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比亚迪F3DM
icon
搜索文档
比亚迪、宁德时代诞生汽车产业链企业首批院士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1 21:50
院士增选事件 - 202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比亚迪执行副总裁廉玉波和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当选[2] - 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首次出现来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技术负责人,打破院士均来自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常规[2] 宁德时代技术影响 - 吴凯是麒麟电池、神行超充电池等核心产品的技术奠基人,其研发定义了全球动力电池在能量密度与充电速度的技术上限[2] - 其技术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全球主流车企的新能源车型,直接影响产品竞争力与市场普及速度[2] 比亚迪技术发展路径 - 廉玉波职业轨迹横跨飞机制造、中国汽车研究中心、上汽集团,最终在比亚迪主导整车技术与电动平台开发[2] - 2004年组建比亚迪电动汽车研发部门,从三电系统起步搭建新能源技术架构[2] - 2008年带领团队推出全球首款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双模电动车F3DM,实现插电混动从概念到量产的关键跨越[3] - F3DM纯电续航达100公里,远超当时通用、丰田约25公里的水平,确立比亚迪“以电为主”混动技术路线[3] 比亚迪市场表现 - 从2020年到2023年,比亚迪插混车型销量从4.8万辆跃升至143万辆,增长约30倍[3] 行业技术趋势 - 插混技术路线正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参与全球竞争的核心优势之一[3] - 2025年1-9月,中国新能源车出口中,插混和普混车型已替代纯电车型成为新增长点,插混皮卡在商用车出口中表现突出[3][4] - 院士当选背后是新能源产业链从核心零部件、基础材料到整车制造的全面技术突破[5] - 从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革命到整车混动技术全球引领,技术创新构筑产业核心竞争力并契合“双碳”目标[5] 比亚迪研发投入 - 廉玉波是比亚迪近11万研发人员、累计近1500亿元研发投入与超3万项授权专利的代表人物[5]
比亚迪、宁德时代诞生汽车产业链企业首批院士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1 21:43
文章核心观点 - 比亚迪执行副总裁廉玉波和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标志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技术负责人首次获此殊荣,打破了院士均来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常规 [1] - 两位企业院士的当选反映了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在核心零部件、基础材料到整车制造领域实现了全面技术突破 [4] 宁德时代技术成就 - 吴凯是麒麟电池、神行超充电池等核心产品的技术奠基人,其研发工作定义了全球动力电池在能量密度与充电速度方面的技术上限 [1] - 吴凯的技术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全球主流车企的新能源车型,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的产品竞争力与市场普及速度 [1] 比亚迪技术成就与影响 - 廉玉波职业生涯横跨飞机制造、中国汽车研究中心、上汽集团,最终在比亚迪全面主导整车技术与电动平台开发,是公司实现全面技术输出的关键人物 [1] - 2004年廉玉波组建比亚迪电动汽车研发部门,从三电系统起步搭建公司最早的新能源技术架构 [1] - 2008年其团队推出全球首款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双模电动车F3DM,实现插电混动从概念到量产的关键跨越,彼时全球仅通用、丰田和比亚迪掌握该技术 [2] - 比亚迪F3DM纯电续航达100公里,远超通用和丰田的约25公里,确立了“以电为主”的混动技术路线,助力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核心领域实现对国际巨头的弯道超车 [2][3] - 廉玉波主导的DM技术持续迭代,插混系统成为比亚迪的技术标签,推动公司站上混动领域主流位置,插混车型销量从2020年4.8万辆跃升至2023年143万辆,增长约30倍 [3] 行业趋势与竞争力 - 插电混动技术路线正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参与全球竞争的核心优势之一 [3] - 2025年1-9月中国新能源车出口中,插混和普混车型已替代纯电车型成为新增长点,插混皮卡在商用车出口中表现尤为突出 [3] - 从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革命到车用材料绿色升级,再到整车混动技术全球引领,这些技术创新构筑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4]
深圳新能源造车爆发,产量四年涨26倍
36氪· 2025-08-22 16:53
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 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20年10.93万辆增长至2024年293.53万辆 四年增长26倍 占2024年全国产量1288.8万辆的22.7% [3][14] - 深圳建成超充站1002座 充电桩超41万个 超充站和充电枪数量超过加油站和加油枪 [23] - 形成涵盖整车 动力电池 电机电控 智能座舱 自动驾驶 充电基础设施的完整产业集群 [22] 比亚迪发展历程 - 1994年成立 2003年收购西安秦川汽车进入汽车行业 2005年首款车型F3上市14个月销量达10万台 [4][6][9] - 2008年推出全球首款插电混动汽车F3DM 2010年推出中国首款量产纯电动车E6 [10] - 2022年停止燃油车生产 2022-2024年销量分别为186.85万辆(+152.46%) 302.44万辆(+61.86%) 427.2万辆(+41.26%) [14] 技术创新与人才建设 - 坚持技术路线:磷酸铁锂18年 插混17年 电动车开发14年 推出刀片电池 DM-i超级混动 e平台3.0 [14] - 2022-2023年招收应届生从1.5万人增至3.18万人 硕士博士占比61.3% 工程师团队近11万人 [15][16][17] - 深圳产业配套生态完善 从原型打样到量产可快速完成资源对接 [22] 企业合作模式 - 华为通过零部件 HI模式 智选车模式与车企合作 39个月实现鸿蒙智行全系交付80万辆 [18][19] - 与赛力斯 奇瑞 北汽 江淮 上汽打造问界 智界 享界 尊界 尚界五个品牌 [19] 全球化拓展 - 产品登陆全球112个国家和地区 在泰国 乌兹别克斯坦 巴西 匈牙利设生产基地 [24] - 2024年海外销量达55万台(超2023年全年) 欧洲门店从3家扩至400余家 部分国家月销超3000台 [24] - 采用"深圳号"滚装船单次运载超6800台车辆 深汕合作区推行"前港后厂 出厂即出海"模式 [23][25][26] 政策支持与产业环境 - 深圳2010年推出融资租赁 车电分离模式促进新能源公交普及 2017年实现全市公交电动化 [11][12] - 深圳拥有欣旺达 德方纳米 贝特瑞(电池) 汇川技术 英威腾(电控) 速腾聚创(激光雷达) 元戎启行(自动驾驶)等产业链企业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