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动化转型
搜索文档
利润暴跌99%,保时捷怎么了?
虎嗅APP· 2025-10-27 22:13
以下文章来源于新浪财经 ,作者刘丽丽 新浪财经 . 新浪财经提供7*24小时财经资讯及全球金融市场报价,覆盖股票、债券、基金、期货、信托、理财、管 理等多种面向个人和企业的服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新浪财经 ,作者:刘丽丽,原文标题:《利润暴跌99%!保时捷刚刚公布数 据,国内Taycan又起火烧成空壳》,题图来自:AI生成 当地时间24日,德国大众集团旗下保时捷汽车公司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公司第三季度亏损达9.66亿 欧元、约合人民币80亿元,受此影响,今年前三季度其销售利润同比大幅下滑99%。 而在北京时间24日,保时捷在陕西西安发生了一起起火事故,引发大众对该品牌安全性的质疑。据 现场视频,一辆Taycan车身被大火完全吞没,最终只剩框架,据悉车辆是在行驶过程中突然起火, 所幸无人员伤亡。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保时捷曾宣布取消自主研发电池 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近3天内第3起新能源车燃爆事故。 第一起发生在23日早间,一辆上汽大众途观L插混在高架上自燃,车内人员安全逃生,但车辆被烧成 空壳。第二起发生在23日晚间,一辆理想MEGA经过十字路口起伏路面后车底爆出火花,车内两名 驾乘人员停车后顺利开 ...
保时捷营业利润暴跌99%,卖最好的燃油Macan却要停产
36氪· 2025-10-27 17:17
时移世易,曾经最能赚的豪车品牌保时捷,披露了上市之后最"艰难"的一份财报: 公司前三季度营业利润缩水99%,核心的汽车板块业务已经亏损2.28亿欧元(约18.9亿元)。 第三季度营业亏损9.66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80亿;单季税后净亏损6亿欧元(约49.7亿元)。 CFO在财报电话会上承认,公司业绩的确已进入"至暗时刻"。 但让人惊讶的是,保时捷破釜沉舟之时,走出的第一步却是: 卖得最好的油车Macan,半年后停产。 "谷底"保时捷,单季营业亏损80亿元 在更早披露的销量数据中,已经有保时捷业绩承压的预兆: 今年前三季度,保时捷全球交付了21.25万辆,同比下滑了6%。不过,纯电车型占比已从去年的7.3%大涨到了23.1%。 市场结构上,最大单一市场北美前三季度销量为6.45万辆,同比增长5%。 而中国、德国,以及德国外的欧洲其他地区,都出现了明显下滑。中国市场降幅最大,前三季度销量为32,195辆,已同比下滑26%。 | 交付量 | 2024年前三季度 | 2025年前三季度 | 同比 | | --- | --- | --- | --- | | 全球 | 226, 026 | 212, 509 | -6% ...
