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特高压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全国首个750千伏输变电工程20年送电超1500亿千瓦时
科技日报· 2025-10-21 07:45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全国首个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官亭—兰州东输变电示范工程日前迎来投运20周年。20年来,这条线 路累计输送电量超1500亿千瓦时,在服务黄河梯级水电外送、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2003年9月19日,该工程正式开工。工程起自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750千伏官亭变电站,至甘肃省兰州市 榆中县750千伏兰州东变电站,线路全长141千米,设计输送容量1500兆伏安。 2005年9月26日,工程建成投运,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电网实现首次互联,西北750千伏主网架初具 雏形,黄河上游丰富的水电、风光能源终于找到了外送的"高速公路"。工程也彻底终结了我国电网没有 500千伏以上电压等级的历史,为我国特高压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该工程,我国自主掌握了750千伏电网的设计、设备制造、施工、调试和运行的全部核心技术,形 成国内标准和技术规范,成为世界上少数掌握75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成套技术的国家之一,为2010年750 千伏新疆与西北联网工程的投运提供了先行经验。 ...
“特高压技术”美日俄全失败,中国突破核心科技,还定下世界标准
搜狐财经· 2025-10-20 21:58
当我们在东部城市家中轻松打开电灯,驾驶新能源汽车穿梭在街头,或是乘坐高铁奔赴远方时。 很少有人会想到,驱动这一切的电力可能来自数千公里外西部戈壁的风能、高原的太阳能或是峡谷的水 能。 而将这些清洁能源跨越山河送到我们身边的,正是被称为"电力高铁"的特高压输电技术。 这项如今被视作中国"大国重器"的核心科技,曾让美国、日本、俄罗斯等科技强国纷纷折戟。 最终由中国攻克难关,不仅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特高压网络,更主导制定该领域的国际标准。 那么,这项改变中国能源格局的技术,其终极意义究竟何在? 能源困局催生的刚需 中国的能源分布一直存在着鲜明的"先天不均"。 西部和北部拥有全国80%以上的风能、90%的太阳能以及76%的煤炭。 西南地区集中了80%的水能资源,而70%以上的电力消费却集中在工业发达、人口密集的中东部地区。 这种"西多东少"的格局,长期以来都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在特高压技术出现之前,中国主要依靠"运煤到东部发电"的模式满足电力需求。 更给东部城市带来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当年困扰全国的雾霾问题,就与大量燃煤电厂的存在密切相关。 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双碳"目标的推进,中国迫切需要开发西部丰富的可再生能源 ...
电网ETF(561380)涨超0.6%,特高压技术突破与海外需求共振引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6 15:05
注:如提及个股仅供参考,不代表投资建议。指数/基金短期涨跌幅及历史表现仅供分析参考,不 预示未来表现。市场观点随市场环境变化而变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承诺。文中提及指数仅供参 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也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预测和保证。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选择与风险 等级相匹配的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每日经济新闻 华福证券指出,美国电网设施老化严重,电力短缺问题将拖累AI发展,高盛预计2025~2028年美国 电力缺口分别为11.4GW/9.3GW/9.7GW/10.4GW,老旧电网无法满足AI对并网容量及负荷稳定性的要 求,这将刺激电力设备新增及替换需求增长,利好国内电力设备出海企业。此外,宁夏—湖北±800V特 高压直流工程全面建成投运,标志着我国特高压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能源跨区输送能力进一步提升。 当前美国电网资本开支有望增长,变压器、开关、母线等输配电设备需求将快速放量,叠加国内特高压 建设加速,电力设备行业迎来国内外双重发展机遇。 电网ETF(561380)跟踪的是恒生A股电网设备指数(HSCAUPG),该指数从中国A股市场中选取 涉及电力传输、配电系统及相关服务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 ...
一门三工匠,“进”“新”“敏”笃行!
