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日杂
icon
搜索文档
无息贷款“供血”、区域战略南移,供销大集至暗时刻将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1 08:05
公司财务表现 -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2.09亿元,归母净利润7235.53万元,净利润持续为正,巩固了自上半年开始的扭亏趋势 [1] - 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规模达6703.02万元,同比增幅高达783.66% [1] - 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仍为负值,但投资活动现金流由负转正,反映业务处于投入期且资产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1] 业务转型与战略重构 - 公司正进行从业务结构到区域布局的系统性重构,尝试通过“线上分发+场景运营”双轮驱动打破增长瓶颈 [1][5] - 业务矩阵资源包括百货购物中心、商超连锁、商贸地产,正导入新领域,线上分发成为增长亮点 [1] - 区域战略明确南移,构建以海南为跨境贸易支点、大湾区为消费终端跳板、中西部为物流节点的三角布局 [6][9] 线上业务与电商发展 - 前三季度电商GMV同比增长80.66%,旗下电商平台上线超100款农产品,累计销售超34万斤 [2] - 榴莲、猕猴桃等单品单日订单量突破43000单,成交额突破600万元,最高排名至抖音生鲜销售榜第1名 [2] - 公司深度整合饿了么、美团、京东到家、抖音等平台供应链,顺客隆社区团购业务订单量已超去年全年订单量 [4] 存量资产盘活与业态升级 - 西安两家民生百货分别围绕“青年街区MALL”和“二次元文旅主题”转型升级,客流逐步回升 [4] - 海南望海国际借助自贸港政策引入跨境奢侈品类,向精品百货演化 [5][8] - 大湾区通过顺客隆夯实即时零售网络,打造“生鲜直采+即时零售+社区服务”生态圈,下沉三四线市场 [8][9] 资本结构与资源支持 - 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提升至24.64%,股权结构进一步优化 [10] - 供销总社可在接管期满后3年内提供20亿元无息贷款,为公司提供资本资源支持 [10]
供销大集(000564) - 000564供销大集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9
2025-09-19 09:22
业务战略与生态构建 - 公司聚焦商业运营、商贸物流、商品贸易三大业务方向,通过"点(经营场所)、线(商品贸易)、面(区域物流枢纽)"结合构建城乡双向流通生态闭环 [2] - 商业运营目标提质增效,整合百货、超市、购物中心等资产;商贸物流目标建设全国性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进城枢纽平台;商品贸易通过国内外采购体系筛选优质日用品和农产品 [2] - 发挥市场竞争力与国家队保供稳价双重功能,在关键时期成为日用消费品及农产品流通领域核心力量 [2][3] 业务运营与创新 - 超市业务以顺客隆、望海超市为核心,优化商品架构并开发地域特色食品及跨境商品,与饿了么、美团、京东到家、抖音等平台开展即时零售合作 [4] - 百货业务聚焦民生百货、望海国际,通过空间重构、品牌升级及沉浸式体验推动转型,引入餐饮娱乐等高附加值业态 [4] - 数字化会员运营与供应链精细化管控同步推进,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提升经营韧性 [4] 即时零售与平台合作 - 接入互联网平台即时零售渠道获取增量客流,平台补贴短期带动生鲜、日百等高频品类销售提升 [5] - 采用"线上下单+门店自提+同城配送"模式扩大服务半径,并将流量导入自有会员体系 [5] - 