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技术

搜索文档
金冠电气:从南阳首家科创板企业到特高压“守护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19:45
公司发展历程与市场地位 - 金冠电气成立于2005年3月28日 2021年6月1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 成为河南省第四家、南阳市第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 也是国内首家以避雷器为主营业务的科创板企业 [1] - 公司业务覆盖交直流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电阻片、智能配电网系列产品、充电桩及储能系统 [4] - 公司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于2019年11月被工信部认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4] 特高压技术突破与产品研发 - 2023年研发的1000kV高海拔特高压复合外套交流避雷器通过型式试验 针对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设计 解决了高海拔外绝缘强度降低的技术难题 [1] - 2024年完成世界首台±800kV特高压直流滤波器用高抗震复合外套避雷器的研制与应用 已应用于金沙江上游至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 [2] - 开展特高压直流工程用全信息记录远传监测器试验研究 实现避雷器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与数据传输 [2] - 2025年1月公司自主研发的海拔3500m、耐受地震烈度9度特高压工程用1000kV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入选国家能源局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 [3] 核心材料研发与技术创新 - 完成换流阀避雷器用高能量密度电阻片的自主研发 电阻片采用电子陶瓷加工工艺制造 主要原料包括约90%的氧化锌以及约10%的铋锑钴锰镍等金属氧化物 [3] - 经过近二十年研发创新 成功开发直流配方及涵盖高梯度、常规梯度、中梯度和低梯度的交流配方体系 电阻片具有低残压、高能量吸收能力和优异老化性能 [3] 新能源业务拓展 - 自2021年起基于智能配电设备研发经验拓展至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化学储能设备与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3] - 充电桩产品功率覆盖范围7kW-960kW 广泛应用于目的地充电、新能源重卡专用充电站、超级快充站等多种场景 [3] 研发资质与市场表现 - 获得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河南省特高压输变电过电压保护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资质 [4] - 近三年避雷器产品在国家电网输变电设备及特高压设备招标采购中中标份额累计排名位居前列 成功中标陕北-安徽、阿坝-成都东、大同-天津南、烟威特高压重点工程 [4] 行业标准制定参与 - 参与修订国家标准GB/T45648.1-2025《高压直流输电用消能装置技术规范第1部分:直流可控自恢复消能装置》和GB/T45648.2-2025《高压直流输电用消能装置技术规范第2部分:交流可控自恢复消能装置》 以上标准于2025年4月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5]
一个月全国用了1万亿度电,破人类记录!网友自豪算账:比十年前翻一番,这些电都用在哪了?
搜狐财经· 2025-08-24 12:06
全社会用电量增长 - 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达98,5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 [5] - 2024年7月单月用电量达10,226亿千瓦时,创峰值 [5] - 以2020年为基期,2024年全行业用电指数增长29.5%,年均增幅6.7% [5] 分产业用电结构 - 第一产业用电量1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2%,智慧灌溉、冷链仓储等领域全面电气化 [9] - 第二产业用电量5,936亿千瓦时,占比近六成,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增速领先 [10] - 第三产业用电量2,0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7%,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充换电服务业分别增长28.2%和42.6% [12] - 