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沃XC60

搜索文档
沃尔沃汽车7月全球销量同比下降14% 电气化车型销量同比下降21%
财经网· 2025-08-05 17:05
销量表现 - 公司7月全球销量同比下降14%至49,273辆,创今年以来单月最大跌幅 [1] - 公司已连续第五个月出现10%及以上销量下滑 [1] 电气化车型表现 - 电气化车型(纯电+插混)7月销量同比下降21%,占总销量45% [1] - 纯电车型占比21%,插混车型占比23% [1] 车型销量排名 - XC60为最畅销车型,销量16,813辆(同比+8%) [1] - XC40/EX40销量12,087辆(同比-13%) [1] - XC90销量7,266辆(同比-11%) [1]
二线高端品牌自砍一刀抢市场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04 09:25
二线高端品牌降价现象 - 沃尔沃XC60限时优惠25万起 捷豹XEL起售价降至16万元 林肯Z起售价17万元 雷克萨斯加入降价行列 价格下探至20万元区间 [2] - 降价反映二线高端品牌生存压力 主力车型集中在燃油车领域 新能源汽车持续挤压市场份额 [2] - 降价是"自救"行动 需在新能源转型中重新确立价值 否则面临边缘化或退出市场风险 [2] 新能源汽车冲击燃油车市场 - 10万元新能源车产品力堪比20万元燃油车 如极狐S5 东风奕派007 续航 动力 科技配置远超同价位燃油车 [3] - 燃油车智能化转型慢 技术积累不足 传统生产模式束缚 设计理念和技术架构老旧 [3] - 新能源汽车价格下探直接带动燃油车内卷 一线燃油车品牌价格持续走低 终端优惠达数万元 经销商库存压力大 销量下滑 [3] 二线高端品牌竞争困境 - 20万元及以上价格区间是新能源车集中竞争领域 二线高端品牌难以匹敌电池技术 电机性能 智能座舱优势 被迫降价至20万元以下 [4] - 品牌溢价优势消失 消费者不愿为"面子"埋单 10万元新能源车提供更好体验 [4] - 二线高端品牌被视为保守传统 缺乏时尚科技感 品牌吸引力下降 [4] 销量数据与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沃尔沃销量5 94万辆同比下滑5 94% 林肯销量3 3万辆同比降32 5% 捷豹路虎销量2 2万辆 远低于车市整体11 4%增幅 [5] - 价格策略失效 降价促销无法提振销量 市场景气时靠优惠吸引订单 下行时加大降价力度 [7] - 一线高端品牌降价挤压二线品牌空间 消费者倾向选择认知度更高的一线品牌 [7] 品牌定位与转型挑战 - 持续降价拉低品牌高度 削弱高端调性 降低消费者信任度 [8] - 新能源车竞争转向智能化 燃油车智驾系统落伍 类似功能机到智能机切换 [8] - 需坚守高端调性 专注小众市场精准服务 如高端个性化定制 专属售后服务 稳定价格体系减少观望情绪 [9] 国内外市场差异 - 中国新能源汽车竞争激烈 二线高端品牌转型滞后难以应对 [10] - 海外市场燃油车仍占主导 新能源基础设施不完善 电力供应有限 燃油成本低 新能源车占比仅10% [10] - 国外品牌调整电动化策略 维护燃油车市场份额 在中国市场存在感可能持续弱化 [10]
沃尔沃渠道变革背后的焦虑:降价带不动销量,Q2首现季度亏损
凤凰网财经· 2025-08-01 21:48
新能源崛起下的应对 - 公司宣布下半年改革经销商管理流程,考核重点从销量转向服务质量,并推出全国统一"一口价"模式[2] - 采用"以零代批"方式实现售后流程线上化与透明化,摒弃传统批售模式[2] - 经销商经营压力加剧,上规模4S店初期投入达数百万至数千万,广汇集团旗下多家4S店关闭[2][3] - 经销商退网导致车主售后权益缩水,品牌形象受损,此前爆出使用假冒音响事件[4][5] 经营承压与全球裁员 - 公司启动全球裁员3000人,其中中国区涉及上海技术研发中心员工[6] - 裁员是180亿瑞典克朗成本削减计划核心部分,旨在优化成本结构应对销量下滑[6] - Q1营收下降11.7%至829亿瑞典克朗,营业利润暴跌59.5%至19亿瑞典克朗[6] - Q2出现上市以来首次季度亏损,息税前利润亏损100亿瑞典克朗,含114亿非现金减值支出[7][8] - 