旨在做一件足够聪明的事[1][10] 近期市场策略与消费者反应 - 2024年10月9日起公司启动双11促销,多款主力产品大幅降价,云台相机Pocket 3标准版从3499元降至2799元,全能套装从4499元降至3599元,运动相机Action 4最高降价1129元[3][4] - 降价引发已购买消费者维权,争议焦点在于线上渠道支持30天无理由退货和价保,而线下授权店售后标准不统一,部分门店拒绝退差价[5][6][8] - 公司回应称正通过各个渠道沟通,为用户提供清晰指引与必要支持,并优化相关服务与沟通机制[8] 行业竞争与市场环境变化 - 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增速从2023年的32%降至2025年的20%,行业增量空间持续收窄[13] - 公司全球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19.1%下滑至2024年的13.2%,而竞争对手影石创新的份额从28.4%升至35.6%[13] - 面临多方竞争,包括影石创新推出全景无人机冲击消费级市场,智能清洁品牌追觅研发无人机产品,以及OPPO宣布在2026年推出新形态影像产品[13] 业务多元化与新市场拓展 - 公司于2024年8月推出首款扫地机器人DJI ROMO,正式进入智能清洁赛道,系列产品售价从4699元至6799元不等[3][16] - 扫地机器人项目2021年立项,采用内部赛马机制,团队超100人,产品配备无人机同款环境感知和避障系统,8月下旬销量达约12000台[18][19] - 2024年7月底公司发布首代全景相机Osmo 360,首销三小时售罄,预约量破12万台,单机身定价2999元,直接对标影石创新[19][21] 产品迭代与技术创新 - 老款产品降价部分原因是为新品让路,有消息称Osmo Pocket 4发布已进入倒计时,预计价格上调并升级变焦能力、6K/8K视频录制支持等功能[14] - 全景相机Osmo 360通过两颗定制的1英寸方形传感器实现画质提升,但未采用可更换镜头设计,与竞争对手产品形成差异[21] - 公司产品方法论聚焦于在细分赛道做有技术门槛、客单价高的产品,当产品进入大众视野时以易用性为明确指标[12]
产品直降千元后,大疆往何处去?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0 09:27
大疆产品降价事件概述 - 公司于10月9日对多款重要产品进行罕见的大范围、大幅度降价,例如云台相机Pocket 3、运动相机Action 4及Mini 4K航拍无人机等产品直降千元左右 [1] - 此次降价行动被部分消费者视为“背刺”,并引发了通过“退货再购”或“线下补配件”等方式将促销成本转移至企业售后体系的行为 [1] - 降价预计将导致退货物流成本、线下门店谈判成本增加,并可能催生“等等党”群体,从而削弱品牌溢价能力 [2] 公司面临的行业竞争格局 - 公司在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占据绝对领先地位,市场占有率长期保持在70%以上 [3] - 行业整体增速呈现放缓趋势,据分析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增速将从2023年的32%降至2025年的20% [5] - 竞争对手不断增加,例如影石创新进军无人机市场,并且在手持智能影像设备领域,公司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19.1%降至2024年的13.2% [5] - 新的市场进入者持续涌现,如OPPO已启动新形态影像产品系列并计划于2026年发布新品 [5] 公司自身创新与增长挑战 - 公司产品近年被市场质疑为“挤牙膏式创新”,例如2020年发布的Mavic Air 2与前代产品相似度高,2025年5月发布的Mavic 4 Pro在主摄焦段上未有大的突破 [5] - 公司正试图开辟第二增长曲线,例如在7月底发布首款全景相机Osmo 360进军新市场,并于8月6日发布历经4年研发的扫地机器人DJI ROMO,但新品尚缺乏足够竞争力 [6] - 公司面临增长引擎失速与竞争壁垒被侵蚀的双重危机,此次降价被视为应对深层生存焦虑的被动反击 [6] 降价策略的潜在影响与公司战略方向 - 降价策略旨在通过降低门槛快速吸引新用户,使其进入公司生态系统,以期未来持续购买配件、服务及更高端产品 [6] - 该策略可能扩大市场份额,但负面作用包括降低盈利水平,并可能引发连锁价格战,压薄甚至导致全行业亏损 [6] - 公司需要进行深刻的身份转变,从依赖技术壁垒的“硬件征服者”转变为以用户价值为中心的“生态构建者”,并致力于更具颠覆性的技术创新 [7] - 无人机领域仍有诸多技术痛点可供突破,例如载重能力、续航焦虑、防丢功能等,未来技术进步可能带来飞行时间更长、功能更多的产品 [7] - 企业的长期护城河最终建立在科技创新实力、用户持久信任与品牌卓越价值之上 [8]