中国能源报· 2025-09-24 17:17
核心观点 - 特高压技术发展推动高端技能人才成长 同时工匠精神反哺特高压系统升级 形成双向促进的良性循环 [4][12][14] - 山东电力通过机制创新搭建人才培育平台 实现"一门三工匠"的突破性成果 [21][23][25] 特高压技术特征 - 特高压作为自主创新"大国重器" 要求毫米级误差标准且无先例可循 [5][6] - 山东建成国内最大省域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 规模达"五交四直一环网" [4][6] 工匠技术突破 - 王进完成世界首次±660千伏直流带电作业 保障西北清洁能源向山东输送 [8] - 冯新岩独创"望闻问切"变压器诊断法 精准识别电磁信号异常 [10] - 李敏团队实现无人机巡检从1.0手动操控到3.0机巢协同的技术迭代 [12] 运营实效数据 - 特高压带电检修成功率保持100% 支撑山东电网负荷度夏8创历史新高 [14][16] - "进·新"团队申请发明专利15个 4项成果获省级一等奖 实施10项科技项目 [17] 人才培养机制 - 搭建333个创新工作室 累计培养国家级人才42人 省部级527人 国网首席专家16名(蝉联国网第一) [21][23] - 通过院士工作站合作8名院士 培养博士后16人 工程硕博士24人 [23] - 创新"赛马制""揭榜挂帅"机制 形成"金种子""星种子"等品牌培育体系 [23][25]
一门三工匠,何以辈出?国网山东电力给出答案
齐鲁晚报· 2025-09-24 11:32
大国工匠成就 - 国网山东电力三位一线职工王进、冯新岩和李敏先后获得"大国工匠"称号 王进于2018年当选 冯新岩于2022年当选 李敏于2025年入选 [3] - 三位工匠均专注于特高压运检领域 专业背景高度一致 [5] - "一门三工匠"现象成为公司人才培养体系的生动体现 [3] 特高压技术发展 - 山东特高压电网规模达到"五交四直一环网" 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省域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 [5][6] - 特高压技术是我国自主创新的"大国重器" 执行"毫米级误差即风险"的严苛标准 [6] - 2014年锡盟—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开工 标志着山东特高压建设起步 [6] 工匠技术突破 - 王进完成世界首次±660千伏直流带电作业 解决银东线紧急缺陷 避免西北清洁能源输送中断 [7] - 冯新岩创立"望闻问切"四步工作法 能精准识别变压器异常放电信号 [9] - 李敏推动无人机巡检技术从1.0手动操控升级至3.0机巢协同 实现巡检技术三级跨越 [12] 创新成果转化 - "进·新"特高压创新团队参与实施国家电网框架项目1项 重点科技项目1项 省公司科技项目8项 [15] - 团队申请发明专利15项 4项成果获山东省职工创新创效竞赛一等奖 [15] - 研发"无人机+铁塔挂架搭设后备保护通道"等工法 大幅提升输电机械化作业水平 [15] 人才培养机制 - 公司建成山东省电力工匠学院和新能源工匠学院 设立333个创新工作室 [18] - 累计培养高端人才769人 其中国家级42人 省部级527人 国家电网公司级200人 [20] - 创新实施"赛马制"、"揭榜挂帅"机制 依托8名院士工作站和16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持续育才 [20] 行业影响 - 山东特高压带电检修成功率保持100% 保障能源动脉畅通 [14] - 特高压支撑山东电网负荷度夏8次创历史新高 强化外电入鲁能力 [13] - 工匠精神推动形成"敢闯无人区、敢啃硬骨头"的行业集体品格 [17]
风从草原来、电送全中国 跨越山海的绿电输送
央视网· 2025-09-19 08:20
"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内蒙古风光资源富集,肩负着"西电东 送""北电南供"的国家使命。如何将这得天独厚的"草原风光",跨越千山万水,高效、安全地输送到千 里之外?这背后,离不开稳定、可靠的电网系统。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聚焦内蒙古绿电外送,看内蒙古 如何通过电网聚能,将清洁电能源源不断地输向全国。 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胜利站和位于河北张家口市的张北站,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特高压枢纽。2024年 10月31日,"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张北-胜利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正式投运,在两个变电 站之间搭建起特高压输电通道。电力送出从链式通道升级为环形通道,沿线的每一个站点都可以双向输 电,保障输电安全稳定。 在"能源动脉"特高压之外,还有无数的"毛细血管"共同运输绿电。内蒙古2024年绿电交易规模位居全国 第一,截至目前已与8个省区建立了绿电外送交易合作。今年6月,蒙西电网绿电首次实现外送南方电 网,将内蒙古的绿电送到广东。 张北-胜利工程扩建特高压变电站3座,新增变电容量900万千伏安。投运后,每年可从锡林郭勒、张家 口对外输送超过700亿千瓦时的电能,相当于1900万户家庭1年的 ...
