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赋能教育
icon
搜索文档
【卓越教育集团(3978.HK)】素质业务收入高增,AI赋能成效显著——2025年半年报点评(陈彦彤/汪航宇/聂博雅)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8-24 08:04
核心财务表现 - 25H1营业收入9.2亿元,同比增长188.9% [4] - 25H1归母净利润1.5亿元,同比增长177.4% [4] - 25H1毛利率45.0%,同比微增0.1个百分点 [6] - 25H1净利率16.5%,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6] 分业务收入结构 - 素质教育业务收入7.23亿元,同比增长513.1% [5] - 全日制复习业务收入1.01亿元,同比下降18.3% [5] - 辅导项目业务收入0.89亿元,同比增长17.6% [5] 运营效率与费用管控 - 销售费用率6.8%,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主要因续读率提升降低新招压力 [6] - 行政及其他费用率12.5%,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主要因运营效率提升 [6] - AI技术在教学、营销环节应用优化流程,人才策略保障师资供给 [5] 区域市场战略 - 依托大湾区人口红利与教育需求,深耕广州市场并加快深圳、佛山拓展 [7] - 广州作为基地市场具有领先市占率,深圳佛山市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7] 技术发展与未来规划 - 计划推出"个性化推题"功能和"AI学伴"产品,提升教学个性化水平与服务体验 [7] - 持续深化AI在教育场景的应用,教研及AI投入增加影响短期净利率 [6][7] 股东回报政策 - 发布三年派息计划,2024-2026年派息率逐步提升至50%、60%、70% [8] - 已宣派中期股息每股11.8港仙,彰显管理层发展信心 [8]
卓越教育集团(3978.HK):素质业务收入高增 AI赋能成效显著
格隆汇· 2025-08-24 04:37
财务表现 - 25H1实现营业收入9.2亿元,同比增长188.9% [1] - 25H1归母净利润1.5亿元,同比增长177.4% [1] - 25H1净利率为16.5%,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2] - 25H1毛利率为45.0%,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 [1] 业务结构 - 素质教育业务收入7.23亿元,同比增长513.1% [1] - 全日制复习业务收入1.01亿元,同比下降18.3% [1] - 辅导项目收入0.89亿元,同比增长17.6% [1] - 综合素养业务中"三人以下"低毛利率业务收入占比大幅提升 [1] 运营效率 - 销售费用率为6.8%,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主要因续读率提升和新招压力减小 [2] - 行政及其他费用率为12.5%,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主要因运营效率提升节省开支 [2] - AI技术在教学、营销等环节应用优化流程,人才策略保障师资供给 [1] 区域拓展 - 广州、深圳、佛山市场拓展成效显著,依托本土化课程和品牌影响力扩大市场份额 [1] - 广州作为基地市场领先的市占率构筑品牌护城河 [2] - 深圳、佛山市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2] 技术发展 - 计划推出"个性化推题"功能和"AI学伴"等产品提升教学个性化水平与服务体验 [2] - 继续深化AI在教育场景的应用 [2] 股东回报 - 发布三年派息计划,2024-2026年派息率逐步提升至50%、60%、70% [2] - 已宣派中期股息每股11.8港仙 [2] 业绩展望 - 暑期和秋季续班情况较好,下半年业绩有望维持高增 [3] - 维持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3.33/4.23/5.02亿元 [3]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12x/10x/8x [3]
卓越教育集团(03978):2025年半年报点评:素质业务收入高增,AI赋能成效显著
