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沈白高铁
icon
搜索文档
沈白高铁迎来首批研学团体
辽宁日报· 2025-11-11 09:05
高铁开通对研学市场的影响 - 沈白高铁开通后迎来首批500名师生研学团体 实现通化与沈阳当日往返 [1] - 高铁有效拓展研学活动半径与选择空间 使沿线红色资源、文化场馆、科技基地触手可及 [1] - 高铁解决了以往研学长途出行耗时久、行程安排受限的难题 [1] 铁路部门的市场开发与服务优化 - 多角度开发研学旅行市场是铁路部门重点服务内容之一 [1] - 国铁沈阳局优化团体出行服务流程 通过精准对接与精细服务保障研学团体往返行程安全顺畅 [1] - 组织相关车站开通研学团体专用取票通道和进站绿色通道 保障师生便捷有序乘车 [1]
沈白高铁运营首月累计发送旅客超 66 万人次,中国国产列车首次亮相奥地利铁路
华福证券· 2025-11-09 16:08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5] 核心观点 - 东北省际高铁首次形成闭环,沈白高铁运营首月累计发送旅客超66万人次,显示高铁网络化效应显著 [1][2] - 中国国产列车首次亮相奥地利铁路,标志着中国轨交装备技术获得国际高端市场认可 [3] - 国家规划明确铁路营业里程目标,为轨交装备行业创造广阔市场空间,2026年至2035年需建成铁路约3.5万公里,其中高铁约2万公里 [4] 行业动态与项目进展 - 沈白高铁全长约430公里,运营首月累计运送旅客逾66万人次,每日开行动车组列车最高达64列 [1][2] - 东北地区高铁里程已超5000公里,高铁网从一条线发展到一张网 [2] - 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生产的“熊猫”号双层列车在奥地利亮相,最高运营时速200公里,设计使用寿命30年,由六节车厢组成,提供536个座位,总长增加8米,能耗降低10% [3] 政策规划与市场空间 - 根据规划,到2025年铁路营业里程目标为16.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5万公里 [4] - 到2035年,全国铁路网目标达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7万公里左右 [4] - 为实现2035年目标,2026年至2035年需建成铁路约3.5万公里,平均每年投产新线约3500公里,其中高铁约2000公里 [4] 建议关注公司 - 中国中车:全球领先的轨交装备供应商,轨交装备收入全球第一 [4] - 中国通号:全球领先的轨道交通控制系统提供商 [4] - 时代电气:牵引变流系统供应商,产品连续多年领跑国内市场 [4] - 思维列控:高铁综合监测领域核心供应商 [4] - 神州高铁:轨道交通智能运营检修装备领先企业 [4] - 辉煌科技:提供轨交运维设备及集成化解决方案 [4]
产经观察·收官之际看工程丨东北省际高铁首次形成闭环
人民日报· 2025-11-06 12:58
项目概况与战略意义 - 沈白高铁是“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被定义为“八纵八横”主通道重要连接线,全长约430公里 [6] - 项目构建起东北地区南北贯通、东西互联的高铁网络,使辽宁省成为东北地区首个“市市通高铁”的省份 [6] - 项目连接京哈、沈大等高铁路网,使东北省际高铁首次形成“O”形闭环 [2] 经济与旅游影响 - 开通运营首月累计运送旅客逾66万人次,每日开行动车组列车最高达64列 [8] - 将沈阳至长白山的高铁旅行时间从3小时24分缩短到1小时53分,北京至长白山旅行时间从5小时56分缩短到4小时33分 [7] - 项目激活东北文旅发展,有望开拓小长假及周末旅游市场,提升整个东北东部的旅游 [8] 技术创新与工程突破 - 应用升级版高寒高铁技术应对冻胀难题,针对累计长度约17.2公里的膨胀土区域采用双重调节控制体系 [9] - 作为我国时速350公里高铁首次大范围穿越火山堆积层,在遇到108米6级围岩的隧道施工中使用了精准加固方案 [10] - 投入新一代自动化腕臂预配平台,使腕臂预配效率提升40%,接触网支撑结构精度达到毫米级 [10] 环境保护与绿色设计 - 为保护濒危物种中华秋沙鸭,在园池特大桥上建设长达235.8米的封闭式声屏障,可稳定降低20分贝左右的噪声 [11] - 全线类似封闭声屏障工程还有2处,累计长度3668米 [12] - 项目采用77%的桥隧比,既减少路基冻胀风险,也避免切割耕地,在施工中为保护1500余株油松而改用隧道方案 [13][14]