公司不再发布2025-2026年财务指引,反映业绩预期悲观[8] 新能源转型困境 - 中国市场销量持续下滑,上半年累计7.03万辆同比下降10%,2024年销量跌至5年低点15.64万辆[9] - 新能源车全球销量占比43.82%,但中国市场仅9.97%,纯电车型销量暴跌57%至940辆[10][11] - 产品迭代滞后,智能功能与国产新能源品牌差距明显[9] - 2030年全面电动化目标从100%下调至90%-100%,推出超级混动架构SMA弥补纯电短板[12][13] - 2026款XC60上市两周降价13.8万元,S90终端价跌破30万元仍难提振销量[9]
沃尔沃渠道变革背后的焦虑:降价带不动销量,Q2首现季度亏损,电动化转型乏力
证券之星· 2025-07-31 10:36
新能源浪潮与市场竞争下的沃尔沃调整 - 公司面临新能源浪潮冲击与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正进行多维度调整,包括经销商管理流程改革和全球裁员等激进成本削减措施 [1] - 公司遭遇销量疲软、利润收缩、转型受阻三重考验,第二季度录得上市以来首次季度经营亏损 [1] - 公司2030年全面电动化战略已从"全面电动化"退守为"90%-100%电动化",反映出其在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中国的艰难处境 [1] 经销商管理流程改革 - 公司将在下半年对经销商售前、售后管理流程进行改革,考核重点从管理和销量转变为服务质量 [2] - 公司将推出"一口价"模式,全国经销商裸车售价一致,摒弃传统经销模式中的价格信息差 [2] - 售后方面采用"以零代批"方式实现消费者环检、下单等流程的线上化与透明化 [2] - 近年来新能源品牌崛起蚕食传统豪华品牌市场份额,公司不得不调整销售策略应对挑战 [2] - 汽车经销模式下4S店初期投入在几百万至数千万不等,但车企内卷叠加高额初期投入导致经销商经营承压 [2] 经销商经营困境 - 2024年广汇集团旗下多家沃尔沃4S店关闭,沈阳尊荣沃尔沃旗舰店突然"跑路" [3] - 经销商经营困境导致车主售后权益大幅缩水,激化品牌、经销商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 [3] - 此前公司被爆出使用"假冒伪劣"音响充当品牌音响,豪华车品牌形象严重受损 [3] 全球裁员与成本削减 - 公司展开针对中国区员工的裁员,主要涉及上海技术研发中心的工程、研发、供应链管理等岗位 [4] - 此次裁员是公司全球裁员计划的一部分,全球共裁员3000名,其中1200个岗位位于瑞典本土 [4] - 裁员是公司180亿瑞典克朗成本与现金行动计划的核心部分,旨在优化成本结构和投资效率 [4] - 今年Q1公司营收缩水11.7%至829亿瑞典克朗,营业利润暴跌59.5%至19亿瑞典克朗 [4] - Q2收入同比下降8%至935亿瑞典克朗,息税前利润为亏损100亿瑞典克朗 [5] 财务表现与转型困境 - 公司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季度经营亏损,关键原因是高达114亿瑞典克朗的一次性非现金减值支出 [6] - 公司不再发布2025年和2026年的财务指引,反映出对近两年业绩不乐观 [6] - 为守住销量公司采取降价策略,2026款XC60上市两周降价13.8万元,S90终端价格跌破30万元 [7] - 今年上半年中国市场累计销量7.03万辆,同比下降10%,2024年在华销量15.64万辆,同比下滑8% [7] - 产品更新迭代速度滞后,新能源转型步伐迟滞,智能功能与国产新能源品牌存在较大差距 [7] 新能源转型表现 - 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同比下滑11%至15.5万辆,占总销量43.82% [8] - 中国市场新能源车型销量同比增长12%至7025辆,占比仅9.97%,纯电车型销量同比暴跌57% [8] - 2021年提出2030年全面电动化战略,但直到2023年底才发布首款原生纯电平台车型EM90 [8] - 今年上半年纯电车型在华销量940辆,插混销量6085辆,同比增长49% [8] - 公司推出超级混动架构SMA及首款车型XC70,从混动市场着手加速转型 [9] 战略调整 - 公司悄然下调全面电动化战略目标,最新目标是到2030年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90%-100% [10]
