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猎鹰智驾方案
icon
搜索文档
【联合发布】2025年4月汽车智能网联洞察报告
乘联分会· 2025-06-23 16:52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结构 - 2025年5月新能源轿车占比42.5%,同比下滑2.4个百分点,新能源SUV份额达47.2%,同比增长0.3个百分点 [7] - 乘用车销量在国家促消费政策推动下持续增长,商用车中牵引车同比增长接近300% [7] - 2025年5月新能源汽车总销量130.7万辆,环比增6.7%,同比增36.8%,渗透率48.7%,其中乘用车123.4万辆(环比+7.7%),商用车7.3万辆(环比-8.3%,同比+63.4%) [9] 智能化技术装车率趋势 - 2025年1-4月L2+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达77.8%,16万以下市场加速渗透 [11] - AEB功能在乘用车整体装车率60.1%,新能源车达64.3%,16-24万区间装车率72.3% [14][15] - 全速域ACC功能乘用车整体装车率57.5%,新能源车达68.4%,传感器融合技术提升安全性 [20] - ALC自动变道功能在40万以上车型装车率77.1%(2025年),32-40万车型53.5%,24-32万车型37.3% [24][27] - APA自动泊车整体装车率31.2%,24万元以上市场表现突出,技术正向HPA/AVP升级 [29] "智驾平权"行业变革 - 硬件成本下降(10万车型标配5R5V传感器)+软件算法优化推动L2功能普及 [33][35] - 车企采用硬件预埋+软件订阅模式,城市NOA功能从2022年30万以上下放至2025年15万级车型 [35][36] - 行业竞争格局重塑:比亚迪"天神之眼"、吉利"千里浩瀚"、长安"北斗天枢2.0"等系统加速技术普惠 [41] - 市场从价格竞争转向"技术+服务"综合竞争,头部企业通过供应链整合巩固优势 [9][38]
汽车行业周报:比亚迪发布超级E平台 奇瑞发布猎鹰智驾
新浪财经· 2025-04-03 18:46
文章核心观点 汽车行业投资机会集中于电动化、智能化,2025年智驾方案将大规模落地,比亚迪发布超级e平台推动电动车进入千伏时代,1 - 2月电池产量和销量同比大幅增长 [1][3][5][7] 行业观点更新 基本面动态 - 上周奇瑞召开智能化战略发布会,发布“猎鹰智驾”方案,宣称2025年全品牌全系车型搭载,当年将推出30余款高阶智驾新车,覆盖全动力形式并全球推进 [2] - 猎鹰智驾分三大系列,猎鹰500支持高速NOA等功能,猎鹰700算力提升支持更多功能,猎鹰900具备L3级自动驾驶能力 [2] - 奇瑞智驾与比亚迪、吉利相似,头部大厂几乎都推出智驾方案,2025年将加速大规模落地 [2] 板块涨跌催化 - 中国智驾车型加速落地,2025年补贴政策延续且范围扩大,推动行业销量,头部车企业绩预期向好,传统燃油车龙头受益并加快改革 [3] 行业投资观点 - 汽车行业投资机会集中于电动化、智能化,推荐新能源、智能化标签明显的车企如比亚迪、赛力斯等,以及电动智能化领域细分龙头如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 [3] 行业表现及原因分析 - 上周申万汽车板 - 0.75%,北汽蓝谷等个股表现较强,金龙汽车等个股表现较弱 [4] - 汽车板块整体表现较强,多数白马股及智能化题材股随大盘下跌回调,前期调整充分个股相对抗跌 [4] 信息跟踪与简评 - 3月17日比亚迪发布超级e平台,推出闪充电池、3万转电机和全新一代车规级碳化硅功率芯片,是全球首个量产的乘用车“全域千伏高压架构” [5] - 电池方面,“闪充电池”降低内阻50%,充电电流1000安,充电倍率10C创全球之最 [5] - 充电方面,自研全液冷兆瓦闪充终端系统,最大输出1360千瓦,规划建4000多座“兆瓦闪充站”,充电功率1兆瓦,1秒2公里,闪充5分钟畅行400公里 [5] - 电机方面,单模块单电机功率580kW,最高转速超3万rpm,最高车速超300km/h [5] - 芯片方面,自主研发量产的车规级碳化硅功率芯片电压等级达1500伏特,为行业首次量产应用最高电压等级 [6] - 新车方面,汉L、唐L开启预售4月上市,汉L EV预售27 - 35万元、唐L EV预售28 - 36万元,汉L DM、唐L DM盲订,首搭DM - p王者混动技术 [6] - 超级快充车型落地将加速新能源车型替代燃油车,EV车型需求增速有望超预期 [6] 行业数据跟踪与简析 - 2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产量100.3GWh,环比降7.0%,同比增128.2% [7] - 1 - 2月累计产量208.1GWh,同比增89.2%,累计销量170.4GWh,同比增80.3% [7][8] - 1 - 2月动力电池累计销量129.8GWh,占比76.2%,同比增54.3%;其他电池累计销量40.6GWh,占比23.8%,同比增291.1% [8] - 