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活性生物骨
icon
搜索文档
正海生物上半年净利近腰斩
中国经营报· 2025-08-15 16:01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14%至1.8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大降45.97%至4648.57万元,扣非净利润下降46.77%至4028.07万元 [4] - 净利润下滑主因包括核心产品收入分化、成本费用压力加大及外部环境变化,其中口腔修复膜业务收入锐减近两成 [4] - 销售费用激增38.87%至7117.79万元,主要用于市场推广(3045.57万元)和商业支持(2011.83万元),但未能驱动业绩增长 [7][8] 核心产品分析 - 脑膜系列产品销售收入8027.17万元,同比增长5.88%,得益于省际联盟集采持续中标,但毛利率同比下降3.04个百分点至88.84% [6][7] - 口腔修复膜业务收入7711.62万元,同比下滑19.38%,毛利率下降1.63个百分点至85.98%,主因口腔种植市场需求不旺、行业竞争加剧及产品价格走低 [6] - 公司产品结构单一,口腔修复膜和脑膜产品长期占据八成以上收入,抗风险能力薄弱 [6] 政策与成本影响 - 2025年1月1日起,主营产品关键原材料动物组织的增值税征收方式由简易征收(3%)改为一般计税(13%),大幅提升税率侵蚀利润空间 [6] - 集采导致脑膜产品售价下降,但促进销量增长,公司脑膜产品在多个省际联盟接续采购项目中成功中选 [7] 新产品与研发进展 - 活性生物骨获得注册证近三年,尚未贡献实质销售数据,入院工作有序开展但销售体量仍小 [8][9] - 钙硅生物陶瓷骨修复材料处于注册发补阶段,宫腔修复膜在开展注册工作,乳房补片处于数据管理阶段,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工艺验证阶段 [10] - 在研产品预计未来2-3年才可能带来收入增量,短期内难解业绩压力 [10] 市场与战略调整 - 公司营销网络覆盖全国所有省份,经销商达1175家,但销售费用率从25.88%飙升至37.90%,净利润率从43.45%下降至24.75% [8]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42.05%至4767.29万元,营销投入与业绩产出形成反差 [8] - 公司筹划产品出海,部分产品具备海外市场潜力,但需更多资源投入 [10]
正海生物:公司销售费用增长主要原因为活性生物骨的市场推广及在口腔领域开展精准化营销
证券日报· 2025-08-11 17:43
公司财务表现 - 销售费用增长主要由于活性生物骨市场推广及口腔领域精准化营销 [2] - 营收下滑主要受口腔板块收入下滑影响 [2] 公司战略规划 - 公司将继续深耕优势领域并持续孵化新品 [2] - 公司争取实现收入的稳健增长 [2]
重金营销未止颓势,正海生物上半年净利同比跌46% 新品能否成“救命稻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7 18:5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87亿元同比下降5.14% [1] - 归母净利润4648.57万元同比下降45.97%创上市以来最大跌幅 [1] - 毛利率同比下降2.81个百分点至83.92% [3] - 净利率从43.45%降至24.75% [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767.29万元同比减少42.05% [3] 核心产品表现 - 脑膜系列产品收入8027.17万元同比增长5.88% [1][2] - 脑膜产品毛利率88.84%同比下降3.04个百分点 [2] - 口腔修复膜收入7711.62万元同比下降19.38% [2] - 口腔修复膜毛利率85.98%同比下降1.63个百分点 [2] 成本与费用 - 销售费用7117.79万元同比激增38.87% [1][3] - 市场推广费3045.57万元与商业支持费2011.83万元占比超70% [3] - 销售费用率从25.88%升至37.90% [3] - 动物组织原材料增值税率从3%增至13%影响成本 [3] 市场竞争与策略 - 口腔修复膜受民营市场竞争激烈及价格走低影响 [2] - 脑膜产品通过集采中标维持市场份额 [2] - 营销投入用于新产品推广和竞争化营销策略 [1][4] - 活性生物骨2023年启动销售后入院进度符合预期 [5] 新产品管线 - 活性生物骨为重点战略新品正提升头部医院开发占比 [5] - 钙硅生物陶瓷骨修复材料进入注册发补阶段预计2025年底获批 [5] - 宫腔修复膜开展注册工作乳房补片处于数据管理阶段 [5] - 新产品预计未来2-3年陆续贡献收入增量 [5] 发展挑战 - 骨修复材料市场竞争激烈 [5] - 新品活性生物骨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3] - 需通过技术创新构建差异化优势应对集采压力 [6]