中国创造!“电力高铁”领跑世界
金融时报· 2025-09-18 22:19
白鹤滩-江苏特高压工程 - 工程是全球首个混合级联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将四川清洁水电送至江苏,输电时间仅需7毫秒 [1] - 工程每年为江苏提供300亿度电,相当于常州市半年的用电量,有效缓解华东地区电力供需矛盾 [3] - 工程于2022年正式建成投产,是“西电东送”的战略大动脉 [1] 特高压技术与行业地位 - 中国已建成4万公里全球最大的特高压电网,技术全球领先,被视为与高铁齐名的“一带一路”名片 [5] -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是世界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的制高点,是破解清洁能源大规模并网消纳难题的最佳方案 [3] - 特高压技术已成功出海,例如2019年建成投运的巴西美丽山二期±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5] 博瑞电力的技术与业务 - 公司为白鹤滩-江苏工程提供了新一代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柔直换流阀等核心装备 [3] - 公司参与了中国现有23个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的19个,承担了世界最高电压等级(±1100kV)和最大容量的工程项目 [3] - 公司在国际项目中设备可靠性优于西门子等老牌企业,为“中国制造”赢得国际口碑 [5] 常州制造业与出海情况 - 常州市拥有超过5400家高新技术企业,涵盖606个工业门类,构建了10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5] - 常州市已有759家企业累计完成1146个境外投资项目,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投资超过50亿美元 [5] - 以博瑞电力为代表的制造业企业正加速带着“中国经验”与“中国技术”走向世界 [5][6]
特高压“心脏”中的中国电力出海密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14:35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 特高压直流输电成为中国"走出去"的重要名片 继高铁和核电之后[1] - 特高压直流输电是解决大容量 远距离输电及电网互联的重要技术手段[2] - 国内已建成23个特高压直流工程 博瑞电力为其中19个提供核心装备[3] 博瑞电力市场地位与技术实力 - 公司为世界最高电压等级±1100kV昌吉-古泉特高压工程提供换流阀设备[3] - 在巴西美丽山二期±800kV特高压工程中提供换流阀及直流测量等核心设备[1] - 实施我国首个海外高压直流改造项目——巴西伊泰普水电站±600kV改造工程[4] 海外市场拓展 - 通过巴西美丽山项目在国际市场树立良好声誉 吸引多国选择中国厂商[3] - 西电常变在巴西美丽山项目中提供14台±800kV特高压换流变[3] - 针对运行40年的老设备首创"外支撑+内悬吊"阀塔结构 尺寸压缩30%[4] 柔性直流技术发展 - 柔性直流技术成为可再生能源并网与送出的最佳解决方案[5] - 2024年7月全球首个特高压柔直工程——甘肃至浙江±800千伏项目开工建设[5] - 参与世界容量最大的柔性直流背靠背东莞工程 提供新一代柔直系统[5] 新能源电网挑战 - 风光电源装机约16.5亿千瓦 占电源总装机46% 需特高压承担远距离输电[4] - 新能源发电随机性 波动性和间歇性对电网稳定性构成挑战[4] 技术研发方向 - 加快构网型储能系统 智能抽蓄和柔性低频输电等产品研发[5] - 成功研制构网型储能 构网型SVG和静止同步调相机等技术装备[7] - 特高压柔直技术加速走向欧洲海上风电并网和东南亚岛屿供电项目[5] 常州产业集聚 - 常州成为全国最大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基地[1] - 在变压器 电力电缆和直流输电领域位居行业领先地位[1] - 拥有上上电缆 华朋集团 安靠智电和博瑞电力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
金冠电气:从南阳首家科创板企业到特高压“守护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19:45
公司发展历程与市场地位 - 金冠电气成立于2005年3月28日 2021年6月1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 成为河南省第四家、南阳市第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 也是国内首家以避雷器为主营业务的科创板企业 [1] - 公司业务覆盖交直流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电阻片、智能配电网系列产品、充电桩及储能系统 [4] - 公司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于2019年11月被工信部认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4] 特高压技术突破与产品研发 - 2023年研发的1000kV高海拔特高压复合外套交流避雷器通过型式试验 针对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设计 解决了高海拔外绝缘强度降低的技术难题 [1] - 2024年完成世界首台±800kV特高压直流滤波器用高抗震复合外套避雷器的研制与应用 已应用于金沙江上游至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 [2] - 开展特高压直流工程用全信息记录远传监测器试验研究 实现避雷器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与数据传输 [2] - 2025年1月公司自主研发的海拔3500m、耐受地震烈度9度特高压工程用1000kV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入选国家能源局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 [3] 核心材料研发与技术创新 - 完成换流阀避雷器用高能量密度电阻片的自主研发 电阻片采用电子陶瓷加工工艺制造 主要原料包括约90%的氧化锌以及约10%的铋锑钴锰镍等金属氧化物 [3] - 经过近二十年研发创新 成功开发直流配方及涵盖高梯度、常规梯度、中梯度和低梯度的交流配方体系 电阻片具有低残压、高能量吸收能力和优异老化性能 [3] 新能源业务拓展 - 自2021年起基于智能配电设备研发经验拓展至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化学储能设备与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3] - 充电桩产品功率覆盖范围7kW-960kW 广泛应用于目的地充电、新能源重卡专用充电站、超级快充站等多种场景 [3] 研发资质与市场表现 - 获得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河南省特高压输变电过电压保护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资质 [4] - 近三年避雷器产品在国家电网输变电设备及特高压设备招标采购中中标份额累计排名位居前列 成功中标陕北-安徽、阿坝-成都东、大同-天津南、烟威特高压重点工程 [4] 行业标准制定参与 - 参与修订国家标准GB/T45648.1-2025《高压直流输电用消能装置技术规范第1部分:直流可控自恢复消能装置》和GB/T45648.2-2025《高压直流输电用消能装置技术规范第2部分:交流可控自恢复消能装置》 以上标准于2025年4月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5]
一个月全国用了1万亿度电,破人类记录!网友自豪算账:比十年前翻一番,这些电都用在哪了?