保时捷利润暴跌99%
北京商报· 2025-10-26 23:37
财务表现 - 公司第三季度亏损达9.66亿欧元,前三季度销售利润同比大幅下滑99%至4000万欧元 [1] - 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约为268.6亿欧元,同比下降6% [1] - 利润大幅下降原因包括产品战略调整、中国市场不利形势以及电池相关一次性费用 [1] - 预计今年关税支出将达到7亿欧元,计划在2025年和2026年加强定价策略并提高价格以应对影响 [1] 运营与战略调整 - 公司计划在未来几年内裁员1900人,并于今年内裁减2000个临时岗位,第二轮裁员方案预计在年底前公布 [1] - 公司确认产品战略调整最终方案,包括新增内燃机车型、推迟部分纯电动车型发布,率先推出内燃机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3] - 公司取消自主研发高性能电动汽车电池计划,原因归结为盈利能力不足,将转而支持大众集团及收购的V4Smart公司 [4][5] 管理层变动 - 公司宣布现任CEO奥博穆即将卸任,接任者为迈克尔·莱特斯,相关任命自2026年1月1日生效 [2] - 投资者认为在转型关键时期,奥博穆的兼任可能导致利益冲突与问责机制弱化,卸任后将续任大众集团CEO [2] 市场表现与电动化目标 - 公司前三季度全球累计交付21.3万辆,同比下滑6% [2] - 中国市场累计销售3.2万辆,同比下滑26%,德国本土销量2.2万辆,同比下降16%,欧洲(不含德国)销量5万辆,同比下降4% [2] - 公司新能源车交付占比仅有27%,与“2025年超半数新车电动化、2030年纯电占比超80%”的目标存在差距 [2] - 纯电动车型Taycan销量在2024年暴跌49%,公司曾因此削减生产班次 [2] 安全事件与技术依赖 - 公司Taycan车型在西安发生行驶中起火事故,车辆使用三元锂电池,提供79.2kWh和93.4kWh两种电池型号 [3][4] - 近3天内发生3起新能源车燃爆事故,包括上汽大众途观L插混和理想MEGA车型 [4] - 媒体报道显示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在6至8月高发,从外部见明火到驾驶室起火平均间隔时间仅有64秒 [5] - 公司对专业电池制造商的依赖度仍在持续 [5]
保时捷“换帅”:莱特斯接棒 奥博穆告别“双重CEO”
犀牛财经· 2025-10-24 11:55
近日,保时捷宣布任命迈克尔·莱特斯(Michael Leiters)为新任首席执行官,任命自2026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与此同时,现任CEO奥博穆(Oliver Blume)将卸任保时捷职务,专注于大众汽车集团的管理工作。至此,奥博穆长达3年的"双重CEO"身份正式终结。 奥博穆自2022年9月接替赫伯特·迪斯执掌大众集团后,一直兼任大众集团和保时捷CEO。然而,这种"双重角色"很快引发了投资者和工会的担忧。德国工会 IG Metall主席约尔格·霍夫曼曾公开表示,大众集团的电动化转型与保时捷的豪华品牌维护需要截然不同的决策节奏,分散的精力已导致关键项目审批延 迟。2024年,大众优先股股东德卡投资公司更是在年度股东大会上直接提出质询,质疑奥博穆如何能同时正确处理两个职位的工作。 保时捷近年来所面临的市场挑战也加深了这种焦虑。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其营业利润同比暴跌67.1%,全球销量同比下滑8.8%,其中中国市场下滑尤 为显著,达到28%。业绩的持续下滑使得保时捷多次下调全年指引,在此背景下,"换帅"成为保时捷寻求突破的重要一环。 即将接任的莱特斯在汽车行业拥有丰富的经验。他曾在迈凯伦汽车担任首席执 ...
极氪陷交付泥潭:延期交付引车主不满 订单高涨与产能瓶颈的博弈
新浪证券· 2025-10-23 17:10