N+3赔偿!沃尔沃中国区裁员
犀牛财经· 2025-07-10 15:40
裁员与成本削减 - 沃尔沃中国区裁员涉及上海技术研发中心,岗位包括工程、研发、供应链管理,赔偿标准为N+3个月工资 [2] - 此次裁员是公司全球战略重整的一部分,目标削减180亿瑞典克朗(约135.9亿元人民币)成本,并暂停部分投资 [2] - 全球裁员3000人,主要为白领岗位,中国区裁员为其中一部分 [2] 财务与业绩表现 - 一季度营收从939亿瑞典克朗降至829亿瑞典克朗,同比下滑11.7% [2] - 营业利润从47亿瑞典克朗下滑至19亿瑞典克朗,跌幅近60% [2] - 一季度全球销量172219辆,同比下降6% [2] 中国市场困境 - 2024年在华销量15.64万辆,同比下降8%,2025年一季度跌幅扩大至12% [3] - 价格战削弱豪华品牌溢价,沃尔沃价格优势丧失 [3] - 产品更新慢、竞争力不足,质量问题频发导致“安全”标签受损,消费者好感度下降 [3] 产品质量问题 - 多款车型(S60、S90、XC60)出现发动机故障,包括烧机油、故障灯亮、漏油、无法启动等问题 [4] - 部分车型存在多次返修、未经同意维修等服务流程缺陷 [4] 战略调整 - 放弃2030年全面电动化目标,调整为2030年90%销量来自电动化车型 [4] - 发布超级混动架构SMA,覆盖纯电、燃油和混动三种动力形式 [4] - 当前核心挑战是提升新能源车销量,扭转消费者对燃油车的单一认知 [4]
三分钟20万订单,汽车销售模式是否彻底改变?
中国经济网· 2025-07-10 15:05
小米YU7上市表现 - YU7上市三分钟大定20万台创纪录 [1] - 线上支付5000元定金锁单模式成为核心销售方式 [1] - 黄牛转单现象严重,咸鱼平台出现专门交易区,一手户转单溢价达23000元 [3] 交付难题分析 - 标准版YU7锁单后最快交付周期达59-62周 [2] - 公司2023年交付目标35万台,上半年已完成15万台 [2] - 锁单后不可退改规则引发消费者被动等待 [2] - 与传统车企4S店模式相比,纯线上销售导致交付资源分配效率低下 [5] 行业对比数据 - 特斯拉Model Y近三年年销量稳定在45-48万台,当前交付周期仅1-3周 [6] - 沃尔沃XC60采用传统经销商模式,全球累计销量260万台 [8] - 传统热销车型如轩逸/朗逸年销可达50万台级别 [8] 产能与订单管理 - 公司需在下半年完成20万台交付缺口 [2] - 部分券商跟踪显示退单量已超7万台,主因交付周期过长和冲动消费 [9] - 传统车企通常将消费者等待时间控制在1-2个月以内 [9] 销售模式差异 - 纯线上销售导致订单集中爆发但交付拥堵 [5] - 传统车企通过经销商网络实现区域订单分流和资源调配 [5] - 沃尔沃强调线下全流程透明化的购车体验 [8]
揭秘沃尔沃“安全+”密码:百年基因破局流量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5 15:27
