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智能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大行评级丨招银国际:下调比亚迪电子目标价至43.54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格隆汇· 2025-11-05 11:05
该行将比亚迪电子2025至27年的每股盈利预测下调8至14%,目标价由47.37港元降至43.54港元,维 持"买入"评级。 招银国际发表研究报告指,比亚迪电子第三季收入符合预期,但净利润受到智能手机零件业务疲弱、新 智能产品收入下降和毛利率下跌所拖累,而新能源汽车业务则保持稳定增长。管理层预期第四季收入和 毛利率将持平,主要受iPhone零件拖累及AI伺服器项目延迟,但预期受惠于零件升级、新智能家居产品 推出、新能源汽车高端产品增长以及AI伺服器项目出货,2026年收入增长更强劲。 ...
比亚迪电子再跌超3% 三季度公司毛利润下降 新能源汽车业务保持稳定增长
智通财经· 2025-11-05 09:50
比亚迪(002594)电子(00285)再跌超3%,截至发稿,跌3.24%,报34.06港元,成交额5356.78万港元。 消息面上,近日,比亚迪电子公布2025年三季度业绩。光大证券指出,25Q3比亚迪电子收入426.80亿元 (人民币,下同),同比-2.0%。毛利润29.46亿元,同比-20.0%,对应毛利率6.9%,同比-1.6pct。根据公 司业绩会,收入和毛利润下降主要由于产品结构变化:1)高毛利率的北美大客户新机型金属机壳业务因 交付推迟致收入同比下降;2)低毛利率组装业务收入同比上升。由于毛利润下降,净利润同比下降9.0% 至14.07亿元。 招银国际发布研报称,比亚迪电子第三季收入符合预期,但净利润受到智能手机零件业务疲弱、新智能 产品收入下降和毛利率下跌所拖累,而新能源汽车业务则保持稳定增长。管理层预期第四季收入和毛利 率将持平,主要受iPhone零件拖累及AI服务器项目延迟,但预期受惠于零件升级、新智能家居产品推 出、新能源汽车高端产品增长以及AI服务器项目出货,2026年收入增长更强劲。 ...
港股异动 | 比亚迪电子(00285)再跌超3% 三季度公司毛利润下降 新能源汽车业务保持稳定增长
智通财经网· 2025-11-05 09:44
消息面上,近日,比亚迪电子公布2025年三季度业绩。光大证券指出,25Q3比亚迪电子收入426.80亿元 (人民币,下同),同比-2.0%。毛利润29.46亿元,同比-20.0%,对应毛利率6.9%,同比-1.6pct。根据公 司业绩会,收入和毛利润下降主要由于产品结构变化:1)高毛利率的北美大客户新机型金属机壳业务因 交付推迟致收入同比下降;2)低毛利率组装业务收入同比上升。由于毛利润下降,净利润同比下降9.0% 至14.07亿元。 智通财经APP获悉,比亚迪电子(00285)再跌超3%,截至发稿,跌3.24%,报34.06港元,成交额5356.78 万港元。 招银国际发布研报称,比亚迪电子第三季收入符合预期,但净利润受到智能手机零件业务疲弱、新智能 产品收入下降和毛利率下跌所拖累,而新能源汽车业务则保持稳定增长。管理层预期第四季收入和毛利 率将持平,主要受iPhone零件拖累及AI服务器项目延迟,但预期受惠于零件升级、新智能家居产品推 出、新能源汽车高端产品增长以及AI服务器项目出货,2026年收入增长更强劲。 ...
A股指数涨跌不一,沪指低开0.1%,油气、贵金属等板块跌幅居前
凤凰网财经· 2025-06-20 09:32
市场开盘情况 - 沪指低开0.10%报3358.91点,深成指低开0.13%报10039.00点,创业板指平开报2026.88点 [1] - 轨交设备、光伏、游戏板块涨幅居前,数字货币、油气、贵金属板块跌幅居前 [1] - 上证指数成交额28.047亿,深证成指成交额60.44亿,北证50成交额1.98亿 [2] 机构观点 光大证券 - 市场调整主因中东局势担忧及资金获利了结,但指数仍处区间震荡格局 [3] - 可控核聚变、稀土、医药、新消费等前期强势板块带头下跌 [3] - 建议关注人形机器人概念 [3] 中金公司 - 全球IP商业化路径成熟,IP及衍生品产业将进入下一成长周期 [4] - 2024年全球IP玩具市场规模5251亿元,2024-2029年CAGR预计8%,中国及东南亚贡献近半增量 [4] - 中国IP玩具市场规模756亿元,2024-2029年CAGR预计17.2%,玩偶、拼装品类快速成长 [4] - 全球IP授权市场CR5为41%,CR10为54%,集中度持续提升 [4] 银河证券 - 白电板块投资需关注业绩稳定性及分红率提升 [5] - 黑电板块机会在于全球竞争力提升带来的业绩弹性 [5] - 清洁电器行业整合后龙头公司具备投资机会 [5] - AI与具身机器人技术将催生新智能产品 [5] 天风证券 - 美联储6月维持利率不变,9月降息落地难度较大 [6] - 下次降息或推迟至四季度,需满足通胀下行或失业率快速上升条件 [6] - 通胀风险偏高叠加政策不确定性,美债下半年仍有上行风险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