光大证券· 2025-08-23 15:16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实现营业收入9.2亿元,同比增长188.9% [1] - 2025H1归母净利润1.5亿元,同比增长177.4% [1] - 毛利率45.0%,同比微增0.1个百分点 [2] - 净利率16.5%,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2] - 销售费用率6.8%,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 [2] - 行政及其他费用率12.5%,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 [2] 分业务收入表现 - 素质教育业务收入7.23亿元,同比增长513.1% [1] - 全日制复习业务收入1.01亿元,同比下降18.3% [1] - 辅导项目业务收入0.89亿元,同比增长17.6% [1] 增长驱动因素 - 综合素养业务产品与服务质量提升推动报读人次和续报率上升 [1] - 广州、深圳、佛山市场拓展成效显著 [1] - AI技术在教学、营销环节应用优化流程 [1] - 人才策略保障师资供给 [1] 未来发展战略 - 依托大湾区人口红利与教育需求持续深耕广州市场 [3] - 加快深圳、佛山等地的市场拓展 [3] - 深化AI教育场景应用,计划推出"个性化推题"和"AI学伴"产品 [3] 股东回报政策 - 发布三年派息计划,2024-2026年派息率逐步提升至50%、60%、70% [3] - 已宣派中期股息每股11.8港仙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维持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3.33/4.23/5.02亿元 [3]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12x/10x/8x [3] - 预测2025年营业收入20.28亿元,同比增长84.06% [4] - 预测2025年归母净利润3.33亿元,同比增长73.15% [4] 市场数据 - 总股本8.47亿股 [5] - 总市值44.06亿港元 [5] - 一年股价波动区间2.44-5.99港元 [5] - 近3月换手率10.09% [5] 股价表现 - 近1个月绝对收益-16.58%,相对收益-15.45% [8] - 近3个月绝对收益-3.80%,相对收益-15.46% [8] - 近1年绝对收益79.56%,相对收益35.93% [8]
网龙多位专家受邀出席全球教育盛会,共探未来教育新范式
搜狐网· 2025-08-22 17:18
大会概况 - 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于8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举办 由北京师范大学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联合主办 [1][4] - 大会主题为"人机协同催生教育新生态" 参与国内外嘉宾超过500人 现场参会代表逾2200人 [12]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及6个一类中心 12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席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学习科学联盟等教科文体系重要机构深度参与 [12] 公司高层参与 - 公司董事长刘德建博士以Avatar形象在开幕式发表演讲 提出面向未来的理想教育应具备"3E"特质 即更有效果 更有效率 更有体验感 [13][16] - 公司副董事长梁念坚博士在开幕式演讲中指出公司EDA平台致力于推动教育公平 技术赋能与全球协同的教育新生态 [14][16] - 公司高级副总裁林伟在"科教融合与产教融合"会议分享公司全球数字教育战略布局与核心实力 包括EDA平台 AI生产中心和元宇宙众包平台 [17] - 公司高级副总裁俞飚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会议分享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和成功案例 [18][20] - 公司高级副总裁陈宏在"数字化赋能终身学习"会议阐述AI重塑终身学习平台 推动学习方式根本性变革 [20][21][24] - 公司副总裁陈长杰在"中小学人工智慧教育-科学教育-STEM教育"会议展示游戏化思维融入教育过程 打造沉浸式学习体验 [22][24] 产品与技术展示 - 公司集中展示EDA AI生产中心 喵星实验室 AI数字人智能互动 Rokid AR等智慧教育创新产品和AI应用能力 [9][25][28] - AI生产中心通过"专家系统+AI节点"方式赋能教育内容生产 边际生产成本降至百元级 单条内容生产时间缩短至1小时以内 [26] - 公司与Rokid在AR眼镜应用达成战略合作 展示AR技术在教育 企业宣传等方向应用潜力 [27] - 公司AI数字人轮值CEO唐钰以全息形式亮相 展现AIGC对话大模型实时对话能力 [30] - 公司为大会近500名发言嘉宾生成专属数字人形象 [41] 奖项与荣誉 - 公司旗下普罗米休斯ActivPanel 10 with ActivSuite™产品获"全球智慧教育创新奖" 该品牌已在全球超过100万间教室提供产品和服务 [32][38] - 公司获大会组委会颁发"卓越合作伙伴"奖项 肯定其在全球数字教育领域持续赋能 [35][37] - 公司旗下星纪园学校在第八届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中小学赛道决赛中获一等奖 [39] 战略合作与生态建设 - 公司连续十年深度参与全球智慧教育大会 作为主要协办单位之一 [9][35] - 公司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建智慧学习研究院 共同发布"设计与学习"国际课程 联合举办学术活动 [37] - 公司教育版图覆盖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与多个国家 高校及教育组织达成战略合作 [44] - 公司为大会设计虚拟IP形象"小智""小慧" 创作并更新会歌《教育之光》 助力品牌传播 [43]