正海生物接受多家机构调研 回应业绩变动及新品进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8-06 11:5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87亿元同比减少5.14% 净利润4648.57万元同比减少45.97% [1] - 收入下滑主因口腔修复膜收入同比下滑 受种植市场需求不旺、竞争加剧及产品价格走低影响 [1] - 税率调整对公司整体收入造成压力 [1] 产品收入结构 - 脑膜系列产品实现销售收入8027.17万元 在辽宁、陕西、河北、山东等省际联盟集采项目中持续中标 [1] - 口腔修复膜实现销售收入7711.62万元 公司通过精准化营销和头部终端合作稳住市场份额 [1] 研发管线进展 - 新产品口腔修复膜已获证 钙硅生物陶瓷骨修复材料进入注册发补阶段 [2] - 宫腔修复膜已开展注册工作 乳房补片数据管理有序进行 预计未来2-3年贡献收入增量 [2] - 钙硅生物陶瓷骨修复材料预计2025年底前获批注册 采用三维打印技术可实现定制化生产 [3] 重点产品动态 - 活性生物骨上半年呈现稳步放量 入院数量达目标且销售体量环比持续提升 [3] - 公司将依托活性生物骨产品优势开展品牌建设 进一步扩大入院范围和稳定供货比例 [3] 集采影响 - 脑膜产品在集采中售价下降但销量增长 上半年在四个省际联盟接续采购项目中成功中选 [4] - 各省级联盟集采规则存在差异 但公司保持持续中标态势 [1][4]
正海生物(300653) - 2025年8月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8-06 09:0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1.87亿元,同比下降5.14%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48.57万元,同比下降45.97% [3] - 扣非净利润4028.07万元,同比下降46.77% [3] - 每股收益0.26元,同比下降45.83% [3] - 税率调整对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3] 产品表现 - 脑膜系列产品销售收入8027.17万元,在多个省际联盟集采项目中成功中选 [3] - 口腔修复膜销售收入7711.62万元,面临行业竞争加剧和需求波动挑战 [3] - 活性生物骨产品稳步放量,入院数量和销量持续提升 [3] - 口腔修复膜新产品获证,钙硅生物陶瓷骨修复材料进入注册发补阶段 [3][4] 研发与新产品 - 宫腔修复膜已开展注册相关工作 [4] - 乳房补片产品数据管理有序进行,预计2-3年内贡献收入增量 [4] - 钙硅生物陶瓷骨修复材料预计2025年底前获批,具有促进成骨分化和血管化作用 [5] - 活性生物骨具备低剂量、局部高效能特点,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兼备 [5] 市场与战略 - 口腔板块收入下滑主要受种植市场需求不旺和价格走低影响 [6] - 集采导致脑膜产品售价下降但销量增长 [6][7] - 公司正在筹划产品出海计划 [7] - 将继续深耕优势领域并孵化新品以实现稳健增长 [6]
正海生物20250805
2025-08-05 23:42
公司概况 - 正海生物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减少46 77%[2] 每股收益下降45 83%[2] 主要受增值税税率从3%调整至13%影响[2][18]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 87亿元 同比减少5 14%[3] 剔除税率因素后实际小幅增长[14] - 综合毛利率83 1% 较第一季度提升3个百分点 但低于2024年同期水平[36] 核心产品表现 **脑膜系列产品** - 上半年销售收入8 027 17万元[2] 同比增长约6%[17] - 在辽宁 陕西 河北 山东等省级联盟采购项目中成功中标[3][17] - 集采区价格稳定 非集采区表现良好[16] **口腔修复膜** - 上半年销售收入7 711 62万元[2] - 民营市场价格下降明显 公立市场价格稳定[20] - 二代口腔修复膜已获批 性能优于一代膜 但收入贡献暂不明显[20] **活性生物骨** - 成立骨科事业部 团队约20人[4][12] - 经销商网络扩展至1 175家 入院目标200家医院 上半年完成160多家[12] - 单月销量已超千万水平[26] 全年目标销售额4 000万元(同比翻一番)[24] - 临床应用显示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4] 但受DRG费用包约束[22] **钙硅生物陶瓷修复材料** - 处于注册发补阶段 计划2025年底前获批[5][6] - 引入硅元素和3D打印技术 具备定制化生产潜力[6] 财务与运营数据 - 应收账款增至5 671万元 主要来源于医院[28] - 销售费用同比增加4 96个百分点 主因活性骨推广投入增加[36] - 研发费用增长 因研发人员数量增加[36] - 库存水平正常 经销商库存周期约1个月[38] 战略与挑战 **市场拓展** - 规划东南亚市场 开始招聘海外销售团队[27] - 活性骨通过开拓新增量市场和空白市场实现增长[30] **政策与行业影响** - 增值税税率调整导致收入和利润端直接降低约9个百分点[18][19] - 口腔板块受种植需求不旺和价格下探影响 全年目标实现难度大[7] - 同种异体骨供应未完全恢复 人工骨销量增长[22] **研发进展** - 干细胞项目处于工艺验证阶段 临床前准备工作复杂[9][10] - 股权激励方案2024年底已执行完毕[11] 未来展望 - 目标维持毛利率80%以上 但净利率受降价因素影响[37] - 活性骨计划五年内达到友商1-2亿元出厂价销售额规模[31] - 应对税率调整和行业竞争 坚持全年20%收入增长目标[14][15]