核心观点 - 公司面临的核心挑战是供应链瓶颈导致的交付困难,这与其强劲的订单增长和财务表现形成矛盾 [1][2][3] 交付困境 - 新款极氪001上市后订单迅速突破1万台,但电池供应随即承压,导致部分版型交付周期可能延长 [1][2] - 交付问题已蔓延至多款主力车型,包括极氪7X和极氪9X,多个车型的100度电池版本交付周期普遍延长 [2] - 公司对极氪9X做出罕见承诺,若因产能无法满足交付将补贴明年购置税退坡部分,反映出对自身交付能力的担忧 [2] - 消费者投诉平台出现关于未按时交车的投诉,有车主反映4月14日锁单,承诺月底交付变为月底生产,质疑交付顺序混乱 [1][2] 供应链瓶颈 - 电池供应压力突出,是交付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此问题在6月份已有报道 [3] - 复杂技术配置增加生产难度,极氪9X搭载的6C骁遥超充电池与双腔空气悬架产能有限 [3] - 集团内部资源调配可能影响供应链,吉利汽车集团1-9月累计销量接近220万辆,同比增长46%,整体快速增长带来资源调配挑战 [3] 应对策略 - 公司进行产品策略调整,2025款极氪001上市前一个月就公布消息,并为老车主提供升级最新智驾能力的通道 [4] - 公司推进技术改进,新款001采用900V平台并做轻量化处理,电耗明显下降,智驾能力显著提升 [4] - 公司采取透明化沟通以缓解用户焦虑,包括提前发布改款信息、提供补偿权益、推出阳光服务公约及邀请用户监督 [4] 市场竞争环境 - 在25-30万元级别纯电市场,公司面临小米SU7、小鹏P7i、智己L6、阿维塔06等众多新车型的强力竞争,对手在运动化、智能化等方面标签鲜明 [5] - 供应链管理能力已成为车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对高端电动车的需求持续增长 [5]
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57%:每卖两台车就有一台是新能源
经济观察网· 2025-10-13 15:48
市场整体渗透率 - 9月新能源车在国内乘用车市场的零售渗透率达到57.8% [2] - 渗透率较去年同期提升5个百分点 [2] - 中国市场每销售两台乘用车至少有一台是新能源汽车 [2] 各品牌阵营表现 - 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高达78.1% [2] - 豪华车市场新能源渗透率为34.5% [2] - 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7.4% [2] 市场份额分布 - 9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占70.1% [2] - 新势力份额为20.2% [2] - 新势力份额同比增长3.3个百分点 [2] - 特斯拉份额为5.5% [2] - 特斯拉份额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 [2]
没有引擎的法拉利,还是法拉利吗?
汽车商业评论· 2025-10-11 07:08
法拉利首款纯电动车Elettrica发布 - 公司于10月9日在马拉内罗总部以戒备森严的仪式揭晓首款纯电动车,暂定名"Elettrica",预计售价不低于50万欧元(约58.04万美元)[3] - 新车以"半成品"底盘形式亮相,尚未装配轮毂与车身外壳,完整外观需待明年春季揭晓,预计2026年更晚时候交付[4][5] 电动化战略与研发投入 - 电动化转型始于2021年由董事长约翰·埃尔坎主导的战略升级,该项目历时数年、耗资数亿美元[8] - 组建跨领域顶尖团队,包括前微芯片高管贝内代托·维尼亚出任CEO,及iPhone传奇设计师乔尼·艾维操刀设计[8] - 为支撑电动车生产,投资建造了全新智能工厂"电子大厦"并于去年竣工[8] - 电动技术研发脉络深厚,可追溯至2009年为一級方程式赛车打造混合动力方案,后续通过多款混合动力车型积累专业知识[10] Elettrica核心技术参数 - 新车将搭载四台电动机,综合输出功率超过1000马力,配备四轮转向系统、48伏主动悬架及专属800伏架构[11] - 性能表现卓越:0至62英里/小时加速仅需2.5秒,极速可达193英里/小时,单次充电续航不低于329英里[11] - 采用超过60项专利的专有技术解决方案,底盘和车身首次采用75%的再生铝制造,每辆电动车二氧化碳排放量可减少6.7吨[10] - 电池和电子设备制造秉承三大目标:驾驶乐趣、极端条件下性能稳定、具备无限可修复性以供永久收藏[11] 产品定位与市场策略 - Elettrica将是法拉利首款四门车型,采用四门设计并配备四个以上座椅,与Purosangue SUV有较多相似之处[13] - 公司明确其电动汽车不会模仿发动机声音,而是拾取并放大"电动发动机"的声音为驾驶员提供反馈[16] - 目标不仅是服务现有客户,更旨在吸引那些不想要传统法拉利的新客户加入[19] - 电动汽车定位为对现有车型的补充而非取代,内燃机和混合动力车在可预见未来仍将保留在产品线中[21] 市场前景与客户基础 - 公司活跃客户数量已增至90000名,较2022年增长20%[24] - 计划在2026年至2030年期间每年平均推出四款新车[24] - 部分核心收藏家客户表示愿意购买该电动车,但对涉及新技术的可靠性存有疑虑[18] - 分析师对管理层执行长期计划的能力充满信心,预计新车型可能带来利润的大幅提升[24]
