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沃尔沃EM90
icon
搜索文档
沃尔沃渠道变革背后的焦虑:降价带不动销量,Q2首现季度亏损
凤凰网财经· 2025-08-01 21:48
新能源崛起下的应对 - 公司宣布下半年改革经销商管理流程,考核重点从销量转向服务质量,并推出全国统一"一口价"模式[2] - 采用"以零代批"方式实现售后流程线上化与透明化,摒弃传统批售模式[2] - 经销商经营压力加剧,上规模4S店初期投入达数百万至数千万,广汇集团旗下多家4S店关闭[2][3] - 经销商退网导致车主售后权益缩水,品牌形象受损,此前爆出使用假冒音响事件[4][5] 经营承压与全球裁员 - 公司启动全球裁员3000人,其中中国区涉及上海技术研发中心员工[6] - 裁员是180亿瑞典克朗成本削减计划核心部分,旨在优化成本结构应对销量下滑[6] - Q1营收下降11.7%至829亿瑞典克朗,营业利润暴跌59.5%至19亿瑞典克朗[6] - Q2出现上市以来首次季度亏损,息税前利润亏损100亿瑞典克朗,含114亿非现金减值支出[7][8] - 公司不再发布2025-2026年财务指引,反映业绩预期悲观[8] 新能源转型困境 - 中国市场销量持续下滑,上半年累计7.03万辆同比下降10%,2024年销量跌至5年低点15.64万辆[9] - 新能源车全球销量占比43.82%,但中国市场仅9.97%,纯电车型销量暴跌57%至940辆[10][11] - 产品迭代滞后,智能功能与国产新能源品牌差距明显[9] - 2030年全面电动化目标从100%下调至90%-100%,推出超级混动架构SMA弥补纯电短板[12][13] - 2026款XC60上市两周降价13.8万元,S90终端价跌破30万元仍难提振销量[9]
沃尔沃渠道变革背后的焦虑:降价带不动销量,Q2首现季度亏损,电动化转型乏力
证券之星· 2025-07-31 10:36
新能源浪潮与市场竞争下的沃尔沃调整 - 公司面临新能源浪潮冲击与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正进行多维度调整,包括经销商管理流程改革和全球裁员等激进成本削减措施 [1] - 公司遭遇销量疲软、利润收缩、转型受阻三重考验,第二季度录得上市以来首次季度经营亏损 [1] - 公司2030年全面电动化战略已从"全面电动化"退守为"90%-100%电动化",反映出其在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中国的艰难处境 [1] 经销商管理流程改革 - 公司将在下半年对经销商售前、售后管理流程进行改革,考核重点从管理和销量转变为服务质量 [2] - 公司将推出"一口价"模式,全国经销商裸车售价一致,摒弃传统经销模式中的价格信息差 [2] - 售后方面采用"以零代批"方式实现消费者环检、下单等流程的线上化与透明化 [2] - 近年来新能源品牌崛起蚕食传统豪华品牌市场份额,公司不得不调整销售策略应对挑战 [2] - 汽车经销模式下4S店初期投入在几百万至数千万不等,但车企内卷叠加高额初期投入导致经销商经营承压 [2] 经销商经营困境 - 2024年广汇集团旗下多家沃尔沃4S店关闭,沈阳尊荣沃尔沃旗舰店突然"跑路" [3] - 经销商经营困境导致车主售后权益大幅缩水,激化品牌、经销商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 [3] - 此前公司被爆出使用"假冒伪劣"音响充当品牌音响,豪华车品牌形象严重受损 [3] 全球裁员与成本削减 - 公司展开针对中国区员工的裁员,主要涉及上海技术研发中心的工程、研发、供应链管理等岗位 [4] - 此次裁员是公司全球裁员计划的一部分,全球共裁员3000名,其中1200个岗位位于瑞典本土 [4] - 裁员是公司180亿瑞典克朗成本与现金行动计划的核心部分,旨在优化成本结构和投资效率 [4] - 今年Q1公司营收缩水11.7%至829亿瑞典克朗,营业利润暴跌59.5%至19亿瑞典克朗 [4] - Q2收入同比下降8%至935亿瑞典克朗,息税前利润为亏损100亿瑞典克朗 [5] 财务表现与转型困境 - 公司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季度经营亏损,关键原因是高达114亿瑞典克朗的一次性非现金减值支出 [6] - 公司不再发布2025年和2026年的财务指引,反映出对近两年业绩不乐观 [6] - 为守住销量公司采取降价策略,2026款XC60上市两周降价13.8万元,S90终端价格跌破30万元 [7] - 今年上半年中国市场累计销量7.03万辆,同比下降10%,2024年在华销量15.64万辆,同比下滑8% [7] - 产品更新迭代速度滞后,新能源转型步伐迟滞,智能功能与国产新能源品牌存在较大差距 [7] 新能源转型表现 - 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同比下滑11%至15.5万辆,占总销量43.82% [8] - 中国市场新能源车型销量同比增长12%至7025辆,占比仅9.97%,纯电车型销量同比暴跌57% [8] - 2021年提出2030年全面电动化战略,但直到2023年底才发布首款原生纯电平台车型EM90 [8] - 今年上半年纯电车型在华销量940辆,插混销量6085辆,同比增长49% [8] - 公司推出超级混动架构SMA及首款车型XC70,从混动市场着手加速转型 [9] 战略调整 - 公司悄然下调全面电动化战略目标,最新目标是到2030年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90%-100% [10]
瑞典千亿车企中国销量五年新低,全球裁员后“手术刀”挥向何处?
