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

搜索文档
2025名校之约|“三增一优"改革启幕:中南大学8845人招生计划背后的育人新布局
央视网· 2025-06-25 16:01
学校概况 - 中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中管高校,"985工程""211工程"和"双一流"A类建设高校,由原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与中南工业大学于2000年合并组建而成 [1] - 学校形成了理、工、医、文多学科协同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拥有百年办学历史积淀 [1] -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11大学科门类,辐射军事学,拥有完备的有色金属、医学、轨道交通等学科体系 [2] 学科实力 - 5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数学 [2] - 1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9个学科进入全球前千分之一,材料科学跻身全球前万分之一 [2] - 铁道工程专业在软科2025年专业排行榜中排名全国第一,等级为A+,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排名全国前三 [4] 王牌专业与国家战略 - 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有色金属学科体系链,引领和支撑国家有色金属产业发展 [3] - 高性能碳/碳航空制动材料已运用于国产大飞机C919,打破了欧美国家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 [3] - 在新能源领域,尤其在固态电池、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及太阳能电池技术等方面成果显著 [3] - 全国锂电企业70%的核心研发人员、20余家新能源上市企业创始人均毕业于中南大学 [3] - 轨道交通学科体系群为高速铁路、青藏铁路、城轨交通等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4] - 拥有百年积淀的中国最早的西医学医疗体系集群,临床医学八年制、口腔医学5+3一体化继续招生 [4] 教育教学改革 - 启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重点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革命性重构 [5] - 增设人工智能通识课,鼓励各专业开设AI+课程,推动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专业人才培养 [5] - 将专业教育课程调整为"专业课程+个性化教育课程",满足学生多元发展学习需求 [5] - 推动双学士学位、辅修学位、辅修专业和微专业建设,拓宽多元化人才培养路径 [5] 国际化人才培养 - 与62个国家和地区的300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6] - 临床医学八年制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立项资助,共选派超过400余名医学生赴国外著名高校联合培养 [6][7] - 中南大学邓迪国际学院设置5个本科招生专业,每年计划招生300人,采用"双注册、双师资、4+0、双学位"培养模式 [7] - 与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合作实施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分"2+2"、"4+0"两种培养模式 [8] 招生政策 - 2025年本科招生总规模扩增至8845人,扩增招生总规模80人 [9] - 重点增加新能源科学与工程35人、新能源材料与器件30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30人等专业招生计划 [9] - 调减土木工程230人、建筑学15人等专业招生计划 [9] - 取消土木类、建筑类、医学技术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4个大类 [9]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物理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4个国家级拔尖基地班首次直接高考招生 [9] 学生发展支持 - 转专业实行"专业转出无门槛,转入有考核"的政策,学生可自由申请转换专业 [10] - 设立"奖、助、勤、贷、补、减、免、偿"八位一体的资助政策体系,年均发放学生资助资金约1.2亿余元 [10] 就业情况 - 超过50%毕业生进入中央企业、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临床医学毕业生90%以上进入三甲医院就业 [11] - 建有全国最大的"3+X"校园招聘市场,学校就业平台入驻单位3万余家,全年招聘会280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万个 [11] 报考注意事项 - 学校提档时承认各省(区、市)招生主管部门确认的全国性高考政策性加分,但分值累计不得超过20分 [13] - 报考艺术类招生专业的考生需注意身高要求,不符合条件将被退档 [13] - 报考中外合作办学相关专业时,高中阶段非英语语种学习的同学需谨慎报考 [13]
2025名校之约|北京语言大学:以语言为桥、创新为翼,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小联合国”
央视网· 2025-06-25 14:42
近日,北京语言大学(以下简称"北语")招生办公室主任王悦、北京语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李 超和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马方方做客央视网《名校之约》院校系列访谈,详细解读北语 2025年本科招生政策,并深度解读学校的人才培养特色,助力广大考生读懂大学,了解专业。 精彩访谈内容速递: 历史使命与办学定位 王悦:北京语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学校诞生于新中国外交事业的艰难开创时期,周恩来总理 关怀创建,毛泽东题写校名,新中国唯一以"语言"命名的国际型大学,被誉为"小联合国",肩负传播中 国语言文化使命,服务国家战略、促进文明互鉴。 学科实力与教育特色 专业建设:54个本科(大类)专业,1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北京市一 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北京市特色专业4个。覆盖 11个学科门类。 学科优势:构建"三强三新"体系(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区域国别学等),2024年,"中国语 言文学"在软科最好学科排名中列全国第四,为全国前3%;"区域国别学"在中山大学科学计量与科技评 价研究团队发布的学科基础竞争力统计排名中列全国第四,为 ...
