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未来号
icon
搜索文档
含新量撬动含金量 读懂江苏经济增量背后的“大”与“强”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27 15:51
经济总量与结构 - 江苏上半年经济总量达6.69万亿元,同比增长5.7%,经济增量2543.8亿元居全国首位 [1] -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9.2%,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1.8% [1] - 电子及通信设备、航空航天、电子计算机三大行业增速均超10% [1] - 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超4000亿元,工业软件产业链占全国份额超20% [1]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 我国首艘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未来"号总长110.8米,续航力超1万海里 [2] - 船舶采用模块化设计,配备150吨起重能力和月池系统,支持深海装备测试 [4][5] - 该船由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历时6年研发,兼具试验船、支持船和海上移动实验室功能 [7] - 江苏已牵头建设4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组织18家高新区与37所高等院校结对试点 [7] 新兴产业布局 - 宿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年均增长20%,激光智能装备企业海外客户数量同比增长50% [9][13] - 嘉泰激光智能装备公司年内完成开票销售额6亿元,海外销售占比超20% [13] - 宿迁人才资源总量年均增长14%,新引进博士、硕士年均增长36% [17] - 江苏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1.8%,14个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17] 消费新场景培育 - 江苏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949亿元,同比增长5% [17] - 迪卡侬苏州门店桨板销售同比增长50%,出现线下缺货现象 [24] - 95.9%的体育赛事观众进行延伸消费,7月超10座城市夜宵订单量增长超70% [28] - 人造草坪企业订单排至9月,订单量同比增长30%,月产能达80万平方米 [30] - 足球草坪售价达每平方米60元,显著高于普通绿化草坪的2元/平方米 [30]
江苏加速打造重大创新平台矩阵
新浪财经· 2025-08-22 11:16
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 江苏加快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并集中资源建设重大平台载体 初步构建前沿引领 产业赋能 开放协同 特色鲜明的创新平台矩阵 [1] 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 - 全国首艘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未来"号正式投用 满载排水量7000吨 总长约110米 具备无限航区全球航行能力 [3] - 该船在模块化 智能化领域实现创新突破 采用"边应用 边试验"模式验证新技术 提速科研成果转化进程 [3] - "未来"号具备高度接口化 应用先进智能技术和信息技术 实现智能航行 智能机舱及智能能效等多种功能 [5] 平台运营与使命 - "未来"号由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及连云港中心共同打造 将聚焦新一代智能船舶关键设备与系统测试需求及国家重大任务需求 [5] - 该船有力填补中国绿色智能设备系统专用中试平台空白 后续将结合科研项目赴南海进行大规模海试验证 [5][7] - 平台旨在通过绿色智能技术实现弯道超车 完成国船国配的重大使命 [7] 多元创新平台进展 - 苏州实验室加速建设材料综合研究设施 紫金山实验室建成首个6G综合实验室并实现6G无线网络毫秒级实时智能技术重大突破 [9] - 云龙湖实验室打造规模与功能国际领先的深地工程地下实验室 钟山实验室聚焦农业重大技术攻关并产出原创成果 [9] - 未来将依托"羲和"号筹建空天实验室 江苏已牵头建设4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并创设省实验室联盟 [9] - 获批牵头或参与建设6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或分中心 加快突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 [9] 平台矩阵战略意义 - 从深海到地下 从地面到空天 江苏重大创新平台矩阵初具规模 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奠定坚实底座 [9]
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驶向“未来”
科技日报· 2025-07-24 09:02
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未来"号 - 国内首艘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未来"号正式亮相,由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建造,寓意锚定深海、驶向未来 [1] - 总长110.8米,满载排水量7000吨,最大航速超15节,定员80人,续航力大于1万海里,自持力超60天,具备无限航区航行能力 [1] - 既是新型绿色智能技术的试验船,又是深海装备应用、调试、测试的支持船,还是科学家开展深海海洋调查的"海上移动实验室" [1] 功能与技术创新 - 模块化程度高,船上设计多种接口,可便捷加换装各类船舶装备和部件,如发电机组、配电系统、动力定位系统、智能航行系统等 [2] - 船尾配备A型吊架,吊重150吨,可搭载、吊装潜水器和海洋装备,支持海底作业、水面作业、海底探测 [2] - 配备深海装备海上试验与作业保障系统、水下声学系统、月池系统和多学科实验室,可布放、回收、运输深海装备 [3] 智能化与数字化 - 驾驶舱配备智能感知设备,实时采集船上器件、设备及系统的各项关键数据,为科研团队技术迭代提供依据 [4] - 搭载自主研发智能信息系统MarineNet和动态测试系统,实现全船数据的采、存、算、管、用,以及船岸数据互联互通 [5] - 为行业提供开放共享的数字化试验平台,推动装备自主创新和数字化转型 [5] 行业趋势与意义 - 国际海事组织计划在2032年强制实施海上自主水面船规则,船舶业需加大自主船舶研发力度以适应新规则 [1] - "未来"号通过"边应用、边试验"模式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助力船舶新技术产业化应用 [2] - 构筑船舶工业和深海科技高质量发展的新支点,推动行业智能化升级和绿色化发展 [5]
“移动的海上实验室”驶向未来
新华日报· 2025-07-24 07:11
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未来"号交付 - 我国首艘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未来"号在无锡命名交付 历时6年科研攻关和设计制造 将为国产船舶装备提供真实海洋测试平台 加速推动船舶工业绿色智能化转型 [1] - "未来"号由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及其连云港中心建设 中船集团旗下七〇二所 六〇四院等10余家单位共同参与技术攻关和配套供货 [1] - 该船总长1108米 满载排水量7000吨 续航力超10000海里 [1] "未来"号技术创新与设计特点 - 全船采用模块化设计 能灵活搭载10吨级货物及载人潜水器 无人潜水器等深海装备 支持不同设备快速安装调试 [1] - 创新设计的船体开口结构直接连通船内与外部海洋环境 设备可从舱体内部安全布放至深海 测试深度可达1000-3000米 [2] - 配备多学科 多功能实验室和高度融合的数据中心 能够完成深海生物 水文 地质的采样与分析等各类海上科学实验 [2] "未来"号核心功能 - 首要功能是作为国产智能器件与系统的海上测试平台 国产甲板机械 动力设备 电力系统等都可在真实环境中得到充分验证 [1][2] - 第二大功能是开展深海装备关键技术演示验证 通过"边研制 边试验 边应用"模式 大幅缩短国产设备成熟周期 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2] - 第三大功能是提供深远海科学试验作业保障 作为开放平台 国内外科研团队 企业可共同验证技术 共享数据 加速深海装备从实验室到大洋的跨越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