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平台

搜索文档
诺斯贝尔首推“植物智造”平台,双核技术引领原料研发升级
FBeauty未来迹· 2025-07-05 20:26
行业趋势 - 国内植物原料备案快速增长,2025年1-4月达23件,占整体备案数的50% [2] - 政策持续鼓励植物原料创新,推动中国特色植物资源与现代生物科技融合 [2] - 全球护肤新品创新主要由韩国、日本及欧美市场驱动,聚焦外泌体护肤和植物愈伤组织/干细胞概念 [3] 消费者需求 - 中国消费者对成分关注度高,功效与安全是核心诉求,植物提取物好感度较高但功效是短板 [9] - 41%中国面部护肤品用户认为促进吸收渗透技术可有效修护皮肤 [11] - 医美及非医美人群均偏好植物提取成分和生物合成成分 [9] 技术突破 - 诺斯贝尔推出"植物细胞智能制造平台",含GreenCall™定向培养技术和PhytoExo™ PLUS+外泌体递送技术 [4][22] - GreenCall™技术解决透皮和活性难题,已开发罗勒毛状根提取物等多项成果 [23][25] - PhytoExo™技术中植物源囊泡细胞摄取效率达80%,远超脂质体的40%,且更安全环保 [28][30] 公司战略 - 诺斯贝尔母公司青松股份2024年净利润同比大涨180.02%,布局原料研发形成产业矩阵 [39] - 公司从代工制造向"智造定义者"转型,构建全链路综合实力 [41] - 平台具备可扩展性,为整合更多前沿生物技术提供产业化接口 [41] 专家观点 - 植物类原料是化妆品产业特色,培养技术产业化将造福行业 [36] - 植物外泌体满足安全与功效双需求,可协同新兴成分打造差异化 [11] - 产学研体系需打通以实现植物成分产业化 [14]
OpenAI首位天使投资人再出手:数千万美元押注IndustrialNext –工业具身”新物种”
犀牛财经· 2025-05-06 16:46
公司融资与市场定位 - IndustrialNext完成数千万美元A轮融资 由硅谷顶级风投Khosla Ventures领投 老股东Y Combinator、沸点资本持续加注 告捷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1] - 公司累计完成三轮投资 投资方包括联想、小米等产业投资人及Khosla Ventures、奇绩创坛等财务投资人 形成多元股东阵容 [1] - 融资资金将用于团队扩张、技术研发深化、量产交付加速及全球市场开拓 [1] - 公司已获得全球3C和汽车行业顶尖客户的数千万元订单 [1] 技术革新与产品优势 - 提出"算法定义制造"理念 通过端到端具身AI技术打通感知-决策-控制闭环 推出制造业通用具身智能平台 [2] - 自研软硬一体架构赋予工业机器人自主学习与动态优化能力 将传统数周至数月的产线迭代周期压缩至数小时或数天 [2] - 具身智能制造平台已在3C和汽车行业顶尖客户验证 在高柔性、快迭代场景实现更短交付周期、更高节拍和更低损耗 [2] - 技术升维:将具身AI能力注入制造终端 实现制造装备自主进化 [4] - 成本重构:通过软件定义硬件 提升ROI至传统方案数倍以上 [4] 团队背景与核心竞争力 - 创始团队CEO Allen Pan与CTO Lukas Pankau曾主导特斯拉Model 3全自动产线从0-1建设 将自动驾驶技术迁移至制造产线 [3] - 技术班底引入谷歌DeepMind具身模型核心算法专家 其他成员来自SpaceX、波士顿机器人、奔驰等企业 [3] - 商业化铁三角组合:特斯拉产线老兵+全球AI顶尖大脑+制造业KA客户专家 构建研发-设计-交付闭环 [3] 全球化战略与市场前景 - 采取"中国深度+全球广度"战略 依托中国制造业生态与联想、小米等产业资本协同 加速产品定义与研发 [3] - 面向欧美、东南亚市场推出标准化制造平台 以"开箱即用、模块化扩展"降低部署门槛 [3] - 机构投资人认为具身智能将催生数万亿级新市场 IndustrialNext兼具特斯拉工程基因与Google AI视野 [4] - 生态赋能:构建制造业"App Store"模式 开放API供客户零代码开发场景应用 [4] 行业影响与趋势 - 制造业正经历从"机械臂替代人力"到"算法重构生产逻辑"的范式跃迁 [4] - IndustrialNext代表工业具身智能新物种 被行业观察人士视为"生产关系的变革" 重塑高端制造价值 [4]
前特斯拉团队创办,OpenAI首位天使投资人出手,数千万美元押注工业具身智能|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04-30 08:04
