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报国
icon
搜索文档
党建引领担使命 实干笃行谱华章 国开证券成立十五周年纪实
金融时报· 2025-08-25 09:13
8月25日,国开证券迎来了成立15周年的生日。十五载砥砺奋进,十五载风雨兼程,国开证券始终 以赤诚耕耘之姿开拓进取、守正创新,奋力走出一条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作为国家开发银行主要 子公司,国开证券始终将自身发展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积极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始终牢记国有金融企 业初心使命,倾力服务和改善民生;始终将党建作为引领发展的红色引擎,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 动力。近年来,公司秉持"战略高度、金融情怀、稳健专业、特色发展"的理念,紧紧围绕"三聚焦一专 注"战略定位,保持战略定力、培育发展活力、提升经营效力、锻造专业能力,奋力书写金融"五篇大文 章",助力金融强国建设,以实际行动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畅通经济血脉 书写金融报国的时代答卷 十五年来,国开证券坚持以"家国情怀"为魂、以"金融报国"为本,聚焦主责主业,努力为实体经济 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支撑。自成立以来,公司累计服务绿色双碳、科创双创、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融资 近1万亿元,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近年来,公司强化服务战略顶层设计,搭建"党委统一领 导、业务部门统筹推动、分公司定点对接"的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三级"组织架构。在"一把手"任 ...
东吴证券,找到了黄金赛道
券商中国· 2025-07-25 07:25
核心观点 - 东吴证券通过构建一体化科创金融服务生态、产品创新及数字化转型,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实现金融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 [1][2][6] - 公司以"投行+研究+投资"一体化模式深度服务区域经济,聚焦苏州四大主导产业创新集群,形成专业化、特色化发展路径 [2][3] - 通过发行全国首批科创债、创新"股债联动"产品、打造北交所优势品牌等举措,累计发行科创类债券超200亿元,保荐北交所项目数量连续三年行业前三 [4][5] - 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自主研发行业首个国产化核心交易系统及证券业首个备案大模型"东吴秀财GPT",AI技术已应用于投研、投顾等业务场景 [6][7] 战略定位与区域协同 - 深度融入苏州区域经济,重点服务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四大产业创新集群,组建"百人团"提供定制化金融方案 [2] - 与苏州各县市(区)政府签订战略协议,联合设立科创基金及并购母基金,培育拟上市企业并推动产业整合 [3] - 通过"金鸡湖经济论坛"等高端产业活动提升科创企业市场可见度,研究所在创新药、高端制造等领域形成市场影响力 [2] 产品创新与市场实践 - 累计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含双创债)超200亿元,包括全国首批科创债12亿元及首单民营创投科创债"24金雨K1" [4] - 创新设计"债券+IPO"综合方案,成功保荐旭杰科技、龙腾光电登陆北交所/科创板,2022-2024年北交所保荐数量稳居行业前三 [5] - 2024年完成深交所主板首单过会并购案(华亚智能)及北交所首单境外重组案(佳合科技),入选交易所示范案例 [5] 数字化转型 - 2023年发布行业首个全面国产化核心交易系统,2024年自研大模型"东吴秀财GPT"成为证券业首个通过备案的AI模型 [6] - AI应用覆盖投行智能报告处理、研究摘要生成及高净值客户AI投顾服务("东吴之声"),提升服务效率与精准度 [6] - 数字化转型战略以"业务引领、科技赋能"为导向,强化自主创新能力以匹配科技企业需求 [6][7]
以光影诠释金融为民使命 新华保险发起“新新向荣 视启未来”第一届短视频大赛
新华网· 2025-07-12 11:23
大赛背景与目的 - 公司发起"新新向荣·视启未来"第一届短视频大赛,旨在通过可视化叙事破解保险服务认知壁垒,构建社会公众与金融工作的情感连接 [1] - 活动是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实践,体现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1] 赛道设计与主题 - 大赛设立三大主题赛道,涵盖12个细分创作方向,体现保险业经济减震器与社会稳定器功能 [2] - "弘扬金融为民'新精神'":聚焦公司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实体经济的案例,展现"金融报国"责任担当 [2] - "铸就品质发展'新典范'":展示公司在产品、服务、队伍、科技等方面的创新模式和卓越实践 [2] - "见证幸福生活'新画卷'":记录保险赋能美好生活的温暖图景,包括乡村振兴、科技赋能、理赔服务、养老社区等场景 [2] 活动组织与传播 - 依托公司与新华网的"双新"资源优势,打造保险业特色融媒体传播范式 [3] - 采用专业评审与大众投票结合的方式评选作品,设立四项专业奖项和三项特别奖项 [3] - 获奖作品将在公司全媒体矩阵和新华网"金融创新案例"专题进行跨圈层传播,优质作品将获得专业团队深度打磨 [3] 参与范围与意义 - 参赛对象涵盖公司员工、客户及社会公众,作品征集持续至2025年8月25日 [4] - 活动旨在通过镜头语言展现保险业"两器三网"作用,传递公司改革发展成果和"保得长久"品牌理念 [4] - 大赛是公司践行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践,也是行业与社会公众的温情对话 [4]
洞见 | 对话申万宏源党委副书记、证券公司总经理张剑,40周年起点,正如何建设一流投资银行?