36氪· 2025-05-29 07:45
公司战略调整 - 公司宣布全球裁员3000人作为180亿瑞典克朗(约135亿元人民币)降本增效计划的一部分,其中1200名为瑞典本土员工,其余分布在其他市场[1] - 该计划目标在2025年秋季完成结构调整,预计产生15亿瑞典克朗一次性重组成本,影响2025年Q2至2026年财务表现[1] - 计划包含30亿瑞典克朗可变成本削减、50亿瑞典克朗间接现金支出效率提升(50%效果影响2026年EBIT)及100亿瑞典克朗营运资本与资本支出优化[4] 财务与销量表现 - 2024年全球销量76.34万辆(+8%),但结构性分化:欧洲销量36.97万辆(+25%),中国15.64万辆(-8%),美国12.52万辆(-3%)[3] - 2025年Q1销量8.21万辆(-8%),中国市场3.33万辆(-12%),美国市场3.33万辆(+8%)[4] - 2024年收入4002亿瑞典克朗(+0.2%),息税前利润270亿瑞典克朗(+6%),利润率6.8%(2023年为6.4%)[3] - 2025年Q1收入829亿瑞典克朗(-11.71%),息税前利润18.74亿瑞典克朗(-27.58%),利润率降至2.3%(2024年Q1为7.2%)[3] 电动化转型进展 - 2024年全球电动车销量35.28万辆(+33%),占比46%,其中纯电17.52万辆(+54%,占比23%)[6] - 调整电动化目标:2025年电动车(含插混)占比50%-60%,2030年占比≥90%(保留混动车型)[7] - 中国市场2024年电动车销量1.58万辆(+3%),占比仅10.08%,主力车型XC60新能源(6938辆)和S90新能源(3052辆)均为轻混车型[11] 管理层变动与挑战 - 2025年3月重新任命哈坎・塞缪尔森为CEO,接替吉姆・罗文,后者任期内股价下跌66%[6][8] - 美国市场面临潜在50%关税风险,EX30车型因关税问题起售价从3.5万美元上调至46195美元[9] - 中国区人事频繁调整:2023年8月钦培吉离职,潘鹤松接任大中华区销售总裁;2023年12月于柯鑫任代理总裁[10][11] 产品竞争力分析 - 纯电车型EX90(SPA2平台)延迟至2024年在欧美上市,中国计划2025年推出[12] - EX30中国上市滞后近一年(2023年6月全球亮相,2024年5月中国发布),2024年销量仅1564辆[11][12] - EM90纯电MPV 2024年销量仅677辆,显示高端纯电市场开拓乏力[11]
裁员的风吹到北欧,沃尔沃全球裁3000人,先从白领下手
36氪· 2025-05-27 18:38
财务表现与裁员计划 - 沃尔沃一季度利润19亿瑞典克朗(约1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60%(去年同期47亿瑞典克朗)[2] - 全球裁员3000人,其中1200名为瑞典本土员工,1000名为顾问,占白领员工总数15%[3] - 裁员将产生至多15亿瑞典克朗一次性重组成本,人均遣散费约50万瑞典克朗(37万人民币),影响2025Q2至2026年财务表现[5] - 目标通过"成本与现金行动计划"在2026年前节省180亿瑞典克朗(135亿元人民币),分为30亿可变成本削减、50亿间接支出缩减和100亿现金流管理优化[7] 销量与市场表现 - 一季度全球零售销量17.22万辆同比下滑6%,批发量16.09万辆同比下滑19%[10] - 欧洲销量8.21万辆同比下滑8%,中国销量3.33万辆同比下滑12%[10] - 新能源车占比43%(纯电19%),但纯电车型销量同比下滑15%[10] - 2024年中国市场销量15.64万辆同比下滑8.2%,创五年新低,XC60车型2025年2月销量环比下降26.93%[17] 电动化转型挑战 - 2024年新能源车占比46%(纯电23%),纯电销量17.52万辆同比增长54%[15] - 研发投入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导致利润率从5%降至2.3%[15] - 2030年目标调整为电动车型占比90%-100%(含插混),原计划为全面纯电化[12] - EM90纯电车型月销仅三位数,EX30月销未破千[17] 行业环境与竞争压力 - 美国工厂裁员550-800人(占北美员工4%),主因关税政策影响[9] - BBA一季度净利润均两位数下滑:宝马下滑26.4%,奥迪税后利润下降14.5%[17] - 行业普遍采取架构调整与成本削减,如大众、奔驰优化软件协同,福特缩减北美产线[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