起动机继电器存在安全隐患 宝马汽车或召回超过33万辆汽车
中国证券报· 2025-09-30 04:57
召回事件概述 - 因起动机继电器腐蚀风险可能导致短路及火灾隐患,宝马汽车或将在全球召回超过33万辆汽车[1] - 召回涉及2015年9月至2021年9月生产的多款车型,其中德国市场受影响车辆超过13万辆,美国市场近20万辆[1] - 此次召回已是宝马2025年以来的第六次重大召回事件[2] 近期重大召回详情 - 2025年8月8日,因起动器发电机连接松动、高压系统误关闭等问题,一次性召回超过23万辆纯电动i系列车型[2] - 具体包括国产iX3车型召回10.6万辆,国产i3车型召回9.58万辆,进口i4、i7、iX等约1.6万辆[2] - 2025年5月9日,宣布召回进口5系汽车80辆、国产5系汽车16813辆以及X5汽车9953辆[2] - 2025年4月18日,宣布召回进口X3M40i、X4M40i汽车共计3736辆,因车载诊断软件标定问题存在排放危害风险[3] - 2025年6月,因驱动电机软件缺陷,宝马在美国召回逾7万辆电动车[3] 财务与市场表现 - 宝马在华销量持续承压,2024年销量下滑13.4%至71.45万辆,2025年上半年销量为31.79万辆,同比降幅扩大至15.5%[4] - 宝马集团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339.27亿欧元,同比下降8.2%,息税前利润26.61亿欧元,同比下降31.4%,净利润18.42亿欧元,同比下降31.9%[4] - 汽车业务营收294.43亿欧元,同比下降8.2%,息税前利润16.02亿欧元,同比大幅下降40.3%[4] 行业背景与公司应对 - 销量下滑主要源于中国本土汽车品牌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快速崛起,对比亚迪、蔚来、理想等品牌形成冲击[4] - 频繁的召回事件暴露出公司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系统性隐患,反映传统豪华车企在电动化转型中的技术挑战[3] - 公司进行重大人事调整,宝思齐于2025年8月1日起接任华晨宝马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成为公司首位女性CEO[5] - 公司承诺加大对中国市场投资,计划在2026年和2027年推出包括新世代在内的20余款新车,首款新世代车型将于2026年在沈阳量产[5] - 行业分析指出,汽车产品质量问题已延伸至软件系统和电子控制单元等新型部件,要求车企建立全新的质量管控体系[5]
起动机继电器存在安全隐患宝马汽车或召回超过33万辆汽车
中国证券报· 2025-09-30 04:46
召回事件概述 - 因起动机继电器存在腐蚀风险可能导致短路及火灾隐患,宝马汽车或将在全球召回超过33万辆汽车 [1] - 此次召回涉及2015年9月至2021年9月生产的多款车型,其中德国市场受影响车辆超过13万辆,美国市场近20万辆 [1] - 此次召回已是宝马2025年以来的第六次重大召回事件 [1] 近期重大召回详情 - 2025年8月8日,因起动器发电机连接松动、高压系统误关闭等问题,一次性召回超过23万辆汽车,以纯电动i系列车型为主 [2] - 具体包括国产iX3车型召回10.6万辆,国产i3车型召回9.58万辆,进口i4、i7、iX等约1.6万辆 [2] - 2025年5月9日,宣布召回进口及国产5系、X5汽车共计约2.77万辆 [2] - 2025年4月18日,因车载诊断软件标定问题召回进口X3 M40i、X4 M40i汽车共计3736辆 [3] - 2025年6月,因驱动电机软件缺陷,宝马在美国召回逾7万辆电动车 [3] - 2025年还发起了三次摩托车召回,涉及转向减振器、倒车控制单元和机油滤清器等部件 [3] 财务与市场表现 - 宝马集团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339.27亿欧元,同比下降8.2% [4] - 