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广东省东莞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持续完善“8+8+4”产业体系,构建东莞新质生产力培育高地[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19 09:07
东莞市现代化产业体系 - 东莞市构建"8+8+4"现代化产业体系,包括八大传统优势产业、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大未来产业,形成立体化产业生态[1][14] - 八大传统优势产业包括食品饮料、造纸及纸制品、纺织服装等,2024年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9.1%[7][9] - 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7%[7][14] - 四大未来产业包括下一代移动通信、具身智能机器人等,前瞻布局培育新动能[1][14] 东莞市经济运行 - 2024年东莞市GDP达12282.15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6800.80亿元,增长6.6%[5]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8%,化工制造业增长8.7%[7] -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1%,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7%,增速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7] - 智能手表、路由器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61.5%、46.8%,高技术产品快速增长[7] 企业创新与资本市场 -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236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200家,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0家[9] - 2024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1500家,新增A股上市企业4家,数量位居全国城市第六[9] - 代表企业包括生益科技、拓斯达、易事特等,覆盖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多个领域[2][24][25] 政策支持与发展目标 - 东莞出台《关于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11][12] - 目标到2027年培育7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占比超42%[17] - 重点发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力争2027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30] 产业空间布局 - 构建"一主两副六片区"空间结构,中心城区强化行政文化功能,松山湖和滨海湾聚焦科技创新[19][21] - 形成电子信息制造、电气机械两大千亿级支柱产业,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等六大新兴产业[21][22] - 依托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布局未来产业,推动"基础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梯次发展[21][27] 发展趋势 - 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突破半导体等"卡脖子"技术,打造大湾区科技创新策源地[29] - 加速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耦合,建设智能工厂,推动全流程智能化升级[30] - 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新能源、储能等领域,建设零碳园区[31] - 深化与广深产业协同,打造"湾区制造+全球市场"开放型经济[32]
智动力三项目终止1.74亿或打水漂 募资10.79亿超60%补流连亏三年
长江商报· 2025-05-16 07:23
三个募投项目推进了四年多却终止,智动力(300686)(300686.SZ)的操作引发质疑。 5月12日晚,智动力公告,终止三个募投项目,将剩余的3.29亿元募资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这三个项目是智动力2020年底募资10.79亿元的部分建设项目,截至目前,三个项目累计投入约1.74亿 元。建了四年多的三个项目终止,是否意味着已经投入的1.74亿元打了水漂?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本次募资10.79亿元,智动力累计将6.79亿元补充流动资金,占本次募资总额的 62.93%。 智动力处于消费电子行业,近几年,行业出现了周期性波动,公司经营业绩承压。2022年至2024年,公 司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归母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亏损额合计为6.28亿 元。今年一季度,公司继续亏损。 2022年以来,智动力未向股东派发现金红利。 三个募投项目推进四年多终止 智动力的一纸公告,宣告了三个募投项目命运终结。 根据最新公告,5月12日,智动力召开董事会会议、监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终止部分募投项目 并将该部分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终止"消费电子结构件越南生产基地建设项 目"、"散热组 ...
达瑞电子(300976):24全年业绩超预期 25Q1延续高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4-29 10:53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5.66亿元,同比增长83.55%,归母净利润2.42亿元,同比增长229.47% [1] - 2024Q4营收7.94亿元,同比增长67.93%,归母净利润0.60亿元,同比增长132.81% [1] - 2025Q1营收6.59亿元,同比增长45.41%,归母净利润0.57亿元,同比增长84.35% [1]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35.99亿元、46.53亿元、55.7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2亿元、4.14亿元、5.04亿元 [4] 业务增长驱动 - 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业务营收81,940.44万元,同比增长78.76% [2] - 电子产品结构性器件业务营收69,721.25万元,同比增长86.66% [2] - 3C智能装配自动化设备业务营收14,988.38万元,同比增长186.37% [2] - 新能源结构与功能性组件业务营收87,759.47万元,同比增长76.16% [2] 费用控制 - 2024年销售费用0.82亿元,销售费率3.20%,同比下降2.28个百分点 [2] - 管理费用1.37亿元,管理费率5.33%,同比下降5.54个百分点 [2] - 研发费用1.09亿元,研发费率4.25%,同比下降1.73个百分点 [2] - 财务费用-0.17亿元,同比增加0.16亿元 [2] 客户与市场布局 - 消费电子领域客户包括三星视界、Apple、Jabra、Bose、Sony、Oppo、Lenovo等 [3] - FPC软板客户包括鹏鼎控股、华通电脑、台郡科技、藤仓电子、安费诺等 [3] - EMS客户包括立讯精密、歌尔股份、富士康、卡士莫等 [3] - 新能源领域客户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瑞浦兰钧、上汽伊控、阳光电源、海辰储能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