产品千元降价后,大疆往何处去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0 06:57
大疆降价行动 - 公司于10月9日对多款重要产品进行大幅降价,包括云台相机Pocket 3、运动相机Action 4及Mini 4K航拍无人机,部分产品直降千元左右 [1] - 此次降价幅度大、范围广,对于发布已两年且长期处于“预售”状态的Pocket 3而言非常罕见 [1] - 突然降价引发部分消费者不满,导致退货物流成本增加、客服挤兑及“等等党”群体出现的潜在风险 [1] 行业竞争格局 - 公司在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占有率长期保持在70%以上,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1] - 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增速预计将从2023年的32%放缓至2025年的20% [2] - 竞争对手不断增加,例如影石创新进军无人机市场,GoPro等公司在手持智能影像设备领域攻势凛冽,导致公司在该领域的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19.1%降至2024年的13.2% [2] - OPPO等新对手宣布启动新形态影像产品系列,计划于2026年内发布 [2] 公司创新挑战与增长焦虑 - 公司产品近年被市场质疑为“挤牙膏式创新”,例如2020年发布的Mavic Air 2与前代相似度高,2025年5月发布的Mavic 4 Pro在主摄焦段上未有大的突破 [2] - 公司试图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于7月底发布首款全景相机Osmo 360进军影石创新核心市场,并于8月6日发布历经4年研发的扫地机器人DJI ROMO,但新品尚缺乏足够竞争力 [3] - 降价行为被视为公司应对增长引擎失速与竞争壁垒被侵蚀的被动反击,目的是降低门槛以快速吸引新用户进入其生态系统 [3] 降价策略的潜在影响 - 降价策略可能扩大市场份额,但会降低盈利水平,并可能引发连锁价格战,破坏行业生态,导致行业利润被压薄甚至出现全行业亏损 [3] - 该策略属于权宜之计,公司需要进行深刻的身份转变,从依赖技术壁垒的“硬件征服者”转变为以用户价值为中心的“生态构建者” [4]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需要超越渐进式产品迭代,通过颠覆性创新解决无人机领域的痛点,如在载重能力、续航焦虑、防丢功能等方面实现突破 [5] - 技术进步带来新机遇,例如利用高压或中压电线为飞行中的无人机自动充电的新技术,可显著提升续航能力和飞行半径 [5] - 企业的长期护城河终究建立在科技创新实力、用户持久信任与品牌卓越价值之上 [5]
每经热评丨产品千元降价后 大疆往何处去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0 00:00
大疆降价行动概述 - 公司于10月9日对多款重要产品进行大幅降价,包括云台相机Pocket 3、运动相机Action 4及Mini 4K航拍无人机等,部分产品直降千元左右 [1] - 此次降价幅度大、范围广,对于Pocket 3等此前长期处于“一机难求”状态的产品尤为罕见 [1] - 突然的降价策略引发部分已购消费者不满,出现“退货再购”或寻求补偿的情况,增加了公司的售后成本 [1] 行业竞争格局与市场环境 - 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中,公司的市场占有率长期保持在70%以上 [1] - 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增速预计将从2023年的32%放缓至2025年的20% [2] - 竞争对手不断增加,例如影石创新进军无人机市场,GoPro等公司在手持智能影像设备领域攻势凌厉,导致公司在该领域的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19.1%降至2024年的13.2% [2] - 新的市场进入者如OPPO也已宣布启动新形态影像产品系列,计划于2026年发布 [2] 公司面临的挑战与增长焦虑 - 公司产品创新被市场质疑为“挤牙膏式创新”,近年发布的Mavic Air 2和Mavic 4 Pro等产品被指与前代相似度高、突破有限 [2] - 公司尝试开拓第二增长曲线,例如发布全景相机Osmo 360和扫地机器人DJI ROMO,但新业务尚缺乏足够竞争力 [3] - 公司面临增长引擎失速与竞争壁垒被侵蚀的双重危机 [3] 降价策略的潜在影响与动机 - 降价行为被视为公司应对深层生存焦虑的被动反击,旨在通过降低门槛快速吸引新用户,使其进入公司生态系统 [3] - 该策略可能扩大市场份额,但会降低公司盈利水平,并存在引发连锁价格战、破坏行业生态、压薄行业利润的风险 [3] - 在“市场被蚕食的增长风险”与“老用户不满的声誉风险”之间,公司选择了优先应对前者 [3] 未来发展的建议与方向 - 降价仅为权宜之计,公司需要进行深刻的身份转变,从依赖技术壁垒的“硬件征服者”蜕变为以用户价值为中心的“生态构建者” [4] - 公司需要超越渐进式创新,通过更具颠覆性的技术解决行业痛点,如在无人机载重能力、续航焦虑、防丢功能等方面实现突破 [5] - 企业的长期护城河应建立在科技创新实力、用户持久信任与品牌卓越价值之上 [5]
每经热评丨产品千元降价后,大疆往何处去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9 23:57
大疆降价事件分析 - 公司于10月9日对多款重要产品进行大幅降价,包括云台相机Pocket 3、运动相机Action 4及Mini 4K航拍无人机,部分产品直降千元左右 [1] - 此次降价范围广且突然,Pocket 3自2023年10月发布后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此次降价引发部分已购消费者不满,出现“退货再购”或要求补偿的现象 [1] - 降价行为预计将增加公司的退货物流成本、线下门店谈判成本,并可能导致客服挤兑,同时可能培养消费者持币待购的心理,削弱品牌溢价能力 [1]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公司长期保持7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面临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的压力 [2] - 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增速预计将从2023年的32%下降至2025年的20% [3] - 竞争对手不断增加,例如影石创新进军无人机市场,GoPro等公司在手持智能影像领域攻势猛烈,导致公司在该领域的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19.1%降至2024年的13.2% [3] - 新的市场进入者如OPPO已宣布启动新形态影像产品系列,计划于2026年内发布 [3] 公司创新与增长挑战 - 公司产品创新被市场质疑为“挤牙膏式”,近年发布的如Mavic Air 2无人机与前代产品相似度高,2025年5月发布的Mavic 4 Pro在主摄焦段上未有重大突破 [3] - 公司试图开辟第二增长曲线,于7月底发布首款全景相机Osmo 360,并于8月6日发布历经4年研发的扫地机器人DJI ROMO,但新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尚缺乏足够竞争力 [4] - 公司面临增长引擎失速与竞争壁垒被侵蚀的双重危机 [4] 降价策略的深层原因与影响 - 降价行为反映了公司的“成长焦虑”,其核心目的是降低购买门槛,以最快速度吸引新用户进入其生态系统,以期未来带动配件、服务及高端产品的持续销售 [4] - 该策略被形容为“杀敌三千,自损八百”,虽可能扩大市场份额,但会降低盈利水平,并可能引发连锁价格战,压薄甚至导致全行业亏损 [4] - 降价仅是权宜之计,公司需要进行深刻的身份转变,从依赖技术壁垒的“硬件征服者”转变为以用户价值为中心的“生态构建者” [5]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需要超越渐进式创新,通过颠覆性技术重新彰显技术领导力,解决无人机在载重能力、续航焦虑、防丢功能等领域的痛点 [6] - 行业技术仍在发展,例如利用高压电线为飞行中无人机充电的新技术已出现,未来可能出现体积更大或更小、飞行时间更长、功能更多的无人机 [6] - 企业的长期护城河最终建立在科技创新实力、用户持久信任与品牌卓越价值之上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