成为饿了么、美团、抖音等平台供应链成员,整合生鲜果蔬、日杂产品资源开展社区团购 [8] - 陕西猕猴桃单品在抖音直播单场破3万余单,销售额超百万元;顺客隆社区团购订单量截至9月已超去年全年 [8] 商贸物流业务 - 盈利模式依托"商贸+物流"双轮驱动:建设集物流枢纽、供应链总部、农产品展销、应急物资储备四项功能的城乡流通枢纽 [6] - 发展轻资产运营管理服务,打造县乡村三级配送体系,拓展供应链服务及军民融合等特色业务 [6] - 上半年收入下滑因物流园所处区域房地产市场不佳 [7] - 未来将服务乡村振兴、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等国家战略,提升物流园运营效率,降低终端寄递成本 [7] 资产收购与战略布局 - 收购北京新合作商业发展公司以强化城乡流通基础设施,整合"平急两用"地下空间开发能力 [9] - 地下空间与现有业务深度融合,拓展集采集配中心功能,增强应急保供能力与商业抗周期性 [9] 经营管理与财务表现 - 公司按供销总社部署推行"123456"工作思路:突出经济效益中心,强化"实业+资本"双轮驱动,推进三大业务方向及四大专项行动 [10]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8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2.51万元,扭亏为盈 [11] - 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市场化改革,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健全现代企业治理结构 [11]
供销大集:商品贸易业务围绕生鲜果蔬等产品线开展线上线下零售业务和批发业务
证券日报· 2025-09-16 20:16
公司业务模式 - 商品贸易业务通过辐射供应链上下游的生产商、代理商、农批市场、电商平台及店铺实现资源整合 [2] - 共享公司旗下商超、百货等消费者会员资源以拓展业务渠道 [2] - 围绕生鲜果蔬、酒水及日杂等产品线开展多元化经营 [2] - 同时开展线上线下零售业务和批发业务形成全渠道销售网络 [2] 业务协同机制 - 供应链上下游资源与终端消费者会员体系形成双向赋能 [2] - 线上电商平台与线下实体商超百货实现业态联动 [2] - 产品线覆盖生鲜果蔬、酒水及日杂等多品类商品 [2]
供销大集:公司与美团、抖音、京东、阿里旗下饿了么等主流平台已建立合作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16 20:10
公司合作平台布局 - 公司与美团、抖音、京东、阿里旗下饿了么等主流平台建立全面合作关系 [1] - 在商品贸易领域成为平台供应链体系成员 依托生鲜果蔬和日杂产品线开展线上零售及批发业务 [1] - 在物流配送方面与美团、京东到家、饿了么、抖音小时达深化即时零售合作 [1] 数字化转型战略 - 通过抖音等平台拓展电商直播与数字化营销渠道 助力产品上行与品牌曝光 [1] - 通过与各平台合作推动传统业务数字化转型 [1] - 强化线上线下融合、城乡双向流通的生态布局 [1] 供应链效能提升 - 持续提升供应链效能与市场竞争力 [1] - 赋能线下商超及社区便利店运营效率 [1]
中信建投:药店行业温和恢复 聚焦优质头部企业
智通财经网· 2025-09-11 12:05
核心观点 - 药店行业长期增长逻辑不变 2025年有望温和恢复 聚焦优质头部企业催化估值提升 [1] 行业现状与挑战 - 行业规模增速放缓 门店数量达到高位 [1] - 需布局年轻群体 医保控费趋势削弱医保药品盈利性 [1] - 亟需破局同质化发展 差异化转型势在必行 [1] 国际对标经验 - 日本处方外流率从1989年11.3%提升至2023年80% [2] - 日本药店企业销售品类包括健康护理/化妆品/日杂/食品四大类 [2] - 企业依据禀赋差异化发展:Welcia/松本清聚焦药品与化妆品 河内药品/药王堂侧重便利商品 Sugi控股强化外配处方服务 [2] 中国药店转型方向 专业化转型 - 