2024年7月居民用电量达2,0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0%,河南、山东等6省居民用电量同比激增30%以上 [12] 用电需求驱动因素 - 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速连续四年领跑 [7] - 互联网、充换电等新兴产业用电量年均增速超20% [7] - 新能源整车制造用电同比增长25.7% [10] - 高温天气推动居民用电需求,2024年7月全国平均气温创1961年以来同期新高 [12] 电网基础设施与输电能力 - 2024年迎峰度夏期间跨区最大送电能力达1.42亿千瓦,相当于半个三峡的电力输送能力 [14] - 特高压技术已建成42项工程,跨区输电能力超3亿千瓦,相当于7个三峡电站装机容量 [20] - 2024年迎峰度夏期间特高压通道累计输送电力超8,000亿千瓦时,占全国用电量的8% [21] - 新疆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工程年输送电量超620亿千瓦时,相当于安徽省全年用电量的60% [20] 发电装机与能源结构 - 2024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超2亿千瓦,其中水电、气电、煤电等支撑调节性电源达3,000万千瓦 [20] - 截至2024年底新能源装机达14.1亿千瓦,占总装机42%,历史性超越煤电成为第一大电源 [20] - 截至2025年6月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21.59亿千瓦,占总装机59.2%,风电、光伏合计14.82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 [25] - 2024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3.46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5%,新增电量的86%来自风光发电 [29] 智能电网与需求管理 - 国家电网"源网荷储协同互动系统"实时监测全国2000余座变电站、400万基杆塔运行数据 [24] - 上海临港新片区虚拟电厂平台接入6,700千瓦空调资源,AI可在5秒内生成削峰策略,1分钟内降低268千瓦负荷 [24] - 浙江通过分时电价等措施实现100万千瓦削峰效果 [24] - 四川电网通过加装雾化水风扇、改造输电线路等措施将主变压器油温从80℃降至55℃,保障设备安全运行 [24] 典型案例与能效提升 - 江苏新能源汽车工厂一条电机生产线日均耗电2万度,年产电机可装备10万辆电动车 [10] - 安徽合肥芯片封装车间全年电费超亿元,支撑全球10%的存储芯片产能 [10] - 北京某数据中心年耗电超10亿度,支撑全国30%的短视频流量 [12] - 深圳换电站单站日耗电量相当于200户家庭月用量 [12] - 新疆无人机喷洒农药每小时耗电仅5度,覆盖30亩农田 [9] - 山东寿光智能温室每亩用电量增加30%,但产量提升50% [9] 历史对比与发展阶段 - 1949年全国发电量43.1亿千瓦时,人均仅8千瓦时 [31] - 2020年发电量7.78万亿千瓦时,人均5,365千瓦时 [35] - 2025年单月用电量达1.02万亿千瓦时 [35] - 居民用电10年增长2.3倍,空调、冰箱、电动汽车成为"新三大件" [34]
“偷师”中国的印度,能偷出个印度制造吗?
36氪· 2025-07-11 19:52
中国企业印度市场受挫案例 - 保变电气以1.37亿元人民币转让印度子公司90%股权,完全退出印度市场[1] - 保变电气印度工厂运营6年累计亏损超1亿元,最终低价出售[2] - 交易可能导致特高压变压器技术被印度获取[2] 中国特高压技术优势 - 保变电气掌握1000千伏以上特高压变压器核心技术,参与中国90%特高压工程[4] - 拥有绝缘材料、高压绕组等上百项专利[4] - 特高压变压器需±0.03mm精度的多层纸包铜线,中国已实现自动化生产[14][16] 印度工业化瓶颈 - 印度耐火砖杂质多寿命短,比中国产品寿命短一半以上[9] - 印度无法生产50H120高等级硅钢,电工钢铁损达1.8-2.2W/kg,落后中国一代[12] - 工业体系不完整导致技术难以产业化,如高炉需配套耐火材料、控制系统等[9][10] 中印技术合作案例 - 中冶赛迪为塔塔钢铁建造5873立方米高炉,采用中国顶燃式热风炉等技术[7] - 项目使印度钢铁产能提升至1.54亿吨/年,达中国产能15%[7] - 合作半年后印度对中国钢铁征收12%临时关税[9] 中国产业出海策略 - 建议关键设备出口和重大项目投资需谨慎评估[29] - 采取"抱团出海"模式,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33] - 已在埃塞俄比亚、泰国、老挝等地建立成功试点园区[33] 全球制造业格局变化 - 2015年后全球工业产能过剩,制造业PMI普遍下行[23] - AI与自动化兴起削弱劳动力成本优势[25] - 未来竞争焦点转向系统整合能力而非廉价生产[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