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塑料零部件
icon
搜索文档
海泰科:预计公司注塑模具业务下半年将延续增长态势
证券日报网· 2025-09-02 21:16
汽车注塑模具业务 - 首发募投项目产能逐步释放为公司提供更充足产能支撑 [1] - 产能释放为加速拓展国内外市场奠定坚实基础 [1] - 受益于汽车行业较高景气度双向驱动 预计下半年注塑模具业务延续增长态势 [1] 塑料零部件业务 - 海泰科(泰国)作为海外生产基地与延锋、麦格纳、劳士领、比亚迪等知名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1] - 泰国二期工厂已顺利投产 [1] - 达产后预计每年新增产值约1亿元 [1] 高分子新材料业务 - 可转债募投项目"年产15万吨高分子新材料项目"稳步推进 计划2025年上半年完成 [1] - 青岛已建成年产3万吨中试生产基地 [1] - 客户认证工作积极推进 改性材料业务已实现小批量供货且客户数量不断增加 [1] - 预计下半年高分子材料业务实现小幅增长 [1]
海泰科:公司持续加码泰国产业布局
证券日报网· 2025-09-02 21:11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积极响应中国车企及零部件公司在泰国投资趋势 持续加码泰国产业布局 [1] - 海泰科(泰国)作为海外生产基地 与延锋、麦格纳、劳士领、比亚迪等知名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1] 生产经营状况 - 2025年上半年汽车零部件业务在手订单充沛 原有产能利用率接近饱和 [1] - 当期实现营业收入4463.61万元 [1] 产能扩张计划 - 2024年公司利用自有资金1.6亿元对泰国公司进行二期投资 [1] - 二期工厂已顺利投产 达产后预计每年新增产值约1亿元 [1]
海泰科2025年上半年营收、净利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模塑一体化”助力业绩进入释放期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19:26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3.86亿元同比增长24.86% 归母净利润3638万元同比增长383.49% 扣非净利润3383.44万元同比增长1451.28% [2] - 实施2024年度现金分红2542.71万元 2022至2024年累计现金分红6625.91万元 累计分红比例达70.93% [2] 注塑模具业务 - 注塑模具主业实现营业收入3.24亿元同比增长26.30% 受益于产能释放与订单增长双向驱动 [3] - 新接注塑模具订单4.74亿元同比增长25.36% 截至2025年6月末在手订单10.24亿元同比增长22.77% [4] - 新能源汽车注塑模具在手订单4.08亿元同比增长58.8% 产能释放与市场红利推动业务持续高增长 [4] 行业背景 - 上半年汽车产销分别同比增长12.5%和11.4% 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同比增长41.4%和40.3% [3] - 汽车出口同比增长10.4% 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长75.2% 为汽车塑件市场提供增长基础 [3] 模塑一体化战略 - 通过改性塑料和汽车塑料零部件业务实现从模具供应商向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2][5] - 年产15万吨高分子新材料项目稳步推进 青岛建成年产3万吨中试基地 安徽基地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6] - 改性塑料项目完全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17.45亿元 净利润7368.15万元 [6] 新业务拓展 - 开发人形机器人领域高分子材料解决方案 包括轻量化仿生骨架/自润滑关节轴承/耐高温电机外壳 [6] - 为某头部人形机器人公司进行配套开发 通过PEEK材料创新提升产品性能 [6] - 汽车零部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463.61万元 泰国二期工厂投产后预计新增产值约1亿元 [6]
骏创科技(833533):“以塑代钢”趋势下配套T公司,技术积累助力储能/动力电池业务拓展
华源证券· 2025-06-04 14:1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骏创科技“增持”评级 [5][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骏创科技是汽车塑料零部件供应商,服务于T公司、斯凯孚等,2024年营收7.55亿元,顺应“以塑代钢”趋势,技术积累助力储能/动力电池业务拓展,全球化产能布局优化,看好其在乘用车和储能/动力电池领域发展潜力 [5][6] 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4日,骏创科技收盘价37.98元,年内最高/最低为78.60/8.18元,总市值49.6616亿元,流通市值18.3464亿元,总股本1.3076亿股,资产负债率55.46%,每股净资产3.61元/股 [3] 投资要点 公司概况 - 骏创科技主要产品有汽车塑料零部件、模具、贸易件等,客户多为跨国国际化公司,直接或间接服务众多汽车制造商,截至2024年末有专利77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具备双色成型等技术 [5] 经营业绩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55亿元(yoy+8.08%)、归母净利润5115.61万元,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22.7%、6.2%;2025Q1实现营业收入1.61亿元、归母净利润975.78万元 [5] 行业趋势 - 2024年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系列收入增加,“以塑代钢”拉动行业需求上升,发达国家汽车平均塑料用量超300kg/辆,国产汽车约100kg,我国汽车塑料用量和零部件未来空间大 [5] 业务拓展 - 顺应新能源车发展,产品用于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超1800万辆(yoy+24.4%),渗透率20.1%,2030年全球乘用车新能源渗透率有望达50%;2024年全球储能市场高速发展,新型储能新增装机同比增长62.5%,公司开拓储能/动力电池领域业务 [5] 公司举措 - 2024年初设立新加坡子公司优化持股架构,子公司骏创北美2023年9月量产,2024 - 2025年产能爬坡,2025Q4有望扭亏,增强与客户合作及应对贸易风险能力 [5][6] 盈利预测与估值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8/0.90/1.1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52/0.69/0.90元/股,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73.5/54.9/42.1倍 [6] 财务预测摘要 - 给出2024 - 2027E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相关数据及主要财务比率,如2025E营业收入8.43亿元,同比增长11.67%等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