正海生物: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05 00:23
核心观点 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再生医学领域III类植入性医疗器械企业,2025年上半年面临行业政策深化、市场竞争加剧及增值税率调整等多重挑战,导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14%至1.88亿元,净利润同比下滑46.77%至4028.07万元[6][13] 公司通过推动活性生物骨产品放量、优化营销策略及深化研发创新应对短期压力,同时长期布局钙硅生物陶瓷骨修复材料、宫腔修复膜等新产品梯队,以构建多元化产品矩阵并强化核心竞争力[2][15][16]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1.88亿元,同比下降5.14%,主要受口腔修复膜产品收入下滑及增值税率调整影响[6][13][1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28.07万元,同比下降46.77%,扣非净利润同比降幅相同[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未披露具体数值,但因销售费用增加导致同比显著下降[6][24] - 基本每股收益0.26元,同比下降45.83%,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17%,下降3.51个百分点[6] 产品与业务 - 脑膜系列产品实现销售收入8027.17万元,在多个省际联盟集采项目中持续中标[14] - 口腔修复膜产品收入7711.62万元,同比下降19.38%,主要因民营市场竞争加剧及价格战[14] - 活性生物骨产品通过优化销售团队结构及扩大终端覆盖实现稳步放量,具体收入未单独披露[15] - 在研产品钙硅生物陶瓷骨修复材料处于注册发补阶段,宫腔修复膜完成临床总结,乳房补片进入临床总结阶段[16] 研发与创新 - 研发投入2514.12万元,同比增长28.58%,聚焦基因工程、合成生物学等前沿领域[2][20][24] - 拥有78件专利授权及155件注册商标,与中科院、四川大学等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20] - 新增口腔修复膜及非吸收性外科缝线医疗器械注册证,强化产品组合能力[15] 行业与政策环境 - 高值医用耗材集采政策持续深化,2025年将开展第六批国家集采及20个地方联盟采购[9] - 口腔种植耗材集采及DRG/DIP支付改革推动行业向质量提升转型,释放下游诊疗需求[10] - 增值税率从3%简易征收调整为13%一般计税,直接影响公司成本及利润[13] 运营与治理 - 完成ZDES数字化项目建设,实现业务-财务-物流全链条数字化管理,提升运营效率[18] - 员工总数400人,通过人才盘点及培训计划强化梯队建设[19] - 注销子公司苏州正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优化资源配置[25] 市场与销售 - 经销商网络覆盖1175家,营销网络遍及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22] - "海奥"品牌累计服务患者数百万人次,覆盖超万家医疗机构[21] - 通过精准化营销策略提升市场响应速度,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8.87%至7117.79万元[24]
正海生物: 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证券之星· 2025-08-05 00:2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878亿元,同比下降5.14%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648.57万元,同比下降45.97%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767.29万元,同比下降42.05% [2] - 基本每股收益为0.26元/股,同比下降45.83% [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17%,同比下降3.51个百分点 [2] - 总资产为9.406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4.03%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8.536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3.96% [2] 增值税政策变化影响 - 自2025年1月1日起,公司主要产品原材料改为按13%税率征收增值税,此前适用3%简易征收 [6] - 税率调整对报告期内收入和利润产生一定影响 [6] 主要产品表现 - 脑膜系列产品实现销售收入8027.17万元,在多个省际联盟集采项目中成功中选 [7] - 口腔修复膜产品实现销售收入7711.62万元,面临民营市场竞争加剧和价格战挑战 [7] - 活性生物骨产品呈现稳步放量,终端覆盖范围和销量持续提升 [8] 研发进展 - 钙硅生物陶瓷骨修复材料处于注册发补阶段,为国内首款钙硅基骨修复材料 [9] - 宫腔修复膜已完成临床总结,乳房补片处于临床总结阶段 [10]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项目处于产品工艺验证阶段 [10] - 口腔修复膜(注册证号20253170007)和非吸收性外科缝线(注册证号20252020341)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9] 运营管理 - 通过生产流程优化和自动化设备投用提升生产效率 [11] - 实施全面数字化仓储管理,通过WMS系统提升管理精度 [11] - 完成ZDES数字化项目建设,实现业务-物流-财务-流程四维数据实时联动 [12] - 公司员工总数为400人 [12] 股东结构 - 控股股东秘波海持股33.87%,共计6096.15万股 [5] - Longwood Biotechnologies Inc.持股7.67%,共计1381.19万股 [5] - 嘉兴正海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持股2.10%,共计377.5万股 [5]
正海生物(300653) - 2025年5月1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5 18:5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销售收入恢复正增长,由已上市产品和新产品共同拉动 [4] - 2024年收入增长9.21%,但净利润大幅下滑,受口腔产品降价、脑膜集采观望、销售费用增长及增值税率调整影响 [5] - 2025年一季度毛利和净利创上市以来最低记录 [5] - 2024年四季度销售费用大增,因活性生物骨市场推广力度加大 [4] - 2025年销售费用率预计回归合理水平,但可能受税率调整影响 [4] 产品与销售 - 活性生物骨销售规模较小,因客观条件限制入院难 [5] - 活性生物骨经销商数量和入院数量持续增加,但未披露具体数据 [6][7] - 活性生物骨适应症限于骨缺损填充,脊柱融合适应症未纳入 [5] - 口腔修复膜价格优化影响收入,二代产品定价视挂网情况而定 [9] - 钙硅生物陶瓷骨修复材料注册申请已获受理,预计2024年11月后销售 [10][12] 研发与创新 - 活性生物骨临床案例持续积累,但未公开具体手术例数和销售额 [6][8] - 钙硅生物陶瓷为非动物源合成材料,仿生多孔结构 [10] - 人脐带干细胞项目处于临床前阶段,进展缓慢 [10] - 重组生物活性蛋白项目正常推进,未公布时间表 [12] - 公司定位再生医学平台,布局增材制造、基因工程等技术 [12] 市场与竞争 - 活性生物骨宣传力度不足,竞品热度更高 [8] - 公司计划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覆盖,提升产品认知度 [8] - 再生医学同行如迈普、冠昊业绩增速超越公司 [11] - 公司称将优化销售策略,提升团队专业素养 [11] 公司治理 - 股权激励方案尚未公布,被质疑因业绩信心不足 [12] - 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已通过股东大会审议 [12] - 分红执行时间未明确,需关注后续公告 [12]
正海生物(300653) - 2025年5月1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4 08:56
口腔行业与产品策略 - 口腔行业在公立市场格局稳定,民营市场因种植牙集采后需求短暂爆发后增速放缓,竞争加剧 [4] - 种植修复材料虽未纳入集采,但受需求波动和终端降本控费影响较大 [4] - 公司将持续巩固口腔产品在种植领域优势,执行精准化营销策略,加强与头部终端合作 [4] - 第二款口腔修复膜将重点探索口腔软组织浅层缺损及牙龈黏膜组织修复等领域的应用 [4] - 二代口腔修复膜已于2025年1月获批,钙硅生物陶瓷骨修复材料预计年内获批 [5] 脑膜产品销售与集采影响 - 脑膜市场需求平稳,已有24个省(自治区、兵团)开展脑膜产品带量采购 [5] - 公司在历次集采项目中保持全部中标记录,集采导致售价下降但促进销量增长 [5] - 天津市2024年6月发布硬脑(脊)膜补片类耗材维护通知,招标规则尚未出台 [5] 未来增长驱动力 - 已上市产品将践行"营销精准化"战略,巩固优势渠道与核心品牌,推动活性生物骨销售提升 [5] - 在研产品宫腔修复膜和乳房补片将拓展公司应用科室至妇产科、乳腺外科等 [5] 销售费用与财务展望 - 2024年下半年公司加大活性生物骨推广力度,销售费用增长,部分集中在四季度 [5] - 2025年随着活性生物骨等产品收入增长,销售费用率预计回归合理水平,可能受税率调整影响 [5] 活性生物骨产品优势 - 活性生物骨是国内首款按"以医疗器械为主的药械组合产品"获批的骨类重建物 [6] - 产品含与胶原特异结合的rhBMP-2,可募集间充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加速骨生长 [6] - rhBMP-2与骨填充产品的特异结合构建低剂量、局部高效能的骨再生定向修复系统 [6] - 产品技术优势明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和增长潜力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