战略定位与发展理念 - 公司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作为首要战略命题,融入国家叙事[1][4] - 深化"一个申万宏源"发展理念,完善一体化业务协同机制,解决客户资源开发与业务资源共享的难点[7] - 锚定"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目标,平衡功能性与盈利性,推动高质量发展[5][11] 业务布局与创新 - 构建"政研+产研+行研"多层次研究体系,聚焦国家战略与新质生产力[13] - 以"行研+交易+机构"为主线打造机构客户生态圈,深化金融同业全业务链合作[13] - 创新"产研+投资+投行"企业服务模式,把握并购与科创政策机遇,巩固北交所品牌优势[14] - 国际战略聚焦跨境投行(一带一路)、跨境自营(全球投研)和跨境资本中介(衍生品创新)三大板块[15] 数字化转型与科技赋能 - 完成覆盖90家分支机构、160万客户的法人交换项目,搭建企业级人工智能平台[17] - 推出"申财有道"数智化财富管理平台和"易万启源"机构一体化服务平台[18] - 牵头证券行业网络安全三年提升计划,连续两年获证监会信创项目优秀评级[18] 人才机制与组织优化 - 系统性推进"优总量、调结构、提能力、强机制"人才工程,关键岗位人才近三年增幅近50%[21] - 35岁左右年轻干部已进入管理层,"85后"成为中坚力量[21] - 市场化薪酬机制结合绩效挂钩与行业对标,强化长期激励机制[20] 制度创新与治理现代化 - 制定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方案,突出服务实体经济与防范金融风险[7][11] - 建立中长期发展质量评价细则,引导各单位聚焦改革实效[7] - 构建数字化风险管理系统,强化跨境业务与衍生品创新的事前事中事后审查[12]
申万宏源研究迎来新所长
申万宏源研究· 2025-05-30 20:27
人事变动 - 申万宏源研究总经理职务由周海晨变更为王胜 周海晨继续分管研究业务和机构业务 并兼任申万宏源研究党委书记、董事长 [1] - 王胜将全面负责申万宏源研究的经营管理工作 [1] 公司战略方向 - 研究所将持续深化高质量党建对研究工作的引领作用 以"金融报国、金融为民"为使命担当 [1] - 研究所将聚焦主责主业提升研究质效 锚定金融"五篇大文章"精准发力 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彰显研究价值 [1] - 研究所将夯实可持续发展根基 传承和发扬团队历史底蕴与专业精神 [1] 新任总经理工作重点 - 王胜将强化数据优势 开拓智能研究 擦亮研究"金字招牌" [2] - 王胜将持续优化"投研+产研+政研"体系建设 为公司"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建设而努力 [2] - 王胜将聚焦宏观趋势与产业变革 持续优化研究模型 [1] - 王胜将以专业为本 服务客户为导向 坚持深度、前瞻研究 [1]
陆家嘴国际信托有限公司2024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4-30 10:46
公司概况 - 公司全称为陆家嘴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4亿元,注册地为青岛,法定代表人为黎作强 [3][4][5] - 公司前身为2003年成立的青岛海协信托,2012年重组更名为陆家嘴信托,控股股东为上海陆家嘴金融发展有限公司(持股71.606%)[3] - 2012-2022年经历7次增资,注册资本从3.15亿元增至104亿元,股东结构保持稳定 [3] 公司治理 - 股东共3家,青岛国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为青岛国信发展集团全资子公司 [5][6] - 董事会下设6个专业委员会,2023-2024年完成独立董事换届,新增杨波、赵春光接替离任成员 [7][8][9] - 采用"三会一层"治理架构,形成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与高管层相互制衡的机制 [21][22][23] 战略规划 - 战略定位为"一体两翼一助力",目标成为服务国家战略的一流信托公司 [11] - 实施"四化"战略:特色化(产金融合)、多元化(三大业务梯度)、专业化(四项核心能力)、品牌化(四位一体形象)[12][13] - 业务转型方向包括非标转标、由融转投、通道转服务,构建基石业务+核心业务+精品业务体系 [12] 业务经营 - 信托业务分为单一/集合信托、资金/财产权信托,运用方式涵盖融资类、证券投资类等 [15] - 自营业务以金融产品投资为主,2024年受房地产行业影响部分信托产品出现延期兑付 [16][40][41] - 2024年经济呈"V"型走势,预计全年GDP增长5%,2025年重点关注消费恢复与制造业投资 [17][18] 风险管理 - 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覆盖信用、市场、流动性等7类风险 [34][35][36] - 信用风险管理措施包括交易对手尽调、抵押物审查、足额计提减值准备等 [45] - 市场风险通过组合管理、行业集中度控制、止损设置等手段防控 [46] 社会责任 - 乡村振兴领域累计提供资金6.85亿元,投向基建、水利等行业 [50] - 绿色金融方面新增7单公募REITs投资(3689万元),推进供热收费权ABN项目 [50] - 设立专项慈善信托如"弘远7号"(30万元)用于助学扶贫,采用双受托人模式开展公益项目 [51] 消费者保护 - 2024年构建"1+N"消保制度体系,修订新增4项专项制度 [53] - 全年处理有效投诉主要来自风险处置项目,上海地区占比71.4% [54] - 开展线上线下金融宣教活动,推文阅读量达1700次,覆盖超1000人次 [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