行业竞争与安全焦点 - 汽车行业在价格战和激烈竞争中重新将安全议题推至焦点,华为余承东和雷军等车企高管均强调安全的重要性[1][2] - 沃尔沃通过沉浸式场景体验(如碰撞测试假人展示)替代传统参数营销,强化安全品牌标签[2] 沃尔沃的安全营销创新 - 公司摒弃泛泛而谈的参数营销,成立跨部门小组挖掘百年安全技术精华,转化为易理解的消费者语言[3] - 上半年通过"透明车"展示硼钢车身、电池防护框架等核心安全结构,并在S90发布会上公开生产制造标准[3] - 沉浸式体验策略推动6月大中华区销量达13,940台,环比增长11.2%,上半年累计销量72,415台[4] 安全技术研发与标准 - 沃尔沃瑞典碰撞实验室自2000年起累计进行7,000多次碰撞测试,日均撞毁一辆新车,标准远超五星评级[6] - 开发高度仿真的孕妇假人"Linda"及家族系列(含3公斤婴儿假人),配备100多个测量点模拟真实生理结构[6] - 安全投入体现在全车设计,从螺丝钉到总成均优先安全配置,成本分配理念与其他豪华车定位差异显著[7] 消费安全与透明化体系 - 构建用户全生命周期透明保障体系,售前签署《销售随车产品告知书》,赠品/加装件信息100%可查[7] - 售后维修配件来源(原厂/副厂)及价格透明化,违规经销商由专项基金先行代偿用户损失[8] 产品转型与渠道改革 - 下半年将发布豪华超混XC70和两款纯电旗舰,搭载Luminar激光雷达与英伟达芯片,拓展智能安全领域[10] - 渠道端推行B端改革:大数据分析痛点、"一口价"模式、数字化透明售后流程,库存深度优化至0.8-1个月[11] 品牌战略与未来展望 - 以安全为价值锚点,外延扩展至消费安全和服务革新,上半年业绩稳健印证策略可行性[12] - 豪华超混XC70及纯电车型将推动"豪华品牌新能源领导者"目标,安全+创新为核心竞争路径[13]
除了刷爆全网的小米YU7,近期车圈还有啥新鲜事儿?
36氪· 2025-06-30 19:26
热门新车 - 小米YU7上市,共3款配置,售价区间25.35-32.99万元,全系标配800V碳化硅平台及激光雷达,入门版续航破800km,顶配Max版续航760km [2][4] - 小米YU7成为现象级产品,3分钟大定突破20万台,1小时大定突破28.9万台,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台 [6][22] - 岚图FREE+预售价格为22.99万元起,搭载华为乾崑ADS4驾驶辅助系统和鸿蒙座舱5.0,预售1小时小订突破5000台 [7][9] - 奇瑞风云A9L预售价区间15.99-22.99万元,配备43.2kWh磷酸铁锂电池组,两驱版纯电续航235/225公里,四驱版196/190公里 [10][11] - 新款欧拉好猫售价区间8.38-10.38万元,限时换新价7.98-9.98万元,尾部标识改为"GWM",配置有增有减 [13][15] - 新款沃尔沃XC60插混版售价52.39-60.39万元,限时参考价35.49-43.49万元,燃油版售价39.69-47.49万元,限时参考价25.49-32.49万元,插混版CLTC纯电续航90公里 [18][20] 行业事件 - 小米集团-W股价突破60港元关口,达61.45港元,创历史新高,花旗认为YU7订单量超出预期,有利于实现40万辆电动汽车出货量目标 [22][24] - 理想汽车建成全国首座穿梭超充旗舰站,配备4根单枪5C超充桩和3个双枪4C超充桩,充电10分钟可增加续航500公里,计划年底实现4000座超充站 [28][30][32] -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更名为辰致汽车科技集团,2024年海外销量达53.6万辆,同比增长近50%,2025年海外销量目标为100万辆,计划投放20款海外新品 [33][37] - 雷克萨斯中国工厂开工建设,计划2027年投产,年产能10万台,注册资本1071亿日元,占地总面积约113万平方米 [38][40] - 国内油价将迎大幅上调,95号汽油或破8元,加满一箱50L的92号汽油将多花24.5-25.5元 [39] 结语 - 近期车圈价格战与技术升级仍是主旋律,小米汽车展现强大市场号召力,但面临产能与交付考验,华为赋能岚图FREE+、沃尔沃XC60智能化升级、理想创新超充站推动用户体验提升 [41] - 雷克萨斯中国工厂开工、长安汽车海外目标翻倍彰显布局未来决心,油价上调牵动燃油车用户神经,行业竞争加剧、技术迭代、格局重塑 [41]
【联合发布】一周新车快讯(2025年6月21日-6月27日)
乘联分会· 2025-06-27 16:50