分化为专业化药店(满足专业化用药需求)与多元化药店(满足日常健康需求)两类 [3] - 专业化药店承接处方外流 线上电子处方叠加线下门诊统筹政策加速落地 [4] - 门诊统筹药店以处方药为主 毛利率较低但客流量及交易频次较高 [4] - 双通道政策引导患者流向零售药店 提升药品可及性 [4] - 拥抱商保(团险/百万医疗/惠民保)聚焦特药/创新药 与院边店/DTP药店/双通道门店拟合度高 [5] - 关注门诊药房从医疗机构剥离政策 可能出现药店托管院内药房或直接承接转出 [5] - 聚焦老龄化与慢病人群 打造专科及特殊疾病药房 [6] 多元化转型 - 头部药店门店数量突破万家 需推进数字化建设进行分级分类 [7] - 改造不需减少药品SKU 通过陈列调整引入多元化品类 成本较低 [7] - 可转型为药妆店/母婴店/宠物店/运动门店/便利门店/体验门店/适老化门店/热点商品门店等多类型 [7] 数字化赋能 - 头部药店与数字化企业(如中康科技)拥有全国性销售数据 能反向向工业企业输出销售解决方案 [8] - 敏锐把握集采/比价/出清等影响下的院外市场需求变化 [8]
于东来:将关闭多家胖东来门店
第一财经· 2025-06-23 20:08
胖东来门店调整计划 - 公司计划关闭多家门店包括生活广场、人民路店、五一路店等 闭店原因为老店品质跟不上当前标准 尽管这些门店经营状况良好[1] - 生活广场店2025年销售额超8亿元 截至6月22日当月销售额达6800万元 在所有门店中排名第五位[1] - 生活广场店工作人员证实存在迁址或关店计划 主要因设施老化及周边停车紧张问题 但具体时间待公告 目前正常营业[1] - 人民路店表示未接到闭店通知 仍处于正常营业状态[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成立于1997年9月 注册资本5660万元人民币 法定代表人于东来 经营范围涵盖食品、日杂、家电等批发零售业务[1] - 股东结构显示由于东来、张春兰、于东明共同持股[1] 对外投资情况 - 公司直接对外投资11家企业 均位于许昌 涉及商贸、电器、影业等领域 其中8家为开业状态[2] - 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 公司实际控制近20家企业[2]
T11生鲜超市8家门店全关 新零售再“洗牌”
北京商报· 2025-05-13 19:28
公司动态 - T11北京朝阳公园店于5月12日正式闭店调改 恢复营业时间未知 该店为2019年开出的全国首店 [1][3] - 公司此前在北京 上海 武汉三地共开设8家门店 目前所有门店均已关闭 官方小程序无法搜索到门店信息 [3] - 2022年起公司尝试多种转型 包括将部分门店改为T11超级折扣店 压缩SKU 增加折扣单品 以及开设生活方式集合店 但均未扭转颓势 [3][4] - 公司曾公布朝阳公园店经营数据 试营业一年内累计活跃用户近15万 客单价180元以上 鲜食销售占比超65% [5] 融资历史 - 2018年公司成立当年获得IDG 光大控股新经济联合领投的1亿元天使轮融资 [4] - 2020年4月完成数千万美元A轮融资 由和玉资本领投 [4] - 2021年完成B轮1亿美元融资 由阿里巴巴领投 鸿为资本跟投 和玉资本继续跟投 [4] 商业模式 - 经营品类包括生鲜 一般食品 中餐 西餐 日料 咖啡饮品 日杂等 [5] - 推出四种店型 地铁商改物业店 商业独栋物业店 shopping mall店 社区店 根据客群差异进行打造 [5] - 朝阳公园店提供近7000个全球优选生鲜SKU 主要服务门店3km半径内客群 [5] 行业分析 - 传统商超纷纷转型 新零售品牌寻求更稳健发展方向 [1] - 专家指出公司未形成生鲜特色商品和自有品牌结构 加工食品区域缺乏烟火气 市场吸引力有限 [4] - 在一线城市仅靠生鲜难以支撑超市运营 需从选品 服务等全方位提升 [5] 未来计划 - 朝阳公园店将对经营商品及经营模块进行大范围调整和迭代 走品质和客户体验路线 [1] - 专家建议调改应注重提升卖场烟火气 为消费者提供到店理由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