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机票

搜索文档
航旅纵横,成不了12306
凤凰网财经· 2025-08-18 23:56
核心观点 - 航旅纵横整合38家航司资源推出"民航官方直销平台",主打"源头机票"概念,承诺价格透明、无捆绑销售等六大优势,但实际价格并未显著低于OTA平台[4][6] - 行业面临航司与OTA长期博弈,航司通过"提直降代"政策提升直销比例,航旅纵横作为中航信旗下平台成为航司对抗OTA的新渠道[15][16][20] - 航旅纵横具备官方背景和专业用户基础,但在价格竞争力、服务体验及商业模式上仍存短板,短期难以颠覆OTA市场格局[22][24][26][28] 行业格局与竞争态势 - 航司与OTA矛盾核心在于定价权与渠道控制权,2015年前OTA佣金占比达票面价3%-10%,三大航司年佣金支出超百亿元[16] - 2024年民航局要求2025年底前航司机票直销比例提升至40%以上,但目前实际占比远低于该目标[16][18] - 2024年三大航司联合整顿OTA违规行为,南航暂停去哪儿网代理资格,国航、东航跟进封杀违规OTA[19] 商业模式与价格机制 - 机票价格构成:航司底价+机场建设费/燃油附加费+平台服务费/代理人加价,航旅纵横虽直连中航信系统但无法保证最低价[8][11] - OTA通过交叉销售(酒店/保险等高利润服务)补贴机票低价,而航司官网及航旅纵横等直销渠道缺乏此类盈利模式[10][26] - 76%旅客购票首要考虑价格因素,仅12%关注退改透明度,航旅纵横价格透明度优势难以抵消OTA实际价格优惠[27] 平台优势与挑战 - 航旅纵横激活用户超1亿,差旅人群占比高易于转化,但非差旅用户习惯难改变[22][23] - 投诉量激增至13000+条,主要涉及退款延迟、客服失联等问题,客服能力远逊于头部OTA的24小时服务体系[24] - 作为"民航国家队"缺乏独家票源优势,航司为维持渠道平衡不会给予特殊折扣,难以建立垄断性护城河[14][28] 市场影响与长期价值 - 航旅纵横入场迫使OTA规范机票销售行为(如减少捆绑销售),但短期内市场份额冲击有限[28][29] - 行业可能形成分层竞争:价格敏感用户流向OTA,透明度敏感用户选择航旅纵横,最终推动服务优化[28][29] - 中航信背景赋予系统整合能力,但商业化变现与持续投入能力弱于多元化经营的OTA巨头[21][26]
航旅纵横,成不了12306
36氪· 2025-08-18 18:13
航旅纵横进军机票直销市场 - 航旅纵横整合38家航司资源推出"民航官方直销平台",主打"0差价、0捆绑、0套路"的源头机票销售,获得国航、南航、东航等航司公开支持[5][17] - 平台强调六大承诺:价格透明、无捆绑、执行航司退改规则、杜绝大数据杀熟、保护数据安全、报销凭证真实[8] - 上线1个月后黑猫投诉量激增至13000多条,主要涉及机票业务问题[5] 机票价格形成机制与直销困局 - 机票价格由航司底价+机场建设费/燃油附加费+平台服务费构成,航旅纵横虽直接对接中航信系统但无法保证低价优势[10][11] - 北京飞昆明航线对比显示航旅纵横价格普遍比携程高50-100元,同舱位仅低5元[8] - 2015年后航司推行"提直降代"政策,代理人佣金改为定额10-20元/张,OTA转向通过附加服务盈利[12] 航司与OTA的博弈历史 - 2015年前为代理强势期:航司佣金支出达票面价3%-10%,三大航年佣金超百亿元[18] - 2024年民航局要求2025年底航司机票直销比例提升至40%以上,目前实际占比远低于目标[18] - 2025年三大航联合打击第三方平台乱象,南航暂停去哪儿网代理资格[20][21] 航旅纵横的竞争优势与挑战 - 优势:1亿激活用户基础,差旅人群占比高;官方背景增强信任度;结算页面简洁无捆绑[14][25] - 短板:客服能力不足(退款延迟、失联投诉多);缺乏酒店/租车等配套服务;支付便捷性待提升[27] - 商业模式挑战:需平衡公益性定位与盈利需求,资源投入不及OTA多元化营收支撑[28][30] 行业竞争格局影响 - 76%旅客购票首要考虑价格因素,航旅纵横透明度优势难抵OTA补贴价格吸引力[31] - 航司无法给予航旅纵横独家优惠以避免渠道冲突,平台难以建立价格护城河[32] - 行业影响:短期内难撼动OTA格局,长期或促使OTA规范机票销售行为[32][33]
航旅纵横,成不了12306
虎嗅APP· 2025-08-18 17:47