运营首月,沈白高铁累计发送旅客超66万人次 东北省际高铁首次形成闭环(产经观察·收官之际看工程)
人民日报· 2025-11-06 06:12
项目战略定位与网络效应 - 项目被定义为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及“八纵八横”主通道重要连接线 [6] - 构建东北地区南北贯通、东西互联的高铁网络,缩短东北与京津冀的时空距离 [6] - 结束辽宁抚顺、吉林通化和白山不通高铁历史,使辽宁省成为东北首个“市市通高铁”省份 [6] 交通效率与旅游市场影响 - 沈阳至长白山高铁旅行时间从3小时24分缩短至1小时53分,北京经沈阳至长白山从5小时56分缩短至4小时33分 [7] - 打破交通制约,使京津冀都市圈到长白山更便利,有望开拓小长假及周末旅游市场 [7] - 开通运营首月累计运送旅客逾66万人次,每日开行动车组列车最高达64列 [8] 技术创新与工程突破 - 应用“物理化学改性+立体防排水”体系应对约17.2公里膨胀土区域,新设计大幅节省项目投资 [9] - 我国时速350公里高铁首次大范围穿越火山堆积层,北岗隧道使用数千根钢管支撑及8700多立方米水泥浆凝固疏松土质 [10] - 投入新一代自动化腕臂预配平台,日均产能达300组,节约5%原材损耗,预配效率提升40%,精度达毫米级 [10] 生态保护与绿色建设 - 为保护中华秋沙鸭设置全长235.8米全封闭式声屏障,可稳定降低噪声约20分贝,全线类似屏障累计长度3668米 [12][13] - 为保护1500余株树龄逾50年油松,放弃开山铺路采用隧道施工,隧道贯通精度误差小于1厘米 [14] - 全线以77%桥隧比穿越山水,布局85座隧道、175座桥梁,以减少路基冻胀风险并避免切割耕地 [15]
东北省际高铁首次形成闭环(产经观察·收官之际看工程)
人民日报· 2025-11-06 06:11
项目战略定位与网络效应 - 项目被定义为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及“八纵八横”主通道重要连接线 [7] - 高铁全长约430公里,构建东北地区南北贯通、东西互联的高铁网络,使辽宁省成为东北首个“市市通高铁”的省份 [7] - 东北地区高铁里程已超5000公里,形成从一条线到一张网再到一盘棋的发展格局 [9] 交通效率与旅游市场影响 - 沈阳至长白山高铁旅行时间从3小时24分缩短至1小时53分,北京经沈阳至长白山旅行时间从5小时56分缩短至4小时33分 [8] - 运营首月累计运送旅客逾66万人次,每日开行动车组列车最高达64列 [8] - 交通改善有望开拓小长假及周末旅游市场,提升游客到访频次,缓解“旅长游短”情况 [8] 技术创新与工程突破 - 应用升级版高寒高铁技术应对冻胀难题,针对累计长度约17.2公里的膨胀土区域采用双重调节控制体系 [10] - 为我国时速350公里高铁首次大范围穿越火山堆积层,在6级围岩隧道施工中采用精准加固方案 [11][12] - 投入新一代自动化腕臂预配平台,使腕臂预配效率提升40%,接触网支撑结构精度达毫米级 [12] 生态保护与绿色工程实践 - 为保护中华秋沙鸭设置全长235.8米的封闭式声屏障,可稳定降低噪声约20分贝 [13] - 全线类似封闭声屏障工程累计长度达3668米,另有2处 [13] - 为保护1500余株树龄逾50年的油松,放弃开山铺路方案改为隧道施工,隧道贯通精度误差小于1厘米 [14] - 全线以77%的桥隧比穿越山水,包含85座隧道和175座桥梁,以减少路基冻胀风险并避免切割耕地 [15]
沈白高铁开通满月运送旅客逾66万人次
辽宁日报· 2025-10-31 09:04