公司融资与股东背景 - IndustrialNext完成数千万美元A轮融资 由Khosla Ventures领投 老股东Y Combinator和沸点资本持续加注 告捷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4] - 累计完成三轮投资 股东包括联想、小米、Khosla Ventures、Y Combinator、沸点资本、奇绩创坛等产业和财务投资人 [5] - Khosla Ventures为OpenAI首位机构投资人 具有技术趋势洞察和长线投资风格 [4] 团队与技术优势 - 核心创始人兼CEO Allen Pan曾任特斯拉AI自主工厂项目负责人 联合创始人兼CTO Lukas Pankau曾任特斯拉Autopilot首席软件架构师 [5] - 创始团队以特斯拉、Google成员为班底 完整经历特斯拉Model 3全自动产线从0-1建设 显著降低生产制费和BoM成本 [5] - 引入谷歌DeepMind RT系列具身模型核心算法专家 技术骨干来自SpaceX、波士顿机器人、奔驰、Momenta等科技大厂 [5] 行业痛点与解决方案 - 传统工业自动化设备缺乏自主学习与动态迭代能力 调线周期长(数周至数月) 智能程度有限 难以应对非结构化场景(如异形工件抓放、复杂曲面锁付等) [5] - IndustrialNext推出制造业通用具身智能制造平台 通过端到端具身AI算法重构软件架构 结合模块化硬件设计 实现快速学习、灵活调度和自主配置 [5] - 平台可填补传统自动化在高动态、非结构化场景的能力空白 避免固定资产重复投入 降低综合成本并提升生产柔性 [6] 商业化进展与战略 - 平台已在3C和汽车行业全球顶尖客户完成验证 获得数千万元小批量订单 在高柔性、快迭代场景实现更短交付周期、更高节拍和更低损耗 [6] - 商业化战略分两条路径:依托中国制造业优势与KA客户共同研发迭代 面向海外客户推出标准化开箱即用平台 [6] - 未来计划拓展至多行业高端制造场景 加速工业具身智能全球化落地 [7] 产品应用场景 - 在总装、测试、包装等通用生产环节 通过学习生产数据和仿真数据 使机器人习得人工或自动化设备的组装工艺 快速部署产线 [6] - 操作工职能从"执行者"升级为"导师" 承担操作指导与流程纠偏角色 [6]
【圆满落幕】异质异构集成开启芯片后摩尔时代 | 2025异质异构集成封装产业大会(HIPC 2025)
势银芯链· 2025-04-29 18:49
会议概况 - 会议主题为"异质异构集成开启芯片后摩尔时代",聚焦先进封装产业发展路径[1] - 由势银(TrendBank)与甬江实验室联合主办,珠海硅芯科技冠名,宁波电子行业协会支持[1] - 2025年4月29日在浙江宁波甬江实验室召开,吸引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科研单位、投融资机构参与[1][9] 技术趋势 - 混合键合技术优势:降低焊盘间距至更高带宽、缩小HBM体积便于Chiplet集成、改善散热管理[18] - 2.5D/3D EDA设计平台五大中心:架构设计、物理设计、分析仿真、Multi-die测试容错、多Chiplet集成验证[22] - 光量子计算、5G/6G通信和神经形态计算等新兴应用推动多材料平台集成创新[24] - 先进封装挑战: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多物理场问题、射频/电磁干扰[25] - 飞秒激光三维直写技术实现互补CMOS、超短时间迭代、大规模低损耗三维集成[27] 工艺突破 - 极限厚度减薄至3-5微米,TTV小于0.5微米,材料拓展至氧化镓/氮化镓/碳化硅等化合物半导体[30] - TGV技术挑战:通孔成型效率与精度、超高深径比填充、多层布线翘曲控制、热失配减小[39] - 键合技术需解决表面平整度/洁净度与界面原子键重构问题[41] 产品解决方案 - 奇异摩尔基于Chiplet和RDMA技术构建Kiwi Fabric互联架构,提升系统性能并降低设计成本[26] - 泰睿思集成智能制造平台覆盖半导体封测全制程,实现设备自动化与数据决策分析[36] - 端侧产品仍以传统封装为主,云/边侧产品迫切需求CoWoS、EMIB、SOW等高密度集成技术[44] 产业协作 - 甬江实验室成立功能材料与器件异构集成研究中心,联合高校及企业共同揭幕[9] - Chiplet技术优势:缩短开发周期30%、实现多工艺芯片复合功能、保护知识产权[35] - 多Die合封测试要求向量存储深度每2年翻倍,需PAT Memory资源重构技术支撑[33]
