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独立游戏
icon
搜索文档
怎么“独立游戏制作人”就被玩成了下一个“主理人”?
虎嗅· 2025-09-30 19:16
独立游戏制作人的角色与内涵 - 独立游戏制作人不仅是游戏开发者,更是作品精神的塑造者,通过个人审美和文化积累转化游戏以获取收益 [5] - 制作人与玩家之间超越单纯消费关系,共享关于艺术和文化品位的叙事,玩家购买行为基于对制作人本身的认可 [4][5] - 该角色集创意、决策、运营及品牌文化精神于一身,是品牌人格化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2] 独立游戏的定义与行业现状 - 行业对“独立游戏”缺乏确立标准,团队规模等单一评判标准难以清晰界定 [8][9] - 独立游戏最初用于区分大型商业游戏,现更多是创作者的自我表达,玩家感受成为实际衡量标准 [10] - 独立游戏一词是贴合人数少、能赚钱、想法独特团队的“代词”,本质重于称呼 [10][11] - 近几年行业体感独立游戏制作人数量显著增多 [12] 行业乱象与口碑挑战 - 部分从业者滥用“独立游戏制作人”头衔,存在为流量打造人设而非踏实做游戏的UP主 [19][20] - 出现缺乏专业知识和内容但过度包装的个体,甚至无法拿出像样demo却自诩创意绝佳 [23][24] - 存在资金使用不当现象,如富二代以创业为名烧钱后项目快速失败,或众筹中制作人卷款跑路 [21][25] - 这些行为导致“独立游戏制作人”口碑下降,类比“主理人”一词从高端精致到风评受害的演变 [1][26] - 早期优秀作品如《太吾绘卷》《戴森球计划》曾提升国产独立游戏水准,却在乱象中成为口碑下降的“受害者” [26] 独立游戏的开发与支持模式 - 独立游戏开发者可在仅有demo或PPT阶段通过众筹获得启动资金,同时收获首批粉丝和测试员 [6][7] - 成功众筹前提是清晰阐述游戏理念和创作原因,并获得玩家认可 [7] - “独立游戏制作人”身份具有社交实用性,如应对职业询问等场景 [14][15]
从flash小游戏到3A大作,中国独立游戏野蛮生长史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1 08:43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独立游戏产业在过去十年间,从2014年左右的概念兴起到逐步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和产业生态,为中国游戏产业在单机领域完成了受众、人才、经验和商业模式的原始积累 [3][4][7] - 主机禁令解除、Steam平台兴起、玩家对精品游戏需求增长以及大厂投资入局等多重因素,共同推动了独立游戏产业的发展 [3][5][6][7][8] - 当前独立游戏产业生态日趋完善,形成了以孵化器、产业基金、大厂资源支持为主的多元化支持体系,降低了初创团队的融资难度,推动了产业的良性发展 [12][13][15][16][17] 产业兴起背景 - 2014年主机销售禁令解除,PS4和Xbox One登陆中国市场,为独立游戏概念普及提供了契机 [3][5] - 独立游戏概念作为海外舶来品,被用来指代有自我表达诉求、团队规模小、注重玩法创新的产品 [6] - Steam平台从2014年底在国内快速发展,为国产单机游戏提供了便捷的商业化路径,极大缩短了产品变现的难度和周期 [6] 代表性产品与市场影响 - 2014年至2018年间涌现多款优秀独立游戏作品,如《决战喵星》、《南瓜先生大冒险》、《鲤》、《元气骑士》、《艾希》、《太吾绘卷》等 [7] - 《元气骑士》全球下载量超过4000万,《太吾绘卷》在Steam平台首周销量达到30万 [7] - 这些产品展示了中国开发者的潜力,拓宽了受众空间,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 [7] 大厂入局与投资模式 - 腾讯通过投资胖布丁、网元圣唐等团队以及推出“极光计划”支持中小开发商 [9] - 网易在2021年以1.2亿美元投资独立游戏平台开普勒互动 [9] - 大厂投资与独立游戏项目存在商业化路径冲突,部分资金在2020至2021年前后涌入后又快速撤出 [9] - 成功的大厂投资模式是适应独立游戏宽松自由的运作模式,聚焦资金支持和资源链接 [10] 平台化尝试与挑战 - 腾讯将TGP转型为WeGame,旨在打造国内最大的PC游戏分发平台 [11] - 完美世界代理运营Steam中国,腾讯代理发售国行版Switch主机 [11] - 国内游戏平台因需版号而难以在游戏总量和社区活跃度上撼动Steam的地位 [11] 融资生态与模式转变 - 游戏企业创业存在从0直接到100的高不确定性,初期融资渠道相对狭窄 [12] - 近年来由大厂牵头的产业投资基金成立,政府政策扶持以及早期demo研发成本较低,共同完善了投融资生态 [13] - 投资筛选标准转向注重产品的原创力、表达力、执行力、可持续性及团队热爱驱动 [13][14] 产业生态共建 - 以上海漕河泾“光之希望”游戏集聚基地为代表的孵化器为创业团队提供三年免房租、免物业费及多维度专业指导 [16] - 孵化器积极对接园区内大厂资源,如鹰角、沐瞳、莉莉丝等,为初创团队提供融资、发行及制作人指导 [17] - 通过集采服务吸引行业资源和上下游企业加入,形成正向循环,完善服务模式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