希望老乡们把西湖大学看成自己的大学——对话施一公
河南日报· 2025-06-22 07:20
招生政策与规模 - 西湖大学2024年首次面向河南、重庆、上海、江苏、广东5省市招收本科生,其中河南投放20个名额,数量居首[2] - 公司从2022年起在浙江试点"西湖大学创新班"本科招生,经过3年渐进式发展后决定扩大招生范围[2] - 作为全国第5批高考改革省份,河南今年实行"3+1+2"新高考模式,西湖大学首次在改革背景下进入河南招生[1] 专业设置与培养特色 - 本科生需选考物理和化学,目前开设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等8个本科专业[3] - 实行"全员专业自主选择"制度,填报志愿时仅显示人工智能专业代码,入学后可在8个专业中自由选择[3] - 为165名2025级本科生配备248名博导组成的学术导师库,每位本科生从大一即可进入导师实验室参与科研[4][5] 学费与海外交流 - 国内本科生学费为每人每学年6000元,与公办高校齐平,住宿费1800-2200元/年[7] - 已与23所海外一流高校签订协议,所有本科生大三时可选择一学期海外交流,经济困难学生可申请助学金[8] - 住宿条件为四室或五室套房,每位本科生拥有独立卧室,配备共享活动室、厨房等公共设施[7] 培养目标与招生对象 - 旨在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和扎实学科基础的拔尖创新人才,不强制要求学生立志成为科学家[9] - 本科毕业可选择就业、本校直博或海外深造,鼓励但不强制继续攻读博士学位[9] - 招生对象包括明确志于科研的学生,以及对基础科学有兴趣但未确定方向的学生[9] 地域发展与战略布局 - 河南作为校长施一公家乡和人口大省,被列为省外招生首选地,体现地域情感与生源质量的双重考量[2][10] - 公司表示希望将西湖大学建设成为"让中国人感到骄傲的大学",逐步淡化个人印记,突出集体科研成就[6]
我省委托省外高校定向培养中医学专业本科生
海南日报· 2025-06-16 09:17
中医学本科专业订单定向医学生委托培养方案 - 从2025年起连续5年每年委托省外高校定向培养不少于50名中医学专业本科生 [1] - 学制5年学生毕业后须返回海南市县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至少6年并纳入编制管理 [1] - 省外高校定向医学生只招收户籍地为海南的考生不限制农村或城市户籍 [1] 招生与录取要求 - 考生须参加当年全国统一高考实行单列志愿单设批次单独划线录取 [1] - 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优先录取顶岗单位所在市县生源 [1] - 报考考生须承诺毕业后定向到相应医疗机构服务6年不含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1] 培养院校及方式 - 培养院校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等省外双一流中医药大学中医学本科专业 [1] - 主要采用"5+3"培养方式5年制本科加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1] - 鼓励采用"0+3"培养方式对招录的中医类毕业生进行3年住培 [2] 费用与补贴 - 学习期间学费住宿费生活补贴按海南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标准分5年补助 [2] - 服务满6年不含住培时间 [2]
职业本科,高考新宠|「教」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3 21:33
对于高考考生来说,职业本科高校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这些高校过往招收了怎样的生源,职业本科适合 什么样的考生报考,如何招收更多高质量生源,既关乎学校发展,也是广大考生的关切。 职业本科升格路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 北京报道 2025年高考临近,23所新高校值得关注。 5月22日,教育部对拟同意设置的本科高等学校进行公示,其中包括设立芜湖职业技术大学等23所本科 层次职业学校,即职业本科高校。 截至目前,国内已设立和拟设立的职业本科高校共83所。我国提出,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 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也就是每年50万人左右,但2023年仅招生将近9万人。 此次新设23所职业本科高校,包括位于广东、浙江、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多所"双高"职业院校,料将 吸引大量高考考生报考,壮大职业本科规模。 我国职业教育长期处在中专、大专层次办学,提出本科职业教育不过十几年时间。 2014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2019 年1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同年5月,教育部批准首批 15所职业本科试点院校。这 ...
