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号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

搜索文档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继往开来谱写复兴伟业新华章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06 18:17
纪念大会反响 -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专家尹泽勇表示国产航空发动机装备战机飞过天安门广场 体现航空事业跨越发展 航空人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并建设航空强国[2] - 国网陕西延安供电公司枣园保线站班长邱绎同强调能源电力保供一线需守护万家灯火 以昂扬斗志和务实作风立足岗位[3] - 中国银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张欣园指出该行连续14年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 境外机构覆盖64个国家和地区 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金融战线将坚守报国初心并以高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3] 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 - 鞍钢股份炼钢总厂首席技师刘铁称产业工人需将抗战精神融入强国实践 无畏技术攻关 勇于创新突破 挺起大国重器钢铁脊梁[6] - 中船集团七〇二所所长叶聪提到全国首艘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未来"号历经6年攻关后于今年7月正式交付 体现海洋强国建设的科技力量[11] 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 - 中国农业银行甘肃庆阳环县支行农户金融部经理惠兴瑞表示将扎实做好本职工作 助力乡村振兴并服务实体经济[7] - 国家开发银行江西分行副行长孙剑平强调需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 以更大力度和更实举措展现金融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新作为[7] - 中国人寿管理养老金资产规模超2万亿元 健康保险体系持续完善 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聚焦群众需求提升金融服务能力[9] 教育与人才培养 -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来斌提出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和民族观 厚植家国情怀并培养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4] -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辅导员乔森指出要引导青年学生传承爱国情怀和不屈精神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10][11]
科技和产业创新融合江苏打头阵
江南时报· 2025-08-04 13:40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畅通融合的途径。江苏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连续两年举办江苏产学研合作 对接大会,组织园区和企业走进大院大所大学大实验室捕捉和转化成果;去年现场发布2000多项创新成 果和2300多项技术需求,24个重大合作项目集中签约;今年还将在9月11日如期举办这一品牌活动。去 年我省获批建设全国首个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省政府深化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电 科集团等战略合作,与中国科学院合作项目营收连续18年位居全国首位。同时,布局25家省级概念验证 中心,强化前端赋能和价值发现。累计选聘近1.2万名科技人才到企业兼任"科技副总",去年全省技术 合同成交额近5300亿元。 "未来"号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近日顺利完成命名交付,牵头单位正是位于江苏无锡的太湖实验 室;"1650"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14个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占全国总数近1/5……8月 1日,江苏省政府在宁举办"坚决扛好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系列主题新闻发布活动第一场——"在推动科 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主题新闻发布会,展现江苏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亮眼 成绩。 江苏省科技厅厅长徐光辉从四个维度 ...
“坚决扛好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首场新闻发布会聚焦“打头阵”筑硬核科技底座 助产业攀高向新
新华日报· 2025-08-02 07:18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成果 - 全省研发投入强度达3.33%,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处于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水平 [2] -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增至51.8%,较去年50.7%持续攀升 [2] -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4年保持全国第一 [2] - 企业贡献85%研发投入、89%专利授权,集聚近80%科技平台和高层次人才 [2] 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 太湖实验室启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稳步建设连云港中心 [2] - 云龙湖实验室建成国际领先的深地工程地下实验室 [2] - 苏州实验室由筹建转入建设期 [2] - 江苏牵头建设4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与龙头企业建立"1+1+X"联动机制 [2] 产业链优化升级 - 制造强省专项资金5.3亿元支持101个协同攻关项目,带动企业新增41.6亿元研发投入 [3] - 16个重点培育集群规模占规上工业比重超70% [3] - 新能源、生物医药、船舶海工产业规模全国第一 [3] -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1.8% [3] 科技供给与成果转化 - 省级基础研究专项资金从24.8亿元增至26.8亿元 [4] - 近两年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展250个攻关项目 [4] - 产学研对接大会发布2000多项创新成果和2300多项技术需求 [5] - 国家高新区数量达18家,经济规模占全国1/7 [5] 地方创新实践 - 无锡目标2027年研发强度达3.7%,培育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7] - 盐城布局概念验证平台,建立"三首席三员"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8] - 低空经济人才评价体系在苏州太仓试点 [9] 人才评价机制创新 - 下放高级职称评审权至61家重点企业 [6] - 增设22个职称评审新专业 [9] - 建立新领域人才评价快速响应机制 [9]
筑硬核科技底座 助产业攀高向新
新华日报· 2025-08-02 05:39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成果 - 全省研发投入强度达3.33%,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处于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水平 [2] -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从去年50.7%增至今年上半年51.8% [2] -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4年保持全国第一 [2] - 企业贡献全省85%研发投入、89%专利授权,集聚近80%科技平台和高层次人才 [2] 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 太湖实验室启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稳步建设连云港中心 [2] - 云龙湖实验室建成国际领先的深地工程地下实验室 [2] - 苏州实验室由筹建转入建设期 [2] - 江苏牵头建设4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与龙头企业建立"1+1+X"联动机制 [2] 产业链优化升级 - 去年安排5.3亿元专项资金支持101个协同攻关项目,带动企业新增41.6亿元研发投入 [3] - 16个重点培育集群规模占规上工业比重超70% [3] - 新能源、生物医药、船舶海工产业规模全国第一 [3] -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1.8% [3] 科技供给与成果转化 - 省级基础研究专项资金从24.8亿元增至26.8亿元 [4] - 近两年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展250个攻关项目 [4] - 产学研对接大会发布2000多项创新成果和2300多项技术需求 [5] - 国家高新区数量达18家,经济规模占全国1/7 [5] 区域创新实践 - 无锡与12家高校未来技术学院实现合作全覆盖 [6] - 无锡目标2027年研发强度达3.7%,培育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6] - 盐城布局概念验证和中试验证平台,建立"三首席三员"服务体系 [7] - 开发低空经济人才评价体系,在太仓试点新专业评审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