高铁线路运营表现 - 沈白高铁开通一个月内安全运送旅客逾66万人次,客流持续火爆 [1] - 线路全长430公里,最高时速按350公里运营,每日开行动车组列车最多达到64列 [1] - 抚顺站和新宾站在开通首月分别运送旅客17.15万人次和近2.3万人次 [1] 交通效率与区域联通 - 高铁开通使沈阳至抚顺的旅行时间从超过1小时缩短至20分钟左右 [1] - 北京朝阳站至长白山站最快旅行时间缩短至4小时33分,沈阳北站至长白山站缩短至1小时53分 [1] - 线路串联沈阳、长春、白山、通化、抚顺等10座城市,在东北地区首次形成高铁"O"形闭环,接入京津冀"半日经济圈" [1] 旅游市场促进措施 - 铁路部门从11月1日起对沈白高铁动车组列车实施4到8折不等的票价优惠 [2] - 沿线文旅部门加大投入,抚顺等地推出凭高铁车票享受景区首道门票优惠政策 [2] - 高铁开通有效解决了东北东部地区"旅长游短"的困境 [2] 车站服务与设施升级 - 抚顺站以"雷锋精神"为主题打造文化车站,设有"雷锋服务台"并提供大量免费充电桩、母婴室等便民设施 [2] - 伯官站针对前往世博园、棋盘山等景点的短途旅客,积极对接地方政府完善公共交通接驳方案 [2] - 新宾站重点服务前往赫图阿拉城等景区的游客,确保工作人员娴熟掌握列车换乘及当地公交接驳信息 [2]
沈白高铁铺就振兴发展康庄大道
人民网· 2025-10-22 20:55
高铁网络建设 - 沈白高铁以时速350公里运行,使东北高铁网首次形成"O"形闭环 [1] - 高铁与京哈、沈大、沈丹、长珲等铁路共同形成东北东部地区快速客运铁路环线,串联10座城市 [4] - 高铁将辽吉两省"C"形通道变为"O"形闭环,完成历史性"合龙" [4] 交通效率提升 - 沈阳北至长白山站最快仅需1小时53分,相比此前6个多小时的普速列车大幅缩短 [4] - 吉林万通集团的研发人员可实现当天往返北京进行学术交流,合作效率提升不止一倍 [4] - 高铁将沿线百姓出行体验从"走得远"升级为"走得好",消解长途奔波疲惫 [11] 文旅产业促进 - 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假期,沈白高铁核心辐射圈城市文旅订单增幅超过50% [7] - 高铁将沈阳、长白山、通化、白山、抚顺的文旅资源串联,加速迈向集群化发展 [5] - 通化当地旅行社已设计涵盖高铁、餐饮、住宿的多元旅游产品,文旅局计划依托高铁打响品牌 [6] 区域经济联动 - 高铁将带动沿线地区联动发展,拉动东北快速融入京津冀、环渤海区域发展大局 [4] - 抚顺市推进总长383公里的福顺满乡文旅路,串联上百个特色景点与度假村,辐射沿线乡村产业 [6] - 高铁推动东北文旅的"人气指数"持续转化为"发展指数" [7] 服务设施升级 - 长白山站6600平方米候车区域设有文创集市、78米浮雕长卷,将车站变为景区入口 [6] - 车站优化购票、检票流程,增设自助售票机、人脸识别检票通道,开通景区直通车 [12] - 长白山站配备"长白情韵亲子屋"、母婴室、商务候车区等设施,提供全程陪同服务 [11][12]
“最美铁路·沈白高铁”网上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抚顺举行
人民网· 2025-10-22 15:42
项目启动与参与方 - 沈白高铁网上重大主题宣传活动于10月21日在辽宁省抚顺市正式启动 [1] - 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指导,辽宁与吉林省委网信办联合主办,沈阳、抚顺、通化、白山市委网信办及长白山开发区党工委网信办共同承办 [1] - 启动仪式上,抚顺市政府、辽宁与吉林省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致欢迎辞,沿线城市网信办或宣传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城市推介 [1] 活动参与人员与安排 - 活动邀请了30名千万粉丝网络名人、30名辽吉两省网络名人以及30名中央主要新闻网站记者和商业平台负责人组成参访团 [3] - 