航旅纵横进军机票直销市场 - 航旅纵横整合38家航司资源推出"民航官方直销平台",主打"0差价、0捆绑、0套路" [6][16] - 平台强调六大承诺:价格透明、无捆绑、执行航司退改规则、杜绝大数据杀熟等 [8] - 国航、南航、东航等航司集体支持,将航旅纵横列为与官网同等重要的直销渠道 [6][16] 源头机票的价值与价格争议 - 源头机票未显现价格优势,例如北京-昆明航线价格普遍比携程高50~100元 [8] - 机票定价逻辑包含航司底价+机场建设费/平台服务费,直销渠道不等于低价渠道 [10][13] - 航旅纵横依托母公司中航信直接对接民航底层数据库,但无法获得独家价格优惠 [11][29][30] 航司与OTA的历史博弈 - 2015年前航司依赖OTA渠道,佣金达票面价3%~10%,三大航年佣金支出超百亿元 [19] - 2015年航司推行"提直降代"政策,降低代理依赖,OTA转向交叉销售模式 [19] - 2024年民航局要求2025年底前航司机票直销比例提升至40%,当前远未达标 [19] 航旅纵横的竞争优势与挑战 - 优势:1亿激活用户基础,差旅人群占比高,专业航空出行定位 [25] - 短板:客服能力不足(黑猫投诉超13000条)、一站式服务缺失、商业模式单一 [26][27] - 价格敏感型用户占比高(76%旅客优先考虑价格),透明度和无套路难抵价格劣势 [28][29]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航旅纵横为航司提供平衡点:既提升直销率,又增强对OTA议价权 [22] - 短期难撼动OTA格局,长期或倒逼OTA规范机票销售行为 [30] - 民航国家队入场推动行业多元竞争,最终利好消费者体验优化 [30]
航旅纵横,成不了12306
36氪· 2025-08-18 09:56
航旅纵横推出机票直销平台 - 航旅纵横于7月17日整合38家航司资源推出民航官方直销平台 承诺"0差价 0捆绑 0套路" 并获得国航 南航 东航 海航等航司支持 将其作为与官网 APP 小程序同等重要的直销渠道 [1] - 平台强调"六大承诺":价格透明 无捆绑 执行航司退改规则 杜绝大数据杀熟 保护数据安全 报销凭证真实 [2] - 截至8月18日 黑猫投诉平台针对航旅纵横的投诉达13000多条 近期多数围绕机票业务 [1] 机票价格形成机制与比较 - 机票价格由航司底价+机场建设费/燃油附加费+平台服务费/代理人加价构成 航司根据航线 季节 市场需求等因素设定复杂舱位体系 [4] - 航旅纵横直销机票未显着低价 例如北京飞昆明航线8月每日最低票价普遍比携程高50-100元 仅七夕前后略低 8月12日同舱位携程票价低5元 [2] - 航旅纵横依托母公司中航信直接对接民航业底层数据库 但无法保证价格优势 [5] 行业利润模式与价值主张 - 2015年航司推行"提直降代"政策 将代理人佣金改为定额手续费(每张票10-20元) OTA转向通过航空意外险 延误险等附加服务赚取利润 [6] - 航旅纵横"源头机票"核心价值在于透明结算(仅显示票价和机场建设费)而非低价 旨在建立用户信任并区隔OTA代理乱象 [6] - 民航局要求2025年底前航司机票直销比例提升至40%以上 但当前实际占比远低于四成 [8] 航司与OTA的博弈关系 - 航司与OTA矛盾核心是定价权 渠道控制权及利润分配 2015年前代理佣金达票面价3%-10% 三大航司年佣金支出超百亿元 [8] - 2024年航司加强直销渠道:南航 国航 东航联合打击第三方平台乱象 开启"机票互售"模式 南航暂停去哪儿网代理资格 [10] - 航旅纵横为航司提供平衡点 既计入直销率符合监管要求 又增强与OTA议价能力 [12] 航旅纵横的竞争优势与挑战 - 航旅纵横激活用户超1亿(2022年底) 差旅人群易被"源头机票"吸引 但需突破OTA用户习惯壁垒 [13] - 平台短板包括:界面设计 支付便捷性 复杂行程组合能力 酒店/租车等一站式服务不足 客服能力弱(退款延迟 客服失联等问题突出) [14][15] - OTA凭借酒店 旅游度假等多元化营收形成强大造血能力 航旅纵横盈利能力较弱且商业合作广度深度不足 [17] 价格竞争与市场影响 - 76%旅客将价格列为购票首要因素(2025中国航空消费趋势报告) 航旅纵横价格透明度虽获认可但缺乏实际优惠 [17] - 航司避免市场混乱 确保所有分销渠道票价政策一致 航旅纵横难获独家优惠 [18] - 短期难撼动OTA格局 长期可能分流对价格不敏感但重透明度的客户 促使OTA更规范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