「教」量|拐点来临,报名人数首度向下,上好大学会更容易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9 19:19
高考报名人数趋势 - 202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335万人,比2024年减少7万人,结束连续7年增长[1] - 2018-2024年高考报名人数从975万增至1342万,7年增长38%[2] - 2025年部分省份报名人数分化:云南减少1.26万,辽宁鞍山同比下降6.7%(较2020年减少超25%),甘肃增加6000人,海南增加1000人[4][5] 高等教育录取格局 - 2024年普通、职业本专科招生1068.9万人,录取率79.65%,创8年新低[3] - 2018-2021年录取率从81.13%升至92.89%,2022-2024年持续回落至80%以下[7][8] - 2025年政策推动优质本科扩容,双一流高校扩招:清华、北大各增150人,中农大扩招500人,西安交大扩招200人,中国政法大学增400人[9][10] 高校招生结构变化 - 新型研究型大学福耀科技大学首年招生50人,预算8亿元[1] - 多所985高校新增前沿专业:中科大新增量子信息科学、人工智能等专业,中农大开设5个新专业方向[10] - 民办高校招生困难:2024年广东本科征集志愿同比增107.4%,山东从上百增至超7000个,部分民办高校报到率不足90%(如保定理工学院未报到率超10%)[12][13][14] 教育供给侧改革 - 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性调整,重点扩招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11] - 中职教育定位转变:从就业为主转向就业与升学并重,推动高考报名基数增加[4]
喊话“收留哈佛学生”背后,港校竞争到底有多激烈?
虎嗅· 2025-05-26 20:19
香港高校申请趋势 - 香港高校QS排名显著提升 2025年有5所进入全球TOP100 其中港大从2024年的26名升至17名 超越清华复旦交大 [2][4] - 港校内地申请人数激增 港大2025年内地申请超1.5万人 JUPAS系统报考人数达42,916人创五年新高 [5][6] - 港大内地本科生四年增长48% 2024-25学年达3,677人 占非本地本科生65.2% [4] 生源结构变化 - "双非港宝"形成稳定生源 2003-2013年香港新增近20万双非婴儿 现进入升学高峰 [8][9] - 港校扩大内地高考生招生 港大2025/26学年名额增至400人 6所自资院校内地生限额从10%-20%提升至40% [9] - 人才引进计划带动生源 2024年香港各项人才计划获批近20万宗 带来超12万家属 [10] 录取竞争格局 - 录取难度对标牛剑藤校 北京某AP国际高中学生获英美顶尖offer但港前三"全拒得" [1][5] - 国际课程申请门槛提高 港理工明确拒收2月6日后提交的国际资格申请 港科大要求完整三年A Level成绩 [11] - 课程体系竞争力分化 IBDP在港校申请中优势显著 AP课程学生易因"单科强综合弱"被拒 [14][15] 招生政策调整 - 语言要求持续收紧 港大更新雅思有效期至2年内 取消部分学院3年成绩有效期政策 [15] - 申请材料多元化 课外活动/科研经历成隐藏门槛 需展现学术与综合能力匹配度 [16] - 双轨制招生通道并行 港中大/港城大纳入高考统招 港大/港科大等12所需独立申请 [17][18] 国际教育竞争 - 香港高校全球吸引力增强 因国际局势/英美学费高涨等因素成为留学替代选择 [11] - 教育开放度凸显 哈佛留学生通道受阻时 港校第一时间推出转学接收政策 [19]
中教控股(00839)正围绕四大重点领域推进战略转型
智通财经· 2025-04-28 20:40
战略转型四大重点领域 - 本科教育平台优化:持续加大本科教育投入,聚焦高水准师资引进、科研能力提升及课程体系现代化建设,部分院校正积极申报硕士学位授予权以提升学术声誉[1] - 中职教育板块调整:针对需求变化将部分中职项目向高职或升学方向升级转型,同步优化课程设置及营运效率[2] - 项目执行纪律强化:严格管控资本项目投资,确保高效、高影响力及按时交付,完善管理流程保障质量与预算控制[3] - 财务实力与融资管道拓展:积极争取国际低成本资金支持,优先使用人民币融资以增强财务韧性及规避外汇风险[4] 资本管理策略 - 优先偿还债务及维持流动性稳定,应对收紧的金融环境与到期债务安排,避免交叉违约风险[5] - 股份回购或优于派息:因股份回购可提供更大资本配置灵活性,彰显公司内在价值信心,并提升港股通股东回报(港股通持股占比14.79%)[5] 股东价值与股息政策 - 董事会将审慎评估财务状况与战略需求,综合外部环境变化决定股息政策,确保资本配置兼顾稳健与前瞻性[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