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特高压工程
icon
搜索文档
今夏为何不缺电?保供底气来自哪儿?
人民日报· 2025-08-30 07:07
1.02万亿千瓦时!7月份,在高温和经济发展等多重因素拉动下,我国单月用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 时,同比增长8.6%,这在全球也属首次。 今年电力供应平稳的底气之一,来自各类电源加快规划建设,共同夯实电力保供基本盘。 东部沿海,我国在建最大火电厂新机组投产,单台年发电量60亿千瓦时,供电煤耗大幅下降;青藏高 原,我国高海拔地区单机容量最大风电项目并网,年上网电量预计接近14亿千瓦时;金沙江上游,华电 金上巴塘水电站全容量投产发电,年平均发电量可供175万个家庭使用一年…… 截至7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6.7亿千瓦,同比增长18.2%,相当于160多个三峡电站的装机容 量。各类支撑调节性电源应开尽开,电煤、天然气等一次燃料供应充足,全力应对负荷新高考验。 值得一提的是,电力供应"含绿量"不断提升。我国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2024 年风电光伏新增装机占到全球的六成以上。 今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同比增加15.6%,超过同期第三产业用电量与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之 和。如今,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就有1度绿电"。 电网优化配置,确保"送得稳" "1万亿千瓦时"什么概念?横向看,相当于日 ...
一个月全国用了1万亿度电,破人类记录!网友自豪算账:比十年前翻一番,这些电都用在哪了?
搜狐财经· 2025-08-24 12:06
全社会用电量增长 - 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达98,5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 [5] - 2024年7月单月用电量达10,226亿千瓦时,创峰值 [5] - 以2020年为基期,2024年全行业用电指数增长29.5%,年均增幅6.7% [5] 分产业用电结构 - 第一产业用电量1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2%,智慧灌溉、冷链仓储等领域全面电气化 [9] - 第二产业用电量5,936亿千瓦时,占比近六成,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增速领先 [10] - 第三产业用电量2,0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7%,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充换电服务业分别增长28.2%和42.6% [12] - 2024年7月居民用电量达2,0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0%,河南、山东等6省居民用电量同比激增30%以上 [12] 用电需求驱动因素 - 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速连续四年领跑 [7] - 互联网、充换电等新兴产业用电量年均增速超20% [7] - 新能源整车制造用电同比增长25.7% [10] - 高温天气推动居民用电需求,2024年7月全国平均气温创1961年以来同期新高 [12] 电网基础设施与输电能力 - 2024年迎峰度夏期间跨区最大送电能力达1.42亿千瓦,相当于半个三峡的电力输送能力 [14] - 特高压技术已建成42项工程,跨区输电能力超3亿千瓦,相当于7个三峡电站装机容量 [20] - 2024年迎峰度夏期间特高压通道累计输送电力超8,000亿千瓦时,占全国用电量的8% [21] - 新疆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工程年输送电量超620亿千瓦时,相当于安徽省全年用电量的60% [20] 发电装机与能源结构 - 2024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超2亿千瓦,其中水电、气电、煤电等支撑调节性电源达3,000万千瓦 [20] - 截至2024年底新能源装机达14.1亿千瓦,占总装机42%,历史性超越煤电成为第一大电源 [20] - 截至2025年6月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21.59亿千瓦,占总装机59.2%,风电、光伏合计14.82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 [25] - 2024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3.46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5%,新增电量的86%来自风光发电 [29] 智能电网与需求管理 - 国家电网"源网荷储协同互动系统"实时监测全国2000余座变电站、400万基杆塔运行数据 [24] - 上海临港新片区虚拟电厂平台接入6,700千瓦空调资源,AI可在5秒内生成削峰策略,1分钟内降低268千瓦负荷 [24] - 浙江通过分时电价等措施实现100万千瓦削峰效果 [24] - 四川电网通过加装雾化水风扇、改造输电线路等措施将主变压器油温从80℃降至55℃,保障设备安全运行 [24] 典型案例与能效提升 - 江苏新能源汽车工厂一条电机生产线日均耗电2万度,年产电机可装备10万辆电动车 [10] - 安徽合肥芯片封装车间全年电费超亿元,支撑全球10%的存储芯片产能 [10] - 北京某数据中心年耗电超10亿度,支撑全国30%的短视频流量 [12] - 深圳换电站单站日耗电量相当于200户家庭月用量 [12] - 新疆无人机喷洒农药每小时耗电仅5度,覆盖30亩农田 [9] - 山东寿光智能温室每亩用电量增加30%,但产量提升50% [9] 历史对比与发展阶段 - 1949年全国发电量43.1亿千瓦时,人均仅8千瓦时 [31] - 2020年发电量7.78万亿千瓦时,人均5,365千瓦时 [35] - 2025年单月用电量达1.02万亿千瓦时 [35] - 居民用电10年增长2.3倍,空调、冰箱、电动汽车成为"新三大件" [34]
总里程已突破5万公里!“十四五”期间我国特高压工程加快建设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20 12:49
特高压工程建设进展 - "宁电入湘"工程是我国"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重点项目 标志着特高压工程加快建设和能源发展向绿转型 [1] - "十四五"以来国家电网累计建成投产特高压工程线路长度超1.8万公里 截至目前累计建成投运特高压工程41项 [1] - 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超过3.5亿千瓦 较"十三五"末的2.7亿千瓦提升30% [1] 清洁能源接入规模 - 60%以上特高压工程从清洁能源基地出发 西南地区/沙戈荒地区成为电网建设显著特点 [3] - 投运特高压工程接入的新能源规模已超过13亿千瓦 [3] 投资规模与电网格局 - "十四五"期间特高压工程总投资超过3800亿元 共开工建设19条特高压工程 [5] - 特高压工程总里程突破5万公里 相当于绕地球赤道一周多 [5] - 形成以西北/西南为送端 华北/华东/华中为受端的"西电东送"特高压主网架格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