增长8.2%!一季度山东工业经济韧性强劲
大众日报· 2025-04-28 09:13
山东一季度工业经济表现 - 一季度山东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 表现强劲韧性 [1] - 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6个实现增长 其中14个行业增速达两位数 [6] 装备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案例 - 胜利油田胜机石油装备公司一季度营收2.46亿元 同比增长13% 自主研发电缸驱动抽油机实现提效15% 节能30% [2] - 公司拥有20项自主专利技术产品 其中6项填补国内空白 包括修井自动化装备等 [2] - 中国重汽焊装车间采用223台机器人 38道工序作业时间缩短至2.5小时 工人数量从400人降至5人 [3] - 中国重汽智能制造平台使订单交付周期缩短14% 生产协同效率提升20% 双线日产能达300台 [3] - 公司一季度销量74195辆 市占率28% 居行业首位 [3] 高端装备制造出海表现 - 威飞海洋装备整体式井口采油树海外交付近100套 全球累计应用2500余套 东南亚市占率达80% [3][4] - 该产品节省50%安装时间 降低30%整体高度 适应海陆复杂工况 [4] 新动能发展态势 - 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 带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6] - 工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对经济支撑作用日益明显 [6]
前特斯拉团队创办,OpenAI首位天使投资人出手,数千万美元押注工业具身智能|36氪首发
36氪· 2025-04-27 09:31
公司融资与股东结构 - 公司IndustrialNext完成数千万美元A轮融资,由Khosla Ventures领投,老股东Y Combinator和沸点资本持续加注,告捷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1] - 目前累计完成三轮投资,投资方包括产业投资人联想、小米和财务投资人Khosla Ventures、Y Combinator、沸点资本、奇绩创坛 [1] - A轮资金主要用于扩大团队、研发投入、量产交付和全球市场拓展 [1] 公司背景与团队 - 公司成立于2021年,专注工业垂直领域具身智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基于自主研发的端到端具身AI算法,为制造业提供通用的具身智能制造平台 [1] - 核心创始人兼CEO Allen Pan曾是特斯拉AI自主工厂项目负责人,联合创始人兼CTO Lukas Pankau曾在特斯拉Autopilot担任首席软件架构师 [2] - 创始团队以特斯拉、Google成员为班底,曾成功将自动驾驶的AI底层技术应用于特斯拉产线多个项目 [2] - 团队还引入谷歌DeepMind RT系列具身模型核心算法专家,核心技术骨干来自SpaceX、波士顿机器人、奔驰、Momenta等科技大厂 [2] 行业痛点与公司解决方案 - 传统工业自动化领域受贸易环境波动和上游产品频繁改动影响,固定资产投入效率大幅降低,产线稼动率陷入困境 [2] - 传统设备需预设任务、重复执行,缺乏自主学习与动态迭代能力,调线周期长,产线工艺调整耗时数周甚至数月 [3] - 传统自动化设备智能程度有限,对复杂任务执行能力不足,无法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中的非结构化场景 [3] - 公司推出第一代制造业通用的具身智能制造平台,通过具身AI算法重构底层软件架构,结合模块化硬件设计,具备快速学习、灵活调度和自主配置能力 [4] 商业化进展与战略 - 公司具身智能制造平台已在3C和汽车行业的全球顶尖客户完成验证,在部分高柔性、快迭代的产线场景实现更短的交付周期、更高的节拍和更低的损耗,获得数千万元的小批量订单 [5] - 商业化战略上,公司依托中国制造业优势与KA客户共同研发迭代产品,同时面向海外制造业客户推出标准化、开箱即用的具身智能制造平台 [5] - 未来公司将逐步拓展至多行业高端制造场景,加速推进工业具身智能的全球化落地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