2025年6月新车上市概览 - 奇瑞汽车捷途自由者将于2025年6月23日上市,定位A级SUV,搭载2.0T发动机和TIP8变速箱,售价14.49万元,车身尺寸4706/1967/1845mm,轴距2810mm,功率187kW,扭矩390N·m [7][6] - 上汽通用别克GL8陆上公务舱将于2025年6月26日上市,定位C级MPV,属于换代产品(GP),搭载2.0T发动机和9AT变速箱,售价22.99万元,车身尺寸5219/1878/1807mm,轴距3088mm,功率174kW,扭矩350N·m [15][14][2] - 沃尔沃亚太XC60将于2025年6月26日上市,定位B级SUV,属于中改款(MCE2-1),提供燃油和插电混动版本,燃油版售价39.69-47.49万元,插混版售价52.39-60.39万元,插混版纯电续航90km [23][22][2] 新能源车型发布 - 上汽乘用车飞凡F7将于2025年6月26日上市,定位C级轿车,属于大改款(MCE3),纯电动车型,售价18.29-21.19万元,提供520km和640km两种续航版本 [31][30][2] - 上汽乘用车飞凡R7将于2025年6月26日上市,定位C级SUV,属于大改款(MCE3),纯电动车型,售价17.99-20.99万元,提供500km、570km和730km三种续航版本 [39][38][2] - 小米汽车YU7将于2025年6月26日上市,定位C级SUV,纯电动车型,售价25.35-32.99万元,最高续航达835km,搭载101.7kWh电池 [47][46][2] 传统燃油及混动车型 - 一汽轿车红旗HS3 PHEV将于2025年6月27日上市,定位A级SUV,插电混动车型,售价16.18万元,纯电续航117km [55][54][2] - 一汽轿车红旗H6将于2025年6月27日上市,定位B级轿车,属于中改款(MCE2-1),燃油车型,售价17.98-23.98万元 [63][62][2] - 东风标致408X将于2025年6月27日上市,定位B级轿车,属于小改款(MCE1),燃油车型,售价15.37-17.97万元 [71][70][2]
存失去制动力风险,部分国产和进口沃尔沃汽车被召回
北京商报· 2025-06-27 14:54
召回事件概述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大庆沃尔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和沃尔沃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召回部分国产和进口沃尔沃汽车 [1] - 召回涉及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型,包括XC60、C40、XC40、S90、S60和XC90等车型 [1] - 召回车辆生产时间跨度从2021年8月至2025年6月 [1] 召回数量统计 - 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召回3378辆国产插电式混合动力XC60汽车、1辆国产纯电动C40汽车和1辆国产纯电动XC40汽车 [1] - 大庆沃尔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召回1520辆国产插电式混合动力S90汽车和4辆国产插电式混合动力S60汽车 [1] - 沃尔沃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召回764辆进口插电式混合动力XC90汽车 [1] 召回原因 - 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存在制动控制模块软件偏差问题 [2] - 在特定驾驶模式下(PHEV的"B"挡或BEV的"单踏板驾驶"模式),持续下坡滑行超过1分30秒且不踩制动踏板时,车辆可能失去制动功能 [2] - 该问题存在安全隐患 [2] 解决方案 - 公司将通过沃尔沃汽车授权经销商为召回车辆免费升级制动控制模块软件 [2] - 软件升级旨在消除安全隐患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