1 - 2月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出口38.6GWh,同比增102.2%,占前2月累计销量22.6% [8] - 1 - 2月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73.6GWh,同比增46.5%,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15.0GWh,占比20.4%,同比降23.3%;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58.6GWh,占比79.6%,同比增199.9% [8] - 储能及其他电池增速高于动力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好于三元电池 [9]
智驾平权时代:比亚迪、吉利、奇瑞如何改写行业规则?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3-26 23:48
核心观点 - 比亚迪、吉利、奇瑞三大自主车企通过技术突破和产业链整合,将智能驾驶成本大幅降低,实现"智驾平权",使智能驾驶从高端体验变为大众化标配 [5][7][12] - 三家车企通过分层级平台化方案覆盖不同价位车型,低阶方案已下探至6-15万元区间,高阶方案瞄准L3级自动驾驶 [7][9][12] - 与传统新势力"蔚小理"的高端化路线形成鲜明对比,技术路线更注重实用性和普及性 [22][23][27] - 成本下降得益于技术进步、产业链协同、规模效应和用户需求变化等多重因素 [29][32][36] "迪吉瑞"的智驾方案解读 技术层面 - 比亚迪"天神之眼"分三级:C级(84TOPS/12摄像头/5毫米波雷达)实现高速NOA,B级(254TOPS/激光雷达)支持城区NOA,A级(508TOPS/3激光雷达)达到全场景高阶智驾 [7][9] - 吉利"千里浩瀚"分五级:H1(100TOPS)支持基础功能,H9(2000TOPS)具备L3量产能力,中间层级逐步增加城区NOA、记忆泊车等功能 [9] - 奇瑞"猎鹰"系列:500级(80-128TOPS)实现行泊一体,900级采用VLA+世界模型达到L3水平 [10][12] - 芯片选择呈现国产化趋势,地平线J6系列成为中低阶首选,高阶方案仍依赖英伟达Thor [12] 产业链层面 - 比亚迪通过垂直整合实现极致成本控制,地平线J6M芯片单价压至120美元,数据闭环使算法迭代周期缩短至18天 [14] - 吉利通过品牌整合(几何并入银河,极氪与领克协同)发挥规模效应降本 [16] - 奇瑞依托华为、英伟达等合作伙伴加速技术落地,全球化布局助力成本分摊 [16] 市场层面 - 比亚迪全系车型覆盖策略强化竞争力,10万元级车型已实现高速NOA [17] - 吉利以"智驾平权"理念吸引大众市场,银河系列成为重要载体 [18] - 奇瑞主打"油电同智 全球同行",性价比优势突出 [20] "迪吉瑞"智驾平权VS"蔚小理"智驾高端化 技术路线差异 - "蔚小理"追求算力堆砌(如蔚来ET7四Orin芯片)和前沿技术,成本居高不下 [23] - "迪吉瑞"通过传感器优化和算法改进实现功能与成本的平衡,如天神之眼C方案BOM成本不超过4000元 [23][27] 市场定位与品牌策略 - "蔚小理"聚焦高端用户,强调科技感和品牌溢价 [24] - "迪吉瑞"实施多元化覆盖,奇瑞将智驾推广至全球中低端市场 [24][26] 成本控制与用户需求 - "蔚小理"高研发投入导致产品溢价,面向价格不敏感群体 [27] - "迪吉瑞"通过供应链优化满足大众市场需求,如比亚迪芯片采购量达"三年300万片" [14][27] 智驾平权的本质逻辑 技术驱动因素 - 端到端学习和大模型应用减少对高成本硬件的依赖 [30] - 国产芯片崛起(地平线征程系列装车量达65%),算力利用率提升至78% [30][32] - 传感器技术优化,如4D毫米波雷达以350元成本实现0.1度角分辨率 [33] 产业链协同效应 - 规模化效应显著:比亚迪年销量400万辆摊薄芯片成本,地平线芯片出货量每增100万片单价降7% [35][36] - 数据规模优势:吉利750万存量车形成数据飞轮,比亚迪数据预处理成本降至0.2元/公里 [36] 市场竞争因素 - 价格战促使技术下放,10万元级车型标配高速NOA成为新常态 [37] - 新势力教育市场后,传统车企通过普及策略实现反超 [37] 用户需求驱动 - 72%购车者将智驾列为必选项,但愿支付溢价的比例从58%降至19% [38] - 使用场景从"酷炫科技"转向"生活刚需",如网约车司机日均减少70%脚部操作 [40] 智能驾驶市场趋势展望 技术发展趋势 - 端到端、大模型技术推动L3/L4加速落地 [41] - 车路协同和智能网联技术深度融合 [41] 市场格局变化 - 中低端市场成为新增长点,渗透率持续提升 [42] - 中国车企凭借技术优势加速全球化布局 [42] 用户体验提升 - 系统向更智能化、人性化方向发展 [44] - 可靠性和安全性持续改进,与智能座舱深度整合 [44]