参访团将陆续走访沈阳、抚顺、通化、白山及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深入挖掘沈白高铁开通后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和文旅资源整合成效 [3] - 媒体代表和网络名人计划通过内容创作展现东北发展新面貌,并推动沈白高铁成为热门话题,为东北振兴营造良好网络舆论氛围 [3] 高铁线路的战略意义 - 沈白高铁开通填补了沈阳向东发展的交通短板,使辽宁形成以沈阳为中心的高铁网络格局 [3] - 该线路打通了东北东部高铁经济走廊,推动辽宁快速融入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 [3] - 高铁促进人流、物流高效流动,助力装备制造、高端服务业等产业布局优化 [3] 文旅资源整合效应 - 沈白高铁将沈阳故宫、抚顺雷锋文化、长白山天池等生态文旅资源串联起来,形成“串珠成链”的效应 [3] - 高铁开通为辽宁发展注入新活力,并促进沿线文旅资源整合共享 [3] - 活动重点展现沿线城市在产业升级、文旅融合、生态保护等领域取得的进展 [1][3]
沈白高铁织就振兴网 跑出时代“加速度”
中国经济网· 2025-10-20 13:36
高铁网络建设与发展 - 沈佳高铁沈白段正式开通运营,线路全长430公里,设计运行时速350公里,串联辽吉两省五地市 [1] - 截至去年底,中国高铁营业里程突破4.8万公里,覆盖97%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成为全球高铁运营里程最长的国家 [1] - CR450动车组样车在测试中时速达到450公里,成为全球最快高铁列车 [1] 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 - 中国铁路已主持或参与制定超过300项国际标准,国际铁路联盟高铁领域全部13项系统级标准均由中国铁路主持制定 [2] - 中国中车研制出高速动车组空气动力学智能化仿真大模型,将气动仿真计算从“天级”提升至“秒级” [2] - 行业坚持年均超百亿元的研发投入,推动高速列车研发迈入人工智能新阶段 [2] 国际市场拓展与成果 - 中国中车2024年国际业务新签订单金额约472亿元,轨道交通装备远销中东、东南亚、欧洲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 [2] - 雅万高铁开通运营满一年,上座率达99.6% [2] - 匈塞铁路首列动车组正式亮相,并成功中标迪拜地铁蓝线项目 [2]
沈白高铁为铁路运输注入新活力
中国经济网· 2025-10-17 18:37
铁路运输核心表现 - 沈白高铁开通运营,被描述为“最美森林高铁”,旨在促进生态、文化与发展的结合,服务于东北振兴战略[1] - 双节假期期间,全国铁路日均旅客发送量达1825万人次,累计完成旅客运输2.19亿人次[1] 运力保障与调配策略 - 针对节假日客流高峰,特别是首尾长途客流多、中间短途客流增加的特点,公司实施科学精准的运力调配[1] - 采用“一日一图”的高峰运行图策略,区分普速与高铁线路,以灵活提升运能[1] - 通过动车组重联、加开高铁动卧、普速列车加挂等方式,增加热门线路和区域的运力投放,缓解枢纽压力并保障短途通勤[1] 科技创新与服务升级 - 公司推行在线选票、适老化服务、重点旅客帮扶、12306网上购票等一系列便民措施,提升旅客出行体验[2] - 进站安检采用AI智能技术,识别准确率超过99%,实现毫秒级识别,提高了安检效率和旅客通行速度[2] - 利用实时票额大数据优化在线选铺与候补购票功能,以科技创新支撑服务升级[2] 特色服务与精细化管理 - 各铁路局推出特色旅游列车服务,例如沈阳局的“阿尔山号”、“夕阳红”、“沈哈高铁冰雪”专列,广州局的“南方列车·潇湘号”,以及呼和局的“锦绣山河”、“亮丽北疆”等,结合文旅打造差异化出行体验[2] - 公司致力于通过人性化、标准化、精细化、规范化的管理提升公共服务品质,为旅客带来充满温情的旅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