2025年第二季度息税前利润26.61亿欧元,同比下降31.4%,净利润18.42亿欧元,同比下降31.9% [4] - 汽车业务息税前利润16.02亿欧元,同比大幅下降40.3% [4] - 宝马在华销量持续承压,2024年销量为71.45万辆,同比下滑13.4% [3] - 2025年上半年,宝马在华销量为31.79万辆,同比降幅进一步扩大至15.5% [3] 行业背景与公司应对 - 频繁的召回事件暴露出公司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系统性隐患,也反映出传统豪华车企在向电动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技术挑战 [3] - 销量下滑主要源于中国本土汽车品牌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快速崛起,对比亚迪、蔚来、理想等品牌分流了客户群体 [4] - 公司近期进行了重大人事调整,宝思齐于2025年8月1日起接任华晨宝马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成为华晨宝马成立以来首位女性CEO [5] - 公司承诺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计划在2026年和2027年推出包括新世代在内的20余款新车 [5] - 首款新世代车型将于2026年在沈阳启动量产,被视为重振中国市场信心的重要筹码 [5] - 行业分析指出,汽车产品质量问题已扩展至软件系统等新型部件,要求车企建立全新的质量管控体系,豪华品牌需将机械制造领域的优势延伸至电子电气领域以维持溢价能力 [5]
欧洲汽车工业面临电动化转型困局
新华社· 2025-09-29 15:19
欧洲车企电动化转型的分歧 - 欧洲车企在公开场合展示电动化车型的同时 集体呼吁推迟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车目标 [1] - 行业矛盾现状在2025年德国慕尼黑车展上凸显 反映欧盟在气候承诺与产业现实间的艰难抉择 [1] 对2035年禁售燃油车目标的质疑 -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和欧洲汽车供应商协会联名致信欧盟 称二氧化碳减排激进目标已不可行 [2] - 德国总理默茨要求监管保持灵活 反对单方面限定技术路径 奔驰 宝马 斯泰兰蒂斯等车企高管一致认为2035年目标不现实 [2] - 梅赛德斯-奔驰推迟原定2025年电动车销量占比50%的目标 奥迪搁置2032年全面电动化计划 大众集团因纯电动车销量放缓要求欧盟调整减排目标 [3] 欧洲汽车产业转型的现实困境 - 欧洲在新能源领域投入不足 瑞典动力电池企业北方伏特于2024年底申请破产保护 凸显关键零部件技术短板 [4] -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主席指出 若2035年实现新车100%电动 欧洲将在电池价值链上高度依赖亚洲市场 [4] -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缓慢 电价高企 生产成本增加及美国加征关税等因素 加大全面电动化难度 [4] - 德国2023年底取消电动车购车补贴后销量低迷 行业利润普遍大幅下滑 过去一年净减岗位约5.15万个 [5] 行业立场与策略博弈 -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建议增加购车补贴 税收减免和电价优惠 并坚持多元技术路线 [6] - 部分车企如起亚坚决支持2035年禁售政策 已在斯洛伐克工厂启动电动车EV4量产 计划到2035年实现全面合规 [6] - 专家预计到2030年前后电动车和燃油车价格将基本持平 市场会自行完成转型 [6] 欧盟的政策立场与行业互动 - 欧盟在第三次欧洲汽车工业未来战略对话中重申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车计划不动摇 [7] - 欧盟今年3月将原定2025年启动的新车碳排放考核推迟至2027年 为行业争取过渡缓冲 [7] - 2035年燃油车禁售政策被视为欧盟气候治理领导力的试金石 关系欧洲汽车产业全球竞争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