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淡水泉成长一期
icon
搜索文档
私募仓位攀至年内最高主观策略强势回归
证券时报· 2025-09-22 01:42
私募仓位水平 - 全市场股票私募机构平均仓位为78.04% 较前一周上升2.96个百分点 升至年内最高位 [1] - 重仓或满仓私募比例大幅提升至60.02% 较前一周增加5.81个百分点 空仓私募比例降至5.08% 环比下降0.77个百分点 [1] - 百亿级股票私募平均仓位达78.22% 较前一周大幅上升11.11个百分点 50亿至100亿规模私募平均仓位高达86.49% 为各类别最高 [1] 私募业绩表现 - 前100名主观私募今年收益均值为37.43% 百强量化私募收益均值为26.69% [2] - 头部私募淡水泉旗下产品"淡水泉成长一期"最新收益率超50% [2] 市场风格特征 - 市场呈现"慢牛"特征 投资者风险偏好维持高位 流动性、基本面和外部环境共同助推行情 [2] - 市场风格从"确定性优先"转向"成长性优先" 红利类资产缩圈褪色 新兴成长类机会如新消费、创新药、机器人、AI硬件成为行情推手 [2] - 8月份通信行业涨幅超30% 电子、有色涨幅明显 煤炭钢铁上涨微弱 银行录得下跌 [3] 投资策略观点 - 市场机会以结构性机会为主 资金将注重投资安全性边际 预期差大且交易不拥挤的成长板块存在新配置机会 [2] - 建议明确自身能力圈发挥比较优势 结合宏观判断和大类资产配置能力把握不同阶段机会 可通过行业ETF等工具适应宏观变化 [3]
私募仓位攀至年内最高 主观策略强势回归
证券时报· 2025-09-22 00:57
主观策略为主的大型私募机构相聚资本认为,随着行情向纵深演绎,市场出现了非常典型的分层,以8 月份为例:申万一级行业中,通信、电子、有色的涨幅明显,尤其是通信涨幅超过30%;相比之下,煤 炭、钢铁等的上涨微乎其微,银行则录得下跌。那么,如何在这种分层的行情下,最大程度获得预期回 报? 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今年截至2025年8月底,业绩居前100的主观私募今年来收益均值为37.43%,而 百强量化私募今年来收益均值为26.69%。另外,从第三方渠道获悉,国内头部私募机构淡水泉旗下产 品"淡水泉成长一期"的最新收益率已超50%。 淡水泉认为,今年以来,市场呈现一定的"慢牛"特征,投资者风险偏好维持高位,流动性、基本面、外 部环境等因素共同助推本轮行情。拉长时间维度来看,市场风格呈现出明显的钟摆效应,从"确定性优 先"逐渐转向"成长性优先"切换。在这一过程中,红利类资产缩圈褪色,而新兴成长类机会轮动成为行 情的重要推手——如新消费、创新药、机器人、AI硬件等。这种转变也反映出,市场不再一味追求单 一的确定性,而是开始重新关注基本面的成长性。 对于接下来市场走势,淡水泉认为,在当前的经济恢复动能下,宏观形势全面性的改善 ...
百亿私募淡水泉:避险思维让位于机会思维,下半年看好三类结构性机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0 14:10
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A股与港股市场走出结构性行情,股票策略私募上半年收益率达10%,领跑五大策略,显著超越上证指数和沪深300指数 [1] - 上半年A股日均成交额站稳1.3万亿元关口,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1] - 上证指数重新站上3400点创下年内新高,沪深300及恒生指数也修复至接近年内高点 [2] - 上半年有业绩记录的私募证券产品实现正收益的达到八成,有业绩记录的6495只股票策略产品平均收益率为10.00% [3] 头部私募机构业绩 - 高毅资产、淡水泉投资、景林资产等头部机构旗下多只主动权益产品净值显著回升 [1] - 淡水泉成长一期近一年涨幅超18%,跑赢沪深300指数11个百分点,近六个月收益10.24%,对沪深300的超额收益超过12% [3] - 淡水泉成长1期年内至今收益率为7.88%,同期沪深300指数为-2.41% [4] - 高毅资产旗下部分基金凭借对科技与消费的布局斩获可观收益,景林资产在港股市场的深度价值挖掘成效显著 [4] 市场特征与资金行为 - 市场核心特征从避险思维转向机会思维,投资者心态更加积极,市场展现出超预期的韧性 [2] - 市场呈现鲜明的"哑铃型"机会结构:一端是传统的价值红利类资产,另一端是快速轮动的新兴成长领域 [2] - 机会广度显著扩大,资金积极在科技、新消费、创新药、新能源车等多个成长性板块中掘金 [2] 投资策略与布局 - 淡水泉在新消费领域前瞻性布局消费"出海"的新机遇,关注女性消费力量崛起带来的新消费趋势 [5] - 科技板块方面,一季度由DeepSeek引发对中国AI信心提升,二季度市场迅速回归海外算力主线 [5] - 在周期类资产投资上,围绕电力设备、汽车等成长类资产展开布局,并对"反内卷"带来的顺周期机会进行左侧买入 [5] - 构建了自上而下的中观配置框架,与传统的自下而上选股策略形成互补 [6] 下半年投资展望 - 自7月以来A股市场主要指数向上突破,沪指站稳3600点,提振市场乐观预期 [6] - 重点看好三类结构性机会:优质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中国优势产业的全球化发展、科技自主可控领域 [6] - 新消费领域仍将围绕消费新趋势及"出海"持续挖掘投资机会 [7] - 科技领域关注AI产业链、国产替代等投资主线,汽车板块关注整车高端化、智能化及产业链资产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