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号

搜索文档
“移动的海上实验室”驶向未来
新华日报· 2025-07-24 07:11
与传统科考船或试验船相比,"未来"号在模块化、智能化方面实现了创新突破。全船采用模块化设计, 能灵活搭载10吨级货物及载人潜水器、无人潜水器等深海装备,如同"海上积木",支持不同设备快速安 装调试。 作为一项国家级重大科研装备,"未来"号针对我国海洋科技发展的关键需要集成三大核心功能,是集中 试、科研、保障于一体的"六边形战士"。 7月23日,"未来"号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在无锡江阴完成命名交付。朱吉鹏 摄 (视觉江苏网供 图) 本报讯 (记者 杨频萍 张宣) 7月23日,我国首艘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未来"号在无锡命名交 付。这座历时6年科研攻关和设计制造的"移动的海上实验室",将为国产船舶装备提供真实海洋测试平 台,加速推动我国船舶工业绿色智能化转型。 "未来"号由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及其连云港中心建设,中船集团旗下七〇二所、六〇四院等10余家 单位共同参与技术攻关和配套供货。该船总长110.8米,满载排水量7000吨,续航力超10000海里。 中船集团七〇二所所长、太湖实验室执行主任叶聪介绍,"未来"号首要功能是作为国产智能器件与系统 的海上测试平台。 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新研发的设备和技术 ...
氢能在内河航运的发展机遇
势银能链· 2025-07-02 11:09
氢能在内河航运的发展前景 - 氢能被视为内河绿色航运的重要解决方案,因船用领域功率需求大、能源需求量大,纯电动船舶竞争力较小 [2] - 国际海事组织预测到2050年全球绿色氢能需求达3000万吨,氢能将满足全球航运燃料需求的15% [2] - 我国氢燃料电池技术已具备商业化应用基础,高功率密度、短加注时间、长续航里程等特性适合大功率、长航程场景 [3] 国内氢能船舶应用现状 - 国内首艘内河氢燃料电池工作船"三峡氢舟1号"于2023年投入运营,搭载300kW燃料电池系统,实现零排放 [3][4] - 氢能船舶在能量密度(氢热值为柴油的2.7倍)和长周期储能方面显著优于锂电池船舶,更适应远洋及复杂水域作业 [4] - 截至2024年底,我国内河船舶数量达10.66万艘,其中船龄超过10年的老旧船舶占比67%,每年排放二氧化碳近3000万吨 [4] 政策支持与行业推动 -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2024年7月发布政策支持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推动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发展 [5] - 交通运输部2024年8月发布补贴细则,对新建清洁能源动力船舶给予国家财政补贴 [6] - 七部委2025年政策明确推动绿氢等新能源船舶应用,重点提及氢燃料电池在内河货船、港口作业船等场景 [6] - 地方政策如九江、嘉兴、浙江乍浦经济开发区等提供单船最高200万至400万元不等的财政补贴 [7][8] - 山东省对新能源船舶实施免费过闸优惠政策,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8] 行业进展与典型案例 - 国氢科技"氢腾"船用氢燃料电池系统的"西海新源1号"完成倾斜试验并交付使用 [8] - 未势能源自主研发的"蠡湖未来"号氢动力交通船成功下水 [10] - 溯驭技术与江龙船艇合作的"集大氢动1"号实验船舶成功吉水 [10] - 芜湖造船厂与明天氢能合作的安徽省首艘氢能源公务船开工 [10] - 广船国际发布国内首艘获CCS船型设计认可的氢燃料电池动力观光游览船 [10] - 全国首艘内河64标箱氢燃料电池动力集装箱船舶"东方氢港"号成功下水 [10] 行业展望 - 我国氢能内河应用起步较晚但发展进度可观,内河船舶减碳应用场景尚未完全打开 [12] - 现有技术积累已可满足内河氢能船舶建造和沿岸加氢站运营需求,政策扶持下有望打开广阔应用场景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