聚势创特色,AI促改革丨青软集团主办 2025年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会议成功举办
7月26日,由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指导、青软集团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哈尔滨工程大学承办的"2025年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会议"在冰城哈尔滨成功举 办。 大会以"聚势创特色,AI促改革"为主题,聚焦AI赋能教育、特色化软件学院建设、关键软件技术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实践等核心议题,吸引全国高校400余 名专家学者及业界精英齐聚交流、思想碰撞,以期深入推进软件工程专业建设,探索软件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新模式,为我国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筑牢人才 根基。 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於志文在致辞中提到,软件技术的自主可控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命脉,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肩负着为国家软件事 业输送栋梁之材的重任。"哈尔滨工程大学依托'三海一核'特色优势,聚焦大型工业软件,与航海领域顶尖院所及龙头企业深化合作,构建了深度融合的校 企协同育人模式,为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蹚出了一条新路。" 卢苇:回顾改革硕果,锚定三大任务,共赴特色软件人才新程 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理事长、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教授卢苇在致辞中回顾了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在过去一年里积极深化改革,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与AI赋 能,在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领域取得 ...
2025名校之约|北京语言大学:以语言为桥、创新为翼,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小联合国”
央视网· 2025-06-25 14:42
历史使命与办学定位 - 北京语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诞生于新中国外交事业开创时期,由周恩来总理关怀创建,毛泽东题写校名,是新中国唯一以"语言"命名的国际型大学,被誉为"小联合国" [1] - 肩负传播中国语言文化使命,服务国家战略、促进文明互鉴 [1] 学科实力与教育特色 - 专业建设:54个本科(大类)专业,1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覆盖11个学科门类 [2] - 学科优势:构建"三强三新"体系(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区域国别学等),"中国语言文学"在软科最好学科排名中列全国第四,为全国前3% [2] - 师资力量:拥有十多位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培养多国政要、使节及30多万留学生 [2] 人才培养 - 秉承"德行言语,敦睦天下"的校训精神,致力于促进中外文明互鉴以及维护世界和平 [3] - 已为全球培养了80余位副总理以上政要、300多位外国使节、30多万名懂汉语、熟悉中华文化的外国留学生 [3] 2025招生亮点 - 招生规模持续增加,全国范围继续扩招,通过16种批次类别面向全国招生 [4] - 新增2个计划内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采用"4+0"培养模式,毕业后获得双学位 [4] - 新增3个联合学士学位项目,探索"新文科+新工科"培养路径,开设8个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 [5] - 新增1个校级拔尖人才实验班,培养国际化汉学与中国学战略性人才 [6] - 新增2个大类招生,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 [6] - 新增多个特色招生专业方向,如翻译(AI翻译实验班)、金融学(数智金融)等 [7] - 招生和培养政策持续优化,包括分专业录取加分、转专业模式等 [7] - 2024年整体就业去向落实率超过98%,30%以上毕业生选择国内深造,20%出国境深造 [8] 国际关系学院 - 1993年成立全国首个联合国研究中心,2025年将招收首批国际事务硕士 [10] - 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和北京市一流专业"国际政治" [11] - 2024届本科考研率51.85%、研究生考博率33.3%,整体就业率为95.5% [12] - 毕业生去向包括财政部、教育部、新华社等知名单位,以及国内外著名学府 [13] 信息科学学院 - 成立于2000年,本科层面以计算机大类方式招生培养,依托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5] - 拥有"语言信息处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平面媒体中心"两个国家级平台 [15] - 学院前身为语言信息处理研究所(1987年),在语言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积累大量创新性科研成果 [16] - 毕业生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获得高薪岗位,部分已成互联网AI部门负责人 [16] - 与华为、微软等企业合作,开展语言智能技术研究和应用 [19][20] - 毕业生就业方向包括国家部委、央企、金融科技、新媒体技术等领域,起薪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1]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测评:夸克AI与志愿填报专家专业水平相当
快讯· 2025-06-20 11:15
AI赋能教育行业 -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发布《AI赋能教育:高考志愿填报工具使用指南》,聚焦高考志愿填报中的十大典型需求 [1] - 《指南》提供100个专业的深度搜索提示语供考生和家长使用 [1] - 夸克的AI能力在数据完整性、分析能力与决策水平方面已具备与人类志愿规划专家比肩的水准 [1]
AI 破解 2025 年教育「不可能三角」
36氪· 2025-06-19 10:28
政策支持 - 国家层面构建覆盖人工智能教育全流程的制度框架,2017年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25年5月教育部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和《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4] - 地方层面积极探索AI与传统产业结合,如上海模速空间聚焦大模型创新企业需求,深圳发布《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计划(2025—2026年)》加快推进AI学科建设[5] - 政策推动形成学校-地方政府-各部门合力,AI人才培养逐步完善,技术应用广泛[6] 技术升级 - 生成式AI(如GPT、DeepSeek)成为教育智能化核心驱动力,在语言理解、逻辑推理等维度接近人类水平,赋能教育全流程[13] - DeepSeek大模型凭借强推理能力、开源特性和低成本优势成为行业技术升级转折点,众多教育企业争相接入[14] - 大模型自研+开源形成双向赋能路径,底层技术迭代推动教育多元场景落地[14] 产业链生态 - 上游以大模型厂商和云服务商为核心提供底层技术支持,中游聚焦教育场景落地实施,下游触达G/B/C端用户[6] - 教育科技机构可分为场景驱动的教育企业和AI技术企业两类,前者积极转型后者快速切入赛道[15] - 校园端、教企端、用户端多元发展,综合管理场景成为AI与教育深度融合重要阵地[17] 商业模式 - G端围绕政策驱动需求展开,B端提供机构定制化服务,C端满足个人学习需求,三者客户定位和产品形态差异明显[21] - 2025年中国AI+教育市场规模预计突破700亿元,2030年有望达3000亿元,复合增长率47%[22] - 国内企业正拓展海外市场,北美及东南亚需求旺盛,欧洲与中东潜力待开发[24] 企业动态 - 好未来、高途、网易有道等头部教育公司接入DeepSeek大模型,优化智能硬件、AI伴学助手等功能[14] - 教育科技机构如TAL好未来、猿力科技凭借教学数据优势训练完善模型,互联网公司如腾讯、百度通过流量和技术能力切入教育场景[8] - 硬件与软件结合解决方案在校内外广泛应用,校内提升教学效率校外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19]
2025年AI赋能教育行业发展趋势报告-多鲸
