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永赢中证港股通医疗主题ETF
icon
搜索文档
资金博弈激烈 部分港股主题ETF换手率连续超100%
上海证券报· 2025-08-20 03:25
港股主题ETF交易活跃度 - 永赢中证港股通医疗主题ETF单日下跌2.72%,换手率达125.28%,成交金额4.03亿元显著高于3.2亿元规模[1] - 该ETF连续五日换手率超100%,其中8月15日达183.4%,四日成交金额均突破3亿元[1] - 易方达中证香港证券投资主题ETF两日换手率超100%,连续四日成交金额超过200亿元[1] 资金流动与规模变化 - 永赢中证港股通医疗主题ETF份额近一周增长17.37%至1.96亿份,资产规模增长28.51%至3.2亿元[1] - 资金通过二级市场及场外市场同步参与ETF交易与申购[1] 行业指数表现 - 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近一个月上涨9.46%,中证香港证券投资主题指数同期上涨14.02%[2] - 高换手率反映资金在港股创新药与券商板块的短期博弈与布局动向[2] 市场特征分析 - 高换手率体现投资者对医疗及证券板块预期变化与短期操作倾向[2] - 小规模ETF产品可能出现供需失衡情况,影响交易体验[2]
快速出手,部分次新基金表现不俗
中国基金报· 2025-06-22 20:37
次新基金表现亮眼 - 今年以来部分次新权益基金逆势布局,成立以来单位净值涨幅超20% [1] - 截至6月20日,14只次新权益基金单位净值增长率超10%,4只涨幅超20% [3] - 景顺长城医疗产业A成立以来单位净值增长率达23.79%,华泰柏瑞红利精选A涨幅为10.42% [3] 市场反弹与基金建仓 - 4月8日至6月19日,上证指数上涨8.5%,创业板指涨幅超11%,恒生指数累计上涨超18% [3] - 部分次新基金迅速建仓,如景顺长城新兴产业A、恒生前海港股通价值A等取得8%~10%的涨幅 [3] - 表现较好的次新基金多成立于3月中下旬,投资方向集中在创新药、高股息、新兴产业等热门赛道 [4] 指数产品表现突出 - 易方达恒生港股通创新药ETF近三个月单位净值累计上涨21.34% [4] - 永赢中证港股通医疗主题ETF单位净值涨幅超20% [4] - 工银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招商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ETF等产品取得10%~20%的涨幅 [4] 下半年投资方向 - 下半年主要配置AI板块(如算力)、高端制造板块(如新能源、军工)、周期成长板块(如医药、化工)及红利资产板块 [6] - A股市场估值仍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在全球主要市场中属于估值洼地 [6] - 看好三类机遇:顺周期行业盈利和估值修复、中游环节企业量价齐升、高分红高回购公司估值重构 [6] 基金经理建仓策略分化 - 部分基金经理计划利用6个月建仓期,把握下半年市场机会 [7] - 部分基金经理坚持分步建仓策略,初期仓位控制在30%以内,主要配置安全边际高的个股 [7]
快速出手,部分次新基金表现不俗
中国基金报· 2025-06-22 20:21
市场表现 - 4月8日至6月19日上证指数上涨8.5%,创业板指涨幅超11%,恒生指数累计上涨超18%,恒生科技指数涨超16% [4] - 今年以来成立的次新权益基金中14只产品单位净值增长率超10%,4只涨幅超20%,景顺长城医疗产业A成立以来单位净值增长率达23.79% [4] - 易方达恒生港股通创新药ETF近三个月单位净值累计上涨21.34%,永赢中证港股通医疗主题ETF涨幅超20%,其他指数产品涨幅在10%~20%区间 [5] 投资方向 - 下半年主要布局AI、高端制造、周期成长、红利资产等方向,具体包括算力、新能源、军工、医药、化工、公用事业等板块 [2][6] - 表现较好的次新基金多投资于创新药、高股息、新兴产业、人工智能等热门赛道 [5] - 长期看好三类机遇:供给受约束的顺周期行业盈利估值修复、中游环节企业量价齐升、高分红高回购公司估值体系重构 [6] 建仓策略 - 部分次新基金在市场相对低位发行后快速建仓,如景顺长城医疗产业A成立后6月12日净值达1.35元阶段高点,华泰柏瑞红利精选A成立以来涨幅10.42% [4] - 基金经理建仓节奏分化,部分利用6个月建仓期捕捉下半年机会,部分采取分步建仓策略初期仓位控制在30%以内 [7]
逾170亿元!A股,又来一批增量资金!
券商中国· 2025-04-09 20:58
公募基金增量资金 - 4月9日公募基金有望为市场带来逾170亿元增量资金,主要来自四方面:新成立的8只权益基金募集141.49亿元(其中90%资金来自6只上证科创板综合ETF联接基金)、4只ETF即将上市交易、6只已成立待入市的ETF募集20.07亿元、基金公司自购(如兴证全球基金自购不少于6000万元)[2][3][4][9] - 华夏上证科创板综合ETF联接基金A以48.92亿元募集规模成为年内最大权益基金,易方达同类产品以43.62亿元居次,两者合计占6只科创板ETF联接基金总规模的70%[6] - 招商中证A50ETF等4只ETF将于4月14日上市,合计规模近9亿元[7] ETF联接基金主导地位 - 6只上证科创板综合ETF联接基金合计募集132.41亿元,占当日权益基金总募资规模的93.6%,单只产品平均认购户数达2.3万户[6] - 除头部两家外,招商基金和鹏华基金的科创板ETF联接产品分别募集11.96亿元和11.75亿元,博时基金和南方基金同类产品募集规模均低于10亿元[6] - 主动权益类产品中欧红利智选混合基金募集9亿元,规模显著低于被动型ETF联接基金[6] 基金公司自购动态 - 兴证全球基金宣布自购旗下权益基金不少于6000万元,持有期不低于1年[4][11] - 鹏扬基金、博时基金和招商基金前一日合计自购1.45亿元,其中博时基金拟投入6500万元,招商基金承诺5000万元持有1年以上[11] - 行业人士透露更多基金公司正在酝酿自购,可能与机构资金形成合力推动市场回升[12] 行业观点与政策应对 - 华夏基金认为中国凭借完整工业体系和科技创新生态,叠加货币政策与财政刺激政策,当前是逆向布局权益资产洼地的时机[13] - 招商基金提出应对"对等关税"需聚焦AI、半导体等科技领域,集成电路大基金三期追加3000亿元目标2025年芯片自给率提升至26%,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计划实现固态电池50GWh量产[14] - 平安医药精选基金指出创新药受关税影响有限,因出海主要依赖技术授权而非实物出口,中国创新药具备技术成本优势且满足全球需求[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