搜狐财经· 2025-08-24 12:06
全社会用电量增长 - 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达98,5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 [5] - 2024年7月单月用电量达10,226亿千瓦时,创峰值 [5] - 以2020年为基期,2024年全行业用电指数增长29.5%,年均增幅6.7% [5] 分产业用电结构 - 第一产业用电量1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2%,智慧灌溉、冷链仓储等领域全面电气化 [9] - 第二产业用电量5,936亿千瓦时,占比近六成,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增速领先 [10] - 第三产业用电量2,0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7%,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充换电服务业分别增长28.2%和42.6% [12] - 2024年7月居民用电量达2,0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0%,河南、山东等6省居民用电量同比激增30%以上 [12] 用电需求驱动因素 - 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速连续四年领跑 [7] - 互联网、充换电等新兴产业用电量年均增速超20% [7] - 新能源整车制造用电同比增长25.7% [10] - 高温天气推动居民用电需求,2024年7月全国平均气温创1961年以来同期新高 [12] 电网基础设施与输电能力 - 2024年迎峰度夏期间跨区最大送电能力达1.42亿千瓦,相当于半个三峡的电力输送能力 [14] - 特高压技术已建成42项工程,跨区输电能力超3亿千瓦,相当于7个三峡电站装机容量 [20] - 2024年迎峰度夏期间特高压通道累计输送电力超8,000亿千瓦时,占全国用电量的8% [21] - 新疆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工程年输送电量超620亿千瓦时,相当于安徽省全年用电量的60% [20] 发电装机与能源结构 - 2024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超2亿千瓦,其中水电、气电、煤电等支撑调节性电源达3,000万千瓦 [20] - 截至2024年底新能源装机达14.1亿千瓦,占总装机42%,历史性超越煤电成为第一大电源 [20] - 截至2025年6月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21.59亿千瓦,占总装机59.2%,风电、光伏合计14.82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 [25] - 2024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3.46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5%,新增电量的86%来自风光发电 [29] 智能电网与需求管理 - 国家电网"源网荷储协同互动系统"实时监测全国2000余座变电站、400万基杆塔运行数据 [24] - 上海临港新片区虚拟电厂平台接入6,700千瓦空调资源,AI可在5秒内生成削峰策略,1分钟内降低268千瓦负荷 [24] - 浙江通过分时电价等措施实现100万千瓦削峰效果 [24] - 四川电网通过加装雾化水风扇、改造输电线路等措施将主变压器油温从80℃降至55℃,保障设备安全运行 [24] 典型案例与能效提升 - 江苏新能源汽车工厂一条电机生产线日均耗电2万度,年产电机可装备10万辆电动车 [10] - 安徽合肥芯片封装车间全年电费超亿元,支撑全球10%的存储芯片产能 [10] - 北京某数据中心年耗电超10亿度,支撑全国30%的短视频流量 [12] - 深圳换电站单站日耗电量相当于200户家庭月用量 [12] - 新疆无人机喷洒农药每小时耗电仅5度,覆盖30亩农田 [9] - 山东寿光智能温室每亩用电量增加30%,但产量提升50% [9] 历史对比与发展阶段 - 1949年全国发电量43.1亿千瓦时,人均仅8千瓦时 [31] - 2020年发电量7.78万亿千瓦时,人均5,365千瓦时 [35] - 2025年单月用电量达1.02万亿千瓦时 [35] - 居民用电10年增长2.3倍,空调、冰箱、电动汽车成为"新三大件"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