搜狐财经· 2025-06-18 08:55
AI赋能教育行业核心观点 - 2025年AI与教育深度融合推动教育模式根本性变革,重塑教育生态 [1] - 大模型成为核心驱动力,推动AI+教育进入智能时代,降低技术门槛并催生教育垂类大模型 [1] - 教育需求与人才培养体系重构,AI突破地域限制降低成本,促进教育公平与精准化 [1] - 产业格局覆盖校园、教企、用户端,商业模式分层(G端/B端/C端) [1] - 生态融合加强产业链合作,国内市场饱和推动企业出海,呈现"文化+模式+技术"三维输出特征 [2] 技术应用与创新 - 生成式AI在语言理解等方面接近人类基准,优化教学效率与体验 [1] - 开源大模型推动行业进入"全民时代",技术门槛降低 [1] - 大模型技术从工具辅助转向场景重构,实现"一校一模型"(MaaS模式) [31] - 多模态交互、实时语音技术推动AI教学助手从"工具型"走向"伴随式智能" [17][33] - AI与通信技术融合重构教育底层逻辑,实时分析能力结合低延时通信云打破规模化与个性化矛盾 [18] 市场规模与细分领域 - 2025年中国AI+教育市场规模超700亿元,2030年达近三千亿元 [2] - 校内市场规模可观但增长有限,校外市场因智能硬件和内容升级潜力更大 [2] - 细分领域AI渗透率差异明显,智能硬件、自适应学习系统等增长显著 [2][40] - 教育智能硬件日均交互token调用超25亿次,验证终端陪伴价值 [40] 企业案例与商业模式 - 头部企业如好未来、编程猫通过自研大模型或接入开源模型创新智能硬件与课程体系 [2] - 商业模式分层:G端聚焦政府管理,B端服务机构定制,C端提供个性化培训 [1] - 技术、产品、服务、数据四大商业模式并存,一站式解决方案成趋势 [1][19] - 出海模式从资本输出转向AI+教育产品输出,聚焦特定市场 [2] 政策与行业生态 - 国家层面政策频出,如《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 [73][74] - 地方政策推动一线城市形成创新示范路径,如北京、上海、深圳的学科建设与课程体系 [76] - "政产学研用"协同推进,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加强 [2][31] - 政策落地效果显著,在人才培养、技术应用、基座构筑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77] 专家观点与未来趋势 - AI实现教育"不可能三角"(高质量、大规模、个性化) [4][68] - 教育从知识传递转向能力培养,强调提问力、元学习力等核心素养 [8][37] - AI时代教师角色转型为学习设计师,人机协同成新常态 [35][60] - 未来3-5年AI+直播或成教育主流,重塑学习方式与生态 [33] - 十大趋势包括政策深化、技术升级、垂直细分、出海拓展等 [72]
图灵机器人入选《 2025 AI 赋能教育行业发展趋势报告 》优秀企业案例
图灵机器人· 2025-06-17 17:28
AI赋能教育行业趋势 - AI赋能教育作为新兴模式正深刻变革教学主体、学习主体与教学载体,具有覆盖全面性、内容革新性、系统整合性、精准适配性四大特征,打破教育个性化、高质量、大规模的"不可能三角" [1] - 国家政策高度重视AI赋能教育,技术迭代推动行业进入大模型智能时代,当前市场规模超700亿元,呈现供需两旺态势 [1] - 行业报告聚焦十大核心趋势,为教育机构提供方向指引和战略洞察,北京光年无限(图灵机器人)作为AI科技代表企业入选精选案例 [1] 图灵机器人公司定位 - 公司专注AI+教育产品研发15年,为教育局/学校、教培机构、教育硬件厂商等提供算法模型、AI产品应用及硬件技术方案 [3] - 在产业链中处于上游垂类大模型和中游教育机器人环节 [4] - 作为国内最早AI对话机器人开发平台,拥有近500项发明专利,累计AI硬件出货超1亿台,日均AI交互数亿次,主要应用于儿童教育等商业场景 [7] 核心技术优势 硬件与云端能力 - 具备自主定义和规模化供货能力,支持RTOS与Android双平台,年出货量超1000万台,累计出货超1亿台 [5] - 云端服务日调用近10亿次,故障率0.01%,响应时间15分钟内,支撑海量AI应用 [5] 教育大模型技术 - TuringMM系列模型在2025年C-Eval榜单排名第四,STEM类别第二,教育场景能力远超通用大模型 [5] - 拥有完整语音/视觉/对话/多模态AI能力,累计知识产权超500件,多模态交互发明专利申请量国内第一 [5] 内容安全体系 - "图灵盾"系统实现AI对话全面监控审核,智娃大模型通过官方备案,双重保障AIGC内容安全 [5] 产品服务体系 - 构建"技术底座-产品方案-业务场景-终端硬件"四层逻辑的全链路教育智能化服务体系 [5] - 形成"AI+软件+硬件+内容+工具"一站式架构,实现从底层技术到终端应用的全覆盖 [5] - AI智习室方案为教培机构提供全周期运营服务,助力降本增效并提升招生续费率 [6] 未来发展展望 - 公司将持续优化产品服务,推动教育行业智能化发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高质量学习体验 [6] - 通过技术创新助力教育机构实现"硬件+内容+服务"的智能化升级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