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无取向硅钢
搜索文档
乘“数”而上,以含绿量提升含金量
长江日报· 2025-08-07 12:04
文章核心观点 - 武汉企业正通过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发展的“含绿量”提升产业的“含金量” [1][4] 传统制造智慧焕新 - 岚图汽车武汉工厂通过实时监控各环节碳足迹、采用水性涂料减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能耗和废弃物,并利用18.8兆瓦光伏电站提供工厂总用电量34%的绿电,年发电量达2000万千瓦时,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万吨 [1][6][7] - 东风汽车引入全球最大智能压铸机,将建成2条压铸产线,通过一体化压铸技术将近百个零件合为一个,实现轻量化并减少碳排放,预计2026年投产 [5][6] -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硅钢部新能源无取向硅钢分厂采用全球首创10余项核心技术及“5G+智慧管控平台”,实现全流程绿色化生产,每年可减少碳排放400万吨,相当于36万公顷森林年吸碳量 [3] 新兴产业低碳育苗 - 浪潮智慧科技在国家网安基地智算中心采用液冷技术为数据机房降温,与传统纯风冷方案相比能效水平提升30%,每年可节电313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1783吨 [10][11] - TCL华星武汉基地通过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实时监控设备能耗与碳排放,并利用提高可再生材料比重、数智化技术缩短工艺流程实现生产减碳 [12] - 东风猛士科技园通过屋顶一体化光伏、综合能源站、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等建设,基本实现园区净零碳生产 [12] 循环经济资源利用 - 武汉东风鸿泰汽车资源循环利用有限公司对报废汽车零部件进行再制造,85%以上零部件和材料可再利用,相比制造新品可节省85%原材料和60%能源消耗 [16][17][18] - 武汉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每日处理3000吨垃圾,年发电6.77亿千瓦时,减少碳排放80.6万吨,并对餐厨、厨余垃圾及废弃食用油进行资源化处理,资源化率达100% [18][19] - 武汉市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上企业有30余家,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率超过98%,首批54家企业入选“无废工厂” [20]
盛阅春调研武钢重点项目建设和谋划工作,营造一流环境、优化为企服务,全力支持武钢做强做优做大
长江日报· 2025-07-27 18:31
武钢重点项目进展 - 新能源无取向硅钢结构优化工程已于6月投产运行,工艺技术达到国内顶级水平 [1] - 高端取向硅钢绿色制造结构优化工程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提升高牌号取向硅钢产能和产品价值 [1] - 公司正在加快新项目建设进度,以带动产品结构优化和综合竞争力提升 [1] 政府支持与战略规划 - 武汉市政府强调将持续支持武钢加快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2] - 政府要求认真落实与宝武集团合作协议,共同抓好"十五五"合作项目谋划 [2] - 将合力推动青山区北湖片区转型发展,支持打造世界一流城市森林湿地钢厂 [2] 产业发展方向 - 公司正谋划一批品种优化、质量提升、绿色低碳的产业项目 [2] - 发展方向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 [2] - 项目规划紧扣国家战略需要,对接省市产业发展方向 [2]
武钢在“一米七”原址建绿色超级工厂
长江日报· 2025-07-16 15:03
工厂投产与历史意义 -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硅钢部新能源无取向硅钢分厂正式投产运营 标志着中国钢铁工业新里程碑 [1] - 新工厂重建于武钢二炼钢厂原址 取代老厂成为高端绿色硅钢超级工厂 [1] - 工厂总投资近40亿元 采用全球首创十余项核心技术 构建"5G+智慧管控平台" [2] 技术优势与生产效率 - 热处理产线轧制速度达每分钟200米 整体效率较老硅钢厂提升50%以上 [2] - 磁感、铁损等关键物理性能达国际顶级水准 具备与日韩钢企竞争能力 [2] - 采用40余台智能小车实现"钢卷不落地"现代物流模式 完全自主研发 [2][5] 产能与应用领域 - 设计年产能55万吨无取向硅钢 可满足440万辆新能源汽车核心材料需求(占全国产量三分之一) [5] - 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机、压缩机 并延伸至机器人、低空飞行器、智能传感器等前沿领域 [5] - 邻近建设中的高端取向硅钢项目 预计年产22万吨 服务于风电、光伏、核电新能源领域 [6] 绿色制造与生态转型 - 全流程绿色化生产 年减少碳排放400万吨 相当于36万公顷森林年吸碳量 [6] - 工厂外立面采用白色环保材料和黑色防尘玻璃 从污染源头转变为城市绿色屏障 [2][6] - 工厂定位为高端化、绿色化钢铁新地标 延续武钢从传统炼钢到现代化转型的历程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